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G# I0 g/ _+ e6 ?壮歌励子弟:教育家成仿吾的歌词创作! u" a# |& T0 x4 K) ]3 F' B
2 G: r z; s# W9 U% w9 d& U. A9 x. l3 }
1 K) N! x% }; Q0 w9 Q今年8月24日,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杰出的教育家和社会科学家、文学家、翻译家成仿吾先生(1897-1984)诞辰125周年。作为成先生生前曾经工作过的教育机构之一——东北师范大学的后学,笔者虽无亲承謦欬的福缘,但多年来也和无数东师校友一样,深受成先生不朽精神的恩泽。从2016年起,本校启动了成校长全集编纂工作,工作团队在成先生工作过的人大、山大、成先生的故乡湖南娄底及新化县等有关方面的协作支持和家属的密切配合下,从事成先生作品的搜集、整理、校勘,一部迄今最为丰富、准确的《成仿吾全集》接近成型了。笔者在参与全集部分工作的过程中,再次从其光辉的履历和丰富的著述中领略到成先生作为一代革命家和教育家的非凡神采和崇高精神。作为革命理论家和经典著作翻译家,成先生靠着天才的外语能力和对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仰,先后五次翻译《共产党宣言》,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译介作出了卓越贡献,这已为世人熟知。作为激情澎湃的诗人的成仿吾,在参加革命之后诗作不多。但收入全集文学卷的诗歌中有一类比较醒目,那就是他的歌词创作,其中多数系为他所工作过的学校所写的校歌。本文拈出这些诗作略加连串,以作为对成先生诞辰的一点纪念。
0 Q& o+ Z9 m% k+ {: b- b4 o Q2 @. t9 w7 q6 p: j5 X# L y
成仿吾从事歌词创作,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早期在苏区工作时期。1931年,成仿吾从德国回国,被组织派到鄂豫皖根据地工作,担任鄂豫皖省委宣传部长和苏维埃文化委员会主席、教育委员会主任,负责审查各县识字课本,也自己动手编写课本。《列宁学校课本》中的课文显示,识字课本紧密联系革命政治,用平朴直白、朗朗上口的语言传播革命真理,把文化学习和革命启蒙结合在一起。《识字运动歌》是成仿吾亲自编写的:“不识字好比一个睁眼瞎,有眼不知世界大。唉!唉!唉!唉!不识字的呀,快来识字呀! 大家识字工农干部好捷报,巩固苏区开扩大。唉!唉!唉!唉!不识字的呀,快来识字呀!”值得注意的是它采取了重章叠唱的押韵形式,还有连续的感叹,这都是明显的歌词体特征。虽然还没有资料证明它曾被谱曲,但作者是把它当作歌词来写,以期通过传唱更加深入人心,这一点是无疑的。
4 m$ c/ v/ B. ^* l' k1 a3 t( t( |: U9 Z9 ~3 m/ [$ m: e' v
1935年,成仿吾随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红军到陕北后,立即高举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旗帜,一面发动“一二九”运动,推动抗日救亡,一面东渡黄河,奔赴抗日战场。延安一时成为热血青年向往的灯塔,无数青年学生从敌占区、国统区汇聚到这里。根据1937年5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制定的“教育为长期抗战服务”的方针,中央决定“创立并扩大增强各种干部学校,培养大批抗日干部”,陆续成立了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安吴堡青年训练班、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马列学院等一批学校,延安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1937年7月创办的陕北公学,由成仿吾主持筹备并任校长,中央从全国抽调著名学者来校任教,广泛招收国统区青年,进行抗战的政治、军事、劳动教育。为适应形势对大批抗战干部的迫切要求,陕公确定为培养干部的短期训练班性质的学校。当年冬天,成仿吾亲自为陕公创作了校歌歌词:
7 d- @2 G0 S7 V: z3 V1 C: q0 f/ j; n4 Z; L
这儿是我们祖先发祥之地,9 y# r/ I; S' {8 Z# g
' a( W5 y& n. {1 T
今天我们又在这儿团聚,
( a' D- f4 h, D9 I7 Y
- d; V/ }1 }( j民族的命运全担在我们双肩。. f ~$ r ~1 c" @( j; \& e
% Y# F1 c& p) }4 o$ l
抗日救亡要我们加倍努力,
- n" i, |- G. L, j# g3 q6 J, b* e: V! i- t$ H& _/ ~' F) N; r9 O
忠诚,团结,紧张,活泼,$ t4 t9 E* P3 ^# {4 f3 q
: E/ M# A1 `* ]4 `, A i9 m4 _战斗地学习!
& C( d0 v6 P# z2 K! k0 v
* C9 p+ D! I8 X5 H努力,努力,
$ _4 ]4 N7 ~2 m* {/ i& l
. r/ H A$ z: p- P6 W争取国防教育的模范。6 f9 ?" j7 T% i w; H1 G. ?) E8 \7 N
2 R7 ~; K+ `, j1 |0 `2 Q努力,努力,
1 D! r+ |2 P5 G9 O" j7 @
# n, z- j) h4 {/ _锻炼成抗战的骨干。
; V7 E) a# j3 u$ [& G, M: ?+ I' H6 P% [+ u! S
我们忠于民族解放事业,2 S9 r* |& R: M3 S; b
9 d8 V1 U* V! c9 `. W: I我们献身于新社会的建设,
5 ]( e$ t5 r0 b7 s9 T
& F' z* `/ }5 [# Q昂头看那边,+ [* P' a( p4 |( l6 e
5 t. Y V1 A3 I+ o9 `+ u
胜利就在前面!
6 _1 } s! l. y' |6 d, e. j+ d
5 ^+ y0 a4 _% _2 I" U R歌词从民族自豪自强入笔,鼓舞学生努力学习,献身民族的解放和新社会建设。陕公建校初期,在培养目标上是只提民族解放,还是民族解放与社会解放并提,存在着争议,成仿吾主张并提,认为陕公不仅为民族解放培养干部,也应为建立新中国、实现社会解放准备人才,歌词体现了这一主张。从陕公学员后来在新中国的作为和贡献来看,成仿吾的主张是有远见卓识的。歌词中的“忠诚,团结,紧张,活泼”正是陕北公学的校训。歌词经青年音乐家吕骥谱曲,曲调用两拍子进行曲节奏,板眼鲜明,风格沉稳而爽朗,一经传唱,迅速受到延安青年的喜爱,在群众集会场合,常常是“陕公,来一个!陕公,来一个!”的呼声不绝于耳,展现了“诗可以群”的特殊力量。当时吕骥刚刚奔赴延安,任教于抗大和陕公,这首歌也成为他与成仿吾多次愉快合作的先声。( T7 X' a4 M% |( f! m
; @) y3 q. _9 r5 d5 {7 F) t6 G, C
陕北公学普通班学制四个月,高级研究班学制一年,到1937年12月,就培养出了第一批毕业生二百多人。他们像种子撒到华北各个战场,去发动群众投入抗战。成仿吾创作了《给毕业的同学们》欢送学员,热情勉励他们:“我们是民族的忠实的儿女们,在这儿锻炼了我们的身心。要拿起我们的武器走上前线,为了祖国的命运与光荣。”这首三段诗歌形式整齐,也带有歌词的特征,但是否谱曲传唱,因未见到完整音乐资料,目前尚不得而知。不过在陕北公学一周年之际、也就是第一届高级研究班毕业时,成仿吾再次以歌为赠,即《毕业上前线》: ^( w/ R! H) X& X
4 K" E* ^; [* B5 I. f V6 A' s
这是时候了,$ |: W0 k# ]2 h* U
8 T w& @( q* i0 ?; a同学们,3 J4 E- E$ R+ T
5 {! q- g8 k7 {$ r/ B& Z该我们走上前线!/ X6 y7 `2 k: M$ ^7 g
* F( Y8 X& `. j* x) U2 b我们没有什么挂牵, |3 i; Y& E- p( d4 D7 J" Q9 \5 W
: v. `7 Z6 u5 @# ~
纵或有点儿留恋。' T: e6 P) D8 z
' Z" `6 w) N6 }6 M0 K+ w) Y学问总不易求得完全,/ x! I1 o) u2 P0 ^6 p8 r
0 S/ d# O4 E7 d4 C
要在工作中去锻炼。
7 N: L8 f- s- m- Q0 \9 A) c7 c1 l) g2 C% C4 o7 N5 x1 @
国难已经迫到了眉尖,
' ~' d/ ^7 s6 a# X/ k- _4 J: x: }$ e
谁有心意长期钻研!9 ~+ W% W$ h# F( I& f9 a8 {
1 o$ ~& D, m7 U2 S
我们要去打击侵略者,, J, g$ v( ]0 v1 _
4 T' u6 V, J- \5 C# j9 l+ ]+ r怕什么千难万险!. ?2 M7 E6 ~/ ?# E0 g# i4 }
V K" f% E8 d$ B& @我们的血已沸腾了,* r, D( O4 S" z8 Y0 p: S
2 ?, l0 |5 {( W不除日寇不回来相见!( {! r2 E Y& K
0 C8 z- i' T3 p/ A1 Y
快赶上来吧,
: ?! L/ w% m$ i* k( b: \" b5 d% W# c
我们手牵手,
0 H( V8 ]7 d# `2 u: N. m4 o/ o& h6 G: ?
去同我们的敌人血战!1 S) Z4 J3 G1 e$ k i
, v: Y4 o" v. b. ]5 v2 P别了,别了,: C6 Z I+ i' w {
& I2 Y% @, [" f# ?, [) m8 S同学们,# F, x$ b( \* W
+ R: S: L4 [, |! [+ B _我们再见在前线;* K& |+ h/ P6 D6 @/ \9 v5 y: e
# W6 k+ `8 ^ y: }" C) w2 F! M
别了,别了,3 p+ v$ @5 x$ s/ N9 p5 t
5 l5 ?* x" |) _7 z3 i4 f: R
同学们,
& R4 G8 a5 N" R9 a
$ n+ F" G% ^3 h7 b' }& b我们再见在前线。
/ U1 N+ T) h7 R7 M+ Q. ]/ ]
7 k9 W" `, s& k这首歌再次由吕骥作曲。他把歌词处理为男女声两部对唱形式,前后的男声段2/4拍,激昂、雄壮而果敢,中间的女声段6/8拍子柔和、优雅而深情,柔美和壮美交织,节奏对比明显,富有戏剧性,可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有着催人奋发的力量。陕北公学存在不到两年,先后办了54个队,共培养干部六千多名,每队学生毕业,都组织盛大的欢送会,“毕业上前线”成为学生们的毕业口号,成仿吾在回忆录中描绘道:“毕业同学像出征的战士,一批一批地高举红旗,高唱着《毕业歌》(即《毕业上前线》)踏上征途……欢送的同学也唱起《再会吧,在前线上》的歌曲,作为回答。”“这些战斗的歌曲,激励同学们热血沸腾义无反顾地奔向战场,挺进敌后,战斗在民族解放战争的第一线。”! R) c7 P- g3 i! X- L
) C- d# c9 q$ J( V7 q; C7 d
同在1938年夏天,成仿吾还写了一首《西北进行曲》。由于国民党顽固派阻挠热血青年赴陕北,同时为解决延安人口剧增、物资供应紧张的问题,中央决定陕公到富庶而接近交通线和大城市的关中地区开办分校。当年5月,成仿吾在延河边送别分校师生,他们喊着“开辟国防教育的新园地”“扩大陕北公学”等口号,开赴旬邑县。笔者推测《西北进行曲》是为陕公分校所写的,歌词放眼西北和八百里秦川,而主题思想与前几首一脉相承,同样由吕骥作曲,传唱广泛。
6 P5 A* k1 N" ~0 I9 n$ ?
0 o R5 \9 M. s! p0 u- r1 Y: ^ l( ^1939年7月,党中央根据形势发展。决定陕北公学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安吴堡青年训练班、延安工人学校四校联合,成立华北联合大学,由成仿吾任校长,开赴华北前线,目的地为晋东南。7月12日,成仿吾率领近三千名师生从延安出发,经过两个多月艰苦行军,越过敌伪的层层封锁线,于9月末到达北方局和晋察冀军区所在地河北阜平。在北方局要求下,经中央同意,华北联大留驻晋察冀边区。作为模范民主根据地,晋察冀边区秩序良好,各方面条件优越,联大在这里备受重视,师生意气风发,立即在丛林村庄中建校开课。成仿吾在振奋中为联大写了校歌:) j4 Q7 C$ `: O
& u) t) R9 Q7 U4 @0 m# k* F跨过祖国的万水千山,6 g& t' e* A) y; Y! R* L
M3 H$ F4 ]5 s5 v: i
突破敌人一层层的封锁线!
8 P; {3 Z. I# h6 X8 B. p# h% I
r) `! B' |. m" T% g民族的儿女们,联合起来!1 V% O( O/ {/ g' d
6 B- W* l- g4 I. f; T8 \
到敌人后方开展国防教育。
, f. V* M6 e' G* Y+ J+ p/ T
/ l$ ~3 K0 l5 ?" x为了坚持华北的抗战,
! v$ Y! }# |0 u% y0 u2 p, L
6 ?/ l0 D! H. Q* K: ]4 M8 O同志们我们团结,+ P- z5 n! K* W m( d0 j8 U
( w, _. r0 J4 Y& h" |% w/ b我们前进,! S V, f. k) }/ i7 P8 X
5 Z, j# | A3 l* R! _
我们刻苦,
. d& j; c5 I4 c9 x- X% W. o( ?; F8 O+ P7 C2 k8 X$ t; O' U7 O! G
我们坚定!4 Q4 k. D+ V5 Y# q
/ o; U* ~8 q/ L& w: A* ~+ j
国土要收复,
* [) @" L9 S! A+ |7 \# {' S* t# F0 _
人民要自由,/ @# W" j2 M* }% Y
; k8 P2 Y# u' r/ x1 h新社会要创造,1 M, w( h. _7 N. D6 j! s! N% q
* F1 v2 Q B/ d' \3 Z我们要担任!. ?7 M. O% M, f+ y) M
2 U- N/ J. B& m; ^( H& m u P努力学习革命理论,
5 C$ Z. x$ x% H" _* O5 l, z0 _
# R% W+ N5 M* J3 M; J# s# ?培养我们的革命品质。3 R* n; ]9 R% Z! Z8 }* u3 V
7 ~; H: K3 U! g# F
我们誓死决不妥协投降,
, z( z) L x+ ?' ^4 \0 B/ c, q6 P, V0 ~0 P9 N9 w# U& o
战斗啊,! Q1 a6 q: ^$ a2 a0 q
4 S' T; `0 M, }& Y3 D: W5 n* O
胜利就在明日!
! E ?; f2 M6 u2 v+ Z. R' Y
6 V& ]% d, \, @! u( n歌词叙述了千里行旅,指出了建校任务,结尾一如既往地寄托以豪迈的胜利期许。时任联大文艺学院副院长的吕骥很快完成了谱曲,旋律跌宕起伏,声势浩大,结尾坚强有力。吕骥个人很喜欢这首歌,后来特意改编了合唱曲。新成立的联大文工团则把它作为首演曲目隆重推出,引起强烈反响。歌声在胭脂河、大沙河畔回荡,随着华北联大的扩展和师生的战斗足迹,“传遍了晋察冀的山山水水”。
0 Y ^- L$ E3 J+ E& I# l3 H3 T( o F+ {2 Y* K" p
新中国成立后,成仿吾至少还写过两首校歌。一是1962年10月,他在山东大学校长任上,作山大校歌,由郑律成谱曲。歌词带有当时的时代印迹。后来经过部分修改,在2014年通过审议的《山东大学章程》中正式确立为校歌。二是1980年春,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任上,作人大校歌。1950年10月以华北大学为基础成立的中国人民大学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所新型大学,当时的校歌由校长吴玉章先生创作。成仿吾任人大副校长,至1952年10月调任东北师范大学校长为止。后来人大一度停办,1978年复校,成仿吾再次出山担任校长。由于老校歌的词意不合时代精神,成仿吾重作一首,歌词一面借用华北联大校歌部分词句记取历史征程,一面又寄托“人民的大学”忠于人民、奋勇前进,实现共产主义的新意,由吕骥谱曲,传唱二十年。进入新世纪,人大校歌曾有过替换,但在2017年9月,即80周年校庆之际,为了不忘历史本源,人大再度把校史上最早期的《陕北公学校歌》定为代校歌,并于2019年进入学校《章程》,成为正式校歌。这首传唱了近一个世纪的陕公校歌所代表的红色精神,必将继续激励一代代人大学子成长为新时代民族复兴的栋梁。
0 O' d$ h) y1 W4 Q! E3 |
$ w1 a0 D; i5 e5 l! R成仿吾的歌词创作不仅是这些,就目前所见,他至少还有《保卫陕西》《民兵歌》《民主政权歌》《一二九纪念歌》《中国共产党二十年纪念歌》《边区青抗先歌》《晋察冀儿童团团歌》等作品,分别由著名音乐家吕骥、冼星海、王莘等作曲后流传。$ ?$ b( V" z7 C) C
1 ^# z# q! @! I& \2 Y9 ?
同样来自延安的作家、曾任东北大学国文系主任的吴伯箫先生在深情描绘延安歌咏场面的名篇《歌声》中说:“感人的歌声留给人的记忆是长远的。”以谦逊闻名的成先生在回忆录《战火中的大学》中也多次述及革命生活中的歌咏活动,但他多是夸赞别人的歌,对自己写的歌往往一笔带过。成先生的歌曲作品是红色文艺的优秀遗产,它们或作为作曲家的代表作收入选集,或作为抗战歌曲的名作收入各种集成,也有个别仅存旧报刊发表本,在以往的成仿吾集中多有漏收。即将出版的全集,首次较为全面地汇录了这些作品,俾能从一个新的角度展示诗人教育家成仿吾的另一个侧面。
# ]" w. d9 j6 t Z( s. X& D' [- A- q. D6 D1 g9 a* |
(作者:程鹏万 徐强,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