随着专业发展越来越细化,指挥分化出交响乐队、合唱队、民乐队、室内乐队等多种方向。既然分工细密自有其技术发展之道,业务内修之需,必将有助于指挥专业的深入发展。但就目前的情况看,其间待遇并不均等,甚至还有厚此薄彼的潜意识。因为前两个方向发展得时间较长,实践机会多得多,参与者众,尤其是国内外的专业教育发展充分,所以,相对较成熟些。室内乐相对更依赖于演奏者之间的默契程度,对指挥的依赖性相对较小些,所以,其中的问题暴露也就较弱些。而民族管弦乐队编制的发展始终处于变化之中,包括声部增减、乐器组合、演奏员位置等,尤其是指挥者来源混杂,这就使民乐指挥问题更多些。但民乐队在近年来急速增张,各层级职业队与非职业队不计其数,其发展态势又急需业界对此加以关注和研讨。由香港中乐团发起的民乐队指挥比赛及其研讨会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但成果杯水车薪,仍需要广大业界人士多关注多参与,为其献计献策。以笔者参与民乐队演奏、临观排演所感,觉得有以下方面值得民乐指挥们重视,其核心是要能挖掘出民乐音响特色。8 v ]/ V! y/ X! X
+ {# e6 P* W' Y! J J& R 一是宏观整体的控制力。这包括对作品音响布局分析的案头工作,对演奏员及乐队特点的预先分析与把握,对作品情绪变化、张力及高潮点的全局性布设,甚至在点燃演奏员热情而与观众形成共鸣上等,都需要指挥做好先期的宏观理性分析。吴强在排练之前都要做好作品的深入解读工作,尤其注重分析作品的结构、音色音响特点,她说这一习惯从其跟随夏飞云学习之日起就已养成,作曲家尹眀五赞扬她的指挥“有音乐”就是对其宏观音乐控制力的肯定。这种能力在西乐中是普遍的要求,但在民乐指挥普遍缺乏音乐分析能力的状况下却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对那些随意性较强的指挥者来说,加强此项内功修炼并无足轻重。7 O% b* V l3 T; v5 G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