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第一首歌谱,康老师首先发表,紧接着南梆子老师、黄清林老师先后谱曲,拥有三个版本。我的中国梦-海峡情,是在曲网第三个发表。现在有人根据我的立意,正篇文章贯穿一个意思。最初题目叫《母亲的呼唤》,我只是采用温和的规劝,改成了现在的题目《盼归》。我说曾经一家人,他说都是一家人。我说,回来吧回来吧,叫一声亲娘,他说把母亲的泪水擦干。另外,文中还有,日月潭、阿里山、黄河。这些象征性的语言。: J7 `- N4 d) L0 P! F
文章对比如下:《母亲的渴望》! F8 o6 ~; k E/ W+ I& t+ @" a4 Y
5 e2 o5 a% L: b" W' W% U
站泰山之颠,注目凝望3 V" D; b6 t+ \9 b, o
只看见白雾弥漫 云海茫茫
" U1 H/ o" n( I' J2 k, g4 S阿里山少年 日月潭姑娘
1 `- }9 L @( T- b- d你可看见母亲的泪光
% _8 L B9 ?0 _5 L% R- ]% F& a' _; |3 B
曾经一家人兄妹情意浓
5 R) ^: U/ Z2 K/ @同饮长江水 同追黄河浪
8 Q3 @& D6 ~' ~% F7 V! D一样的血脉 一样的梦想
% b) N' @& o$ M: ^5 U, A7 _国家富强是我们 不朽的向往
* K" A* h; q1 ~' T8 W
6 p9 l4 [, a6 {回来吧回来吧
6 x/ g* _5 a9 f母亲目光在热烈的渴望
- n' `# V2 i5 s: r# X' |5 d Z5 A' b8 D+ ` U
依大海之边,深情呼唤
; p# A/ f$ V) y- D9 Q只听见椰风阵阵 海浪声声# B1 k6 G1 [* H# J
阿里山少年 日月潭姑娘4 M: Y8 o+ n1 X* X
你可曾知道母亲的忧伤
$ u4 o4 S2 z" Y
6 f+ b) N% y4 Q1 L) y7 X5 m/ W离家的孩子 母亲的泪光
$ ^) n7 C7 W; }4 y+ M. l分散的骨肉 疼在娘心上9 H6 k3 K+ o/ N* G' V
一样的亲情 一样的渴望
8 F; c2 i2 _ R$ K母亲在等你回来 叫一声亲娘 M9 L' d) d0 }* R8 s% ]
( G: S* [+ {6 l* E, V! Z7 G1 s" z回来吧回来吧- l# K3 z9 S& G3 b
母亲在等待那一声亲娘
1 W* |% J; r7 y7 I( [" B' Z) B《盼归》原名《母亲的呼唤》: y8 ?4 {' s4 k m/ ^
3 c% Q2 U; m/ b3 W U守长江尾,) K! @9 y! G& Y) Q
看涛声泪流满独面。
" U' K0 i+ X8 o) n) k( g; x+ ^相思泪扯起风帆,0 }8 H/ S( T5 G
从早到晚一天一年。
. @* |9 `$ S; f" u I( I# Y看着渐渐长大的思念,
( B* r: l T8 D8 M4 ?心中梦想何时团圆。( U# P4 o# l4 R0 m' S [) v& L
7 P# c! Q" c- j& s# H( x/ Y& H8 h
放飞七彩梦,
8 w6 `% J! S' l- ]1 Z0 ~% }远方的你可看见。
6 n8 C( [ W# r5 y2 f! k' h慈母心望眼欲穿,
. h+ H6 B [8 O' {6 g花开花落月缺月圆。
' c9 m9 D6 q! j; ^+ O, C读着慢慢发芽的梦幻,& W# N; R+ B4 }
圆梦佳期翘首以盼。
! C9 x- u" }5 [- Q* E/ _; M6 I S5 l
都是一家人呐,2 i- p4 U# K d3 I1 _
和睦美满。
: p9 N. s0 f# O# S而今,一个在黄河岸,7 K% y% A9 b! G/ c7 F% C
一个在日月潭。' s ?5 ?4 J1 @6 Y7 Z+ a
回来吧,回来哟,别让母亲眼泪流干。5 j0 Q8 D9 X+ U- A) ^
回来吧,回来哟,
1 x# o7 t2 U6 m& J x& ?圆母亲一个心愿。( Y4 |& r- n, W
, Z: D B% K a. K) [2 I
都是华夏子孙,
8 Y: @/ |7 Q1 d2 m/ E幸福相伴。7 A( d2 `0 {$ j$ `8 E% m$ X
而今,一个在阿里山,1 B8 k$ r5 h( r$ N+ K, k/ ]; M: {
一个在彩云巅。( L+ W2 }1 V" C/ K
回来吧,回来哟,- ^7 ~1 c" X% c P+ C
别让母亲望眼欲穿,
6 }' b8 } l! x" @6 j3 B, U) e回来吧,回来哟,
: ^1 k& c/ u9 V' g1 Q帮母亲把泪擦干。
+ i4 q: b, { b, f" w3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