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儿依偎在爹爹杨白劳身边,手执一段红头绳,眼神和表情里都是欣喜和满足,这是父女间的温情时刻,也是旧社会穷苦百姓在大年夜里短暂的幸福时光。歌剧《白毛女》中的这一画面,和这段“红头绳”的唱段,是中国几代观众的集体记忆。2015年是我国第一部民族歌剧《白毛女》在延安首演70周年,为传承经典、培养艺术新人,文化部组织复排歌剧《白毛女》在全国巡演,近年来曾主演多部民族歌剧的雷佳接过“红头绳”,成为第四代白毛女的扮演者。加入这个团队,雷佳称,“感到特别荣幸”。
' y* @; }% t( G1 h: y' s w; T- y- A. x- W' ?+ U1 k
基层体验生活,像回到乡下外婆家
# n4 r# h6 V% Q; C
; ~4 q1 M) d9 Y8 C 当初进剧组时,雷佳没想到复排这部歌剧需要两年的时间,也没有想到“投入是无止境的”。她讲述整个过程:“每天学习、排练,后来拍歌剧《白毛女》3D舞台艺术片,然后是舞台版的全国巡演,时间和行程都非常紧张,体力上也透支得厉害。”舞台版歌剧《白毛女》自2015年11月开启在全国多个城市的近20场巡演,巡演的最后两站是长春、北京。高强度的演出,使雷佳在长春演出时就病了,“重感冒、咳嗽、气管炎,全都夹杂在一起。输液、吃药,中药、西药,中式理疗,扎针放血,所有的办法都试过了”。
: f1 h7 w5 y8 C; T8 M) Q( h9 S
一直到2015年12月下旬,北京站的巡演已结束不少时日,歌剧《白毛女》3D舞台艺术片在北京举办首映礼,在台上的雷佳被主持人建议唱几句,她说:“我的感冒一直都没有好,就给大家清唱几句‘北风吹’。”她一开嗓演唱,台下就有年轻的记者发出“哇”的一声惊叹。
4 m5 `9 I) L, @. d0 `3 _* z5 L
9 y) o/ Y! q9 ^ J 在歌剧《白毛女》复排巡演的过程中,雷佳清晰地感觉到了自己的成长,也看到剧组其他成员“脱胎换骨的成长”。2015年年初,剧组30多人奔赴白毛女故事原型发生地——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北冶乡河坊村深入生活,分散住在老乡家,和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
$ `3 ~& s L5 {, t) j$ s* A, f p4 I* O" w( R9 _8 F1 {
“乡亲们很淳朴,也很热情。”雷佳回忆在河坊村的采风经历:“他们把家里最好的饭菜拿出来招待我们,教我们和面、包饺子、贴饼子,让我感觉到特别踏实,就像小时候回到乡下外婆家一样,很亲切、很快乐。”5 h- r1 [+ f. n4 ]& Y. U
$ C8 x' g0 x% }# u
在歌剧《白毛女》第一幕里,飘雪的大年夜,喜儿知道能吃上饺子时,高兴得几乎跳了起来。雷佳说,自己是南方人,以前对饺子并没有那么深刻的感情,家里也并不经常包饺子,但是在河坊村,她吃了很多顿饺子后,才知道饺子在中国北方的农村有那么多的含义,“只有最重要的客人到家里时,老乡们才会招待吃饺子,而我们那时候在村里几乎天天都能吃到饺子,这一碗碗饺子端在手里,都是沉甸甸的”。1 y+ }* A# J; m6 l$ b) S: @ C' j
9 V1 s! O0 q! V) y7 h0 y2 C D “去河坊村叫采风也好,体验生活也好,走基层也好,最大的感受就是,只有深入群众,才能真正了解我们唱的是什么,演的是什么。”雷佳说,歌剧《白毛女》在全国各个城市巡演期间,她常常会想起河坊村乡亲们的那一张张脸,“总是感觉责任很重,我想要把曾经发生在那里的故事讲好,也想把乡亲们想说的话说出来”。. C8 Y% i, K, A! D$ @6 k
& F. q+ a" l( U; m# J- O- m
“进了剧场,郭兰英老师就一直叫我喜儿”) w! W+ F$ z- z, m: K
' G. ^) L% z% E" W) ?% L
在雷佳看来,这次不仅是复排歌剧《白毛女》,更重要的是学习当年延安鲁艺为人民创作的精神。她介绍,剧组曾几次去参观了鲁艺的原址,因为原址正在搞建设,大家必须趟过一个巨大的泥泞的坑,才能到达目的地。“鲁艺原址真的是庄严肃穆,能看出那里环境很艰苦,但前辈们在这里创作出了那么多的优秀作品。那里展出的前辈们的历史故事也很动人,其中孔迈先生,也就是原中国驻法大使孔泉先生的父亲,在他19岁时给家里写的一封信对我触动很深。他在信里说:‘父亲母亲,请把我献给祖国吧。’这句话写出了鲁艺所有前辈的心声。读了这封信,我深刻地感受到,为什么在那个时代,会有那么多优秀的有深度的能激起人们共鸣的作品出现。”
2 {, t) z C t# X' l0 @
3 }. N" Y0 @$ z; I( U7 F+ [4 _ 在歌剧《白毛女》排练期间,85岁高龄的表演艺术家、第二代白毛女的扮演者郭兰英应邀从广州到北京指导演员们表演。雷佳说,从进剧场起,郭兰英就没有叫过自己“雷佳”,都是叫“喜儿”,叫扮演杨白劳的演员高鹏时,也是说:“杨白劳,你过来。”有一次,雷佳和高鹏排练一场戏,她觉得对方的动作很慢,就说了一句:“你快点!”她回忆当时的场景:“可能是说话的语气有点重,郭老师就急了,说喜儿你对爹什么态度呢?我当时就愣了一下,然后觉得是自己错了。在郭老师的眼里,只要进了剧场,每个人都是在角色当中,不应该有超出角色以外的动作。这就是老前辈们对待艺术的态度,也让我知道只有敬畏艺术,你才能够演绎好它。”
; q# N( h9 N+ |; X, i' P6 E Q4 l n0 ~4 K" l
本次复排,歌剧《白毛女》原作者、90多岁的贺敬之亲自把关剧本,对于这部自己20多岁时创作的作品,他精益求精,一直在修改。“他是我们这些文艺工作者真正的榜样。”雷佳说。著名作曲家关峡任音乐总监。“关峡老师带病坚持创作,新写的几个唱段都得到了贺老的认可。”雷佳介绍,“尤其是喜儿逃进山里时的‘我是人’这个唱段,了了贺老一个心愿,他一直希望有一个合适的唱段,在这个时候表达喜儿作为人生存的权利。这个唱段他一直在等,一直没有等到,这一次,终于等到了。”
! o! F- m) p$ F1 B' t
( T- n4 }) j( U5 g. I) `3 ?. h. X @ 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
! J+ U3 {/ r P5 \3 ~- e
% n7 [: x; G8 I 歌剧《白毛女》的演职员队伍,是一个让雷佳说起来就很感慨又感动的团队。为了协调民乐和交响乐团的融合,指挥刘凤德一遍遍跟乐队磨合,“永远都是满头大汗”。剧组的演员们每天都会根据专家的意见调整表演,不断否定自己,推倒重来,经常又回到原点,也经常会为了一点点突破而感到欣喜。
% g3 f) ]+ y, s+ M5 \8 L# l5 l. F
这次复排舞台版歌剧《白毛女》的同时,也拍摄了歌剧《白毛女》3D舞台艺术电影。“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第一次就意味着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雷佳说,拍摄电影时,演员们在三伏天穿着大棉袄唱着“北风吹”,苦中作乐。在这个剧组,大家都是一个人干好几个人的活儿。“电影版导演侯克明在我们特别需要的时候,主动参与到舞台版的排练当中。一些演员的生活压力也很大,但他们为了把这部戏排好,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放弃了其他工作,两年来一直拿着最低的工资。” K K* l b+ L% d* a- l! _" p
0 @* | E/ E, w5 C 出演喜儿这个角色,在雷佳看来,是她艺术上的重要一步。歌剧《白毛女》在全国的巡演结束后,她听到了专家们对她的赞誉和提醒,“说我进步了,说我还有哪些不足需要改进。我知道自己是怎样跟大家一起进步的。团队的力量推动着我们每个人的进步。就我自己来说,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只有深入基层,为人民服务、为人民代言、为人民创作,才能在艺术上真正有所建树”。8 y- _/ }7 M( a# }9 G; p s* E
5 a. O2 @8 a/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