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47|回复: 5

[商业信息] 贵阳市2013年优秀童谣征集评选活动结果公告

[复制链接]
ycgc 发表于 2013-7-18 23:5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丰富我市广大少年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2013年,贵阳市文明办开展了优秀童谣征集活动,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优秀童谣作品。自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广大教师、学生和儿童文学作家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积极参与,花溪区,市教育局、贵阳学院等部门积极组织教师、学生参与投稿,活动共计收到省内外来稿1000余篇。经专家严格评审,最终评出一等奖作品3首、二等奖作品5首、三等奖作品12首。
  现将获奖作品予以公告,公告时间一周(7月17日——7月23日)。公告期间,如发现公告作品有抄袭现象的,可拨打贵阳市文明办未成年人工作组电话0851-7989945进行举报,一经核实,将取消该作品获奖资格。
  贵阳市文明办
3、评奖。
  本次活动分别设立成年人组和未成年人组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其中,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2名,优秀奖若干。一、二、三等奖奖金分别为1000元、600元、300元,优秀奖发给证书。由贵阳市文明办、市作协组成评委会,按作品质量评选。
  
  贵阳市文明办
                               2013年4月11日  2013年7月16日
  
  贵阳市2013第四届优秀童谣征集评选获奖篇目
  获奖童谣及评语
  (点评:贵阳学院副教授马筑生、贵阳市音乐家协会主席、市工人文化宫主任丁时光)
  苗家小娃(一等奖1#)
  肖庭碧
  小喇叭,滴滴答,
  苗家小娃乐开花。
  树上鸟儿来问他,
  你乐啥?你乐啥?
  苗家小娃大声答:
  爹妈不再去打工,
  留在家乡种山茶。
  [马筑生点评] 这是一首反映了留守儿童心声和全民同步奔小康,实现中国梦主题的童谣。在形式上,作品句句押韵,一韵到底,押韵规矩,音韵和谐,节奏明快,容易上口,吟唱起来悦耳动听。内容上,作品用小喇叭起兴,以一句“苗家小娃乐开花”来突出留守家乡的“苗家小娃”无比兴奋的心情。“苗家小娃”“乐啥”?作者巧妙的用拟人化手法,让“树上鸟儿”来与“苗家小娃”对话。原来,“爹妈不去打工啦”!这样,“苗家小娃”就可以天天和爹妈在一起了,这反映出了留守儿童的心声。“留在家乡种山茶”一句是整首作品的“诗眼”,爹妈为什么过去要离开家乡去打工,而现在又为什么留下来?原来是家乡经济发展了,爹妈要留在家乡做工,这样,就可以在家照顾孩子了。同时既可以做工赚钱,又可以为家乡经济发展献一份力量。突出了全民同步奔小康,实现“中国梦”的主题。
  [丁时光点评] 富有时代气息、涉及社会问题的童谣,很难写。本文说的是留守儿童的事。一般说来,要么写得悲悲切切,要么写得惆怅迷惘。本文却写得这么阳光、这么使人高兴,真的值得提倡。农民工择业观的改变和家乡的发展进步,使留守儿童不再留守,谁看到听到这首童谣都会感到欣慰。
  抓痒 (一等奖2#)
  吴昌烈
  外婆年纪大,
  背痒没办法。
  我用小手指,
  轻轻给她抓。
  从左抓到右,
  从上抓到下。
  抓到胳肢窝,
  外婆笑哈哈。
  [马筑生点评] 这是一首有着重要的教育下一代意义的童谣。作者在特定时间和环境中,描述了一个表现敬老孝亲主题的故事。作品以主人公“我”和“外婆”两个人物的活动为中心,写“我”为“外婆”抓痒的场景。“外婆年纪大”了,“背痒”却又“没办法”抓痒,于是“我”用小手指,轻轻给她抓”。作品细节描写很具体,“从左抓到右,从上抓到下”,当“抓到胳肢窝”时,“外婆”忍不住“笑哈哈”。这笑既是“抓到胳肢窝”忍不住而笑,更是“我”的孝心令“外婆”心里十分舒坦而笑。这个场面,描写十分感人。作品借助形象说话:敬老孝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对“外婆”的孝心是应该大力提倡和弘扬的。
  [丁时光点评] 这首童谣一是从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入手,表达了具有深层意义的道德主题,反映了真善美——看似“不雅”,其实很真、很善;二是生动形象,非常生活化——“我”的自左至右、自上而下,直到胳肢窝的动作,以及祖孙二人开心的笑,都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三是具有浓郁的童趣,末尾两句很出彩。
  小章鱼学书法(一等奖3#)
  林蓝
  小章鱼,
    学书法,
           八支毛笔八手拿。
    喷出墨,
     蘸好了,
           写出的字个个差。
          一心多用没效果,
         章鱼难成书法家。
   [马筑生点评] 这是一首颇有些哲理意味的劝学内容的物象童谣:做事要专心,“一心多用”,做不成事。作品透露出事物既有一般性又有特殊性的意蕴:爱学习是孩子的“一般性”特点,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是孩子认识事物的“特殊性”,作者根据小章鱼“手多”,会“喷墨”的物性,把它拟人化为学习书法的孩子,于是,“八支毛笔八手拿”成为自然,也一样使“一心多用”成为自然,这样的构思非常巧妙,把作品的对于培养孩子思维大有益处的意蕴,于无形之中尽情展现。在表现手法上,作者在进行铺陈蓄势后,突然用“一心多用没效果”来“刹车”,使正关注小章鱼“书法”的小读者思维“顿悟”:原来“一心多用”是“没效果”的。这很是出乎小读者的意料,又完全在意料之中,自然而然地把孩子引向做事要专心,“一心多用”是做不成事的哲理上来了。
  [丁时光点评] 本文有味、有趣、有形、有结论。结论有依有据,胜于雄辩。“一心多用没效果”的道理让小朋友们一诵即明。
  壁虎上学堂(二等奖1#)
  戚万凯
  小壁虎,上学堂,
  教室里面来听讲。
  书桌让给别人用,
  自己爬到墙壁上。
  [马筑生点评] 这是一首构思新颖的表现友爱主题的物象歌,充满儿童的生活情趣。作品在物性(小壁虎的爬墙)和人性(小孩子的顽皮)统一的处理上,做得很巧妙,能使读者眼界大开,情趣盎然。小壁虎爬墙让座这种奇特的设计与安排,与作品意味层蕴含的谦让的美德和谐一致,相得益彰。儿童文学是快乐的文学,真、新、奇、趣及幽默快乐是儿童文学一贯追求的艺术品质,这种追求很突出地表现在这首童谣之中。作品构思非常新颖也非常巧妙,很富于动感。近乎口语的朴素语言营造出带喜剧美的意境,鲜明的节奏与韵律使作品非常富于音乐性,这就使形式与内涵关系密切起来,产生了相辅相成的效果。
  [丁时光点评] 一个“巧”字,就是对这首童谣的精彩之处的概括。壁虎之所以为壁虎,就因为它生命活动的全部都在壁上。作者以童话的形式,给壁虎爬在墙上的行为赋予了一种“善”的光辉——说它是为了“让出书桌”才爬到墙上的。这就反映了人们对一种道德境界的追求,即我们所说的“利用童谣实行道德教育”的一种方式。这是一种成功的、巧妙的方式,充满童趣,值得推崇。
  放飞小鸟(二等奖2#)
  饶 爽
  小鸟喳喳喳,
  笼里想妈妈,
  快把鸟放了,
  大树是它家。
  [马筑生点评] 这是一首表现对生命的人文关怀,表现环保主题的童谣。关在笼子里的小鸟“喳喳喳”的叫声,在可爱的孩子听来,就是一声声的哀叫声。爱养鸟的爷爷欣赏笼子里的鸟儿,小鸟与可爱的孩子一样,向往自由的天地,孩子和小鸟的心灵产生了共鸣。于是,在孩子听来,小鸟是向孩子发出了求救的呼声,“爷爷快把鸟放了”,“大树才是它的家”。作者在孩子身上寄寓着自己的精神境界,体现着自己的追求和向往——对环境多一分爱护,对生命多一分热爱,对一分人文关怀。
  [丁时光点评] 这是一首很好的表达环保主题的童谣。它以简单、明了的“无忌”童言,说出了环保的道理,让那些只顾自己“快乐”的大人们不能不把“关在笼子里的爱”变为“释放在蓝天里的爱”。
  小蜘蛛(二等奖3#)
  张家鹏
  小蜘蛛,网上趴,
  两天两夜不回家,
  捉到虫子送妈妈,
  妈妈笑成一朵花。
  [马筑生点评] 这是小学生张家鹏学写的一首表现了敬老孝亲主题的物象童谣。蜘蛛与网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大自然物象,小作者通过童谣形式,将蜘蛛拟人化,从描摹动物生态习性的物象童谣出发,向读者讲述了一个蛮有风趣的蜘蛛与网的故事。小作者抓住了蜘蛛不张扬的生态习性特征,首先给小读者制造了一个小小的悬念:小蜘蛛不声不响的在网上趴了“两天两夜不回家”,它在干嘛?是贪玩“上网”吗?紧接着释悬念,原来小蜘蛛是在网上“捉虫子”。这很正常,蜘蛛就是捉虫子的。可小蜘蛛捉到了虫子,不是自己吃掉,而是“送妈妈”。小作者这是想突出“孝心”这个主题。儿子有孝心,自然“妈妈笑成一朵花”,“孝心”被形象地展现在了小读者面前,整个作品也很有情态性。但这个作品的问题好像也在这里,小读者也许会问:蜘蛛晚上也捉虫子吗?小蜘蛛“两天两夜不回家”,它妈妈不着急吗?蜘蛛妈妈为什么不自己捉虫子?
  [丁时光点评]本文短小精悍,语言生动。“两天两夜不回家”写出了小蜘蛛的生活习性,“捉到虫子送妈妈”则拟人化地传递了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美好信息。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ycgc 发表于 2013-7-18 23:56:54 | 显示全部楼层
蚂蚁抱太阳(二等奖4#)王艳萍
红橘子,
金灿灿,
       小小蚂蚁爬上边。
东瞅瞅,
西看看,
      手舞足蹈跳得欢。
        找到一个红太阳,
     扛回家去给妈看。
      以后天天艳阳天。
  [马筑生点评] 这是一首颇具文学韵味,充满儿童情趣且兼具故事童谣特征的物象童谣。从“故事童谣”构成方面看,作品采用拟人化手法,运用丰富合理的想象,传唱着一个具有浓郁艺术幻想色彩的小童话故事。故事从蚂蚁这种小动物的生态特征和自然属性出发,赋予它们以自然“道具”和必要背景,将孩子所喜闻乐见的事件、情境等融入既生动又欢快的故事之中,通过精彩而富有情趣的“蚂蚁将红橘子当作‘红太阳’扛回家去给妈看”的故事情节,成功地让生动逼真、活泼有趣的蚂蚁的艺术形象鲜明地跃然纸上。作品所营构的生动画面,既充满儿童情趣又寄寓了孩子的思想情感(小蚂蚁的形象使人联想到孩子的特征),对孩子生活和思想感情进行了间接反映。作品具有一种欢乐的气氛和崇高的气势。充满情趣的画面与欢乐崇高的气势相融合,营造出浓浓的诗味。整个作品融故事性、趣味性为一体,有着独特的审美角度和浓郁的喜剧意味,将传统的故事童谣与物象童谣的审美价值提升到一定的水平,可使小读者在吟唱作品中丰富想象,获得审美愉悦。
  [丁时光点评] 充满童趣是本文胜出的关键。生动、细腻的描写是作者深入细致地观察生活的结果,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擅长使用儿童语言表情达义的功夫。
  动物园里真奇怪  (二等奖5#)
  杨  军
  动物园里真奇怪,
  乌龟飞得比鸟快,
  长颈鹿比狐狸矮,
  乌鸦开屏羽毛白。
  老虎看见斑马来,
  跪地求饶把头埋,
  大象娇小又可爱,
  身轻如燕真不赖。
  动物园里真精彩,
  吸引很多小乖乖。
   [马筑生点评] 这是一首“无意思之意思”的颠倒童谣。作品描述了一个希奇古怪的“动物园”,采取故意颠倒、正话反说的方法,其荒诞之处一目了然。荒诞是一种不和谐,乌龟能飞而且快于禽鸟,长颈鹿矮于狐狸,白毛乌鸦展翅开屏,老虎向斑马跪地求饶,这就冲破了常理了,产生了大的不和谐,进入了荒诞的美学范畴。作品有着独特的审美意义和美学追求,其通过内容上的悖理、错位和强烈的夸张、丰富的想象,营造出幽默的情趣,把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渲染得活灵活现,使其带有一种古里古怪、滑稽诙谐和荒诞不经的意味。这样精彩的“动物园”,自然可以“吸引很多小乖乖”,轻松孩子的情绪,使孩子在风趣的笑声中增强想象力和幽默感。还可以锻炼孩子的识别能力,练习从反面来联系和思考问题。
   [丁时光点评]好玩、奇怪、搞笑是本文的成功之处,说“反话”能够让儿童在诵读童谣的过程中学会幽默、增添很多乐趣。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真的能够“吸引很多小乖乖”。
  蜡染歌(三等奖1#)
  李丽娜
  白蜡油,点点落,
  靛蓝花,一朵朵。
  点只锦鸡大尾巴,
  开出蓓蕾像团火。
  滴条鲤鱼边上游,
  跃出幸福新生活。
  [马筑生点评] 这是一首具有民族特征的生活童谣,不光念起来琅琅上口,而且有很浓郁的歌谣味。蜡染是贵州土特产。在作者的笔下,“白蜡油,点点落”在“靛蓝”的土布上,在土生土长的贵州民间艺术家——布依族姑娘的巧手点染之下,“锦鸡”图案、“蓓蕾” 图案、“鲤鱼” 图案,这些象征着吉祥、红火、幸福的新生活的蜡染花,在靛蓝的土布上,在蜡染姑娘的心里尽情开放。
  [丁时光点评] 很多小朋友根本不知道蜡染是怎么做出来的,而这首童谣恰好可以让他们知道一点蜡染的事情,不一定要懂得多少,念了这首童谣,孩子们好奇的脑袋和眼睛会去寻找更多的信息。这首童谣正好发挥了它对学龄前儿童的启智作用。
  公鸡羞得红了脸(三等奖2#)
  张伦
  小狗吃饭舔光碗,
  公鸡喝粥留半碗。
  问问谁有好习惯?
  公鸡羞得红了脸。
  [马筑生点评] 这是一首借描写动物生态习性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了节约主题的物象童谣。作者虚拟了一个童话性故事,先写小狗“吃饭舔光碗”的“好习惯”,后写小公鸡“喝粥留半碗”的“坏习惯”。一个“舔”字,使小狗的形象鲜明、生动、具体;一个“留”、一个“羞”字,一个“红”字,亦使小公鸡的形象鲜明、生动、具体,小公鸡被塑造成了一个犯了过错而知道悔过的可爱的孩子形象。作品采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小狗“舔光碗”和小公鸡“留半碗”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形象的描绘,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潜移默化中收到了教育效果。
  象妈妈
  象宝宝,泥里跑,
  象妈妈,心疼了,
  扬起鼻子洒喷泉,
  给它好好洗个澡。
  [马筑生点评] 这是一首借描写大象生态习性来反映社会生活的,表现了爱卫生主题的物象童谣。作者把握住孩子总是从直接观察中获取对事物的简单认识的心理年龄特征,着力地描绘着大象最突出的物象形态:鼻子。作者还设计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故事情节:小象“泥里跑”,自然弄脏了,大象“心疼”孩子,于是“扬起鼻子洒喷泉”,为孩子“好好洗个澡”。这样的直观描绘,孩子们容易理解,也能因为理解了而引起情感的触动,从而上升为一种审美体验。作者既为孩子们强调了大象的外部形态——鼻子“洒喷泉”,便于孩子们吟唱和记忆,又传递出大象与小象之间的亲子之情,还暗含要“爱清洁”的意味,将描摹天然物象提升为一种艺术趣味,从而达到以孩子能理解的审美趣味陶冶孩子心灵的艺术效果。
  香蕉
  香蕉香蕉,
  驼背弯腰,
  爱睡懒觉,
  不去做操。
  [马筑生点评] 这是一首篇幅极短小、读起来琅琅上口的表现了保健主题的物象童谣。作品运用了比喻和想象的表现手段。“驼背弯腰”一句可以看作诗眼,作者从此句展开想象,把弯弯的香蕉喻为“爱睡懒觉”,不爱体育锻炼的孩子,既符合香蕉的外部物态特征,又隐含着柔和的批评意味,并富有儿童情趣。作品所营造的形象,不但有着劝诫的功用,还有利于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丁时光点评] 这组童谣中的《公鸡羞得红了脸》,不去直写“谁的习惯好”,而写“公鸡羞得红了脸”,巧妙地借“公鸡红脸”说习惯不好的人一定会因为别人评论而害羞的。本文的教育作用显然不仅仅是让人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果实了。作者是写作童谣的高手。这一点,从他的这组童谣中不难看出。
  小乌鸦(三等奖3#)
  黄鹏先
  小乌鸦,爱爹妈,
  孝心好,众人夸。
  爹妈老了飞不动,
  全靠小鸦撑起家。
  寒冬不怕北风刮,
  夏天不怕大雨下,
  找到吃的叼回来,
  一口一口喂爹妈。
   [筑生点评] 这是一首借描写动物形象来反映孩子生活的物象童谣。作品有着重要的教育下一代的意义。作者借“乌鸦反哺”描述了一个表现敬老孝亲主题的故事。老乌鸦年纪大了,飞不动了。于是,小鸦撑起了这个家:“爹妈老了飞不动,全靠小鸦撑起家”。无论寒冬还是夏天,无论刮北风还是下大雨,小乌鸦都“找到吃的叼回来”,“一口一口喂爹妈”。故事十分感人,它借助形象说话:敬老孝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乌鸦的孝心是应该大力提倡和弘扬的。
  [丁时光点评] 本文运用“乌鸦反哺”的故事,来赞扬“孝道”,来倡导传统文明。相信孩子们一定会通过诵读这首童谣,慢慢地知道“乌鸦反哺”的传说,逐步学会“反哺”报恩。
  爱护小草(三等奖4#)
  雷 鑫
  青青小草被踩到,
  小草疼得泪珠掉。
  小朋友们看见了,
  轻轻把它来扶好。
  [马筑生点评]  这是一首表现环保和人文关怀主题的物象童谣。写作儿童文学作品,要求做到艺术上是上乘的,欣赏价值上是高尚的,思想内容上必须是精睿的。这首童谣从标题到内容都透现着作者比较完整构思的能力和比较圆熟的写作技艺。作品中,小草和风被拟人化了,在那些不爱护小草的人的脚踏之下,“小草疼得泪珠掉”, 看见了这一幕的“风婆婆”,轻轻扶好小草,一个环保和人文关怀主题,就这样在形象的描述之中得到了显现。那些肆意践踏小草,连自己生存的环境都不知道爱护的人,是应该在作品面前汗颜的。
  [丁时光点评] 小草被踩到了,小草一定会哭的,这是小朋友们一致认定的事。扶起小草,童心多美好!保护环境、塑造美丽心灵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这首童谣肯定会有教化小孩的大作用。
  我的航天梦(三等奖5#)
  尹 杉
  我的梦,去航天,
  驾着神舟太空转。
  星星上面建乐园,
  祖国美梦早实现。
  [马筑生点评] 这是一首反映了实现“中国梦”主题的童谣。形式上,作品句句押韵,一韵到底,押韵较规矩,音韵较和谐,节奏较明快,较容易上口。内容上,“我的梦” 是“航天” 梦,是“驾着神舟太空转”,是在“星星上面建乐园” “驾着神舟太空转”是已经实现了的“中国梦”,“星星上面建乐园”是未实现的“中国梦”,这才是作品的“诗眼”,突出了“我的梦”。作品的不足之处是形象性不足,较空。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ycgc 发表于 2013-7-18 23:57: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丁时光点评] 小孩的理想比天大。很夸张、很大胆、很想入非非,这就是小孩,这就是真实的小孩。这首童谣不像很多写“中国梦”的童谣那样“政治化”、“成人化”、无理夸张。它真实可信,符合儿童心理,是孩子们可爱的“中国梦”。
  好想有人陪我玩(三等奖6#)
  李学亮
  爸爸在看书妈妈在做饭,
  只有我一个真的好孤单,
  抱来小皮球让它陪我玩。
  [马筑生点评] 这是一首反映孩子生活主题的生活童谣。作品表现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庭的和谐生活景象:爸爸看书,妈妈做饭,小孩子玩小皮球。作者写出了一个很懂事的小孩子的形象,爸妈都在忙,懂事的小孩子自己和小皮球玩耍。孩子应该从小受到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炼,作品讲述的懂事的小孩子自己和小皮球玩耍故事,会使小读者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两只老鼠一只猫
  李学亮
  两只老鼠表演节目,
  一只敲锣一只打鼓,
  来只小猫停住脚步,
  看得入迷跟着跳舞。
  [马筑生点评] 这是一首借描写小猫和老鼠形象来反映孩子生活的物象童谣。“一只老鼠敲锣, 一只老鼠打鼓”,小猫“看得高兴”,“停住脚步,跟着跳舞”,是作者为作品设计的一个小小的故事情节,在这个以人物形象活动为中心的精彩场面中,“表演节目”的两只小老鼠的表现既符合其静不下来的“鼠”性,也充满静不下来的幼小孩子们做事的那股子“认真劲”。“跟着跳舞”的那只小猫,把小孩子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容易转移注意力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只小猫忘了自己原来是要干什么去的,受到“敲锣打鼓”的小老鼠的“诱惑”,竟情不自禁的“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这不正是小孩子的“做派”吗?作品描述的这个生活情景,成为了一个既热闹又好玩儿的,具有“原始意义的喜剧”情景。
  [丁时光点评] 《两只老鼠一只猫》用童眼观察事物,用童心编织童话,很有味道。而《好想有人陪我玩》则写出了儿童孤单寂寞的无奈和成年人也能悟出几分的酸涩。我们的大人能够为孩子们做点儿什么呢?
  小小子(三等奖7#)
  刘辰潇
  小小子,买橘子,
  剥开橘子黄袍子,
  取出里面小瓣子,
  送给邻居小妹子。
   [马筑生点评] 这是小学生刘辰潇学写的一首表现友爱主题的“字头童谣”。作者以主人公“小小子”剥出橘子的小瓣,“送给邻居小妹子”的小小的但较完整的故事情节,表现出了孩子之间的纯洁的友爱之情。这反映出孩子日常生活的丰富性和追求审美享受的精神面貌,自然地显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意味。这个作品的另一个有趣之处,在于它的押韵形式上。这是一种押韵特殊的童谣,句句押韵,其最显著的特点是通篇的韵脚都是相同的一个“子”字,也称“一字韵童谣”。这与汉语以“子”、“头”、“手”等为词素构成的词比较多的词汇特点有关。字头歌的形式给这个作品带来了颇具幽默感的特征。幽默一般主要通过内容表现出来,但这首作品语言表达的特殊性,也能造成一种风趣,滑稽,幽默味道。
  [丁时光点评] 适用于低幼儿童的童谣主要功能是启发智力,像这样既有启智作用,又兼顾道德教育的童谣确实很难写,而且更难写好。令人高兴的是,本文出自一个六年级小孩之手,更是难得,更是喜人。
  
  帮   忙(三等奖8#)
  封承智
  柳树妹妹辫儿长,
  春风姐姐来梳妆。
  没有发夹怎么办?
  蜻蜓飞来帮帮忙。
   [马筑生点评] 这是一首歌颂大自然的童谣。童谣是一种“歌谣体诗歌”,这个作品诗味较浓,首先有“诗”的画面:作者将春天拟人化了,在春天里,“柳树妹妹”辫儿长长,“春风姐姐”来给“柳树妹妹”“梳妆”打扮,既然是“梳妆打扮”,得有头饰啊,于是,作者利用蜻蜓停在柳树上的自然景色,顺手拈来“蜻蜓”作“发夹”,给“柳树妹妹”妆饰在“头”上。画面感较强;作品“诗”的气势,走优美一路,作者移情于春天的“画面”,其精神状态水乳交融于春天的“画面”之中,两者不可拆分。于是,诗的意境得到提升,浓郁了作品的诗味。
  [丁时光点评] 这首童谣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新宜人的春天的图画,很美,很爽!
  学种地 (原名《小米粒,要爱惜》)(三等奖9#)
  吕世纪
  小朋友,做游戏,
  我们大家学种地。
  弯弯腰,拔拔草,
  看谁庄稼长得好。
  [马筑生点评] 这是一首表现“由爱惜粮食到歌颂劳动伟大”主题的生活童谣。人以食为天,粮食是社会人生永恒的主题,也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这个作品采用“层层剥笋”的表达手法,写孩子的“学种地”游戏,又“学种地”引申到爱惜粮食,再引申到劳动的辛苦,一层一层地推进,从而达到对“劳动伟大”的歌颂。这种歌颂是隐含在作品的深层——意味层之中的。孩子念唱这首童谣,会逐渐领悟到“劳动伟大”的蕴含。
  [丁时光点评] 小朋友们做游戏,做游戏也不忘学种地。这首童谣教给孩子们的是学习劳动,人人学做勤劳的乖孩子。
  小蟋蟀(三等奖10#)
  李雪
  蟋蟀哥,真神气,
  蹦蹦跳跳耍杂技。
  一会儿高,一会儿低,
  找到对手比一比。
       [马筑生点评] 这是一首写得很有意思的表现成长主题物象童谣。作品抓住了小蟋蟀的“神气”——好斗性格和“蹦蹦跳跳”的外在特征。爱和对手“比一比”,这是小蟋蟀的“物性”,又是小孩子的“人性”,这两点在作品中完美的统一在一起,使得作品的美学意义既在声又在义,成为有着较强的韵律感节奏感和无穷意味的作品。其意味既在于那明快的节奏与和谐的旋律上,又在于它明确表现出来的思想观点——倡导“比赛精神”上。“比赛精神”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精神营养。
  [丁时光点评] 这首童谣把小蟋蟀“蹦蹦跳跳耍杂技”、耍完了杂技还要找个对手比一比的情态写得活灵活现,写出了小蟋蟀的神气和淘气,也写出了童谣的生动和童趣。
  过家家(三等奖 11#)
  宋正权
  小小孩,采花花,
  拿到树下过家家,
  过家家,当爸妈,
  小孩小孩长大了。
       [马筑生点评] 这是一首表现孩子成长经历的童谣。“过家家”是每个正常人都经历过的童年趣事,“你当妈妈。我当爸爸”,闪烁着人性的光芒,它“能启诱读者去捡拾散落在童年记忆的碎片,仿佛它们的逝失就在昨天”。它能“长久地滋养着孩子心灵的素质,它们播种美好的信念、格调和情操,为未来构造健全的精神家园。”
  [丁时光点评] 小孩子们过家家,你当爹来我当妈,这是常见的游戏。这首童谣见证并且记录了每个人成长的必经阶段的趣事,能够让小孩念着童谣玩得开心,让大人听着童谣咀嚼回味自己的童年。
  数星星(三等奖12#)
  张言言
  天上星,亮晶晶,
  金金青青数星星。
  星星胡乱眨眼睛,
  数呀数不清。
   [马筑生点评] 这是一首小学生张言言学写的表现孩子生活的童谣。整个作品篇幅虽短,情境性却不弱。作品以“小星星,眨眼睛”这一孩子最向往也最常见的夜景做引子,来讲述了一个故事,写金金和青青两个孩在夜景里数星星的情景。孩子观察夜空是一种有益的活动,从认识自然这个层面讲,观察夜空,孩子可以增长很多见识。“数呀数不清”这句很有些意思,也很符合孩子的实际,数清了就不是孩子了,就反而虚假了。“数不清”就一再的“数呀、数呀”,这就使金金和青青的行为有了一种连贯性,也使人联想到夜空的晴朗,眨着眼睛的满天繁星的美丽。人与自然的和谐,烘托出一个很有韵味的意境。
  [丁时光点评] 这又是一首出自小孩之手的作品,也是很有童趣、很有味道。写的是星星,写星星的人将来也许就是一颗耀眼的文学之星。
  优秀奖20首备选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舒逸 发表于 2013-7-19 10: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没赶上趟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什字附中 发表于 2013-7-19 20:2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错过了交流战士的机会。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什字附中 发表于 2013-7-19 20:29: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错了,交流展示。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6-3 00:14 , Processed in 0.131939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