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019|回复: 0

[原创散文] 散文蒋蓝 君子豹变

[复制链接]

24

积分

0

听众

14

金贝

中国原创音乐基地发布

积分
24
豆丁640 发表于 2017-4-4 11: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成都落虹桥附近一个院坝露天茶铺里,初秋的午后,作家蒋蓝,回忆起100多年前对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凌迟行刑,表情和语气都散发出深深的历史慨叹:“我真的很好奇,石达开这么一个人物,他是怎么进入四川的?他又是怎么面对这场失败的?他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历史上关于这类的记述,细节很少。我决定自己去找。好奇历史,不等于要为谁翻案,歌颂谁,鞭挞谁。我想做到的是,最大程度地接近历史的在场。”
  出于对历史的好奇心,蒋蓝写出了一部让他荣获第八届四川文学奖的历史非虚构散文《一个晚清提督的踪迹史》。
  蒋蓝对历史的浸润之深,甚至可以随时做到思维上的时空转换,将自己置身于历史的坐标中。他环视周围说:“就在我们此时喝茶不远的地方,正是埋葬石达开 5岁儿子的地方。在不远处的春熙路科甲巷,就是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旁边,有一块碑文。那里是石达开 5次提审后受刑的地方。我很多次走过那里,市井喧闹。有一次,我走到那块碑文旁,仿佛听到石达开在临刑前跟狱卒说的一番大意如此的话:‘不知道我死了百年以后,有没有人,把我的故事,像曾经的历史人物,被写进三国、水浒那样的书里面?’写完《一个晚清提督的踪迹史》后,我觉得我以非虚构文学的方式,算是对他那番话的一个小回应吧。”
  好奇历史,并不是蒋蓝独有的。当下关心历史、好奇历史的人很多。在网络上,在畅销书店里,到处可以看到关于历史的种种戏说、解读等。
  蒋蓝的好奇不止于此。他对大自然、动物、植物也投入了大量探究热情。作为一个作家,他的这种探究热情,与专业的自然科学家、动物学家、植物学家,有着明显的差别。
  他是从人文学科的角度,从词源学出发,征用了历史、地理、小说、诗歌、绘画、哲学等大量的知识、角度、表达方式,对一个事物比如动物界的豹,进行几乎是无限度的意义挖掘和延展,最终形成一种超文本的、散发着博物气质的美文。蒋蓝已经无愧于“国内新散文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头衔。探词源学的迷宫谱一曲豹的挽歌
  豹很早就进入了人类的书写系统和观念系统,成为人类精神的一种象征,一种隐喻。但能将古今中外,将豹的历史,豹的精神,豹的性格,豹的传说,豹与文学,豹与绘画,豹与时尚,豹与哲学,一次说清说透,而且用一种文学的方式说得精妙,简直是建立一种豹的玄学,这件不容易的稀罕事,蒋蓝做出来了。


eabf28bf-96c4-44df-9034-983a7ae6a348.jpg
  从古希腊、罗马以来豹的西方镜像,到自《山海经》以来豹的东方造像,在长篇随笔散文《豹典》中,蒋蓝动用了近千种参考资料,精心搜罗了古今之人与中外之士用“豹”组成的上百个语词及条目,诸如“金钱豹”、“豹隐”、“窥豹”、“豹掌纹”、“人退虎豹进”、“最终,像豹子一样活着”、“《圣经》中的豹”等。
  他模仿词典的编纂体例,像《词源》一样追根溯源,以条目的方式,将人类文明中与“豹”相关的思想、文化演变,从考古学、隐喻学和人文镜像的角度加以论述,每一篇都似信手掂来,却又穷尽了每个关键词条下的思想轨迹,令人耳目一新。
  在沿着词源学前进的图中,蒋蓝孜孜不倦地查考豹子,赞美豹子,冥想豹子的华美与玄妙。他将豹与虎对比,寻找豹在动物谱系学中的位置。他对豹在现代社会的处境,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在他看来,显得吊诡的是,豹被当成“怯魅”的清洁之神,又被称为镇守财欲之宫的神兽,“一如豹子无法修改自己的斑纹,豹子的羞涩、孤独的本性,却被文化与权欲的油漆涂抹得鬼神难辨。豹,已经不是豹了。”
  在种类丰富的动物界,豹子不算最威猛,也不是最温顺。为何让蒋蓝用情最深?蒋蓝说,写豹不是心血来潮。他自幼习武,对人有时候会不客气,但对动物很怜惜。
  “豹是弱势动物。关于老虎狮子猴子孔雀等动物的人文著作很多,但关于豹的人文著作很少。1980年代初期,我曾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人生的低谷,于是开始潜心研究和书写动物。”蒋蓝发现,自己最喜欢豹的精神气质,身上有很多东西跟豹很接近。
  从豹子身上,他发现了谨慎、独立、深沉、孤独的气质,这与自己多年写作历程中的那种孤独感互相印证。后来,有朋友提议他写一本关于豹子的书,于是,从动笔到完成,他用10年时间写出了《豹典》。
  爱豹,写豹,思考豹,让蒋蓝从豹身上获得了很多精神力量,“古人对豹有若干美好的词汇。比如‘豹变’,取自古语‘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君子豹变,其文蔚也。’豹身的花纹,从幼豹的难看,变成成年后的美丽,引申为一个人由贫贱无知趋于显达博学的过程。而且,豹善于隐藏在雾气中,汲取天地灵气,养自己浩然之气。我成不了‘大人’,但我期望成为一个君子。‘豹变’也像是对我人生历程的浓缩记述,从年轻时习武到成为一名诗人,再到中年后专攻散文,这就是一个豹变的过程。”笔绘提督踪迹图盘活西南一段史
  蒋蓝喜欢动物,从动物中看到历史,看到文学,看到人性。同时,他对人的历史,也充满浓烈的兴趣。
  2006年,非虚构文体这个概念在国内文坛还没被响亮提出来时,蒋蓝写了一篇3万字的《褴褛时代的火焰凌霄——刘文彩三姨太凌君如的断代史》,摸索到了现今已经很流行的非虚构写作的文体方式。
  在了解凌君如的过程中,蒋蓝注意到了一个历史人物: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当时去了刘文彩征收鸦片税的宜宾县横江镇。在那儿,我首次听到了石达开的部队在当地与清兵血战一月、死亡数万、尸体壅塞江流的大量场景细节……”
  随着调查不断深入,另一个名字频频在他眼前晃动——唐友耕。“作为一个生擒石达开并将之押送到成都受刑的人,唐友耕从一个农家子弟,到手刃仇人后加入义军,再因一个女人接受招安,反过来剿灭曾经的战友,一路做到了四川提督,与骆秉章、王闿运、丁宝桢等晚清风云人物都有联系。若把西南地区的那一段历史通过一个人来盘活,除了他,找不到第二个。”
  查阅正史,关于唐友耕的资料只有区区千把字,这勾起了蒋蓝的兴趣。他去了唐友耕的老家云南大关县,顺藤摸瓜,作了大量踏探,最终记录下了这一段铁血历史,写出了非虚构历史著作《一个晚清提督的踪迹史——唐友耕与石达开、骆秉章、丁宝桢、王闿运交错的历史》。
  在追踪唐友耕踪迹中,书中带出1850-1900年的四川官场史、军事史、民俗史、植物史、道路史、城建史乃至风化史。“在场式”诉说,荡气回肠。这本书让蒋蓝获得了第八届四川文学奖。
  为写这本书,蒋蓝查阅了大量资料,正史野史、诗词歌赋、中外典籍直至写作本书时所能觅到的一切文史资料、四川典籍、地县方志、信函日记、档案文件、民间传说、地图照片、老人回忆以及书中人物后裔的叙述;他一次次奔波于田野山河间。
  “为了最大可能还原历史现场,我尽了最大的再现努力。写作中,我必须回到历史现场,回到官场文牍、稗官野史、江湖切口、烟帮密语、袍哥茶阵、天国客家用语等构成的专属空间与特定时间,我才可能竭力成为一个文学/文化的福尔摩斯。”半生才华尽交付赶赴超文体写作
  不管是《豹典》还是《一个晚清提督的踪迹史》,蒋蓝的目的不仅仅是传递一段知识,更不是炫耀一段冷僻的史料。他另有一种掩饰不住的文学“野心”——试图将自己的表达,凝结成一种行文诗意而浸润哲思、见识的散文文体。
  他要为散文的艺术能量正名。他决意要拓宽散文的边界,提升散文的内在含量。
  在《豹典》中,蒋蓝通过对语词的精彩释义,写一本有关豹子的百科全书,传递关于豹的各种冷门的信息。
  明眼人都知道,那并不是蒋蓝写《豹典》的主要目的。了解豹的科学知识,图书馆是更好的选择。但蒋蓝交付半生积累的才华,上下求索,旁征博引,案头与田野两条路热情、勤奋、不知疲倦地前进。他是想找到豹与人类精神的深度联结,并以一种独特的行文气质表达出来。
  在写《一个晚清提督的踪迹史》这样的历史大散文时,他动用小说描摹细节的技法、话剧的节奏、诗歌的隐喻,大量的史料,田野调查对证。他对多种文体的征用,将自然科学、哲学、历史、文学、绘画艺术、甚至时尚、流行音乐的知识都融汇进来。
  关于一个动物、一个人物的叙事,可以达到文学、知识与思想交融,达到一种迷宫式的博物气质的超文本写作。这是蒋蓝有意努力的“经营”:“这是我向古希腊以降的‘断片/箴言录’文体的一次诗与情的致敬。”
  如果把散文比作一个硬通货币的话,他努力提升的是散文的“购买力”:交换和承载更多的知识、见识、颜值。蒋蓝的散文里有故事,有情节,有诗意的句子,有广博的见解。很透明、很酣畅、很过瘾的表达,展现自己的眼界和思考,感悟,给予尽情直率的表达。
  这种高剂量的稀有珍贵知识信息与见识观点、情怀于一体,同时语言有非常直率酣畅透明的写作,应该是越来越被发现。蒋蓝有很高的自信:“时代对书写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集书斋和田野考察一体化、文史哲一体化的高素质全能型作家,需要一种走出象牙塔的非虚构写作。”

  著名学者朱大可对蒋蓝的文章有着深入的剖析。他认为,在蒋蓝的文章中,有“大量的知识考古、狂热的历史想象、复杂的个人经验、丰富的诗歌意象以及批评家式的高谈阔论,这5种元素的任意组合,形成了一种狂飙式的语势。这跟周作人先生倡导的‘娓语’式随笔截然不同。它不是把人引向灯下的闲适,而是令人起坐,转向更为亢奋的日神状态。蒋蓝从一个细小的词根起始,语词及其意义开始火舌般闪烁,向四处燃烧和蔓延,展开迅速而大量的自我繁殖,最后拓展为一部规模可观的随笔。蒋蓝很本土地发挥了蜀人的书写天性,令这部知识考古学著述变得趣味盎然起来。”朱大可总结说,蒋蓝的书写风格,“像猫科动物的眼睛一样闪烁不定。”
  蒋蓝说,他下一部要写的书是关于古蜀国的动植物文化史的。那么遥远的存在,不会写虚了吗?“不会。我会用史料和实证,全部将之对位,而且是以前没人写过的。关于古蜀国的历史,我不会走学院派专家教授写论文的路线,我不跟他们争地盘,我自有我的方法,我另辟蹊径。我要用动植物来破解古蜀的历史。”



  蒋蓝很有信心。一个人找到自己的兴趣,并且有能力实践、施行自己兴趣的技能,而且越做越好,越做越有感觉,从而有更加饱满的存在感。
  还能有多少比这更幸福的状态? 记者 音频应用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11-5 18:33 , Processed in 0.213653 second(s), 2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