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0 W" S: i+ N8 M5 ~! X# U! m; o一般演艺厅的音响效果调试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系统,然后是乐队和人声。这里先介绍有关系统音色调节的经验。( r9 s! @7 {4 ]$ b
+ K! E9 Q9 n, Y" o4 a" D# D* b0 B
系统调试:& v9 t. f8 |, O& f
! s0 U1 d8 g# B$ v6 q
抛开有关音箱极性检测,相位校正这类基础调整步骤,假定这两种已经做好的情况下,进行音色调节。3 ^+ K+ u. t: I2 r# z8 M0 c. g
8 e! u' g$ p% c" ~2 F0 l
很多朋友喜欢利用频谱仪或者频谱分析软件来进行均衡调节的参照,这种方法直观,但要注意平直的曲线并不代表音色的优美,因为人耳朵的听音曲线并不是平直的,系统的音色调节最终还是要依靠调音师的耳朵。一般这样做,首先用一张自己熟悉的CD放音,听听现场的声音和自己印象中的有什么不同。一般来说,在现场扩声和自己印象中都有一些差别。音色调节首先从低频开始,因为低频的能量比较大,对中高频有一定的掩蔽效应,对低音音色的处理准则是,先保证干净,再考虑其他。通常大多数的场所都会有一些低频的共振声,一般表现为围绕在耳边的"嗡嗡"声,这种声音会严重破坏低频的音质,使低频的声音变得浑浊,不干净,这时候在均衡器上先衰减掉40或者50赫兹以下的频段(一般的音乐或乐队表演低频下限做到50赫兹足够了),然后逐个拉下低频段的推杆,拉到某个推杆,"嗡嗡"声减弱或者消失后,保持住这个位置。这时,你会发现低频一下子干净了很多,在这个基础上,你可以进行一些音色的调整工作,比如要增加低频的丰满度,你可以适当衰减80赫兹,这样由于减少了,低频中部的能量,低频下部的能量就得到突出,自然感觉丰满一些,要增加一点力度,让低音"爽"一些,可以在50,60赫兹之间做一些衰减,减少低频下部的能量,可以让低音的速度加快,自然声音就变得比较爽。反复进行这样的调整,找到一个平衡点后,一般都可以得到快速而有弹性,同时很干净的低音效果。! b2 t' ~% f* j `4 M+ J
, r$ y* ~/ J7 V: j# J: ~ ?9 q# f搞好低音以后,在不调整全频的情况下,一般会发现全频声音会变得比以前通透一些,这就是掩蔽效应的作用。这个时候,你可以发现原来表现不明显的一些细节开始表现出来,同样,对于全频的音色调节从中低频入手,因为相对于中高频,中低频的能量足,如果没做好,一般会有声音模糊的情况,处理中低频首先从把它做干净开始,一般影响中低频清晰度有3个频率,200,400,600赫兹,200赫兹左右一般表现为有"轰轰"声,影响人声的清晰度,做一些衰减可以感觉声音变清了,400赫兹左右一般影响声音的结实程度,这段东西多了以后,声音会表现有点"散",做一点衰减可以感到声音变得扎实了。600赫兹这段东西如果多了,就会感觉中低频有点"脏"的感觉,衰减一点后,会让中低频变得纯一些。做完这些手脚,一般就会感觉中低频变得很清澈,有点爽了。! L( J/ Q5 u/ \
( F8 {- f- d/ _: F) r* Y8 C
接下来就该搞中频了,中频段能量强于高频段,如果做不好,或者量感太强,也会掩盖高频的细节。处理中频一般以1K-2K为主要入手点,因为人耳对这个频段很敏感,处理不好,就会产生硬,或者打耳朵的感觉。先对这个频段做一些衰减,你同时可以发现,音响的层次感好了一些,声音变得相对圆润了很多。
8 C4 C- ?, z6 h. a6 m4 H* O: y: l- e/ F. D V
最后,就该搞高频段了,经过上述的处理,高频段的声音就应该感觉比原先更加通透,因为去除了很多掩盖它的东西,但此时可能也感觉到高频有点发"毛"发"炸"的感觉,不要紧,先把最容易让人烦躁的4-6K衰减一点,高频一般就会变得圆滑了,如果此时人声还有一些"呲呲"的声音,那就顺手把8K也减一点,应该就可以了。这个时候,如果感觉高频虽然很圆润,但是缺少一点"锋利"的感觉,那么就把12K-14K左右提升一点点,应该立杆见影了。! {9 r, A0 U& e+ w2 L( {& j
. ^& N1 q4 S0 s- [; x0 O经过上述的调整,整个声音应该听起来有点HIFI的味道了,再换换其他的音乐CD,反复调几遍,在放各种类型的音乐都感觉很舒适,整体感觉很和谐的时候,就OK了。
' |3 C! J! d" M Q+ a9 f# I: @" v5 s# U! X/ t+ g+ h& Z6 x2 H) b: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