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good 于 2015-7-26 12:05 编辑
" L0 M9 N2 y% H1 ^: T8 p, k/ Q) r9 l: i/ {4 ~6 E+ q
二.蔡元培美育思想的三个理论支撑点 蔡元培美育思想的三个理论支撑点,即:美学、心理学、伦理学。这些可视为蔡元培教育(美育)思想的理论基础。这三方面理论在其美育理论的整体构成与实践上,又是相互支持和补充的。 1.蔡元培的美学理论研究 蔡元培在美学理论方面的研究,涉及面甚宽,并有相当的著述。其主要的著述成果有(按年代先后): 《哲学大纲》(1915年1 月):该书称“本书即为引人研究哲学之作,非哲学之著述。”据蔡元培1919年口述《传略(上)》,其中关于宗教思想的一些观点,“是孑民自创之说也”。书中“美学观念”一节,主要介绍康德的美学思想。文中推崇康德,称“抽绎纯粹美感之真相,发挥美学判断之关系者,始于近世哲学家,而尤以康德为最著。”并介绍“康德立美感之界说,一曰超脱,谓全无利益之关系也;二曰普遍,谓人心所同然也;三曰有则,谓无鹄的之可指,而自有其赴的之作用也;四曰必然,谓人性所固有,而无待乎外烁也。”蔡元培在美学理论上受康德影响较大,但其论述中也可看到当时一般美学思想(例如审美的快乐论)的影响。 《康德美学述》(1916年):该文为蔡元培在法国编《欧洲美学丛述》时写成,现仅存前半部铅印校样,未见印行。文中表明蔡元培对康德美学有一定研究。 《美术的进化》(1921年2月15日):此是据讲演整理成文。文中认为“美术有动与静两类:静的美术,如建筑、雕刻、图画等。占空间的位置,是用目视的。动的美术,如歌词、音乐等,有时间的连续,是用耳听的。介乎两者之间是舞蹈,他占空间的位置,与图画相类:又有时间的连续,与音乐相类。”文中视“种种的曲谱”的运用;“有各种关于音乐的科学”;“有教授音乐的专门学校”;有“独立的音乐”为美术的进步。 《美学的进化》(1921年2月19日):此据讲演整理成文。文中简介欧洲美学史,谈及古希腊、罗马时期,文艺复兴、十七、十八世纪美学,鲍姆加登、康德、席勒、黑格尔、叔本华等的美学思想及美学流派。 《美学的研究方法》(1921年2月21日);此据讲演整理成文。文中谈“从美术家的方面来研究”的六种方法;“研究鉴赏家的心理”的六种方法;“研究美术”的十种方法和“美的文化”研究的五种方法。其中谈“美的文化”研究的第四种方法,是研究美的文化与教育的关系。与音乐教育有关,蔡元培提到,“中国古代教育,礼乐并重,后来不重乐了,所以音乐不进步。” 《美术与科学的关系》(1921年2月22日):蔡元培所认为的美学与科学的关系,正在于其心理学基础。他说:“我们的心理上,可以分三方面看:一面是意志,一面是知识,一面是感情。志和表现是行为,属于伦理学,知识属于各科学,感情是属于美术的。”这是蔡元培为艺术和美学存在寻找的心理学依据和基础。 《美学讲稿》(1921年秋):该文可视为《美学的进化》、《美学的研究法》的补充。但文中又增补了《乐记》、《考工记》、《文心雕龙》、《诗品》等内容。他说:“美学是一种成立较迟的科学,而关于美的理论,在古代哲学家的著作上,早已发见。在中国古书中,虽比较的少一点,然而《乐记》之说音乐,《考工记》梓人篇之说雕刻,实为很精的理论。 《美学的趋向》(1921年秋):该文介绍西方美学上的主观论、客观论,以及自然主义、理想主义、形式论、感情说等,并含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在内。文中还介绍实验美学的种种实验方法,其中包括“在音节上试验,用两种不同的拍子,试验时间关系上的快感与不快感。”他认为此类试验方法,“都是在美的鉴赏上着想。”对于“美的创造”,他例举了摩曼( Meumann)提出的各种方法,这些方法,在今于看来,仍是相当有效而远未在研究中广泛应用的。 《美学的对象》(1921年秋):该文是《美学通论》的一章。分为“对象的范围”、“调合”、“比例”三节。以“美学家所研究的对象,大抵属于视觉、听觉两种”,“美学上种种问题,殆全属于视、听两觉”。又以“声音与色彩,都有一种调和的配合”。 蔡元培说过,“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蔡元培的美学思想如何对其美育实践产生影响,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课题,这里仅仅可以提到,从美学理论与美育实践的一般关系上看,蔡元培对美学理论的深入了解与研究,无疑强化了他对美育之必要的认识;从具体的美学思想的影响看,最为突出的是康德美学思想对其美育实践的影响。 蔡元培1917年在北京神州学校作题为《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演说,谈到“专尚陶治感情之术,则莫若舍宗教而易以纯粹之美育”。为说明所谓“纯粹之美育”,蔡元培讲到,“美之为普遍性可知矣。且美之批评,虽间亦因人而异,然不曰是于我为美,而曰是为美,是亦以普遍性为标准之一证也。”接着又说“美以普遍性之故,不复有人我之关系,遂亦不能有利害之关系。”并举实例,说明“美之超绝实际也如是”。在谈了美的普通性及其审美的无利害关系之后,他又谈对“特别之美”的审美鉴赏判断的无利害性。他说,“且于普通之美以外,就特别之美而观察之,则其义益显。例如崇闳之美,有至大至刚两种。”他以自然界中大海、星空、疾风、火山等为例,说明对其以审美观照时,“忽然超出乎对待之境”,“其愉快无限量。当斯时也,又岂尚有利害得丧之见能参入其间邪!”他还举“其他美育中,如悲剧之美,以其能破除吾人贪恋幸福之思想。……又如滑稽之美,以不与事实相应为条件,……皆与实际不相容,故令人失笑耳。”蔡元培最后总结说:“要之,美学之中,其大别为都丽之美,崇闳之美(日本人译为优美、壮美)。而附丽于崇闳之悲剧,附丽于都丽之滑稽,皆足以破人我之见,去利害得失之计较,则其所以陶养性灵,使之日进于高尚者,固已足矣。” 蔡元培从提倡“纯粹之美育”的目的出发,力图将他对审美鉴赏力的理论认识付诸美育的实践。这从他《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一文中有关教育法规的论述中,视美育于各学科中皆存在,并给以提倡的做法中,可以看到他在这方面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