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602|回复: 0

民族声乐教学中应注重的几个问题

[复制链接]

619

积分

3

听众

304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新手

积分
619
azrfo 发表于 2015-7-28 19: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谈起声乐艺术、技巧、表演、教学等等,很多声乐教师都能泛泛地说出许多个人见解和方法来,但如何提高声乐教学水平,提高学生们的演唱技巧,如何提高和增强声乐艺术的表现力及感染力,却是一部分教师经常忽略或不够重视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也正是影响到学生提高声乐技巧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声乐而言,有些教师认为,声乐就是通过声音来表现的,其它都是次要的,认为没有好声乐技巧,表现力再好、感染力现再强也是多余的。所以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只偏重或只注重声音的训练,其它与声乐技巧有密切关联的问题,则不重视了。
  这种观点,本人认为略显片面。声音、技巧固然很重要,但失去了有血有肉的感情表现力,他们在唱什么呢?只唱训练声音用的练声曲吗?要表现什么呢?只单纯地表现声乐技巧吗?肯定不行。那么,要赋於声乐技巧的生命力,就要和表现力、感染力紧紧结合起来。而这个问题,是多年来,教师们在探讨摸索的一个重要课题。首先我要谈的是:
  一、声乐技巧与表现力
  唱法问题,是困扰我们声乐教师的一个大问题,至今也没有哪一位名人学者或教师明确提出,明确区分几种唱法的界限是什么。每次各地及中央电视台的声乐大赛都会分为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三个大类来比赛。我们也一直都在想,这以上三种唱法的界限是什么?区分的标准又是什么?包括我们的声乐、音乐前辈们恐怕也很难区分这其中的界限和范围。比如说一些通俗歌手演唱的歌曲,如“南泥湾”、“信天游”、“走西口”、“便衣警察”、“兰花花”、“毛主席的话儿记在心坎里”等等,举不胜举。他(她)们演唱的是传统民歌,但他(她)们所用的方法是所谓的通俗唱法,又近乎民歌民间唱法。还有诸如“青藏高原”之类的少数民族歌曲,演唱者用的是什么唱法呢?这是个很难界定的标准。我认为一个演员能唱流行、通俗歌曲不见得就是通俗唱法。我想一个唱民歌的演员,如果演唱一些演出用的通俗流行歌曲,你能认定他(她)是流行歌手或通俗唱法吗?当然不能,刘欢能唱通俗歌曲,也能演唱民歌,也能演唱一些歌剧咏叹调,他属于哪种唱法呢?众所周知,世界著名女歌星莎拉-布莱曼,她演唱通俗歌曲,又演唱传统类声及歌剧选曲,她又算什么唱法呢?其实,归根结底,这其中的问题,就是一个演唱方法与表现力的问题。不是吗?打个通俗的比喻:声乐技巧是骨架,而表现力就是充实这个骨架的血和肉。1980年在中央音乐学院建院30周年纪念日上,喻宜萱老师曾明确地指出;技与艺的关系也是如此。精湛的声音技巧可以促使艺术之花开得更艳丽动人;而加强艺术修养则能充分发挥技巧的作用与力量。“技”是重要的,没有“技”,也就无所谓“艺”,没有纯熟的技巧,也就不可能有完美的艺术表现。技术的功力直接影响到艺术水平的高低。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技巧。长期以来,特别是有一时期,片面强调生活的重要性,把“以情带声”,变成了“以情代声”,似乎只要有了生活,只要有了感情,艺术上的一切问题都能得到解决。其实,对于一个声乐表演工作者来说,生活与技巧这两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完美的艺术技巧,才能达到完美的艺术表现的目的。
  一位声乐界的前辈说的好:声音的技巧,实际上就是基本功的体现,而表现力及艺术感染力则是声乐技巧的升华与继续。想想这句话颇有道理。我想声乐界的同行们一定会根据自己教学的经验与体会,完整系统的总结出声乐技巧与艺术表现力的教学方法。
  二、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民族声乐,顾名思义,一个国家或地区,隶属本民族的民间的传统声乐。这样说也许是有局限性的。但究其根源,应当是本民族的、民间的唱法的总称。如山歌、各地方、各民族的民歌或经过改编,加入新的内容原始的传统的唱法。其实中国的地方戏曲,也应归结为民族声乐的一个组成部分。
  那么,在声乐教学中,民族声乐或民族唱法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呢?
  发声训练中,如何让学生理解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不同。其实,现在民族唱法中,已借鉴了许多美声唱法的长处,以弥补在民族唱法中的不足,如声音的靠前靠后问题,声音的“竖”与“开”的问题。这些问题首先在发声训练中解决好,打下一个良好基础,才能正确地运用在歌曲的演唱中。
  ①在学生阶段,不要一味地让学生攻高声区,当学生没有掌握或没有完全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时,很容易在方法上走偏或者唱出毛病来,如喊叫、挤压喉头等等。二是在唱好中声区的基础上,向两头发展,并尽量选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练声曲和歌曲,以巩固正确的发声方法,三是在解决好这些问题的同时,让学生明各个腔体(头腔、口腔、胸腔)的协调运用,以达到上下畅通。四是通过歌曲训练解决吐字问题。五是声音与艺术表现力的结合。当然,这些问题说起来容易,让学生们做起来或让学生们弄明白、弄通方法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比如。解决高声区的发声问题,有些初学、或者学习专业声乐时间不长的学生,刚开始,只能唱一些中声区、自然声区的歌,这时候,教师千万不可死拉硬拽地让学生去唱他力不能及的高声区。一是给学生造成一种心理压力和负担,二是容易使发声器官唱出毛病来,反而适得其它,达不到予期的效果。长此以往、学生可能会产生“恐高症”,听见高声区的音就害怕,不敢碰。一定要循序渐进,有步骤,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学生唱高音的方法和能力。
  ②声音的“竖”与“开”。这是教学中存在较多、也难解决的一个问题,很多学生在初学声乐的时候,或者学一段时间,会认为“开”就是开放地、放开声音去唱,甚至认为“大白声”就是民族唱法,“竖”认为声音(尤其是高音)“竖”的感觉和唱法,不是民族唱法。其实这是个错觉。因为有些人认为民族的、传统的唱法中,没有“竖”的说法,这就又牵涉到一个“借鉴”的问题。老一辈声乐艺术家们常说的“洋为中用”就是指的中国的传统的唱法、技巧、发声等问题如何借鉴美声(原来叫两洋唱法)的技巧与方法。记得听过男高音歌唱家郭颂老师唱的“乌苏里船歌”及东北民歌“新货郎”。有一次偶然听见郭颂老师唱的高音发声技巧与原来不一样,原来开放式的比较高的高音,变成了非常有力度的美声中的“关闭”唱法,效果非常好,且给人一种声音美的享受。再如闫维文老师唱的咱大家都熟悉的歌曲“小白杨”等。在高音的时候,也是采用了“关闭”唱法。给人的感觉,没什么不舒服,反而觉得“声到情到”了。而“竖”的感觉,正是我常说的打开喉头中的一步,喉头打不开,声音就会发挤、发紧,听的人不舒服,唱的人很费力,达不到声音效果,更达不到“情”的发挥。因为这时候学生脑子中,考虑的全是“可怕的高音”问题,其实让学生自然地轻松地打开喉头,气息用准确、想象力更丰富些,高音也会很轻松地唱上去。可有的教师和学生则认为,民族唱法就要民族的特点和传统,高音不用开放的唱法去唱,好像就不是民族唱法。实际上,这是个继承和借鉴的问题。我们不但要继承发扬民族唱法独特、传统的一面。同时,也要在这个基础上,借鉴美声(西洋)唱法中好的、更利于解决民族唱法中不易解决的问题,这才是科学的学习态度。任何一门科学,都要以科学的态度,科学对待,才能达到提高创新的目的,也更有利于发扬继承民族声乐的精华。
  ③关于固定喉头(泛指喉结),这个问题是一般声乐教师和学生极容易忽视的。往往在声乐教学中老师只注意学生的呼吸、共鸣、位置、表现力、歌曲处理等问题,而把固定喉头这个看起来所乎是个小问题的问题,给忽视了。当一个学生唱高音的时候,老师在观察其它问题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学生喉头的上下位置。有些学生在唱中低声区时,喉头稳定程度还可以但到了高声区,喉头就开始上下移动的很频繁,结果这时候,学生的声音位置和唱法上出现了与中低声区声音不同的感觉,老师一定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喉头是否稳定。喉头不稳定,唱出来的声音和中低声区唱出来的声音完全不同,一是挤压(喉头下降),再是喊叫(喉头上移),那么这时候学生就会现非常不统一的声音。要解决高音问题和声区声音位置的统一,就必须解决好除了呼吸、吐字之外的喉头稳定问题,因为这直接影响到一个学生的声音位置的统一和高音的质量。
  ④关于“局部放松,局部紧张”。乍一听起来好像和声音有些不搭界,记得老师们曾说过,唱歌、发声的时候,单从声音、发声方面讲,作为运动,是“局部放松,局部紧张”,但现在很多老师和学生都忽视了这一点看来似乎不重要的问题,有些学生练声唱歌的时候,面部肌肉、颈部肌肉、喉头等显得非常紧张,非常吃力,当你用手触摸他们的胸腹部,却又显得非常松驰,没有弹性,这正是学生唱歌练声时不能放松的原因,发声唱歌的时候,应当是面部、颈部、喉头松弛而极积运动、呼吸系统的胸腹部应是紧张工作又富有弹性。当你达到这种要求的时候,所发出的声音应该是轻松而富有乐感的。这也是老师和学生经常忽略的一个问题,有的学生唱高音时腹部没有支点,胸腔保持不住,就扯着脖子喊高音,结果是适得其反,高音唱不上,声音不悦耳,嗓子也喊出了毛病。这种喊叫型的唱法,正是面部、喉头、紧张出现的结果。这就像弹奏一种弦乐器一样,弦本身绷的很紧,但演奏者不能紧张,如果演奏者手指僵硬,表情呆滞、浑身肌肉都绷得紧紧的,那么,弹奏出来的乐曲就不可能是轻松的是一个道理。
  三、民族声乐的唱法与表演。
  说起来,很多学生就会说:声乐声乐要靠声音表现,表演好不好无所谓。其实,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声音确实掌握的不错,但与歌曲、唱法结合表演时,却显得那么不得体,甚至显得很笨拙,让观看的人啼笑皆非。声音的表现力,主要是在于声音的运用,技巧的掌握,歌曲情感的处理等等,这只是一方面,而表演则又是声乐数学中经常忽视的又一问题。尤其是民族歌曲,在很大成份上除了声音技巧的掌握,表演也是占了很重要的因素的。
  记得以前,我们学习声乐基本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朗诵、身段(手、眼、身、法、步)及基本功,包括踢腿、手位等等,这些看起来很不重要的问题,在演出实践中,却能派上大用场。尤其是歌剧的演出中,更是体会到了学习这些知识的好处,不然到了台上,手脚都没地方放,走路都不会了。我通过这些年的教学以及向前辈们学习取得的经验认为,在学习掌握发声方法、歌唱技巧的同时,一定要让学生全面地提高发声与表演的能力,以适应现代声乐艺术发展的需要。声乐技巧与表演应当共存,共同提高!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1-23 09:31 , Processed in 1.907472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