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855|回复: 1

[填词技巧] 填词技巧(二):词的句式和对仗

[复制链接]

3665

积分

23

听众

1710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3665
gxyg 发表于 2015-10-6 23:4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 ]0 P% H! Y" B9 Z1 n0 W2 m
标签: 诗词        分类: 诗词理论% }+ P* U1 d& G8 z' ]- T7 D
 一、填词要注意句式8 K' |0 x; w/ D& E
  对初学者来说,熟练掌握词的基本句式犹为重要。我看过很多初学者,拿到词牌就填,只顾平仄,不顾句式,没有按照词牌中,词的基本句式要求填词,而是一味乱填,读起来特别的别扭。所以,要想把词填好,使之读时朗朗上口,顿挫分明,悦耳味厚,就必须熟悉词的基本句式。词的句式比较繁富,现分述如下:7 _% k3 g7 d! w
  三字句句式一般有上二下一和上一下二之别,但语气连贯并无停顿。如“柳丝长”(温庭筠)“鬓微霜”(苏轼)。  g; l9 p7 ^5 f! _+ C; r7 t
  四字句句式一般是上二下二,常常连用。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苏轼),也有作上一下三的,如“对长亭晚”(柳永)。
* T  w0 {! g' n: k  五字句的句式一般有三种:1、上二下三句式,如“春山烟欲收”(牛希济);2、上三下二句式,如“了不知南北”(秦观);3、上一下四句式,如“念五陵人远”(李清照)。9 U# ~( }+ n* j6 _8 O, |$ \6 }' P
  六字句的句式一般有三种:1、上二下四句式,如“何逊而今渐老”(姜夔);2、上四下二句式,如“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3、上三下三句式,如“但目送芳尘去”(贺铸)。# A4 }6 h5 U7 |3 X2 T! _+ c% F
  七字句的句式一般有四种:1、上四下三句式,如“平林漠漠烟如织”(李白);2、上二下五句式,如“过尽千帆皆不是”(温庭筠);3、上三下四句式,这种句式一般词谱中都加顿逗,如“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4、上一下六句式,如“但寒烟衰草凝绿”(王安石)。% P% U3 }. e7 ^1 @: `9 [
  八字句的句式一般有三种:1、上三下五句式,如“但屈指西风几时来”(苏轼);2、上二下六句式,如“应是良辰美景虚设”(柳永);3、上一下七句式,如“正江涵秋影雁初飞”(辛弃疾)。% {8 }" y# _/ h# \; O
  九字句的句式一般有五种:1、上三下六句式,如“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柳永);2、上六下三句式,“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3、上二下七句式,如“
2 o5 X: F" ^; w5 Y" ?3 \3 f, U7 U  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欧阳修);4、上四下五句式,如“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5、上五下四句式,如“敛余红犹恋、孤城阑角”(周邦彦)。上面4、5两种句式,有的词谱定为两句。
6 s. k  Q5 G) U+ C9 E+ g  十字句很少见,句式以上三下七为主,如“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辛弃疾)。
1 s# d6 s5 S, P$ D1 r0 ?  十一字的句式,有的是上六下五,有的是上四下七,如“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苏轼)。这两种句式,有的词谱定为两句。
7 p( c) o1 u0 N5 m( W# W  
/ G/ R4 `7 O7 h9 h0 A: p. {  二、填词要注意对仗
" Y5 f- X  e/ g. s1 s3 t, S  对仗--就是辞赋、骈文、诗、词中的对偶句。上下句词语相对,句法结构一致,称对仗。“仗”,指仪仗,因古代仪仗多成对,故取比喻。
9 m/ D0 [$ E) J7 y$ w9 R7 a7 u2 R9 ]  词的对仗与律诗不一样。词的对仗,有些象散文的对偶,有以下几个特点:% G* E, V* b( @" w
  (1)同字相对。如:“春到—分,花瘦—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吴文英《一剪梅》)前者两个“一分”相对,后者两个“头”字相对。; o( o/ O9 v& x% V" F( F9 ^: e5 ~  q
  (2)不拘平仄。如:“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李之仪《卜算子》)“住长江”重出,平仄也全按词谱,不要求相对。(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 j. M4 L; `) @' R
  (3)同韵相对。如:堂阜远,江桥晚。(上片)旗影转,鼙声断。(下片)韵脚“远”、“晚”、“转”、“断”,都是仄声,属于同韵。
0 a2 C- T1 Q! R& V6 R4 M  
7 b5 m2 O: W1 T2 ~3 Z. Q! T  这些对仗的特点,在律诗中,都是不许可的。而词调绝大多数都是长短句,只有相邻两句字数相等才能对仗;律诗格式一致,对仗有固定的位置,词调成百上千,对仗依词而定,没有固定的位置;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词的对仗比较自由,相邻两句字数相同,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律诗必须平仄相对,词则有的对,有的不对,依词调而定。所以说,词的对仗,既广泛又灵活。说广泛,凡是相邻字数相同的句子,一般可对仗,凡一字领后面的四个四字句,一般也都可对仗,而且普通对、扇面对均可。说灵活,这些地方也可以不对仗,对仗方式也灵活,平仄可相反,亦可相同,也不避同字。现分述如下:9 C& S5 J9 I* |3 w/ @
  (一) 相邻两句字数相等才有可能对仗:
* V/ b8 e; C- [: j+ Y  三字:碧云天---黄叶地(范仲淹《苏幕遮》);转朱阁---低绮户(苏轼《水调歌头》) 天地转---光阴迫(毛泽东《满江红》)。
) j) [4 M, x0 C- i  四字:翠叶藏莺---朱帘隔燕(晏殊《踏莎行》);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陆游《钗头凤》)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
2 S4 H7 ]9 E3 _# ]   五字: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毛泽东《卜算子》)。 + v. i- X% E: G2 L" x7 o8 D
  六字: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毛泽东《水调歌头》)。
3 ~3 }% \, o- }# F2 s; l) w, `  七字: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如《浣溪沙》);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晏几道《鹧鸪天》);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毛泽东《满江红》)。 , ~+ u! k/ P6 S2 q1 m' }. j7 t
  八字和八字以上的句子相邻者几乎没有,但是有两句对两句的八字扇面对。如《沁园春》上阕第四、五、六、七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将一字豆“望”字抛开,“长城内外”对“大河上下”;“惟余莽莽”对“顿失滔滔”。就成为工整的扇面对。下阕的第三、四、五、六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将一字豆“惜”字抛开,“秦皇汉武”对“唐宗宋祖”;“略输文采”对“稍逊风骚”。同样也成为工整的扇面对。 , y/ d  f& }- J# N7 _! W6 g# ]
  词里面这种出句起首加一字豆的对仗,叫衬豆对,最常见的是四字对,如: ( D/ `7 c& I- t
  正十分皓月,一半春光。(吴文英《高阳台》) 1 h* R; Z7 I8 C$ |1 {4 r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 永《望海潮》) - ?; M/ T  o9 Y' j$ |" E5 T
  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周邦彦《兰陵王》) 8 W7 Z2 F. }1 L  l
  (二)对仗依词调而定,同时作者有很大的机动性。
  H+ B1 \5 O* b$ t6 @- X0 E8 W' G  并不是所有相邻两句字数相等都要求对仗,一般词谱不标明是否对仗。后人填词用对仗,大都依据传世名作的样板----前人某词调的某两句用对仗,我也跟着用。可是传世名作有诸多流派和风格,讲究修辞美的作品中对仗较多;而讲究意境的作品,有的该对仗的地方,为了更充分地表情达意,放弃了对仗。词的对仗比较自由。 & f6 e5 u6 V; f$ Y# w5 k% U1 s
   , i2 I: E2 \* r0 j9 N2 ~: `
  前人用对仗大致有三种情况:
- v" f# e  m  n8 ?. J1 I  
/ O3 R, E7 f, S$ d7 e  一是固定的。这样的词调很少,常见的只有《鹧鸪天》一调。如辛弃疾的《鹧鸪天》: “陌上柔桑初破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6 G& z& Y/ E4 r" p& U1 |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村头荠菜花。” - R2 X9 R9 {9 L
  这首词的第三、四两句必须对仗。因为这词调是从律诗脱胎出来的,而且变动很小,所以这个对仗是固定的。
) d$ }* Q1 Q7 P9 x- i+ }+ _  . D8 G9 f8 Y1 A2 V
  二是原则上对仗是固定的,但有一点机动性。这样的词调比较多,也多是从律诗脱胎出来,但变动较《鹧鸪天》大些,如柳 永《西江月》:“凤额绣帘高卷,兽环朱户频摇。两竿 红日上花梢。睡梦厌厌难觉。 好梦狂随飞絮,闲愁浓胜香醪。不成 雨暮与云朝。又是韶光过了。” 这首词的上下片头两句各六字,组成工整的两个对仗。前人作品中多数都是这样的格式,所以说原则上必须对仗,但并非要求绝对对仗。因为前人作品中也有不全对仗的。如苏 轼《西江月》: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眠醉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 倚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这词上片第一、二句对仗,下片不对仗。又如:“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 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张孝祥) 这首词上片头两句不对仗,下片头两句半对半不对。 ' z- N* V# i( `$ F& h4 j
  再看《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 殊)这词调下阕的前两句,一般要求对仗,但也有少数把对仗移到另外的位置上的,如:“惆怅梦里山月斜,孤灯照壁背红纱, 小楼高阁谢娘家。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 满身香雾簇朝霞。”(韦 庄) 这首词把对仗移到下阕的后两句去了。又如:“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 轼) 这一首,上阕的前两句对仗,下阕的前两句不对仗。
0 v# i6 g3 p# U7 W( N6 [7 F; L6 o  % @9 K5 n7 M2 E) |; D6 P, `3 q
  再看《破阵子》,上下两片,都有两个相邻的句子字数相等,但是不同的作者,用对仗的情况不尽相同。如:“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 娥。”(李 煜)这一首上阕第一、二句对仗,第三、四句对仗,下阕句式一样,却不对仗。又如:“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拟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晏 殊) 这一首上阕第一、二句对仗,第三、四句对仗,下阕第一、二句不对仗,第三、四句对仗。$ ~7 O" V/ Q! [" U" @# O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 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 这一首上下两阕第一、二句,第三、第四句全对仗。这个词调一般上阕两对对仗比较固定,下阕对不对仗则听便作者。
( Y( M% `% X% Z7 T   这类从律诗脱胎出来的不少小令和中调,字数相等的相邻的句子较多,原则上要求在固定的位置上用对仗,但有一点机动性。 $ m# z4 s, R, k( Y* X8 H
  
6 q+ E. b& C- G- g% u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65

积分

23

听众

1710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3665
 楼主| gxyg 发表于 2015-10-6 23:41: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是一般在固定的位置上用对仗,但也有的不用。这在长调中较多。例如《满江红》上下片的第七、八句一般用对仗,如: , k7 m7 v3 J" ~" ]  i' Q

! L8 q, A8 @+ u2 o' M" R% g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 H) ~: N7 a2 C- S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 飞) ( U% N" Z+ {* k( o' s4 w
; y- ~# F7 T* k9 ?" M  x
   也有的不用对仗。辛弃疾四首《满江红》下片第七、八句,有两首对仗,两首不对仗: - k, s2 Z1 n! ?9 [$ z( p7 n
8 c6 o1 d, e. C8 W3 B% l* ~
  对仗: 人似秋雁无定住,事如飞弹须园熟。《游清风峡》 2 m9 [: ?5 C9 t5 x% U! E2 v' }  B! H
   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江行》   X5 a, e: e6 i5 l3 W' @
   不对仗: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令头白。《赣州席上》
4 u) J3 a' A6 h: F0 i5 @   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山居即事》 / d% k$ M3 O3 k0 ~2 `4 x

/ e' r4 }' i* F4 C1 G5 a  类似的还有《念奴娇》上下阕第五、六两句,《沁园春》上下阕几个相邻四字句。 2 p4 E# W+ ?8 J& l
: `3 S4 l1 a! [! d" ^
  四是完全自由的,如《水调歌头》上阕第五、六句多数不用对仗,下阕第六、七句有的用对仗,如: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 轼) 楼外河横斗挂,淮上潮平霜下,(贺 铸) , m. C7 p/ c+ L# I2 }3 a2 G
  也有的不用对仗,如: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叶梦得) 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同上)
5 @2 r5 _2 e+ i; b5 J4 M
# y" v. Q6 W) Q  V0 v  相邻的两个句子字数相等,都有用对仗的可能,但多数情况下并不一定用对仗。如《忆秦娥》上下阕的末两句,《卜算子》上下阕的头两句,《生查子》上下阕的第一二句,第三四句,字数都相等,但是这些地方用不用对仗完全是自由的。
6 L9 E' }; S6 T0 E% w( \) k) M" B- U: {9 S4 V! M& T
  (三)词的对仗要求两句同一位置上的字或短语词性相同,句法结构一致,至于平仄是否相对,则依词调而定。
& S4 c9 w5 j) c$ _% a' Y& r- @0 A8 Q   有的词调中的对仗平仄是相对的,如《鹧鸪天》、《西江月》、《浣溪沙》等;有的平仄相同,如《水调歌头》、《沁园春》、《一剪梅》、《水龙吟》等;有的七字句对仗,第一、三、五字平仄相对,第七字平仄相同,如《满江红》的上下片中的七字句对仗,尾字都是仄声。词的对仗变化较多,平仄和叶韵应遵守词谱规定。
( |3 ~" f, J0 [5 v6 e* ?) \  凡平仄相同的对仗,不忌同字相对。如: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 《一剪梅》)相思一度,秾愁一度。(史祖达《解佩令》)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苏轼《水龙吟》)。   
. ]5 e) d! H! q' x0 s1 N+ C) m  P/ T% r& `
  总之词的对仗形式多样,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e9 M/ B6 Y6 Z
  1、在不同的词牌里,对仗位置不同。# P4 K1 C: X& S: `
  如《西江月》的对仗在上下片首的一二句上;《浣溪沙》在下片一二句;《鹧鸪天》在上片的三四句和下片的三字句上;《诉衷情》在篇末二句;《齐天乐》在前片的三四句和后片的四五句。
; @# D" W$ c3 r2 E; ]4 L  2、可以平仄相对,也可以不平仄相对。6 L9 Z7 p: _2 x' y' A3 x& B! V
  如苏轼是《江城子》“左牵黄,右擎苍”是仄平平对仄平平,不是仄平平对平仄仄。- D1 }( l. L+ W
  3、可以同字相对。
3 X; ~' ?* H% s% C! z1 E  如蒋捷的《一剪梅》前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风又飘飘,雨又潇潇”。后片“银字笙调,心字香烧。......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就是“上”“又”“字”“了”同字相对。
/ R1 Z4 n  K; I% J& b- }. J* L" S  4、可以用对仗的句子,也可以不用对仗。0 d- i* u+ }& {7 E- V
  如李清照的《一剪梅》,后片用了对仗,前片没有用对仗。这种情况可以根据创作思路,在造景遣意中顺其自然的安排,在不损害辞意的情况下,尽力对仗。# C, E+ P: h% k. r% g6 Y9 c. g
  5、特殊对仗。
$ Z7 g4 m' i0 w4 q; ~+ _  j" T  词里还有一种特殊的对仗形式,如“但苔深韦曲,柳暗斜川”(张炎);“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秦观);这种句式,实际上是四字对句和六字对句前加了个一字逗,因此可以对仗,这种句式尤其在《沁园春》词中最为常见,初学者不妨多留意。
% h5 q! f6 D* l1 h  由于词的对仗没有严格的规定,因此就产生这样一种现象:凡不要求用对仗的句子,如果用了对仗,或是在一般要求用对仗的地方而某词却不用对仗时,这里往往就是作者刻意琢磨,别具匠心之处,特别值得细心品味。
7 W. q; b3 a. f& `. t
6 B* H: \+ K! C$ i  M6 E4 w  究竟如何对仗,我们在读词,填词时可以注意下面几点:6 T8 |. I* o  h, W
    第一,凡相连的两句字数相同时,词人经常运用对仗手法,特别是在两片开头的地方。如晏殊《踏莎行》上下片首二句:“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带缓罗衣,香残蕙炷……”辛弃疾《西江月》上下片首二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 S8 t' K) u: ]
    第二,用与不用对仗,看内容和表达的需要。如苏轼《木兰花令》六首,第三、四两句三首用对仗,三首不用对仗。象“园中桃李使君家,城上亭台游客醉”用了对仗,对照而言使醉眼看花的情态更加真切;“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下句把人在寒秋中的感受更逼进了一层,不用对仗,更觉深沉。/ U: N. k3 ?& l' `& }; `7 |
    第三,有些句子,上句除了开头有个一字逗或两三字顿以外,其余的部分与下一句字数相同,往往也用对仗。这种对仗,有时不限于两句,可以连对三、四句,形成排比句法,气势颇盛。
1 M$ ]  ^8 _5 z( O) M/ O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柳永《八声甘州》)" Y' k1 z( ]6 g/ m
    (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 (秦观《八六子》)' e: r  b& |) \. u9 _2 S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辛弃疾《贺新郎》)
! f+ U- g  d3 G' i
# x$ `) ~# |& @% m  ^  以上只是选取了一些在相应位置宜用对仗的例子。事实上,词中很多句子都是成对出现的,在这些位置上适当地使用对仗句式,会使得整首词读起来更加精致。) p$ V9 t1 W8 y; b
  除了上面这些常见的对仗外,词中还出现了其他非常有趣的对仗方式,常见的有鼎足对和扇面对。
& f- o# d: M, z+ B3 \2 ?8 i  所谓鼎足对,系指三句连对。如“绿阴浓,芳草歇,柳花狂”(温庭筠《酒泉子》),“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秦观《行香子》),“一水西来,千丈晴虹,十里翠屏”(辛弃疾《沁园春》),“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辛弃疾《水调歌头》)、“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刘辰翁《柳梢青》)等。
4 h& N( t# Z2 J: C$ [  所谓扇面对,系指隔句相对。《沁园春》牌中有一字领扇面对之固定格式,如“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解频教花鸟,前歌后舞;更催云水,暮送朝迎。”(辛弃疾)。其他例子如“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柳永《玉蝴蝶》)等
2 O- y3 N8 [( F! m! f8 z. i% D# T- ]7 Q6 n7 o/ K0 T
  一般来说,在词谱书上,每个词调的字、句、平仄、叶韵都是标得明明白白的,而对仗却无法标明;有的书上在词谱说明中标“例用对仗”,但是并不全面;每个词调所附的词例一般只有一两首,也不能全面反映对仗的广泛性和灵活性,所以学词的对仗更依靠多读前人作品,而不可埋头于词谱上。 6 j9 i( I/ e3 f3 `
" G. f  ]& N- U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1-22 12:11 , Processed in 0.206481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