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轰柴可夫斯基音乐比赛存在猫腻 尽管去年在上海的现场演出收获的评价并不算高,朱力安·劳埃德·韦伯依然是当今世界著名大提琴家和指挥家,作为写作了《剧院魅影》、《猫》等作品的音乐剧之父安德鲁·韦伯的弟弟,朱力安·劳埃德·韦伯近日在《时代》杂志上炮轰了国际著名音乐比赛的评委,称他们利用职权之便为自己的学生谋福利。 音乐比赛中的裙带关系在国内早已司空见惯,然而,韦伯指出腐败的现象在英国及海外的比赛中越发猖獗,他此次将炮轰对象直指当今最重要的音乐比赛之一—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比赛。作为一项集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等多项乐器赛事为一体的国际音乐顶尖赛事,柴可夫斯基音乐比赛往往被视为有才华的青年音乐家通往职业生涯的重要跳板。中国钢琴家刘诗昆、殷承宗、孔祥东,小提琴家薛伟、陈曦,大提琴家秦立巍等人都通过这项赛事走入大众视野。 如今,英国《卫报》描述这项每四年举办一次,年龄横跨16到30岁的比赛已毫无评判标准可言。“每个人都知道这一现象的存在,但没有人说什么,因为你就身在其中,无法逃脱干系。”韦伯说,“柴可夫斯基大赛—它包含高度的政治性,或是为某人的学生的"起航"做准备的。你需要有一个前提,一个倾向你的评委,以及能够互相做利益交换的评委们。”韦伯提醒学音乐的学生们,“他们需要找对一个老师,否则进入比赛根本毫无意义。” 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上一次举办是2011年,之后比赛组委会进行了改革,包括引入国际知名尤其是非本国的艺术家进入评委会阵容,以确保比赛少一些不公正的影响。不过从结果来看,至少在钢琴比赛中,从1990年至今,只有一个非俄裔钢琴家拔得头筹。 加拿大班夫国际弦乐四重奏比赛执行董事评委Barry Shiffman说:“我知道有很多人对这个问题不满已久。”“拥有一套细致的审查系统和透明的投票制度是至关重要的。但我们也意识到至今全世界没有一个能称之为好的针对音乐比赛的标准。在班夫,我们致力于建立一个投票体系,能够防止滥用职权,并且给不公平裁决做出惩罚的系统。” 这并非第一次出现关于古典音乐比赛的诟病。早在1990年关于第九届柴可夫斯基音乐比赛的纪录片中,腐败与不公就已经被呈现在公开的镜头中。当时的英国评委杰米·吉布(James Gibb)讲述了一名选手的叔叔给他塞了一个密封信封,信封里装着一千美元,他将信封退了回去。但之后吉布发现其他评委在给这名选手上课,于是他建议取消这名参赛者的资格,但遭到了拒绝。纪录片中还披露了一件事,就在比赛之前,一位选手的父亲向莫斯科音乐学院捐赠了一台价值88000美元的汉堡施坦威钢琴。而莫斯科音乐学院正是比赛的举办地。 2009年,一群音乐家组成“万人反对音乐比赛腐败”小组,在全球范围呼吁音乐比赛要透明公开,反对裙带关系。他们要求除了决赛之外所有环节选手都在屏风后面“盲选”,所有的比赛录音录像都必须公之于众,并且在比赛开始之前公开评审和选手之间是否存在关系。
8 ?! q% X! }4 i+ P;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