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乐章:(合唱),急板、变奏与回旋的混合自由式。经前三个乐章的铺垫后,进入了急板的第四乐章----人们经历了艰苦的斗争和深沉的思考,所期待的欢乐就要到来。 5 M- i* S8 a2 p) E J, z( N
这一乐章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是器乐部分,包括序奏、宣叙调、前面三个乐章的回忆和欢乐主题的出现;第二是声乐部分,是一部用庞大的人声合唱写成的回旋变奏曲。这个乐章是整部交响曲的总结,即前三个乐章是“通过斗争和思索,寻求自由和欢乐”,而这个乐章是作出“斗争取得了胜利,欢乐战胜了苦难”的结论,这个结论也是作者一生的总结。“亿万人民团结起来”是乐章的中心思想。
8 g J" T7 k" z1 X; \7 R 乐章开始是一段狂风暴雨般猛烈的号角声,这是引子,它嘹亮雄伟,像怒潮般的冲击,瓦格纳称之为“恐怖的号角声”。 但它立即被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宣叙调所否定:“不,这会使我们想到过去的苦难,今天是胜利的日子,应该用歌舞来庆祝”。原来,贝多芬的构思是在这段宣叙调的地方加入人声,但后来又觉得还不是时候,因此,他把唱词乐段向后推移。 - {7 Y9 l" E: [9 K0 i
不过这些原稿中留下来的唱词,有助于我们理解贝多芬的构思。 , R; R: H5 J! H/ v
接着,前面三个乐章的主题一一重现,又被一段段宣叙调一一打段。在第一乐章的引子主题出现后,低音乐器回答道:“哦,不,不要这个,我要更愉快一些的”;接着管乐吹出第二乐章谐谑曲主题,立即又遭到拒绝:“也不要这个,这只是戏谑,要更好的,更高尚的”;于是管乐又吹起第三乐章的慢板主题,回答仍是不满意:“这还是老样子,太纤柔了,一定要找出一些强有力的东西。我想,还是让我唱给你听吧。但是,要请你应和着我。”最后,木管乐器隐约闪现出《欢
! \& E9 @) D$ X$ E0 z乐颂》主题的片断,才终于肯定:“这才对了,终于找到了”,这是贝多芬毕生追求的境界。这时,从乐队深处,像是从远方,缓缓地传来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咏出的一支纯朴的旋律,乐章的主要部分开始了。 0 M5 W1 O* ^- B2 _
这是《欢乐颂》主题的全貌展现,第一次展示无任何伴奏,随后逐渐加入中提琴和小提琴。这个欢乐主题一次次重复着,音响逐渐增强,声势越来越大,直到发展成为乐队全奏的高潮。突然,“恐怖的号角声”又闯了进来,这时回答它的是人 声了。首先独唱男中音揭开声乐的序幕,唱出了贝多芬亲自写的宣叙调的歌词:“啊,朋友,你别旧调重弹,还是让我们来唱一些更动听的、更欢乐的吧!”紧接着,男中音独唱《欢乐颂》。 9 o# Y& b3 U9 y
在后面的发展中,以独唱、重唱、合唱的形式唱出了席勒《欢乐颂》的诗句,音乐的主题每次出现都有不同的形象变化, 有威武雄壮的进行曲风格,有豪迈战歌般的男高音独唱,有庄严、肃穆的圣咏旋律……然后,转入快速的进行曲,这是由欢乐的主题演变成的一支活泼而热烈的进行曲。越来越热烈的进行曲,将乐曲推向又一高潮。# d S4 O, i# H9 t9 b. G
$ j1 i/ j5 x7 g6 Y% ]. }! C
4、《第三交响曲》(英雄)+ g% k- Y+ @1 ~: @. Y, Z
贝多芬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此曲完成于1804年春,本欲献给法国第一位执政者拿破仑,但当得知拿破仑将于五月十八日即位皇帝时,贝多芬立刻将总谱写有题词的封面撕下,并愤怒地高喊:"这是一个独裁者!"后来出版时他将标题改为"为纪念一位伟大的英雄而作"。这部作品于1805年在维也纳初演一举成功,从此贝多芬蜚声于欧洲乐坛。
- x% v$ k1 z% I. b
% p/ g H) t7 {5 Q' v 这部作品是贝多芬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是第一部打破维也纳交响乐模式,完全体现英雄性格的作品。作品贯穿着严肃和欢乐的情绪,始终保持着深沉、真挚的感情,呈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氛。贝多芬本人曾声称他最喜欢的交响乐就是这部第三交响曲。 " `. ]' l5 h) g7 u1 }9 Z
* X1 k+ P3 B! U$ x
作品共分四个乐章:
: S1 D! g( X' n' X( Z2 N- T
( \ A# E+ m6 V# D 第一乐章,灿烂的快板,降E大调,3/4拍子。奏鸣曲形式。这一乐章在当时是自交响曲诞生以来最宏伟壮大的乐曲,它外形精致、巧妙,变化无穷。 ( p7 F F, _- }) M1 D
* \$ H' {3 z! N& K
第二乐章,葬礼进行曲,甚慢板,c小调,3/4拍子。这个乐章具有鲜明的赋格曲效果,响彻着嘈杂的战斗声和凶猛的骑兵嬉游曲。本乐章极为著名,经常单独演出。 + T4 t# Q9 [, }, d' X
, w o8 D& F$ |) x, K$ G7 a, o
第三乐章,诙谐曲,活泼的快板,降E大调,3/4拍子,整个乐章围绕着开始部分的弦乐主题而展开,力度逐渐加强,显得乐曲充满悠闲自得的气氛,令人沉醉。 # I- W1 x7 l1 U* _+ ^; @
- I" ?( {; E+ Z: K5 C' q% x 第四乐章,终曲,甚快板,降E大调,2/4拍子。乐章的主题采用贝多芬早年的普罗米修斯主题,并以短的经过部和发展部共同构成自由变奏曲形式。 ' o8 M$ N6 [9 t, c) w/ N) W
5、《第七交响曲》(芭蕾舞台上的第七交响曲)
: D9 {0 }0 s; p( l$ _$ d/ p 瓦格纳称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作品92号)为“舞蹈的极致”、“最高形式的舞蹈”、“按照理想形式的身体运动的最妙的体现”。据说他曾设想在李斯特的钢琴伴奏下,用舞蹈来表现《第七交响曲》。瓦格纳的理想,后来由俄国舞剧编导马辛实现了。1938年,他把这部交响曲编成了芭蕾舞,用来表现一个寓言式的故事情节——世界的创造和毁灭:第一乐章:创造——在创造精神的指引下,混沌世界变成了植物和动物的有秩序的住所。出现了男人和女人,还有危险的蛇。似乎是一切快乐的源泉,优雅而欢快,充满一丝明亮。第二乐章:大地——忧郁的小快板,带有葬礼进行曲的风格,虽然旋律并不快速,但是依然不乏舞蹈的节奏感。地球上出现了憎恨和强暴。一群男人和女人哀悼着被谋杀的少年。第三乐章:天空——天空中的神和女神对大地上的骚乱无动于衷,依然尽情欢乐。一上来就表现出愉快的感觉,会让人不由得跟随他手舞足蹈,跳跃的热情一轮高于一轮!第四乐章:舞蹈开始趋于疯狂,似乎有酒后起舞的味道,高潮迭起,让人感觉呼吸都会跟随急促起来!酒色和毁灭——人们沉湎于酒色。神看见他们恶劣地模仿上界的欢乐,因为愤怒而用火毁灭了世界。贝多芬用最迅捷、最激昂的手法,写出了这个十分出名的快板,似乎是天下无双的!1938年5月,这出舞剧由巴西尔的俄国芭蕾舞团在摩纳哥的蒙特卡洛作了第一次演出。: B5 \; n4 H4 n# A
6、F大调第八交响曲(Symphony No.8 in F major, Op.93)
6 d. l1 \1 }' Z0 l. V0 r0 ` 贝多芬作品93号,完成于1812年的10月。贝多芬在第八交响曲的手稿上标注的日期是“1812年10月,于多瑙河上的林兹。”这部交响曲贝多芬采用了明快的F大调,而在他其他交响作品中同样采用F大调的还有F大调第六交响曲,可见其风格也应该是清丽、自然、快乐的。在篇幅上,该曲是九部作品中比较短小精悍的,似乎很不起眼,但是却也含有十分独到的特点。9 x6 S; y# p$ _! n9 h2 e6 m
1814年2月17日该曲在维也纳的舞会剧院首次演出,随后立即获得极大的成功,由于反应强烈,这次音乐会的全部节目几天后又重演一次。首演时F大调第八交响曲被插在又一次上演的A大调第七交响曲和贝多芬的极受欢迎的《惠灵顿大捷》和《维多利亚之战》的中间。当他的友人指出这新的第八不如其它作品受人欢迎时,贝多芬咆哮地说:“那是因为它比其他作品好得多!”与A大调第七交响曲比较起来F大调第八交响曲的整个织体更是无比地细腻,更为精致复杂。在某些方面它更为大胆,尽管看起来它比较严谨。! v0 X9 l p+ R8 v2 b3 X
乐曲共分为四个乐章。
! d2 O6 c# c7 t( D8 Z: I5 T; O 第一乐章:富有生气的快板。交响曲以一个十分可人的工整而对称的短小主题开始。初听起来,它像是出自十八世纪晚期的那些写轻松愉快交响曲作家的创作室。 在这里,贝多芬好像又暂时地回到过去的洛可可式的雅致中去。但这彬彬有礼的一躬还没有鞠完,他就忘掉身上的化装舞会服装,又拿出老样子,大摇大摆地走来。这导致他很快地进入第二个主题;这里,他迟疑一下,好像又在和旧的古典公式开玩笑。他就是这样继续地走,品尝着每一次前进的步态,每一次音乐的变化。对这些,他都用卓越的熟练技巧和机智加以处理。 他把主题一分为二,在不同的乐器上加以发展,构成小型的交响高潮。开头素材的再现和活力充沛的尾声在意想不到的文静幽默中结束。
: H) n+ r/ I5 _; A. D 第二乐章:诙谐的小快板。在传统的慢板乐章的地方.贝多芬写了一首可爱而短小的Allegretto scherzando。后来,它用这个主题即兴写了一首开玩笑的轮唱曲:“答,答,答,我亲爱的玛扎尔,愿你生活的好.很好很好……”。“答,答,答”,在木管上这种整齐的响声就是指节拍机。( y. |9 o [$ n! u/ o' r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为了和这部交响曲其他乐章的轻松活泼保持一致,贝多芬在这里又回到了十八世纪的小步舞速度,但在风格上则不尽相同。和传统的小步舞曲最接近的,是传统性的但极优美的圆号二重奏,它开始了中间的三声中部。9 |: l5 X- `4 E9 F) I* I* Z! T3 v
第四乐章:活泼的快板。闪闪发光的舞曲性末乐章的曲式介于回旋曲和传统的交响奏鸣曲曲式之间。回旋曲的叠句在屏息,低声的耳语中开始。
- L4 }+ U0 Q, RF大调第八交响曲到处洋溢着一种复古气息,从中可以感觉到早期莫扎特、海顿交响作品中蕴含的古典韵味,缺少了贝多芬一贯以来突出的个性旋律,并且很多乐评人评价这是贝多芬的倒退。但是很多人却又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让人愉快的优秀交响曲,其间充满了智巧、幽默的成分。
8 a- u6 g4 Q/ Y3 v6 i)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