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调4 E" p v4 {- H5 D
编辑; f1 @: G9 X; I( @& j/ R
3 i" o) ] c5 ?% D; l( j3 M& NPolyphony! x! X. k0 {7 H1 [6 r' Q1 R
0 A# m1 K; C+ h3 n- @' B; f
多段同时进行、相关但又有区别的声部所组成,这些声部各自独立,但又和谐地统一为一个整体,彼此形成和声关系,以对位法为主要创作技法。 不同旋律的同时结合叫做对比复调,同一旋律隔开一定肘间的先后模仿称为模仿复调。运用复调手法,可以丰富音乐形象,加强音乐发展的气势和声部的独立性,造成前呼后应、此起彼落的效果。复调音乐的体裁:卡农、创意曲、赋格、经文歌、复调尚松、坎佐纳等。! c5 [9 B* ]; F& ]. t
复调类型
- ~& C9 y& B4 M R7 N2 }$ F7 ^! w# O! p& A. e' G' q) \
(1)对比式:2 u: j9 l; O' x8 q( m
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旋律线,在音调,节奏,进行方向的起伏,句逗 的划分以及音乐形象和性格的表露等方面,彼此形成对比或存在差别,就构成了对比式复调。
, w6 @; p0 k" D9 t/ O% b(2)模仿式:
7 o; T: G" C4 u+ V6 u- q同一旋律(或具有主题意义的旋律首部)在不同声部中先后出现(完成相同旋律或加以变化),再依次展现的音乐材料中间,便形成了前起后应,层次分明的模仿关系。
5 c- Y. c4 K4 ^- N/ B4 ]4 _(3)衬腔式:
+ B& i' R5 @! d& F' r/ P" W/ z(或称支声复调)同一旋律不同变体的展开,便会产生一些分支形态的声部,这些分支声部与主干声部在音程关系上时而分开,时而合并;节奏上时而一致,时而加花装饰或删繁就简。
) h3 O4 f/ Y) f1 x% m(4)结合
; d2 D+ m$ h" l在音乐作品中,对比式和模仿式二者的结合是复调音乐的基本样式。
: y" B) J* q! E8 b5 k" o(5)对比:! E# _% y9 B$ S. U
主调音乐旋律复调音乐旋律6 Q+ U$ y: G! y5 Z' x, o- G9 Q- K* _
结构方整 结构非方整
{ Z: g9 f7 E$ z相同音型或主题因素的重现 很少重现相同音型+ F8 M% \) \1 I( m. }" b
周期性律动的节拍循环 周期性节拍重音的回避
; a ?, ^4 u# [& ?乐句停顿分明,界线清晰 句逗停顿的短暂和隐蔽
0 {4 P( G% d/ b( e& p8 W传统对位法+ ^( Q% K* h# X) v
+ b+ ~+ M. ^% X' e x3 ?- _Conterpoint
: `% A1 n- C9 k(1)“对位”5 s* d, d# L Y+ |2 E" l/ i
1复调音乐是由若干独立意义的旋律声部的结合,写作复调音乐的作曲技术理论被称作“对位法”。即点对点,音对音。
! s; E3 n! ]: X) Y音程性质分类:从听感可分为协和、不协和两种。. n2 I# I# N9 W0 n) ~6 ]* ~$ Y
协和音程同度 纯五八度
6 n4 [1 N( U0 s5 Q完全协和 充实的协和 大小三六度
3 ~+ U4 J+ Q' B; D0 N' p9 ?不稳定的协和 纯四度' H) \- o: J, N6 ~2 }& E
柔和的不协和 大二 小七度
# c) X/ U. [# r& N$ Y$ s不协和音程尖锐的不协和 大七 小二度
/ k5 I5 L, b. w3 ], Q( Z暖昧的不协和 增四 减五度
8 w5 c: H! a$ R& _% N; C" A# [6 c(2)声部运动的关系:
+ C+ F, l% b5 m% v: ?' M7 e x(1)同相进行 两个声部同方向运动
2 K3 t* z! j7 A. [, y* f(2)平行进行 两个声部等距离同方向运动
+ r" a4 |) g! b6 Z& m9 Z(3)斜向进行 一个声部保持不动 另一个声部运动
" n; ?5 z) Q4 L$ T$ s(4)声部交错 两个声部局部互换上下位置0 ?% `6 x9 k( ~6 e5 p3 T
(5)声部超越 超过原结合声部的位置的运动
4 Q: P2 C' `, P' ]4 D示列:简谱(注:第一行的1上带点,第二行的7下带点)
' b; f) x# V* w/ t, n1 J7 Y同向 5――― 6――― 5――― 1―――& X- x# x7 W! p) E9 t
1――― 4――― 7――― 1―――5 D6 Y1 n" i& V$ ^5 B" S& r( j. e
平行(注:第一行12音上带点)
1 q6 ~8 B! L+ u% u! q1――― 2――― 7――― 1―――
; |) o* t& A4 g5 v3――― 4――― 2――― 3―――
, {( T2 J- I( @7 u+ b斜向(注:下面第一行最后两音的3 1上带点)3 M9 x7 A, J- H9 ]' O, w) p
3――― 5――― 5――― 3――― 1―――% ?) K# I$ }% W) }! i4 S& h
1――― 1――― 3――― 3――― 3―――( ^% Z9 J J; n5 R: |9 _- r7 R3 U
反向(注:下面第一行音上全带点 )
$ G$ @6 s& j9 K3――― 2――― 1――― 3――― 4―――9 Z* r/ j1 F! J3 u+ u" n
3――― 5――― 6――― 5――― 4―――" B7 l5 Z9 U8 l3 Z4 ~
交错(注:第二小节声部交错,写到五线谱上一目了然)
" Q+ C9 r$ D# Q/ J) C/ Y, ^6――― 3――― 6―――& C9 i& t* u( T6 k1 y0 @0 V3 |
1――― 5――― 4―――7 b# j0 h* M. ~! {: {) E
超越(注:第二行的7下带点)+ ~; |1 d+ Z2 F, F5 `
3――― 6――― 2―――
' Y/ ?( L& D: d1 a& G7 T1――― 4――― 7―――
! F8 L0 y7 v! @* Z# s4 y5 W, p(3)基本原则和禁忌2 V* A+ p5 w" _3 r* m8 Y. ~
(1)两个声部的结合以协和音程为主,充实的协和音程(三,六度)应用最广,限制最少.2 L* f D1 u7 C- f m" A( k
(2)不协和音程的使用应避免尖锐的和暖昧的不协和音程如(大七,小二,增四,减五度)在显著节拍上的结合(碰撞)。
3 ^9 i$ V3 L7 l# g(3)斜向和反向进行有助于突出声部线条的独立性,也最具复调意味,是复调音乐声部运动的主要形式。1 a8 z. I1 y8 L% r5 }
(4)平行和同向进行不易显现声部线条的独立性.完全协和音程的平行进行(平行八五度)和同向进行(同向到 达的八五度)应尽可能避免。
$ B/ i9 E \& n(5)为了旋律线的流畅和音调分格的保持而短暂出现的声不交错是允许的,但不宜长时间的过多使用,已保持声 部线条的清晰。. m; J* v, J, y! l
(6)声部超越会干扰旋律线的连贯,应尽量避免。% H! [, c4 `; [0 n) K
(4)共通/ a( {6 }" i- u/ ^
这些基本原则和禁忌与声学中的相关内容是共通的,应通过实际的写作练习将这些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技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