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五,二声部进行的相对关系) d! Z: }! l0 T' S7 Y
两个声部同时进行时,声部之音的想对关系有三种:反向进行、斜向进行和同向进行。两个声部的进行方向相反。叫反向进行;一个声部保持在同一高度上,另一声部向上或向下的进行叫斜向进行;两个声部的进行方向相同,叫同向进行。7 ]0 N, ]: {: p* A
六.和弦之间的关系与连接
( a+ {7 A6 l J和弦之间的相互关系指的是和弦的根音之间的音程距离。根音关系有三种:上、下五度关系;上、下三度关系和上、下二度关系。/ E/ M7 ^" d1 ^# E1 j
在进行和声分析时,和弦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和弦标记上看出。% F% }6 M X) a0 I; \4 Q
在进行和弦连接时,除旋律声部和最低声部外,其他声部应做平稳进行,尽量避免跳进。如果有共同音应保持在同一声部中。; s. q0 u2 W# a
(一) 上下五度关系的和弦连接% b: I* c, Y* e! B$ v
在上下五度关系的三和弦或七和弦的连接中,至少有一个共同音,应将其保持在同一声部中,其他声部向最近的音移动。 A; O9 n+ @# G- A* d
(二) 上下三度关系的和弦连接
/ ^9 O3 V3 M, l5 x在此类关系的和弦连接中,一般有两个共同音
/ {8 {! N* q+ Y3 L! b; J4 Z(三) 上下二度关系的和弦连接: W4 E1 V H/ h8 i r' D+ ]# Q
在此类关系的和弦连接中三和弦之间没有共同音,七和弦之音不排除有一个共同音的可能性。
4 ^1 K! z: V" C+ ]无论何种关系的和弦连接,声部进行的重要原则是:保持共同音及尽量做平稳进行。这两项原则是获得流畅音响的重要保障。
) v" L/ C/ j: l0 m; G4 ~: t7 m* ]不协和和弦的解决+ x5 ], @2 V5 A" q9 U
由不协和和弦进行到协和和弦叫做不协和和弦的解决。最典型的解决过程体现在属七和弦到主和弦和进行里。2 r/ {. u0 U& T& c, M& Q2 A3 ?
属七和弦里含有一个特殊的音程------三全音(增四度或减五度),这个由属七和弦的三音与七音构成的音程极不稳定。它具有向稳定音程解决的强烈倾向。# m# Y- \/ J8 m
1. 大小三和弦、大小调中的主、属、下属和弦
: n5 A3 f: j O, g/ u8 j西方古典音乐体系的和声基础是三和弦,三和弦又以大小三和弦为最基本。三和弦是由三个音组成的,分别被称为根音、三音和五音。而和弦的性质,则是由根音、三音和五音之间的距离(及音程),来决定的:根音和三音之间是大三度,三音和五音之间是小三度的,被称为“大三和弦”。 根音和三音之间是小三度,三音和五音之间是大三度的,被称为“小三和弦”。西方古典音乐(从16世纪以后),是以大小调为主的。大小调都各有三个最主要的三和弦:主和弦,属和弦和下属和弦,分别是调内的I级、V级和IV级。我们看到,大调的主、属、下属是大三和弦。小调的主、属、下属是小三和弦。' e. C* [3 K s5 B
作为小三和弦的小调属和弦,当进行到主和弦时,感觉缺乏力量。原因是小调的VII级,到I级是大二度,没有向I级的强烈倾向。而大调的VII级和I级之间是小二度关系,有强烈的倾向。因此,西方传统和声,常常把小调的VII级音升高半音。升高后的VII级音和I级和大调一样,是小二度关系,被称为“导音”。(大调的VII级亦被称为“导音”)
9 {& Z6 e; W" Z这样,小调音阶中的VII级就被升高了。 这种小调音阶,VI级和VII级间是增二度,被称为“和声小调”。VII级没有升高的,被称为“自然小调”。这两种小调,在现代流行音乐中,都被广泛运用,而在西方古典音乐中,和声小调占绝对优势。! `0 l5 o+ I( b$ ^) w/ E
西方传统和声是建立在这样的进行:由主和弦开始,经过下属和弦,到属和弦,最后解决到主和弦上的。这个进行是西方传统和声的基础,所有的其它和声进行,都是这个进行的扩展和补充。其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下属不能直接接在属之后,这被称为功能倒置。, b8 T3 n+ e9 e3 s
这是因为,西方古典音乐是建立在一种美学体系,及──力量不断增加,最后解决──的美学体系基础上的。属后直接接下属,被认为是解决到主和弦之前的力量衰减,因此不被接受。但现代流行音乐中,这种限制完全被打破。
1 q- e! C* o: ]! J" D我们的第一个和声公式:I—IV—V,后面可以接I级,或其它可以接V级的和弦。8 z/ I: X! N+ M
注:“大小三和弦”是指和弦的性质,及这个和弦的特性是什么。而“主和弦,属和弦和下属和弦”是指和弦的功能,及在大小调中起什么作用。“I级、V级和IV级”是和弦根音的音级,及和弦根音在音阶中所占的位置。9 `/ E& ?1 Q, {' B9 [
2. 增减三和弦和大调中的副三和弦' `4 U: C4 c6 L# h, J
西方传统和声体系中,除了大小三和弦外,增减三和弦也是很常用的。 增三和弦是由两个大三度叠置而成。减三和弦是由两个小三度叠置而成。
. A0 T |" `" @% F在大小调中,除了主、下属和属和弦以外,其他音级上的副三和弦也是很常用的。大调上的副三和弦的性质分别为:) \% B0 ]$ z4 x+ \
II级:小三和弦。III级:小三和弦。VI级:小三和弦。VII级:减三和弦。
) y7 L% e4 Y0 n( {& b% a( W; III级三和弦,由于和IV级三和弦有两个共同音,有下属的功能倾向,因此被归为下属和声组。: ]5 q7 b: U8 x" p
VI级三和弦,由于和IV级三和弦有两个共同音,有下属的功能倾向,因此也被归为下属和声组。; ^* D0 H% h8 H8 ~* s# B/ P
然而VI级三和弦,同时和I级三和弦也有两个共同音,因此也有主的倾向,因此有时在属到主的进行中,用来代替主和弦的位置,被称为“阻碍终止”。因为它并不是真正的终止,感觉上象被VI级和弦从中间阻断了一样。
0 H+ Q* c' @4 g! d9 v1 xIII级三和弦是一个较少用的和弦,它具有I级和V级的双重功能(因为它和I级、V级之间,各有两个共同音),作为I级的运用:I—III—IV。
$ G2 q: X8 [/ b1 X在这个例子中,为什么说III级是具有I级的功能呢?因为它可以被I级七和弦代替,而效果和用III级三和弦及其相似。
- H' m$ W' t3 `4 ] m" [+ {我们也可以把III级作为V级到IV级间的桥梁,因为西方古典音乐是不允许V级直接到IV级的连接的。
d, v- j& i9 b2 BVII级三和弦和V级有两个共同音,它属于属和声组。VII级三和弦由于是建立在导音上的,因此也叫“导三和弦”。
( V3 Y) i ~, n) X9 U3 ^现在我们把四个副三和弦加到我们的I—IV—V进行中:I—VI—IV—II—V—I。 这是最常用的和弦应用顺序,也是最符合人们听觉习惯的。(人们不大颠倒其中VI和II的顺序,尽管它们都属于下属和声组。) 但这一和弦功能序进,可以简化和代替,如可以变成:
) a( G% D0 Y, E, m9 H1 ~I—VI—IV—V, 或者I—IV—II—V,及更常用的I—II—V, 或VI—V,I—VI—II—V等,后面可以跟I级或者接其他的可行连接。 这其中的V级也可以被VII级或III级代替。
' P F' D( @! H: W9 ~/ q: `V级之后可以接I级,也可以接具有双重功能的VI级,变成:I—VI—IV—V—VI。VI级后面可以接上述所有能接在VI级后的和弦公式连接片段。比如这两个功能连接都是很好的:I—VI—IV—V—VI—V—I,I—IV—V—VI—II—V—I。
0 U& w6 w/ m& O. D1 k; @& N f& l2 s) }请注意这一和声公式:I—VI—IV,这是西方流行音乐中最常用的和声公式之一。 T1 H: [4 w2 e% f; V9 u
3.小调中的副三和弦及关系大小调、同名大小调之间的关系
7 P# q- Z$ f" _; ~7 J; t! ^, ]自然小调上的副三和弦的性质分别为: II级:减三和弦。III级:大三和弦。VI级:大三和弦。VII级:大三和弦。
" b/ G; B5 Z0 i' s C8 }8 Q其中II和VI级的功能和大调类似。VII级由于是大三和弦,不具有导向I级的性质,因此更倾向于作为它关系大调的属和弦。III级和弦,由于有很强烈的关系大调I级的属性,更多地被用来作为向关系大调的转换。和声小调上的副三和弦的性质分别为:/ Y( A6 V+ o- K/ j! U
II级:减三和弦。III级:增三和弦。VI级:大三和弦。VII级:减三和弦。
- Q0 y9 S6 u6 v b. S. uIII级由于有导音需要解决,更倾向于连接I级。
1 s& ^% C2 G& I. n2 M4 P* {+ Z4 g这种III级较少见于流行音乐中。 VII级和大调中的VII级一样。由于它们是建立在导音上,因此被称为:“导和弦”(或称导三和弦)。0 g% y1 T4 Y* ?# b2 e2 E; {+ K" F
自然小调和和声小调中的和弦经常混用。; D5 X" R2 s+ y: A" {" T! N
在流行音乐中,常用的小调和弦为:+ r- R" e, l/ x( G3 T3 |
I级: 小三和弦、II级:减三和弦、III级: 大三和弦、IV级:小三和弦、V级:大三和弦、 V级:小三和弦、VI级:大三和弦、VII级:大三和弦、VII级:减三和弦。
1 D2 z3 X1 i' `) |# c; U6 N2 X
7 z; P5 j0 Q6 t/ y' O/ G1 E) Z最常见的两个小调和声公式:
0 j, T! P& ?. ^, ]) aI—VII—VI—V和I—IV—VII—III—(V), n2 x6 y! h- E+ n
这个和声公式中的各和弦根音(在v级之前)都是五度关系,这在古典音乐里是一种非常有力的和声进行,我们可以不让它从III级直接接V级,继续按照五度关系推导下去,成为: I—IV—VII—III—VI—II—V—I。
( Z2 `0 G& f1 k" H3 k这在和声学中叫做模进。
2 F( C- j- c7 {; X4 u$ q' x- k. `: p从上面的例子,我们看到,其中VII—III—VI三个和弦,与其说是a小调,不如说是c大调的V—I—IV更合适。这种暂时偏离原调的现象叫做“离调”。在小调中,经常出现向关系大调的离调,已使音乐更丰富。, |. R/ \! D) ^) R+ }
所谓关系大小调,或称“平行大小调”,是指调号相同的一对大小调,它们互相为对方的关系大调或关系小调。比如c大调是a小调的关系大调,a小调是c大调的关系小调。
n& @ ]( I( ^6 V; `! f& C2 o还有一种大小调关系称为“同名大小调”或“同主音大小调”,是指大小调共享一个主音,而调号相差三个升降号,比如c大调和c小调。
: U( N5 ~/ F& ]7 e) T* }9 R0 D而关系大小调不共享主音,主音间相差小三度。 在西方古典音乐中,同主音大小调要比关系大小调更近,转调更自然。而在现代流行音乐中,正好相反,关系大小更近。) u0 |# H4 t o3 B
4. 旋律小调及和声、和旋律大调;和弦的转位
9 g7 p/ U N d% q& } d我们看到,和声小调的VI级和VII级音之间是一个增二度,如果在旋律中用到这两个音级时,这个增二度会使人感到很不自然。如果用还原的VII级音,及自然小调音阶,就没有了这个增二度,但是如果我们在和声中需要一个大的V级和弦,就不得不用升高的VII级音,不然和弦和旋律就会发生矛盾。另一个解决办法是把VI级也升高,增二度变成了大二度。这种小调称为“旋律小调”。
( _2 N1 K' x+ u" ~0 @& u) f; V旋律小调音阶只有上行时VI级和VII级是升高的,下行时就同时还原了,和自然小调的下行相同。但我们不必拘泥于乐理知识上的上行、下行规则,用时完全可以灵活掌握。+ Q7 E$ J4 @( }6 Z0 i
我们看到,升高了VI级和VII级的a旋律小调上行音阶,和a大调音阶非常相似,唯一的不同是III级音,前者是 c,后者是#
3 i, C# d7 M: e) F( zc。从这里我们得出一个重要概念,区分大小调的唯一标准是I级和III级间的音程是大三度(大调)还是小三度(小调),其它音级均不能用来确定一个音阶是大调还是小调。
3 T" q. [* v, G; d2 ^" d到目前为止,我们讲完了大小调体系中的三种小调:自然小调、和声小调、和旋律小调;而大调,其实也分三种:自然大调、和声大调、和旋律大调,只不过后两种大调没有那两种小调常用。3 c7 e" x; {, _, R' N1 g
和声大调中的VI级音是降低的,用这个音构成的下属(IV级)和弦是小三和弦。. g7 T" N' @% W& R# F
这个和弦对I级的倾向比大三和弦的IV级更强。9 n; E9 L( M ^* G
无论是作为大三和弦的IV级和弦,还是小三和弦的IV级和弦,进行到I级和弦,称之为“变格进行”;如果是在终止中,及被称为“变格终止”。这种进行通常用在一个乐曲或一个段落的结尾,作为补充,或称主和弦的延续,以增强终止的感觉。例如这样的和声进行:I—VI—IV—II—V—I—IV—I。/ O3 q; h3 A- b& `- C. M& `
而I—V—I称为“正格进行”或“正格终止”。I—IV—V—I在终止中被称为完全终止。# k, v5 k/ {, \) D1 n, X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有的和弦的最低音都是根音,被称为“原位和弦”。如果和弦根音向上翻一个或几个八度,不再是和弦最低音时,我们称之为和弦的“转位”。三和弦总共有两个转位,被称为六和弦和四六和弦:
# ^% f; ?3 K+ z; t: t& f* N- Z多数原位和弦都可以用它们的转位和弦代替。但习惯上,乐曲的开始和结尾较多是用原位的I级(弱起小节有很多是用原位或转位的V级)。7 ]8 C, Z7 w2 s6 @* e& L* B* d- ^: g
古典和声中,转位和弦经常被用作原位之间的过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