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往今来,预知一个时代的兴衰,最简便的办法就是听歌谣。歌谣里有世相,有社情,有民意。春江水暖鸭先知,歌谣也一样,能知晓时代江水的冷暖。
7 S- _& i% C, h& ]
) p- G7 h1 \4 V 自上世纪60年代首次前往延安以来,我一次又一次攀上那片黄土高原。原野上的山丘、平畴都是坦荡的,沟壑更是敞开胸襟供你观览,可是我总难领悟其旋转乾坤的奥秘。我不得不承认,那布满褶皱的高原,犹如一部典籍,深蕴着无穷无尽的沧桑世理。好在不时有歌声萦绕耳际,仔细辨识,里面飞扬着中国共产党由弱到强的旋律。) C" Q9 p( U. G2 v* [
# f- y& z; x" E/ T* L' a" C; b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3 H* d5 j2 B# O( w& q/ e" z
: I/ ?$ p9 H' ]: U/ |0 i 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
& u$ I7 }& a) Y, B& L' A, u- v6 O4 s( L& a- v6 |
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 L p- C% V0 X v$ a4 g
$ S4 m6 `; y2 w* q' _. t% s$ @ 一杆杆的那个红旗哟一杆杆枪9 t6 j5 A* ], ]8 @/ \7 G
4 F* w$ S! m$ W$ i
咱们的队伍势力壮; E9 E+ V9 _/ A g" ]6 C( c
4 `9 m$ V: V: h1 x3 y( Q% y6 X
千家万户把门开
( @' B9 @* ?& B8 ~* j: ~( D3 m: Y+ s6 j9 W
快把咱亲人迎进来
+ K; b+ ~+ R* V T4 ^
2 p. I' `$ y3 t0 B! H: C9 e 热腾腾的油糕摆上桌
2 g; @- w& \# r$ o3 @+ t6 l v V2 ]2 q0 G7 H
滚滚的米酒捧给亲人喝
" {8 J1 c$ d0 v) V. V" l
6 j5 D$ k& Q9 @; F9 l4 _% T3 A 围定亲人热炕上坐1 |. Y/ h" D Q% F" Z( D
' _$ L8 g: ?. g% q5 E& z
知心的话儿飞出心窝窝
" f8 o5 a. j7 V! o2 ?- O( s; X1 ?4 e
- C& b# Q8 B2 | B8 M' M$ _ ……
0 [$ p \& F1 M( B6 B; q5 T/ `) W9 h( Y' U. I: ^. N: j" f
火辣辣的音韵热烈烈的心,一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唱出了一段峥嵘往事。1935年秋日,中央红军踏上陕北的土地,与陕北红军会师。一个新的落脚点和一个新的出发点重合在一起,成为中国近代革命史上最具亮色的节点。在困苦中生活的底层百姓,望着那呼啦啦飘动的鲜艳红旗,犹如看到翻身解放的希望,过上好日子的希望。千家万户敞开大门迎亲人,热腾腾的油糕摆上桌,滚滚的米酒捧给亲人喝,再围定亲人热炕上坐,把知心的话儿尽情诉说。多么温馨的场景!" R; x$ Y7 v# J
7 U k# H5 n% V3 [! Y 然而,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一阵热乎就能拨云见日,就能捡到天上掉下的馅饼。而是要付出辛劳,付出代价,甚而付出生命。进入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打拼的既是战斗实力,也是经济实力。前线打仗流血牺牲,后方支前保证吃穿,这是起码的,必需的。可是,就在这必需的日子里,不知不觉边区民众的负担加重了,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了。7 l% J0 v0 u& p+ l! i7 h8 I2 P$ a8 a
# F8 ]; O" j- N1 q% d 《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中有这样一段话:“那年边区政府开会时打雷,垮塌一声把李县长打死了,有人就说,唉呀,雷公为什么没有把毛泽东打死呢?我调查了一番,其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公粮太多,有些老百姓不高兴。”事情发生在1941年6月3日下午,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杨家岭小礼堂召开县长联席会议,讨论征粮工作。突然风起云涌,暴雨倾盆,一个炸雷击断了礼堂的一根木柱,坐在旁边的延川县代县长李彩云触电身亡。噩耗传开,人们借题指骂:“老天爷不开眼,响雷把县长劈死了,为什么不劈死毛泽东?”保卫部门闻讯,便当作反革命事件来追查,毛泽东从警卫员口中得知,赶紧加以阻止。
+ Q# ^: T3 E* J* m
2 _4 f) M8 c5 W; m 岂料,按住葫芦浮起瓢,又一桩谩骂毛泽东的事情发生了。这事不用追查,骂人的是清涧县的伍兰花。伍兰花男人多病,无力劳作,上有年迈的婆婆,下有三个幼小的孩子,全靠她种地养家。这一日,乡村干部来到伍兰花家催缴公粮。无论乡村干部说多少好话,伍兰花一声不吭。说多了,伍兰花从炕洞里抽出一小口袋谷子,扔到门边,气呼呼地说:“拿去吧,这是我们一家的活命粮……”不识相的干部居然提起要走,伍兰花一下扑到口袋上,拽住不放。干部夺粮,伍兰花大骂:“拿走吧,把我们一家饿死!前一阵子打雷,怎么不把毛泽东打死!”伍兰花被抓起来带到了延安,决定以反革命罪处决。4 y; I4 x. T+ h! h& U& F+ M$ i) i. R
( K5 G7 Y* N0 `0 h, |) A
如果伍兰花就这样走向生命的终点,不但那一家老小没人养活,恐怕中国革命的历史也会是另一番模样。巧就巧在,当时中央主办的《情况汇报》刊登了这件事;巧就巧在,毛泽东由此看到了这件事,看到了就没有轻易放下。他要见伍兰花,军委总部保卫部长钱益民很快把她带来了。伍兰花知道要枪毙她,一脸怒气。毛泽东问她:“你为什么让雷劈死我呢?”此时,伍兰花才明白他是毛泽东。她仍然一声不吭。毛泽东和气地说:“要我死嘛,你总得说出个由来嘛!”伍兰花又恶狠狠地骂:“雷打不死,就让火烧死;火烧不死,就让水淹死!反正咱活不下去嘛!”毛泽东倒了一杯水,送给她,说:“你为啥活不下去?说出来,让我听听。”伍兰花这才一气把满肚子苦水全倒出来。中央红军来后,她家分了五亩地,政府收的公粮少,家里的粮食吃不完,踏实过了几年好日子。这几年变了,干部只管多要公粮,交过粮她家粒米不剩,一家人如何过活?
/ P$ X% \) |! m6 Y9 o+ A; ~* @/ X( G
毛泽东听完心揪紧了,眉蹙起了。此时,不再是快把亲人迎进来的那时,不是摆上热腾腾油糕、捧上烫滚滚米酒的那时,而是干部只管多要公粮、群众难以活下去的窘况。他吩咐钱益民把伍兰花送回去,不要再收粮,还要给予救济。然后,毛泽东忧心忡忡地朝延河边走去。不知滚滚延河水能给毛泽东什么智慧,但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仅是放走伍兰花,如果仅仅救济伍兰花一家,中国不会是现在的面貌。" F3 H/ e; m( j: h
4 V/ t! N/ s4 v h+ o+ J ^0 b1 R 花篮的花儿香
1 F. I) F) _. y& |0 w# |1 T! y f @3 i1 u Y2 J
花篮的花儿香
+ \7 m/ m% U! `# R3 S1 s' R+ a3 }" C- ]+ F1 v
听我来唱一唱
9 N. g9 ?( g; f4 A J" Z# r$ Z. W6 G& w' L+ M: O( Y
来到了南泥湾
: ?/ `1 m! O- F( x& l) | K1 H5 v i2 U/ Q% T; c
南泥湾好地方 z) H! Y. F: H4 ^" Y! Q0 T
/ Z( k5 L; o! _$ D 好地方来好风光/ u/ y, Y3 e3 W- g+ m
0 @! @1 H# s; _. A# Y
到处是庄稼
! Q* o4 U" F9 ]3 g$ r
' F' i5 ?" g, k. ~ 遍地是牛羊
3 |5 n; c5 |; J" j; H3 [2 y/ {( l! U6 B- D o1 x6 w
往年的南泥湾/ H! x; J1 t7 u$ O% Q$ L6 K: T
+ |+ }* g: _# y5 `8 j 处处是荒山
Q. O& _4 g; p
0 G s8 Z0 R9 v; i5 Q 没呀人烟0 l, U& n- R* I
; |8 E5 z4 R W) O3 L 如今的南泥湾
9 M, m5 S0 b4 q( E6 p3 [# M9 W7 J
2 }3 B5 B, m2 c( I0 _1 D 与往年不一般* S6 @' v, \4 K) _& m% z
" E" U2 B- Z6 C$ B# v 再不是旧模样+ a' ~/ l1 ^4 B! R3 T
( q/ A; q) J/ ~4 O6 g, J& }
是陕北的好江南" U# @9 q3 w7 R6 q: ?* [- f
+ E3 f4 n, T8 L$ W# K( n) W u
……
! U4 ~' m' N7 }0 F) G2 D s& D) s( r( _4 s. _* D) c
这首颂扬南泥湾的歌曲当然要比伍兰花的骂声悦耳动听,流传也要远得多,在一个阶段几乎家喻户晓,人人张嘴能唱。可是我分明觉得,就是伍兰花的骂声催生了南泥湾的歌声。让我们打开那段往事。延安的大生产运动不是1941年开始的,然而此时明显加大了力度。1942年,毛泽东在西北局高干会上做了《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的报告,他指出了在解决财政的问题上“不顾人民困难,只顾政府与军队的需要,竭泽而渔”的错误,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而且要“公私兼顾”,“军民兼顾”。要“军民兼顾”,顺应革命形势,让迅速发展的部队有饭吃,还不能饿着群众,那就要自己动手,发展生产。三五九旅无疑就是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
" t" X# Z% A' h- i* g8 S( U5 w; \5 M2 a: ^.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