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955|回复: 1

[名家特写] 歌声里的延安

[复制链接]

4656

积分

5

听众

2001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4656
片一玫瑰云 发表于 2016-5-1 06:4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往今来,预知一个时代的兴衰,最简便的办法就是听歌谣。歌谣里有世相,有社情,有民意。春江水暖鸭先知,歌谣也一样,能知晓时代江水的冷暖。# M. D- _; q$ O2 X3 x- W' ?9 _

6 x2 j+ `* _9 |0 f  自上世纪60年代首次前往延安以来,我一次又一次攀上那片黄土高原。原野上的山丘、平畴都是坦荡的,沟壑更是敞开胸襟供你观览,可是我总难领悟其旋转乾坤的奥秘。我不得不承认,那布满褶皱的高原,犹如一部典籍,深蕴着无穷无尽的沧桑世理。好在不时有歌声萦绕耳际,仔细辨识,里面飞扬着中国共产党由弱到强的旋律。% i9 H) c% w  W% K
& z8 J" o- k: n$ Q* ^/ D( ^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6 V. {0 O  G2 X5 n0 A
$ d, V* K6 P. e( z% J- N  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1 x% C0 R' ?7 w

& j( e; I7 J. F6 X2 u  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 @0 ~1 b) Z+ _$ C
: M0 x) `# L, i: a& p) R8 _. {+ F1 r. `
  一杆杆的那个红旗哟一杆杆枪
3 s+ X: G2 _6 A: f% ?' L0 P2 X$ k" m" `5 k% P9 N6 Z1 X
  咱们的队伍势力壮
( `9 X0 [/ I& Q3 B6 \0 H0 q% j3 b, q+ y
  千家万户把门开, y" B: {- F: K+ ?7 D* v- G1 c
8 s$ Z. N0 x; h: W0 E. F4 p
  快把咱亲人迎进来
& \9 o% O/ R7 t$ |. u! a: H4 k6 @4 ]7 ?# h) v1 @* X
  热腾腾的油糕摆上桌0 Z3 b7 N+ k4 a0 Z+ _2 D

) Q9 G: C6 K% W% i+ w+ w8 c/ Y  滚滚的米酒捧给亲人喝0 K; N! ?, H1 s2 h( b# R$ x

& M8 C4 O5 B! }& P6 H9 ^+ Y  围定亲人热炕上坐; W3 [& Q, _8 j( T4 v( E
- ^# C5 @3 g9 M6 y$ I( h8 v
  知心的话儿飞出心窝窝
2 n; Q6 W7 j: N+ F
6 F7 M6 h, e) a/ B: \% t  ……2 S0 D9 V" v3 }7 g; ]" t
7 L9 L7 f& c' o, J
  火辣辣的音韵热烈烈的心,一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唱出了一段峥嵘往事。1935年秋日,中央红军踏上陕北的土地,与陕北红军会师。一个新的落脚点和一个新的出发点重合在一起,成为中国近代革命史上最具亮色的节点。在困苦中生活的底层百姓,望着那呼啦啦飘动的鲜艳红旗,犹如看到翻身解放的希望,过上好日子的希望。千家万户敞开大门迎亲人,热腾腾的油糕摆上桌,滚滚的米酒捧给亲人喝,再围定亲人热炕上坐,把知心的话儿尽情诉说。多么温馨的场景!
" n+ N' N1 P; U# l! Z
& t+ Y% O0 S) K( s( ~8 v6 U3 k# z6 s  然而,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一阵热乎就能拨云见日,就能捡到天上掉下的馅饼。而是要付出辛劳,付出代价,甚而付出生命。进入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打拼的既是战斗实力,也是经济实力。前线打仗流血牺牲,后方支前保证吃穿,这是起码的,必需的。可是,就在这必需的日子里,不知不觉边区民众的负担加重了,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了。) o) M! J# R- M0 g
0 @% j9 b8 t' m! P6 ~7 X; E
  《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中有这样一段话:“那年边区政府开会时打雷,垮塌一声把李县长打死了,有人就说,唉呀,雷公为什么没有把毛泽东打死呢?我调查了一番,其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公粮太多,有些老百姓不高兴。”事情发生在1941年6月3日下午,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杨家岭小礼堂召开县长联席会议,讨论征粮工作。突然风起云涌,暴雨倾盆,一个炸雷击断了礼堂的一根木柱,坐在旁边的延川县代县长李彩云触电身亡。噩耗传开,人们借题指骂:“老天爷不开眼,响雷把县长劈死了,为什么不劈死毛泽东?”保卫部门闻讯,便当作反革命事件来追查,毛泽东从警卫员口中得知,赶紧加以阻止。
+ z+ H$ U+ \: S8 v6 C5 I3 b. L5 B! K# ^
  岂料,按住葫芦浮起瓢,又一桩谩骂毛泽东的事情发生了。这事不用追查,骂人的是清涧县的伍兰花。伍兰花男人多病,无力劳作,上有年迈的婆婆,下有三个幼小的孩子,全靠她种地养家。这一日,乡村干部来到伍兰花家催缴公粮。无论乡村干部说多少好话,伍兰花一声不吭。说多了,伍兰花从炕洞里抽出一小口袋谷子,扔到门边,气呼呼地说:“拿去吧,这是我们一家的活命粮……”不识相的干部居然提起要走,伍兰花一下扑到口袋上,拽住不放。干部夺粮,伍兰花大骂:“拿走吧,把我们一家饿死!前一阵子打雷,怎么不把毛泽东打死!”伍兰花被抓起来带到了延安,决定以反革命罪处决。
& n" f1 |; m* ^5 d: H; X( i9 ^  I4 \9 i% m
  如果伍兰花就这样走向生命的终点,不但那一家老小没人养活,恐怕中国革命的历史也会是另一番模样。巧就巧在,当时中央主办的《情况汇报》刊登了这件事;巧就巧在,毛泽东由此看到了这件事,看到了就没有轻易放下。他要见伍兰花,军委总部保卫部长钱益民很快把她带来了。伍兰花知道要枪毙她,一脸怒气。毛泽东问她:“你为什么让雷劈死我呢?”此时,伍兰花才明白他是毛泽东。她仍然一声不吭。毛泽东和气地说:“要我死嘛,你总得说出个由来嘛!”伍兰花又恶狠狠地骂:“雷打不死,就让火烧死;火烧不死,就让水淹死!反正咱活不下去嘛!”毛泽东倒了一杯水,送给她,说:“你为啥活不下去?说出来,让我听听。”伍兰花这才一气把满肚子苦水全倒出来。中央红军来后,她家分了五亩地,政府收的公粮少,家里的粮食吃不完,踏实过了几年好日子。这几年变了,干部只管多要公粮,交过粮她家粒米不剩,一家人如何过活?& j3 i$ @- C2 p) e/ X6 {4 g3 n* o4 n

  ~$ _, U. q" c9 Y; H& j  毛泽东听完心揪紧了,眉蹙起了。此时,不再是快把亲人迎进来的那时,不是摆上热腾腾油糕、捧上烫滚滚米酒的那时,而是干部只管多要公粮、群众难以活下去的窘况。他吩咐钱益民把伍兰花送回去,不要再收粮,还要给予救济。然后,毛泽东忧心忡忡地朝延河边走去。不知滚滚延河水能给毛泽东什么智慧,但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仅是放走伍兰花,如果仅仅救济伍兰花一家,中国不会是现在的面貌。; v) ^$ T$ G) \0 E" k  v3 w
# B% h8 E+ g  ~6 Y
  花篮的花儿香; [$ p( i/ y' {$ w- k

* i. S8 H1 t( b% M% b4 }: i# {  花篮的花儿香
! k" c- H- A4 f& `; r1 e* i' D6 E( O9 ?" r6 `. x* c$ X% c
  听我来唱一唱& }0 C* l. `# _$ U) Z

/ A' m! _. X. ?  c' a6 Q  来到了南泥湾
! M+ e0 [1 n0 w& i2 Z, O+ l' |" L1 e& j" u
  南泥湾好地方
6 h9 O5 f- R: K0 K# f/ ]# ?1 l! p' c, [; h. t
  好地方来好风光' L* q& r; e+ Y* X9 z/ o3 c
7 K6 A! \1 H; u
  到处是庄稼- Y+ h8 k& t1 j' o1 n
1 N/ f6 Y. K2 m1 }4 g
  遍地是牛羊
4 [# W( r2 P3 {! J
2 z1 v0 a/ F# y  往年的南泥湾5 Y# [! Y, I  S( L$ _5 ]# }/ o

$ j  i1 t; A/ ~: w  处处是荒山
; U! L9 G) d& I4 x; ]
5 l+ v, n; q8 b- f9 j5 \  没呀人烟8 d+ M5 @- l" n9 X

, M+ r, V& @" i1 X. b! S- M9 U  如今的南泥湾
. M  T+ h& V! _/ z4 C( P$ ^( \. `- Y/ ~# P8 t# U
  与往年不一般$ @/ x0 Q4 N  t. t  ^/ t

$ u, a( l: A: r7 L& J5 E3 B  再不是旧模样
" N& O9 @0 z: M9 m7 Y- Y' L# _8 J- f
  是陕北的好江南; \+ G: b2 E/ i# g) o" n0 `

, n% A* @! L  h$ J3 s9 e3 _! @  ……
& c  ?" [6 U) p$ g1 y5 Q* T( V
& r! ?( y* E) w  t( n& E$ l& |  这首颂扬南泥湾的歌曲当然要比伍兰花的骂声悦耳动听,流传也要远得多,在一个阶段几乎家喻户晓,人人张嘴能唱。可是我分明觉得,就是伍兰花的骂声催生了南泥湾的歌声。让我们打开那段往事。延安的大生产运动不是1941年开始的,然而此时明显加大了力度。1942年,毛泽东在西北局高干会上做了《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的报告,他指出了在解决财政的问题上“不顾人民困难,只顾政府与军队的需要,竭泽而渔”的错误,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而且要“公私兼顾”,“军民兼顾”。要“军民兼顾”,顺应革命形势,让迅速发展的部队有饭吃,还不能饿着群众,那就要自己动手,发展生产。三五九旅无疑就是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 j# G' U' r" N7 o
- H& c! U' A  f; ^& R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459

积分

8

听众

3643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8459
莫秋言 发表于 2016-5-1 06:4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初进南泥湾,乱木杂草丛生,连个住的地方也没有,战士们露宿野外。不过,“在深山密林安家,向荒山野岭要粮”却是他们的行动指南。他们砍伐树枝搭窝棚,借助土崖挖窑洞,有了栖身之所。挖野菜、采野果、捕野兽,解决粮食不足的问题。开荒没有工具,就收集废铜烂铁,自己制造。缺少衣服,夏天干脆光着膀子开荒。学习没有纸张,就剥桦树皮代替……
( U5 B8 I% {8 O& E
2 f" ?' u2 \& v- v/ o; ?, E  毫不夸张地说,战士们每天睁开眼睛面对的就是四个字:艰难困苦。可就在艰难困苦的环境里,诞生了古今中外罕见的一项制度:“生产时不得早到和迟退”。我自上学至工作,看到的制度都是“不得迟到和早退”,从未听说过“不得早到和迟退”。然而,三五九旅的英杰们却天未亮就上山开荒,天漆黑了,还不肯收工。于是有了这最为奇特的规定。; _+ |0 n9 l7 ~

& n$ u7 \8 v! O  X7 x2 e  看看成果吧!1941年,全旅开荒地一万一千多亩。1942年更上一层楼,开荒两万五千亩,种粮食两万亩,种菜五千亩,还开垦水田,成功试种了水稻。蔬菜全部自给,粮食可以自给三个月。他们饲养家畜家禽,牛、羊、猪、鸡、鸭、兔,无所不养,保证每人每月有三斤肉可食。随之,一排排窑洞,一幢幢房舍,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在这些窑洞和房舍里,出现了纺织厂、木工厂、造纸厂、制鞋厂、肥皂厂,出现了磨坊、油坊、车马坊。到了1944年,全旅吃、穿、用全部自给自足,不但不要政府供给,还上交粮食一万石。0 k( [. e! I; g; I
3 n0 n6 R$ o$ m; p, G
  朱德总司令走进南泥湾,看到翻天覆地的变化,兴奋赋诗:“去年初到此,遍地皆荒草。夜无宿营地,破窑亦难找。今辟新市场,洞房满山腰。平川种嘉禾,水田栽新稻。屯田仅告成,战士粗温饱。农场牛羊肥,马兰造纸俏。……熏风拂面来,有似江南好。”
; j# ]4 y; j  ^  V1 i2 \8 y9 ^1 n" Z4 E
  有似江南好,这不是歌词里“陕北的好江南”的先声嘛?!是陕北的好江南,是陕北的米粮川,是自给自足的典范,是减轻民众负担的榜样!“花篮的花儿香”,唱出的是关心民瘼、情系民生的歌谣。2 j9 {  ]! }4 v* N4 f9 T8 P
& M' e* F. d  _) g7 s, ?
  东方红太阳升5 N. k$ t4 o: R6 O$ U

3 H0 x1 }4 D& o  东方红太阳升
6 H" h( c! V0 W( z4 Q; g2 g: g) m1 y$ l5 o. i7 l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0 l0 ^. I1 j1 d& t! f8 G: b2 f; h( G/ B; M
  他为人民谋幸福, N* U; @: G& _) x

0 c% \$ {* x7 ]; r  他是人民大救星
# m0 C! W* F8 |0 n7 T7 \
- M1 o: X  `- n2 P. \  g* ?. N  ……+ c6 a& m6 U2 q/ R3 Y, ^8 s
% z2 w8 f' I8 N* T4 w& q. k
  我主观认为,这首歌在陕北唱响时,虽然日寇没有宣布投降,但投降是必然的了;虽然蒋军还没有败退,但败退是迟早的。歌声激活的是历史大势的强大力量:得民心者得天下。在这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已将根深扎在人民当中。缘此我一直揣度,那一日送走伍兰花,毛泽东来到延河边,面对滔滔延河水,他会以唐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感言警示自己。或许,警示他的不是唐太宗之言,而是荀子吟咏的格言“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抑或,根本勿用流水启迪,在延安北部的米脂县,就展示着天下兴亡的活标本。( D9 H7 y$ e2 L

6 z- t# N4 Q/ I+ Q) g8 P  从米脂揭竿而起的是李自成,揭竿而起的原因是没饭吃。崇祯元年官员马懋才曾在《备陈大饥疏》写道:“臣乡延安府,自去岁一年无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间,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其粒类糠皮,其味苦而涩。食之,仅可延以不死。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之后,树皮剥食一光,“炊人骨以为薪,煮人肉以为食”,惨不忍睹。李自成起义,万民响应,势若烽火燎原,终结了明王朝。其时流行的歌谣是:“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一个“不纳粮”,就让李自成赢得民心,赢得天下啊!早在《湘江评论》中就写下“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的毛泽东,何尝不懂得这显而易见的道理,只是知易行难,难也要行。当毛泽东从延河边回到窑洞,和林伯渠等人交谈时,即坚定了这样的决心。; a% m0 G1 n- H; ~4 z  z2 G9 }
0 U0 x3 X0 Q% J1 |
  于是,大生产运动才会高潮迭起。从中央领导人到部队战士都投入了火热的农业生产。毛泽东也在杨家岭为自己开出一块土地,种上茄子、洋芋、西红柿,还有他喜欢吃的辣椒。每当他在地里耕耘,上山开荒的战士看见,劲头鼓得更足。何止垦荒种地,织布纺线也成为家常事。中央机关还进行纺线比赛,周恩来、任弼时还获得先进称号。唯其如此,才会涌现三五九旅这样的典范。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延安的大生产波澜壮阔,1943年的粮食产量,比1942年普遍增长百分之五十以上。产量增加,征粮减少,民众安居乐业,幸福生活又回来了。
, x: M- ?0 @  O: d* I0 H! ]9 k5 [0 L3 |) D! T0 g  w) y
  这日,佳县农民李有源起个大早,挑一担木柴进城去卖。恰巧一轮红日从东方天际喷薄而出,霞光满天,他禁不住内心的激动,放开喉咙唱出声来。于是,一首《东方红》的歌曲就这么随着朝阳喷涌而出。谋幸福原先是谋生计。不过,《东方红》确实唱出了当时的人民心声。# W" s1 h. c7 W

4 B* w$ z. S( U/ I" ]  如果说,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初到陕北,只是找到了落脚点,那此时才算是扎下了深根。根深叶茂,一棵参天大树吸取黄土地的乳汁,挺拔成大地上的苍翠绿荫。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5-10 09:47 , Processed in 0.684860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