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命运自己掌握据《了凡四训》改编. E7 M" _- U |( i: [3 p9 L6 [
序言" t* s, A! u4 i6 I* v" e
《了凡四训》是明朝人袁黄当宝坻县县长时写的四篇短文,用来教育儿子。后行于世,四百多年来,在精神上滋养了无数后人。将其改编成连环画是我多年的愿望。承蒙大德知行、致原创脚本并审核,艺术家彭庆峰先生的艰苦劳作,几位不愿留名的居士鼎力赞助,画稿终于付梓。错误难免,欢迎方家指教。 ——行者(2006年春)【摘抄者:Q:397346236 不过没有连环画面了,请勿见谅,请勿随意更改】2 u# P) Q4 f$ I! V
一、 命运是可以改变的. g' @7 q0 r; G/ O( W2 v& E
2、我童年丧父,母亲遵照父亲的遗愿,叫我弃文学医,有点技术,以便济世利人,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 z1 W; _/ i6 P' r2 `8 x3、后来有一天,我在慈云寺遇到精通《皇极数》的云南孔先生。孔先生说我是官场人,劝我继续读书,并推测我的过去遭遇,连很小的事情都准确无误。
$ A' B' B7 t' w. A, I6 Q4、精确的推算和劝学的鼓励,激发了我读书的志愿,在表兄的帮助下,我重入私塾继续求学。从进入私塾算起,到当上贡生为止,历经二十多年。我每次考试的名次和所得的俸禄的数量,居然和孔先生推算的分毫不差。从此,我开始深信人生的一切遭遇都是命中注定,不可更改的。
8 W( b. w: _( T$ {3 s, N3 |) P) Y$ `5、我的思想由此向安定、不追名逐利,也不求学业的精进。贡生的学业结束后,我在北京留了一年,从早到晚只是静坐,并不读书。$ i$ Q& J' s7 a5 C! d
6、旧历已巳年,我进入南京国子监(封建时代最高学府)读书。在这之前,我拜访了栖霞山云谷寺的禅师。我们对坐了三个昼夜后,禅师说:“常人见到我,总是谈仕途钱财,只有你不问这些,不起妄想,只是为什么?”
1 i4 t; S! n) L: r3 W" O7、我回答说:“荣辱死生都是有定数的,即使妄想也没有用处。”
( y: b2 B |7 K- i! U禅师说:“其实,所谓的定数,只可拘泥束缚那些凡夫俗子。行大善和做大恶的人,其实不能拘泥他。命运是自己掌握的,如果能达到无心的境界,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古人所说的‘求则得之’,就是这个道理。”7 p5 Y4 j3 T' C$ h& h# [
8、禅师接着说到:“只要从心到去寻找,不断地积善去恶,就能得到感通,就可以仁义富贵、内外兼得。如果一味的去费尽心机只是向外追逐,必然徒劳无益,甚至会失去固有的德行。”禅师又询问了先前孔先生对我终生的预测情况,我如实相告:“不能当官、无子、寿命五十三岁。”禅师让我自己回答是否该当官得子。& B' N" g9 i/ F" l0 U
9、我认为的福禄浅薄、未积功德、不耐絮烦、以才凌人、率意行事,因此不配当官;不能容人、不能舍己救人,言多耗气、嗜酒伤身,因此很难有子。禅师点拨到:“你既然知道了缺点,就立即改正,从而改变自己的的命运。”
; `8 I2 o9 B7 ?: P/ x10、禅师的指导,使我警醒,我的号原来叫学海,当日改为了凡,将往日的过错尽数在佛前发露忏悔,发誓要做三千件善事来赎罪,用禅师的《功过格》逐日登记善行、退除恶事,持诵《准提咒》,不存一丝一毫的非分侥幸思想。
- X9 O5 y) c. g+ `11、一年以后,礼部考试,我竟由孔先生先前推测的第三名进入第一名,其后又中了举。惊喜之余,我又进一步查找自身的不足,一共用了十年时间完成了自己当初许下的三千件善事。. I3 z2 E) ]3 X9 y
12、当我知道自己已跳出先天命运的定数后,便发起了求子的欲望,并许诺再做三千件善事。在妻子的相助下,我天天行善,最多一天做十几件善事。第三年,三千件善事还没做完,就有了儿子,取名天启。
) H M2 M) I3 N+ j13、从此,我们夫妇更加行善不止。在得子后第三个年头的八月,三千件善事终于圆满。九月十三日,我又发出了求中进士(登第)的愿望,许诺做善事一万件。准备了空格一册,命名为《冶心篇》,用来登记善行,并焚香告天。
/ |9 S) J- F3 p. g, w, E" b; Q14、三年后,我果然中了进士,当上了宝坻县县长。但因一万件善事未满,我的妻子难免焦虑起来。一天夜里,我梦见神人指点说:“你当县长每亩减赋九里,万民受惠,这一件善事可抵一万件。”后来我又捐出俸银,在五台山斋僧一万人。尽管孔先生算定我的寿命只有五十三岁,可因我已经彻底感悟,变不做祈求寿命的事情了。但是,不求也能做到,我在五十三岁那年,居然安然无恙。六十九岁的时候,还在为百姓做好事,身体也很健康。4 J8 `1 I8 k: N u2 l: t! m
15、这以后四十年多时间里,我身体力行,上报国恩,下利百姓,同时著书立说,广行善事,彻底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 g6 v. M' ~, V Y; X# b6 S16、回首多年的修身之路,我深深的感悟到:“一个人,一天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就是一天自以为是;一天不改正错误,就是一天没有进步!……显达时要想到寂寞,顺通时要想到坎坷,富有时要想到贫穷……。”我认为这些都是至理名言。
% _ h8 e7 ~5 X5 Y) \+ t7 r, k) @17、人们想要得到福分而远离祸患,首要的是决心改正错误。每去除一些错误,品的就会有所提高,精神就会进入新的境界,事业也会有新的发展。当我在佛前尽情表露忏悔往日过错的时候,便开始摆脱了命运的束缚。7 K0 `9 u8 X% F' ?& p% s, T5 d
二、改正错误就是改变命运7 Q' P5 C- i) H+ t' G( O
19、古人把改正错误作为一门学问。孔子曾说:“君子日三省乎己”是说每天都要反省自己的过失。春秋时卫国的贤大夫蘧伯玉在二十岁的时候,已能自觉前日所做的不对,而把它都改掉了;到了二十一岁,又觉得以前所改变的,还么有完全改好。古代贤人就是这样通过经常该错误来不断提高自己。
: a9 [- j7 E" ] `! R20、到底如何改错呢?第一要发羞耻心。以自己的错误为羞耻,并勇于改正品德事业就会日新月异,成为圣贤;不知羞耻就会任意妄为,人格逐渐丧失,最终沦为禽兽。
' `" ^$ O/ `% G `21、第二要发畏惧心。天地在上,鬼神难欺。过错即使隐蔽在极为小的地方,也能损失现有的福分,招引很多祸患。如果不及时悔改,将会永远沉沦在恶道之中。! z5 r* X5 ~, e' w
22、第三要发勇猛心。小的过错,就像身上扎了刺,应该马上拔掉它;大的恶性,就像手被毒蛇咬住,必须极速斩断手指,以免毒气攻心。改正错误要雷厉风行,来不得半点犹豫。
. ?! p5 i$ u4 c( ?5 r23、一般人改错,往往有三种方法:从事上改、从理上改、从心上改。方法不同,功效也不同。比如,前日杀生,今日戒杀放生;前日暴怒,今日静心反省。这就是从事上改。但这只是行动上的勉强压制,病根并没有去掉,不是改错的根本方法。7 _5 ^- i* @" D$ Q6 P8 u
24、比较理想的改错方法,应该从理上改。例如,想改杀生的过错,就想:“万物都珍惜生命,为求口福而杀生,宰割它的时候,肯定是痛入骨髓,能忍心吗?蔬菜素品都可以充饥,何必杀生而折损福分?”懂得这些道理,就会在吃肉的时候感到伤心,下不了口,而不去杀生。
: r' K9 ]/ E- t25、又容易恼怒,就应该想:“有人诽谤,那是要磨练我,我应该欣然接受,况且听到诽谤而不发怒,诽谤将会自消自灭。”如果听到诽谤就动怒,并想尽办法辩论维护,正事作茧自缚、自取侮辱的做法。
9 @- g, K Y3 I# |$ ~& O26、从心动改,就是心不妄动,经常保持警惕谨慎,不断提醒着就要用正确的念头统帅心灵。不合理的念头刚刚产生,就立刻发觉并坚决除掉。这是改错的最高层次,也是最彻底的方式。. V9 X4 f3 P' s7 U% h' c: N
27、静心、明理、临事禁戒,这三种方法一并使用,是改正错误的要诀。如果学佛不深或方法不对,就不能达到静心的境界,错误也就不能及时改正。追求静心,首先必须明理。遇到心动的时候,就用理智来克制自己,用道德来约束自己。
" d9 S+ ^( x' }28、当理智无法战胜欲望的时候,就要动用禁戒:不该做的坚决不做。有戒心之后,要恒久的保持下去。能做到临事禁戒,过失必然会越来越少。
" M, D$ t8 f# \29、改正错误,在明处往往靠亲朋好友提醒;在背后往往靠诸佛加被(指诸佛如来以慈悲心加护众生)。这就要求我们多结交高尚博学的人,诚心学佛礼佛。# }- n- ]$ o5 `9 Q/ h5 @
30、诸佛加护,首要的是自己真正虞城改过,佛智把智慧赋予能够接纳智慧的人,加护那些真正改正错误的人。其次,还要竭尽全力来改正错误。我们尽了心,竭了力,依然还改不了错误,佛才能帮你改。要记住,佛是最高的境界。不知自救的人,佛也不会就他。5 l/ C3 h [3 o5 N5 d, C
31、悔改时要昼夜一心,不可懈怠,经过一段时间后,必有效果。见效时,自然感到心旷神怡,智慧顿开。。。。。。
' @0 x# D3 S) p! n$ R32、到了这种境界,往往或遇见仇人不怒反喜;或是梦见吐出黑色的东西,心情舒畅;或是梦见圣贤提拔引荐;或是梦见飞上天空;或是梦见各种佛旗宝伞,以及各种罕见的胜迹妙景。。。。。。这都是错误和恶念消失的实证。5 x4 G u: M9 s9 C
33、尽管错误和恶念消失了,也不可因此自鸣得意、不求进步。要知道改正错误仅仅是修行的基础,是改变生命的开始。要想达到更高的境界,还必须多积善业,光中福田,这样才能创造幸福,才是最高境界。0 G, r5 g' j T2 ~9 [
34、《易经》上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从古到今,无数的事例证明力这是至理名言。春秋时,有一个姓颜的人主动把女儿嫁给孔子的父亲叔梁纥,理由是叔梁纥的祖宗积有大德,子孙后代必然有出类拔萃的人物。后来果然生有孔子。
, X. y4 v, Z) z35、杨少师是福建建宁人,他的曾祖、祖父都靠摆渡为生。一次洪水泛滥,房屋倒塌,溺死的人顺流而下。其他的摆渡人都忙着捞取财物,只有杨氏父子忙着救人,不取一物,大家都嘲笑他俩是笨蛋。
* B8 _& D7 x" K7 \ x, O% ?36、但是过不久,差异便显现出来。到了杨少师父亲那一辈时,家景开始渐渐好转,而其他的摆渡人,有的没后代,有的依然贫寒。少时幼年的时候,就机敏善学,深受乡里人称道。
* j* L6 d" V, G三、世代行善必然改变命运9 V5 B5 k" X+ k. F% @
38、少师在二十岁的时候就登上仕途,做了很大的官。他子孙众多,家业兴盛,出现了很多贤德的后代。
+ Z! t% t: G9 c* Q2 v4 O# h& | [39宁波的杨自惩,早年做县里的衙役,他心地善良,守法公正。当时的县长经常刑法囚犯。杨自惩就耐心劝解,使县长逐渐平息了恼怒,不在鞭打囚犯。
' e- u9 G" s6 ]0 C/ ~6 H40、一次,杨自惩看见几个从杭州来的囚犯,饿的脸色发青,边商量妻子将家里准备做饭的米拿了出来,给犯人们煮粥吃。他不断积累善行,后代子孙开始兴旺起来,其中有许多做了高官,成为当朝的名臣。
( z' w- y' e8 V9 r9 y' l @41、明英宗正统年间,布政司谢都事奉命捕杀在福建的邓茂七余党。他找到乱党名册,对罪过轻的人做了标记,并且严格告诫官兵不可乱杀无辜,因此保全了万人的性命。后来他的儿子谢迁中了状元,官至宰相,孙子谢柸也中了探花。! u$ G* e7 K; }7 F# X
42、太史冯琢庵的父亲做学生时,有一年冬天清晨上学,在路上遇到一个倒在雪地中已快冻僵的人,就立刻脱下自己的皮袍给那个人穿上,并扶着他回家救治。当晚就在梦中得到神灵的指点说:“你救人一命,出于真诚,我派宋朝名将韩琦做你的儿子。”后来生下琢庵,取名叫琦,长大后成为明朝的重臣。
: Z; s: ~/ Z5 U7 Z" B5 x2 x43、台州有个姓应的人。壮年时住在山中读书,夜间常听到有鬼怪作祟叫闹。有一夜,他听到鬼在谈话说:“某妇人因丈夫外出,很少未见归来,公婆以为儿子死了,逼迫她改嫁,明天晚上她会来这里上吊。”鬼又说:“我从此有人代替,可以转世投生了。”% |) m6 O: d! p0 v* Z# |/ [8 g
44、应公听到这番话后,立刻卖掉了田地,得银四两,并假造了一封家书,一起寄送给了妇人的公婆。公婆见了银子和书信,认为儿子还活着,因此也就不逼迫儿媳改嫁。后来他们的儿子果然回到家中,夫妻也得以团聚。' |" P8 L% H- V
45、救了妇人一命,即使鬼失去了替身,应公便安静地等待鬼的祸崇。没想到却听到鬼说:“此人心好,不久就要做尚书了,我怎么能将祸给他呢?”应公从此更加努力做善事,不仅自己成了名臣,而且有很多后代子孙也当上了高官。
1 U: E1 G. `$ z3 c o# o46、常熟县人徐凤竹的父亲十分富有,碰到荒年,不仅免收田租,而且开仓救贫。平日里,凡是对老百姓有益的事情,他无不尽心尽力。父亲积德,惠及徐凤竹,他后来当上了两江巡抚。9 b9 B8 t- s, L, I
47嘉兴有个叫屠康僖,做刑部主事时,经常亲自到监狱探查案情,发现了十多件冤案,就秘密报告给上级,使冤枉的囚徒得到释放。后来他又建议设立减刑官,来查档平冤,被朝廷采纳,使许多冤案得到平反。
: V" S- a: Z# F5 y48、有一天晚上,屠康僖梦见神灵指点说:“你命中本应无子,但减刑的事,正合天心,上帝特赐你三个儿子,都享高官厚禄。”过了不久,他的夫人怀孕了,先后生有三个儿子,名叫应埙,应坤,应俊,都当了大官。' B! b1 B+ P& Q9 [; `
49、嘉兴人包凭,博学多才,却屡次应试都没考中。他留心佛道思想,有一天到泖湖附近游览,看见一所寺院破陋不堪,观音圣象被雨尘淋湿玷污,就取出身上所有的十两银子,给主持用来修建庙宇。
+ L6 n) N, i; X. m50、当得知十两银子难以补漏时,包凭又取出随身的行囊,包括新制的贵重外衣,都交给了僧人。随行仆人再三劝阻,他还是诚心捐出,并说:“只要佛像不破损,我没有衣物使用有什么关系:”住持感动的落了泪。" @, N. P, Y1 Y- z; r0 n" n
51、寺院修好之后的某一天,包凭和父亲前来游历,晚上住在寺中。他梦见护法神前来道谢说:“你子孙当享世代俸禄。”后来他的儿子都做了大官。
0 X2 N: j" K3 q4 a52、嘉善人支立的父亲为人平反却拒绝报答。囚徒出狱后,坚持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支立的父亲,生下支立。支立二十岁就中了状元,子孙也都是贡生,他的曾孙大纶也中了状元。' k9 b. E j% u* r
53、以上所谈的十件事,虽然变现的事实不同,但都可以归结为一个“善”字,善有真假、有端曲、有阴阳、有偏正、有半满、有大小、有难易,只有精研明辨,才能真正的行善积德、自利利人。
& u# r$ W4 n" e* e0 D; b54、什么是真、假呢?对他人有利的事,发自内心去做,有没有所求,就是真善。否则,从对自己有利出发,或者是表面伪装出来,或者把善家作为筹码,四处求索,这就是伪善。) V* h( N. ]( \9 B
55、什么是端、曲呢?端就是行善的态度要端正,要从爱人之心出发,如果沽名钓誉,或者从媚俗之心出发,就是曲。" f8 h3 k" }0 D+ [7 X
56、什么是阴、阳呢?凡是做善事,就被别人知道了,就是阳善。阳善可以得到善报,并享受世间名誉。做了善事而不被别人知道的,就是阴善,阴德能改变命运,获得意想不到的幸福。 T' a' i0 N3 T+ {: k* U. l# u) o
57、什么叫是、非呢?要看所做的事情,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是利还是害。是利就属于是。是害就属于非。子贡赎人不接受赏赐,会影响他人赎人的积极性,因而受到孔子的批评;子路救人而受人钱财,会激发他人救人的积极性,因而得到孔子的赞扬。可见,圣人的一言一行,是可以移风易俗的。% X$ Y; I3 ~6 f9 S
58、什么叫偏、正呢?出于善心,却做了坏事,就是偏,而且是正中的偏。出于恶心,却做了好事,就是正,而且是偏中的正。做善事时,要把动机和效果结合起来。
I& K6 S; J0 n& V59、什么叫半、满呢?达到至诚就是满,否则就是半。从前,有一女子到佛寺将仅有的二文钱全都做了贡献,方丈老和尚亲自为她忏悔。该女在富贵后带了上千两银子到该寺布施,方丈却只叫徒弟给她“回响”就算了。原因是钱虽多而不如从前恳切,这就是“千金为半,二文为满”的道理
: `8 \* |, A: k9 _ K) P60、汉钟离传授吕洞宾点铁成金的法术,吕洞宾问:“这样不是害了五百年后的人吗?这种法术我不想学。”汉钟离心中暗喜说:“修仙要先修满三千功德,就凭你这句话,三千功德已算圆满,可以学仙了。”
* v4 q) Y8 D0 C3 C61行善而心无所求,不见有人、有我及所给予的物品,这叫三轮体空,也叫一心清净。能这样行善的,就是给别人的只有一斗米,也能种下无边的福;一文钱也能消除千劫的罪,所有善行都是圆满的。如果心向着善却斤斤计较,虽然给出万两黄金,也仅止于半善而已。
1 W( Y! w$ o! ?2 k( v+ u62、什么叫大、小呢?古时有个叫卫仲达的人,在朝廷做官,有一次他的精神分离,被摄入阴间。阎王拿来善恶记录给他看,他发现记录恶的,摊满了庭院。而记录善的,只一小卷而已。阎王又命人取秤来称,那一大迭的恶录簿,却比那一小卷善录簿轻了许多。
$ ~2 Y+ k+ ^ T63、卫仲达问其中的原因。阎王笑一笑说:“朝廷大兴土木,要修福州石桥,你曾上书反对。朝廷虽未采纳,但你一念之善,有利万民之身,善力因此很大。”由此可知:凡是利国利民的事情,善虽小而功德大。如果从私利出发,善虽大而功德小。
$ s. a5 N, K8 u: i, r, P64、什么叫难、易呢?古人说克制自己要从难克制的地方下手,孔子谈到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也说应从难处去做。例如江西有个舒翁舍弃了二年仅得的工资而保全了一家人免于离散。邯郸张翁舍弃了十年的积蓄救人一命,这都是所谓的难舍处能舍,因此得到的福报也丰厚。, s. I, O1 ?) m
65、有财有势的人,立功积德,是很容易的。容易却不去做,这是自暴自弃,等到命中的福分消失,财物了尽,后悔也晚了。贫穷卑微的人积德很难,知能去做,这是难能可贵的,所得福分势必要大。
# P( n2 J- j$ x' ^" Q66、随缘济世的事业,门类是很多的。第一要与人为善。从前舜在雷泽看见捕鱼的人互相争夺地势。舜对强横的,不批评他们的过失;对退让的,大加赞赏。舜自己也以身作则,把好地段让给别人,在他的感召下,经过一年的时间,大家彼此之间都肯相让了。
! \4 e. n2 z) z9 u% V67、与人为善,表现形式很多,比如不能用自己的长处来比较别人的短处,不能用自己的多能来贬低别人的无能,要收敛才智,见到别人的过失,要懂得包容,给人改过的机会。同时,也要使有过失的人有所顾忌,不敢放肆。
6 |/ m9 p8 F `0 a% n68、见到别人有细微的长处可取,有细微的善处可取,就应毅然舍弃自己的东西去学习别人的长处。在日常生活中发一言、做一事,都不要只为自己着想,而是带动大家向上、向善,形成好风尚,这样做就会产生出更大的效力。
8 g4 E) M' G( K& h7 |: e6 _# C69、第二要爱敬存心。心底深处要充满爱人、敬人的意念。你善待众生,众生也将善待你,所的福报必然丰厚。# }8 |5 x" F+ u8 _4 \
70第三要成人之美。成人之美可以济世利人。提拔一个贤德的人,成全一桩好婚姻,为一次事业的成功提供便利,是对整个社会的贡献,德业自然会很大。7 E4 }+ n% o" c% J3 }) l
71、第四是劝人为善,引导人们向善,是人们摆脱偏见、固执,就是在度人,福泽深厚,功德广大。
0 m; j# ^# x/ V/ R7 G% `3 Y' B+ C72劝人为善,要尽力而为。古人说:“一时劝人一口,百日劝人一书,”如果能印传佛经、儒典、道藏,就可以造福无量。% J, Q: s1 | u, i5 s) M4 E
73、第五要救人危急。帮人度过难关,救人一命,往往会成就一桩大事业,会成全一个人的美好前程。所以要在危难的时候,去帮人,恩惠即使小,功德也会很大。3 e. ^2 `( f. f3 J9 k8 V2 Z
74、第六就是兴建大利。大到一国一省,小到一乡一地,凡是有关百姓福利的事,就该积极促成,使善业得到圆满。
3 [+ r) J% U* H7 q75、第七是舍财作福。佛教万行,以布施为先。舍财,开始会有些勉强,到后来就会成为习惯。这是最可以洗涤内心私欲的。: L4 W/ V1 M, G; \' o6 M% `
76、第八是护持佛法。佛法可以正人思维,引人向善。如果没有佛法,就不可能知道有三世因果和六道轮回的道理,也就无从脱离尘网。所以凡是见到佛、菩萨的圣象和诗经,都应该留意、敬重,同时弘法护教,上报佛恩,功德将是十分广大的。
" }2 H8 F" H& @1 I W6 B# J77、第九是敬重尊长。对国家领导、家中兄父,以及年高、德高、位高、识高的人都应该加以尊重。自古以来,凡是忠孝的家庭,子孙没有不发达昌盛的。第十是爱惜物命。各种动物都有灵性,都爱惜生命。不能因贪口福而滥杀生。况且吃肉容易导致各种疾病,食素会有很多好处。食素、戒杀、放生,是很重要的功德善行。& P, [$ s5 O: l, L2 x1 J
78、善行无穷,是难以尽述的。由前面的十条推广开去,那就可以万德齐备了。
6 k! b9 U4 ]( y B四、谦虚和蔼对改变命运非常重要
' P$ w+ S, u% y80要真正改变命运,除改正过失,积累善行以外,还要谦和。《易经》上说:“满招损,谦受益,”意思是说,谦虚是进步受益的基础,骄傲是落后失败的根源。我总结出这样一则规律:一个人将要发达,必有谦光洋溢、虚心克制的表现。谦虚的人,心气越是收敛,光彩就越焕发。/ Q5 B( l/ v6 A& {, Z: M
81辛未年,我看到丁敬宇恭敬带人,一切顺受,小心谨慎而且受辱不答、闻谤不辨,就断定他必定登科,后来果然应验了。丁丑年,冯开之进京赶考,我见他内心十分谦虚,并且表现在行动上,断定他会及第,也得到应验。
7 M% ?+ L$ |/ I4 K; Y) Z82、很多登科中举的人,在之前都非常谦和,说明福泽还买药到来,而慧光已先发出来了。能改掉轻浮习气,收敛放肆行文的人,可以得到光明的前途。0 A8 x0 n# N3 s' Y! w
83、江阴人张畏岩学识渊博,善作诗文。可是甲午年乡试,却连秀才都没考中。他就大骂考官有眼无珠。一个道士嘲笑他说:“你满腹牢骚,心气不平,怎么能写好文章?”* r% R+ y+ h* B, [4 @
84、张畏岩向道士请教。道士指出:“常存善心。才会功德无量。你命不该中,怎么能责怪考官呢?努力做善事,广积阴德,有什么要求不来的福分呢?”张畏岩信服道士的话,痛改前非,努力向善,品德日增。丁酉年,他以一百零五的名次中了举人。
2 o2 {! q2 M9 e: S1 l& g* h85、骄傲自满会限制自己的福业。只有谦虚的人才会有机会受到不间断的教育,从而无止境的进步。立下志向,念念谦虚,时时方便,就能逐渐转变运数,命运自己掌握了!(此书完)(策划——行者)(改编——知行)(审核——致远)(绘画——彭庆峰)【我在这里推荐,有意者请网站查找——净空法师讲座,谢谢
$ G8 ]+ R: W' S! }4 H! B5 }5 S' t0 F4 Z6 A6 h% d# B4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