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音乐学院金蔷薇女子合唱团十五周年音乐会在成都举行,团员们和谐的声部、圆润甜美的音质、响亮透明的音色、充满活力的表演,不仅给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也彰显出川音声乐专业教学的实力。 教学与实践的“直通车” 近几年,四川音乐学院声乐二系开展了声乐主课、声乐艺术实践课、声乐艺术指导课等专业课程,还特别开设了歌唱语言的训练与表达、声乐舞台表演、意大利语语音、德语语音、法语语音等专业基础课程;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声乐二系的艺术实践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除了定期举办各类音乐会之外,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检验师生的教学成果,相继排演了《茶花女》、《托斯卡》等多部歌剧,反响强烈并受到业内一致好评。 作为川音声乐艺术实践活动的明星,由优秀专业师生组成的金蔷薇女子合唱团成立十五年来,走遍了学校、工厂、社区、部队、田间、灾区,为学生们建立了一条声乐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快速通道,被誉为“声乐教学的直通车”。从“金蔷薇”走出来的专业学生,毕业后陆续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或专业院团的优秀演员。 最初,合唱团以演唱具有西南少数民族及四川地方特色的原创作品为主,如《妈妈格桑拉》、《羌族山歌》、彝族歌曲《卡莎莎》等。随着演出半径的扩大以及团员语言能力的提高,合唱团在境外演出时也经常用当地语言演唱所在国家的优秀作品。 “我的合唱团其实就是一个在校声乐学生的教学班,用课外的时间将她们组织起来,用载歌载舞、表演唱的形式来丰富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舞台艺术实践中积累表演经验,更好地将课堂中学到的演唱技巧运用到实际表演中。”金蔷薇女子合唱团创始人、四川音乐学院声乐二系教授张莉娟总结,许多声乐学生关在琴房里唱得挺好的,就是上不了舞台,要么是唱相不好,要么音出不来、表达不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我采用领唱、重唱、对唱等各种表演唱的形式,逐步引导学生真正领略声乐演唱的魅力;从合唱训练开始,逐渐把学生培养成独唱演员。” 先练朗诵再练唱歌 现任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民族声乐教师杨甦回忆:“我在读硕士期间跟随张莉娟教授学习,记得第一次上课,听了我的发声后,张老师让我练习在歌唱状态下的微笑发声,即除了保持声音状态外还要笑得好看,通过镜子以及张老师一遍又一遍的示范,我逐步体会到舞台上的美和歌唱状态的一致性。”杨甦介绍,师从张莉娟老师之后,她由美声唱法改学民族唱法,张老师以敏锐的听觉找到她的最佳音色,选择不同的作品教她根据作品调整自己的音色,比如,《洪湖水浪打浪》真声要多些,《枫桥夜泊》假声要多一些。 “2003年我刚入校时,只有一副好嗓子却完全不会用,加入女子合唱团之后,声音、音准、表演、团队精神等各方面都得到了提高和锻炼,从一个怯场的学生逐步成长为成熟的演员。”四川音乐学院声乐二系青年教师马玉介绍,在张莉娟教授的声乐课上,首先要进行无声呼吸练习、有声练习、朗诵歌词,之后再演唱歌曲。“有一次,我排演歌剧《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张老师要求从前奏开始表演,起初我觉得很不好意思,但张老师认为一上台就要融入所要演唱的人物中,她会随时随地带动学生边唱边跳,让大家体会唱歌的放松状态。同时,她要求我们对歌曲的创作背景、地域风格等都要细心去钻研,还要对照歌词理解表演,把这些带入歌曲中,表演才会更生动、更完整。”
6 }* H2 y( w& i1 q2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