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蒙古族民歌 俗话说,三个科尔沁人就有一个摔跤手,三个巴林人就有一个民歌手。凡是到过巴林草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美丽的巴林草原,无不洋溢着优美动听的歌声。 百灵鸟儿在欢乐的歌唱, 天边飞来金色的凤凰, 金色的凤凰, 啊哈欢迎你, 欢迎你远方的客人, 啊哈呼依—— 草原就是你的家乡, 就是你的家乡…… 当你踏上这片热土,领略美丽风光的第一眼,最动心的还是这充满热情的迎宾曲。那穿着民族服装的蒙古族姑娘,手捧着洁白的哈达,唱起动人心弦的歌声,敬献上醇厚飘香的马奶酒,代表草原的形象,迎接远方的客人,这是草原真诚的礼遇,哪怕滴酒不沾的人,也觉得盛情难却,并且深有感触:巴林草原就是我的家乡。 金杯银杯斟满酒, 双手举过头, 奶茶炒米手把肉, 今天喝个够。 这酒纯真, 这酒绵厚…… 来到巴林草原,必不可少的迎宾酒宴,洋溢着欢乐的气氛。人的热情似火,歌的甜美如蜜,哪怕你不胜酒力,也会伴着歌儿频频举杯,甚至情不自禁高歌一曲。歌儿唱得心醉了,但端起大碗酒,又有一种千杯不醉的激情。不管你参加过多少高档宴会,我敢说,你没有参加巴林草原迎宾宴会这么陶醉。 种在南湖里的莲花, 长成了十九节的藕, 湖边出生的姑娘哟, 长到了出嫁的时候。 插在北湖的嫩柳, 早已长成了大树, 树下玩耍的姑娘哟, 已到了出嫁的时候。 …… 巴林草原蒙古族的婚礼,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简直就是沉侵在歌的海洋。祝福的礼仪无不载歌载舞,不但新郎新娘唱的心醉了,就是前来贺喜的嘉宾,也都尽情的唱,尽情的跳,所有的人都陶醉在着幸福的时刻。 有人说,古老的蒙古族婚礼像诗歌,千真万确。从说媒、求婚到合婚,双方的祝颂词,就是一首首赞美诗。请听: ……即便是须弥高山, 旁边也有上去的路, 即便是皇家公主, 也有嫁人的理由…… ……如同拢一串冰清玉洁的珍珠, 如同点燃一盏光明灿烂的佛灯, 在这一顺百顺的日子, 在这吉祥美好的时辰, 我们谨循迎亲的大礼, 步入亲家的高门…… 这是祝颂的脱口秀,男女双方的祝颂人,就像对山歌一样,你来我往,口吐珠玑,令人拍案叫绝。 有人说,古老的蒙古族婚礼像烈酒。而我的感受则是在品尝阿爸阿妈用心血酿造的马奶酒,芳香绵长,意味悠远。 有人说,古老的蒙古族婚礼像戏剧,这个比喻再恰当不过了。我们不妨把蒙古族婚礼从说媒、求婚到合婚整个过程祝颂词链接起来,把所有的画面剪接在一起,一台富有喜剧色彩的舞台剧就会展现在眼前。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件件动人心弦的事件,演绎着蒙古族古老的民族传统,向后人诉说着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 迎宾曲充满着热情;宴宾曲洋溢着真诚;婚礼曲荡漾着甜蜜;可我更迷恋草原深处牧羊姑娘的蒙古长调。你看!她从天边走来,踏着落日的余晖,一手拿着蓝色的鸽子花,一手牵着菊花青马,赶着雪白的羊群,一边走一边唱: 虽有辽阔的草原, 不知何处有泥潭? 虽有美丽的姑娘, 不知道她的心愿? ……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仿佛天女下凡的幻觉,那么的飘然,那么的美丽;我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人间竟有这么美妙的歌声,随着晚风,在山谷久久回荡,不但使你感受到舞台上无法展现,语言无法表达的天籁之音,而且使你的心灵得到净化,犹如草原的绿色一尘不染。就是我这土生土长的巴林人,每次来到巴林草原深处的牧场,无不陶醉在牧羊姑娘的长调歌声中。 蒙古长调源自辽阔的草原,正如草原主人代代延续的感悟:草原是长调牧歌的摇篮,而长调牧歌则是音乐化的草原。仿佛草原多么宽广,蒙古长调就多么悠长。那种豪情奔放的曲调,淳厚真挚的语言,深邃博大的意境,无不传颂对家乡的眷恋,对大漠游牧生活的想往,对美丽风光的赞美,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也正是这草原的粗犷,才会诞生曲调高亢、意境优美的蒙古长调,彰显出蒙古民族独特音乐的魅力,才能堪称天籁之音。 《走马》、《辽阔的草原》、《都仁扎纳》、《圆蹄的枣红马》、《额布根少布》、《成吉思汗的两匹马》、《辽阔的草原》……提起蒙古长调,马上联想到近年来火爆中央电视台青歌赛的原生态唱法。全新的面孔,毫无矫揉造作的演唱,听惯了老腔老调的观众,顿觉耳目一新。那浑厚高亢的山歌,令多少美声歌唱家赞叹不已;那古老而又各具特色的情歌,让多少民族唱法的顶尖人物为之倾倒;那清脆悦耳的民间小调,使多少音乐界专家教授为之惊叹……不知是时代的浮躁,还是返璞归真,从古至今,无处不鸣的原生态唱法,时至今日一名惊天。其实,所谓原生态的歌,不值得专家学者大惊小怪,不值得自诩歌唱家大呼小叫,因为艺术本来就起源于民间,如果让我这个外行说句话,不管什么唱法,他的老祖宗都是原生态,所以才有了万变不离其踪这句话。 说到这里,我斗胆问一句,不知道青歌赛那些音乐专家、评委,是否到过巴林草原,到过巴林草原深处的牧场?是否听过牧羊姑娘的蒙古长调?如果你没有来,那就是一个不小的遗憾。来吧朋友!来吧远方的客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