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以前一直试图跟随欧洲以及日本、韩国的步伐,走音乐剧本土化的发展道路,是因为他们都成功了。但是,欧洲30年前就开始做《猫》和《剧院魅影》,我们30年后才开始,现在还要亦步亦趋的话,是否踩对了节奏?”日前,文化广场副总经理费元洪在第33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音乐剧发展论坛发问。
7 I% l8 K! L: m+ I* z$ C3 x( S( i- o, W
本届音乐剧发展论坛吸引了中、奥、美、韩、德等国160余名音乐剧从业人员和专家学者与会,为音乐剧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和市场化运作出谋划策。业内人士认为,如今全球在进行着深刻的变革,中国的音乐剧无法复制别国的成功经验。如何在世界的语境内发出属于中国的独特声音,将是所有音乐剧从业人员面临的最大挑战。
, Y! O1 g! r* @' x) @/ r8 K; T7 p0 ] [9 A, _6 F& i7 ~
国外的“吸金利器”,到中国市场却不容乐观
+ f( R" T6 `1 ^% s7 u. o4 b0 y% ~8 L! G7 o, L8 r
“音乐剧是属于当代的艺术。它还没有被定义,仍走在时代的前端。这就意味着,它对年轻观众的吸引力是巨大的。”与会的各国专家无一例外地提到了音乐剧强大的“吸金”能力。
n3 I- K. f5 R+ r& ^& _
8 e( y( J0 {$ T6 A- R 百老汇亚洲公司主席马克-罗斯则表示,在纽约,百老汇每年都会带来120亿美元的收入。其中,门票收入只占20亿美元,由观众带来的酒店、餐饮以及零售业等收入大大促进了纽约的经济发展。“纽约每年只有2200万国内外访客,而上海每年却有超过1亿的访客。中国的音乐剧市场,大有可为。”马克-罗斯认为,发挥中国音乐剧的创作力,提升市场化运作能力,假以时日,中国城市的音乐剧行业能够茁壮成长。5 A6 S2 ~6 d8 l3 Q3 J$ t
! f% d1 }! C7 f# E0 ]: j
国外专家对中国音乐剧市场大胆预测,国内的从业人员却没有那么乐观。3 [1 r1 U0 C) f# w7 z& S; A' l- T
9 \! b7 a- d7 z) B( n+ @ U3 V
费元洪认为,今天剧场面临的是一个互联网全球普及、虚拟科技日新月异、现场娱乐被无限稀释的环境。如果中国的音乐剧从业者再走它们的老路,还有没有可能成功?6 l6 o/ O# U5 Y' B5 Z
. c1 K) N! g" |! G 作为上海第一家音乐剧专业剧场,上海文化广场开业5年内始终坚持“引进国际制作”和“扶持中国原创”两步走的战略。然而,国外制作的票房红红火火,到中国市场却不容乐观,一些原创剧目甚至门庭冷落。面对“冰火两重天”的市场,业内仍需要冷思考。“中国的演出行业和观众有着独一无二的业态和消费习惯,我们不但不能走百老汇、伦敦西区的老路,甚至也不能复制日本和韩国的经验。在音乐剧发展上,我们没有捷径可以走。”费元洪说。* L" } Z5 O2 s; |
: R" O8 b8 u! D
要全面学习,更要自我求索
& o; l. E/ f! p" f1 ~" _; D" b7 _# P1 [9 e2 N* B& w8 i
“中国音乐剧制作的专业程度不高,与国外的差距还很大。而制作的专业与否,往往体现在细节方面。”费元洪用一个小小的扬声器来举例。原版音乐剧《剧院魅影》和《伊丽莎白》在文化广场上演时,他们的技术人员在剧院的每个包厢中都放置了单独的音箱。而《剧院魅影》的扬声器都是成对配备的。“他们配备两台扬声器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当两个角色在同时唱歌时,双方的信号不会因为他们靠得太近而产生干扰。”费元洪说,这样对细节的把控,正是国内音乐剧制作所缺乏的。
. q# X" E. T" n, X q
$ y9 y2 N P- c8 N8 |$ f3 O 摸准观众的口味同样重要。费元洪说,多年引进原版音乐剧的经验让他发现,很多唱唱跳跳,合家欢式的美国百老汇喜剧并不一定符合中国观众的口味。“中国的观众比较深沉,美国式的幽默有时会让我们觉得有点浅薄。”欧洲音乐剧体系的音乐剧则更符合中国观众的口味,但从商业模式上看,国内的音乐剧创作项目,又有多少做过前期的市场调查?0 }3 P' b& l, ?8 a8 Q; @% l" m
& e% p, t6 T8 H3 ]2 j
“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发展还处在早期和小众的阶段,在全国范围内普及音乐剧恐怕不是一代人可以完成的任务。”费元洪说,“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讲故事方式,中国的音乐剧如果盲目复制西方的老路,而不去寻找属于中国的音乐剧语言,这种艺术形式可能会被直接跨越甚至颠覆。”! k6 `" m, r' `, ^5 z B# j; n6 i
* q x+ z. T ^+ M6 M5 V/ G
: L7 j: l+ m2 Z. \3 r4 Q4 W2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