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新韵(十四韵)韵部表
& A' q& `" {$ o6 _, N
' U) U: w" [7 i: w————中华诗词学会发布(轻舟整理摘转)
- }' M$ u7 m F8 S, ]+ z+ k8 u
一、麻 a,ia,ua, J) B" }% c6 x0 o# U
! W B8 _3 v1 J5 x3 @" N二、波 o,e,uo
. p2 T# d) B' G w. Y4 g
3 G! F+ t7 E+ p0 X/ r. Z三、皆 ie,üe
) M x9 G+ M/ V+ M3 ^
0 U- I R3 f6 [四、开 ai,uai
/ f# G2 T; U" E& E, e; f0 ?/ F
- w3 t% u% v8 ~5 _. ?五、微 ei,ui
$ D% R7 K/ U$ Y! K2 Y
! [; Q+ u$ i3 r1 K( n+ A: w六、豪 ao,iao
- o! X* y9 O6 h
6 o) b- |1 C! F' A+ ]七、尤 ou,iu, |1 u2 O. ]* ^% e, I- [% p, S
: C! M/ l1 f3 N I( h& H
八、寒 an,ian,uan,üan; `! |5 h. L+ K/ v$ l
: Q5 i2 V; _/ i2 `& N7 C
九、文 en,in,un,ün9 P) c" q, c# R7 P% p7 x
# `" m! ^* M: t8 _: X0 o十、唐 ang,iang,uang
2 N! v8 |; l0 O7 ^1 |! F
( b3 O% d" B( K' x( [% w十一、庚 eng,ing,ong,iong& L) j( k8 f6 i* k: F; g M0 T. G
# Q3 ?6 X- C( i, z5 q/ N
十二、齐 i,er,ü
7 B" S8 n: ]5 A, x- Q, W0 C4 l2 m" e5 W; o, }/ i. V( P+ G
十三、支(-i)(零韵母)
# p3 P4 Q3 G6 r) Y/ }& C! [
# J* i! N b6 j7 o! }' f十四、姑 u R2 \8 P: E- i$ a
! i& a; q1 K% R$ d' x
关于诗韵改革几个问题的解释( G& B. x" {9 }2 y
6 S0 w% Q: i. t 近年,诗韵改革的文章大量发表,各种新韵书、韵表相继出台,在旧体诗坛引起了波澜。欢呼称赞者有之,批驳探讨者有之,忧愁焦虑者有之,有人也提出了一些疑问。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有些同志对中华诗词学会提出的“倡今知古,双轨并行”的方针未能全面理解和把握,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疑问和按比。本文拟就常见的几个主要问题,做一简要的解释,以期有利于诗的改革的顺利进行。
5 u4 k' Y t6 _1 s6 ^/ [
$ n8 a6 b: L* e/ K【问题一】“怎么能取消《平水韵》呢?”诗韵改革不是要取消《平水韵》。学会方针中“知古”的“古”字就是指的《平水韵》。“双轨”中的一轨,就是指的《平水韵》。诗韵改革是要“允用新韵”,提倡新韵,由“单轨”变为“双轨”。千万不要一谈诗韵改革,便以要取消《平水韵》。
6 s& ^9 g" @3 `8 {4 @( Y" o O& a0 n
【问题二】“《平水韵》已是历史定论,怎么能用今韵去修改平水韵呢?”诗韵改革也不是要改《平水韵》,而是要改只准用《平水韵》的“单轨制”,建立新韵,“双轨并行”。至于《平水韵》本身有无需要修订完善之处,那是另一个问题,不属于诗韵改革的范畴。: [0 p1 l( J) B9 {* K x
/ `; W% E% ^! J2 i' f, r
【问题三】“不学《平水韵》,不懂入声字,怎么能读懂古诗呢?”诗韵改革不是要“改掉”《平水韵》,更不是要让大家用今韵去读古诗,而是要建立以普通话为基准的新声韵系统。“知古”就是要学习《平水韵》,懂得入声字。不但如此,为继承古典诗词的传统,还要精研《平水韵》,精通入声字。所谓“倡古知今(此处《中华诗词》编辑部原文如此,推究通篇可知应为倡今知古——冶超编校),双轨并行”,就是这个意思。2 R8 ?8 N. y7 u( h8 m
1 K/ a" I7 t8 x
【问题四】“既然双轨并行,古韵有《平水韵》,今韵有《新华字典》。《诗韵新编》已经够用,还编什么新韵书呢?”《新华字典》是字典,不是韵书。它按拉丁字母的顺序编排,因而基本上是按声母编排,而不是按韵母编排的。《新华字典》只解决读音问题,不解决韵部问题,因此,它起不了韵书的作用。用它作为韵书使用,显然不合适。《诗韵新编》对韵部的划分仍有需要完善之处,而且通押近于《十三辙》,与韵部划分交错,使用多有不便。9 H; l3 T+ _1 ?; {: d" Z
4 P8 e# y9 A3 J' o8 x【问题五】“不依《平水韵》,算什么旧体诗呢?” 旧体诗的标志并不仅仅是韵,而是体式,风格、神韵等诸多方面。韵仅仅是其中一个形式因素,而且不是决定因素。《平水韵》,是以宋音为依据划分的。时过“音”迁,代有新韵,这是历史的必然规律。其实,古和今是相对的,《平水韵》对于宋以前的古音来说,也是“今韵”;与《诗经》《楚辞》,相去甚远;即于唐韵,亦多异处。难道宋以前的诗词,就不算旧体诗了么?& e) |" P: g7 N8 s3 r4 `/ M" J
: E8 }7 S* R/ Q3 Y. _
【问题六】“新的韵书,必须划分入声韵部?”新韵必须以普通话为依据。普通话里已没有了入声字,怎么能出现入声韵部呢?. T3 b V7 S* k- U1 Q: O4 C
8 G$ Y. t5 E& o9 i6 m! Q0 G
【问题七】“现在很多地方方言中还有大量入声读音,入声也应算今声,理当入今韵?” 方言不能作为国家、民族的代表语言。即如《平水韵》,也是以当时流行最普遍的“官话”为依据,并未囊括当时所有的方言。如按方言划韵,就不可能有全国统一的韵书,这既有悖于国家大政方针,也有悖于广大诗词作者读者的愿望,是任何国家任何民族所不能采取的。明白了以上这些问题,有利于理解和把握“倡今知古,双轨并行’的方针,可以免去一些人不必要的担心和疑惑,同时亦可减少一些无谓的争论,把大家的精力集中到诗韵改革的大业上来。
$ E7 s# `- x' o4 H+ L" [. n2 \3 g4 A4 W+ W0 ]1 E, w
总之,以普通话为基础,以《新华字典》的注音为依据,以“同身同韵”为划分标准,制定新的《中华新韵典》,与《平水韵》双轨并行,同时作为诗坛的正式韵书,此乃诗韵改革的基本任务。
2 V6 D" Q6 \ F
8 n: @5 y3 K/ Y7 w: t
7 O; e, _* Z; F; z7 q) I" w%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