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00|回复: 2

[原创首发] 为什么有人说温庭筠的词可比美屈原?

[复制链接]

1726

积分

0

听众

128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1726
58286300 发表于 2024-4-20 17:4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照花’四句,《离骚》初服之意”,从《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看温庭筠词的特色




  陆有富整理  于家慧审校

  对于如何欣赏词有了基本的了解后,我们正式开始讲词。

温庭筠的词最大特点是标举名物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这是温庭筠《菩萨蛮》词的第一首,从中可以看到温庭筠的特色。“小山重叠金明灭”,小山是什么,是真的山吗,是他标举的名目吗?因为说得不够清楚,“小山”有很多种不同的联想。

  第一,人的联想。在中国诗词传统中,我们用山来形容什么?有人想到“一双愁黛远山眉”,“黛”是青黑色的意思。一个女孩,有一对描画着黑色的、形如远山的眉毛,带着忧愁的表情。“愁”是表情、“黛”是颜色、“远山”是形状。他们觉得温庭筠写的“小山”就是眉山。还有人说这个山是枕头,是山枕,因为中国诗词里山也指枕头。还有第三种可能——屏山,折叠的屏风,也是山。

  不管是眉山、枕山,还是屏山,温庭筠都把说明性质的字样“眉”“枕”“屏”取消了。他给的“山”,是一个形状、一种直觉。温庭筠的词最大特点是标举名物,但不做详细说明,而完全是一种直觉的感受。“小山重叠金明灭”,“小山”上面是日光照在金饰上的闪烁,“金明灭”也只是眼睛所看到的、视觉的形象。

  再看“鬓云欲度香腮雪”一句中的“鬓云”。这里也能看出温庭筠的特色。一般如果说头发,是“像乌云一样的头发”,形容词在前面,名词在后面,应该是“云鬓”,而温庭筠写的是“鬓云”。用现代诗人的诗来说,温庭筠非常现代派,他写的是“头发的乌云”。如果你现在学习写一首新诗,说“乌云似的头发”,这个说法比较一般;说“头发的乌云”,句法比较新鲜,而且更富于形象化。

  后面“香腮雪”。当你睡觉的时候,如果天是黑的,你睡得很安稳;可是当太阳光忽然照进来,你就睡得不安稳了,就要被光线惊醒。将醒未醒间,这个女子在床上转动,她晚上睡觉将头发解开了,也许她本来向一面睡,等到日光一闪动,她在床上一侧身,黑色长发一动,“鬓云”就要“度”,要滑过她的脸、腮,从她的腮上掩过。“香腮”是形容词在前、名词在后,是香的腮。“香”是气味的感觉,“雪”是腮的颜色,形容女子的肌肤很洁白。用普通的话说“雪白的香腮”,多么俗气,多么平凡;而“香腮上的白雪”,是温庭筠的特色。“鬓云欲度香腮雪”,假如我们换成“云鬓掩过雪香腮”,很俗气,这个不好。“欲度”两个字非常好,是正在进行,正要掩过她的腮边。

  所以从这首《菩萨蛮》头两句就看到温庭筠的特色是标举名物,不做详细的说明,而且他常常把当作形容词用的名词放在后面,是腮上的雪,鬓的云,是“鬓云欲度香腮雪”,是名物里面形容词与名词的关系和作用所产生的美的艺术效果。

  温庭筠的词除了要注意他的用字结构和性质以外,还要注意他的声音。“小山重叠金明灭”:“小”是第三声,上声;“山”是第一声;“重”是第二声;“叠”是入声;“金”是第一声;“明”是第二声;“灭”是入声。第一声和第二声都是平声,可是他不是用两个第二声或两个第一声,而是用一个第一声的平声,一个第二声的平声,再一个第一声的平声,再一个第二声的平声,而中间相隔两个入声的字。平声的字是比较容易拖长的;入声的字,特别是广东话读起来特别短促,不能拖长。所以“小山重叠金明灭”平仄之间两个短促的仄声还会互相呼应。他写太阳光影的闪烁,他的声调之中也带有闪动的感觉,“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都是很短促的、变动的感觉。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6

积分

0

听众

128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1726
 楼主| 58286300 发表于 2024-4-20 17:43:54 | 显示全部楼层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像这样一首香艳的词可不可能有托意,代表比较深的情意?现在除了注意表面的声音和字义以外,还要注意诗人所表现的一种情调。破晓的太阳光照进来,这个女子在床上转身,她的头发掩过来,她惊醒了。她起床是“懒起”,梳妆是“迟”。这样的生活习惯,真应该受批判。可是在中国传统里,“懒”字和“迟”字构成一种情调。温庭筠写词反映的一定是那个时代的生活,是晚唐非常奢侈、淫靡的社会风气之下士大夫的生活。它有值得我们注意的时代背景,那个背景可能是不正当的、病态的,这一点应有客观的历史背景认识。

  我们从“懒”字和“迟”字,看温庭筠诗词的联想和感动的情调。

  温庭筠是唐朝的诗人,讲眉山、屏山、山枕,都出自唐朝的背景,现在同样还是从唐朝的文化背景看。唐朝的诗人对于女子梳妆的“懒”和“迟”有什么联想?同样是晚唐的诗人,跟温庭筠大约同时代的诗人杜荀鹤在一首《春宫怨》里写下这样的诗句:“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这首诗被收录在《唐诗三百首》中,说的是宫中女子的怨恨。古代的皇帝“后宫佳丽三千人”,选了天下最漂亮的女子进宫。皇帝不能每天接见三千个美女,所以杨贵妃那时是“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所以,其他女子因而就都有了“宫怨”。女子被选进宫而得不到皇帝的宠爱,就如同一个臣子得不到皇帝的重视,不得信用。所以这首诗用一个不得宠爱的女子来比喻,写君臣之间不得信用的悲哀。

  中国有“美人香草”的传统,从《诗经》《楚辞》到魏晋南北朝、到曹子建的诗已经用得很普遍,喻指有才干的人得不到任用的机会,如“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婵娟”是美,在很早的时候就因为我的美丽反而把我的机会耽误了。为什么因为美丽反而被耽误呢?因为美丽的女子不肯以低下的、谄媚的不正当姿态去求宠,不肯用那种谄媚逢迎、卑躬低下的手段去得到人的信任。一个有品德的、真正的好人做人应该正直,我不能为讨你喜欢而做我不愿意做的事情,做我所不应该做的事情。这就是美的女子反而被耽误的缘故。

  “欲妆临镜慵”,“临”就是对,“慵”是懒的意思,当我要化妆的时候对着镜子就觉得懒。为什么懒得化妆呢?有这样一句古话:“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一个士人,有才干、有理想的人应该为他的知己而牺牲。《水浒传》中阮小五和阮小七说:“这腔热血,只要卖与识货的!”谁赏识我,我把生命都卖给他。“士为知己者死”,孔子都说过这样的话:“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论语·子罕》)孔子说我是一块美玉,放在盒子里没有人认识,等到谁认识我的价值,我就卖给他,等到一个人认识我的价值,我就为他牺牲、奉献一切。中国古代君臣间的地位关系与夫妇间的地位关系相似,臣的地位是系在君的欣赏和任用上,妻的地位是系在男子的喜爱上。价值建立在被欣赏的基础上,要有人欣赏我,我的价值才有,士就“为知己者死”,女就为喜欢他的那个人“容”。“容”本来是名词,作动词用,指化妆。女子愿意把她最美丽的一面给最能欣赏她的人看,所以“女为悦己者容”。

  可是,“承恩不在貌”,能够蒙受皇帝宠爱的不是美丽的女子。美丽的女子不肯用卑下的手段去博取宠爱,而那些不美丽的女子采用低下、谄媚的手段得到皇帝宠爱。“教妾若为容”,教我为谁化妆?因为他不懂得欣赏真正美丽的东西,就是化妆了也不被认识。整首诗是一个寓言,是说一个有才的“士”不得任用。

  有这样一个传统,温庭筠的词就很妙了。他所写的情调与中国过去比喻的传统相合,和美人知遇的比喻相合。所以这么美丽的女子“懒起画蛾眉”,她懒得起来描画她的蛾眉。她“弄妆”中“弄”字其实也写得很好。“弄”者,有一种玩赏或者赏玩的意思。女子一边化妆一边自我欣赏,她描一描眉,照一照镜子,擦一擦胭脂,再照一照镜子,所以叫“弄妆”。深一点浅一点,她都要欣赏一番。因为这样的缘故,所以“弄妆梳洗迟”,她梳头洗脸化妆耽误了这么久。从表面看,她“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是要批判她,可是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还有这样一种情调,有这样一种比喻和暗示。

  既然说是“女为悦己者容”,那么没有人悦己,就可以蓬头垢面了?中国士大夫的精神传统虽然说“女为悦己者容”,但也同样说:“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美丽的兰花生在空寂无人的深林山谷之中,香气没有人闻到,美好的花朵没人看到。没有人看到就可以自甘堕落地腐朽了吗?不是。因为“芳”是它的本性,是它的本质。天下纵然无人欣赏,它的本质仍然是好的。这是中国士大夫更高一层的品德,以一个女子来自比,应该“女为悦己者容”,没有悦己者纵然失望、纵然悲哀,也一定要坚持美好的品格,不能因此就同流合污,堕落下去。纵然梳妆的时候无人欣赏,可还是要“妆”。

珍重好修的精神品格

  从这个点来看,温庭筠这首词写得很有层次、写得非常美。从早晨日光的破晓,到女子在床上的转身,到起来慵懒梳妆,从慵懒转到下半首“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虽然她懒得化妆,但是戴上花后要照一照花戴的位置是否合适,而且是前面一个镜子,后面一个镜子来照。

  “花面交相映”,“交相”两个字使我想到杜甫的两句诗,写的是植物:“种竹交加翠,栽桃烂熳红。”(《春日江村五首》其三)我要在房子前种竹子,绿叶要茂密地交叉在一起,形成一片掩映交加的碧绿颜色。我要在房前栽出桃树,开出红花,那样新鲜、那样灿烂的红。杜甫说的当然是种竹和栽桃,可是这种精力饱满、感情充沛,这种对美好的追求的精神才是最美的。很多人无论做什么都不肯用最诚恳的态度去做,都不肯付出自己真正的力量,什么事情都想欺骗和敷衍,这是社会和个人之所以堕落的基本原因。不管做什么事情,应该把你最诚恳、最真实的感情和力量投入进去。

  温庭筠写女子化妆是“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尽管无人欣赏,尽管我懒得化妆,但是我不化则已,如果化就要化最好的妆。

  欣赏词有不同的角度,有人认为词的内容是奢靡腐败的,词都是或香艳、或萎靡的;可若能认识诗词传统的某些精神,就能吸收好的,摒弃坏的。

  中国的诗词,不能仅从字面了解,一定要结合中国传统读书人的精神感情,看诗词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境界。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26

积分

0

听众

128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1726
 楼主| 58286300 发表于 2024-4-20 17:44:58 | 显示全部楼层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这是李白的《玉阶怨》,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精神和感情境界?它表达了女孩子的哀怨、孤独和寂寞,更是表现孤独寂寞中的一种品格。“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玉石的台阶上露水越来越浓,“生”是在增加,增加了白露。白露已经这么浓了,所以“夜久侵罗袜”,夜色很深,把罗袜打湿了。看玉阶这一片白露,本来就是寒冷的,而“侵”字又加深了那种寒冷感觉的力量压迫。在这样寒冷的环境里,在这样深夜的寂静之中,女孩“却下水精帘”,不但没有躲避寒冷寂寞,她更垂下“水精帘”。“水精”的透明,“水精”和“玉阶”相互映照,地下的“玉阶”,窗前的“水精帘”,是一片晶莹透明的寒冷感觉。“玲珑望秋月”,要透过玲珑的水晶看天上玲珑的、透明的、秋天的月亮。秋天的月亮是光明的、高洁的象征。

  温庭筠词的整体印象,其表现形象近似李白诗歌中的“水精帘”,在寒冷透明中表现出孤独寂寞的境界。这还不够,温庭筠的另一首词《菩萨蛮》开头两句写:“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水精帘里颇黎枕”,“颇黎”即现在的“玻璃”。唐朝时中国刚有玻璃器物,在当时非常贵重。玻璃是透明的,“水精帘”“颇黎枕”都是透明的。它们给我们的感受都是冷峻的、寒冷的、坚硬的。古时候枕头是硬的,可以用瓷烧成枕头,用竹子做成枕头,唐朝有玻璃制品的时候,可以用玻璃制成枕头。“水精帘里颇黎枕”,这个女孩子在一片寒冷孤独的境界之中。

  下面一句的反衬更好,“暖香惹梦鸳鸯锦”。香气给人嗅觉的感知,“暖”字给人身体皮肤的感觉。“暖香”还不够,还要“惹梦”,“梦”是温柔的梦,“惹”字给人诱惑和牵惹的感情。在什么地方“暖香惹梦”?在“鸳鸯锦”上。“锦”是被褥的花样和材料。这个女孩睡在床上,被褥是“锦”的材料,上面的花样是“鸳鸯”。在那样寒冷孤独的境界之下,是这样温柔香艳的一个对比,写这个女孩的怀思,写她自己现实环境的孤独寒冷,写她自己梦中怀思的绮丽缠绵,这是一个非常强烈的对比。温庭筠的词要会读,才能读到他的好处。

  晚清学者王国维写过《人间词话》批评中国的词;另外他也写词,《人间词》是王国维自己的词。其中有这样两句:“从今不复梦承恩,且自簪花坐赏镜中人。”作为一个女子,我本来是希望得到所爱男子的恩惠和宠爱。可是现在的人不认识真正的美丽,只看到那些逢迎拍马、讨好取巧、使用手段的人,而真正的美丽无人欣赏。“从今不复梦承恩”,从今以后,我再也不做有人知遇赏爱的梦,再也不想望那一天了。不想望那一天就自己毁坏、堕落吗?不是,“且自簪花坐赏镜中人”。这是中国的精神传统,是“芝兰生于深林,不为无人而不芳”,尽管天下无人欣赏,我仍然要好,因为我本来就不是因为有人欣赏才好。以王国维之词为例,是因为他恰好说了“簪花”和“照镜”,可以和温庭筠这首词互相对照。

  晋朝诗人陶渊明在《咏贫士七首》其一中写道:“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意思是我当然希望有一个知己了解我、欣赏我,知道我的美好价值。假如无人知道,那就算了,我不为这个悲哀,我的美好和价值依然如此,我不因为无人欣赏就不美好。这是中国精神上的传统。温庭筠的词之所以微妙就在于此。温庭筠的词之所以能够比美于《诗经》和《离骚》,比美于屈原的忠爱,正是因为他的词表面上写了一个美女,可是精神上、感情上给人丰富的中国传统背景的联想。

词中的女孩子是欢喜,还是悲哀?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从梳妆到簪花照镜,现在写到穿衣服了。有的版本写的是“贴”,这两个字是通用的。什么叫“帖”?“帖”与“绣罗襦”“金鹧鸪”有什么关系?“绣罗襦”中的“罗”,是这个材料的品质。“罗”是一种丝织品,很薄、很柔软;“绣”是说上面有绣花;“襦”是短袄,上身穿的。“绣罗襦”,是这样品质上佳的一个“襦”。“鹧鸪”是一种鸟,“金鹧鸪”是说在“绣罗襦”上的花样是成双成对的黄金色的鹧鸪鸟。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适合当时的时代的背景。“帖”字有两种解释。一是熨帖的意思。中国古时候烫衣服的熨斗是一块铁,平的铁片烧红了可以烫平衣服。在唐代名画《捣练图》中,描绘了两个女子把一匹材料拉长,一个人拿着一块铁的东西在上面熨帖。唐朝诗人王建写过一句诗:“熨帖朝衣抛战袍”(《田侍郎归镇》八首其二)。一个将军打完仗回到朝廷,把战袍脱下来,穿上朝的衣服。上朝的衣服很久都没穿了,要用熨斗把它烫平。所以,熨帖就是把衣服烫平。

  二是贴附意思。中国古代“熨帖朝衣”是把衣服烫平,“帖”字与衣服有关系;贴附与衣服也有关系,中国古时候衣服上面的花样,是刺绣好的图案贴附在上面,叫做“帖”。

  宋朝女词人李清照在《南歌子》一词中写过这样两句:“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这个“贴”也和衣服有关。李清照是一个女词人,她的想象更细致,前面两句说天气,也说衣服。此时是秋天,“翠贴莲蓬小”中“翠”是绿的颜色,“贴”是浮在水面上,秋天刚刚结了很小的莲蓬。中国传统把秋天的风叫做“西风”,春天的风叫“东风”。秋天的风还叫“金风”,中国把金、木、水、火、土这五行配合季节,秋天是“金”,“金”是金属的,有刀枪的意思,把草木都杀死了,秋天的风有肃杀之气,所以是“金风”。“销”,减少了、破坏了。秋风吹来使得什么“销”了呢?藕叶。藕是荷花下的根,藕叶是荷叶,秋天的肃杀之气把荷叶吹得干枯了、折断了、裂开了,荷叶就稀少了。

  “金销藕叶稀”,可以说天气,但同时也可以说衣服。衣服上有绿色的、贴在上面的小小莲蓬,衣服上有金线刺绣的藕叶,现在金色刺绣的藕叶在衣服上已经稀少了,因为衣服太旧了、磨损了,衣服上的花样看不清楚了。

  她说这个是“旧时天气”,每一年都有秋天,从前的秋天是怎样过活的?从前的秋天北宋没有亡国,从前的秋天李清照的丈夫没有死去,可是现在的秋天是国破家亡,自己的国家北宋灭亡了,故乡沦陷了,自己的丈夫死去了。“旧时天气旧时衣”,我的衣服还是旧的,衣服已经磨损了,上面贴的莲蓬也磨损了,上面绣的藕叶也磨损了。这证明“贴”也可以形容衣服。





  所以,温庭筠的衣服有两个意思,一个是熨帖的意思,一个是把花样贴附在衣服上。

  这个女子要前后镜地“照花”,要看到“花面交相映”的美满。不但如此,要穿我就要穿最美丽的衣服,要穿就穿得非常整齐。“罗襦”,“罗”的“襦”要绣金色的鹧鸪,而且不只是一只,是双双的鹧鸪;要是刚刚熨帖的、很平整的。或者不说是熨帖,是贴附在上面,在“罗襦”上贴了绣花的图样,这样新鲜、平整、美好。

  这首词中的女孩子是欢喜,还是悲哀?温庭筠并没写表达感情欢喜或悲哀的字,他只是用她的动作——梳妆、簪花、照镜、穿衣的层次表现这个女子本质的美好。因为这首词表面上写的只是一个女子的梳妆、簪花、照镜、穿衣,可是她有这么多本质上的美好,而且可以联想到中国悠久的精神传统。所以,清朝常州词派创始人张惠言说温庭筠的词可以比美屈原。张惠言认为:“‘照花’四句,《离骚》初服之意。”“‘照花’四句”就是温庭筠“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这四句。这四句的含义,就是《离骚》里所说的“退将复修吾初服”。

  温庭筠的《菩萨蛮》有一个特色:他经常标举一些名物,而且是非常精美的名物。本来诗词之感动人,有时是由于一种激情,像杜甫所说:“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杜甫从少年时就想致君尧舜,对国家饱含忠爱的感情,到垂老时流落在天涯,他的志意都没能实现。戎马还在关山的北面,还没有平定。“凭轩涕泗流”,“凭”就是临的意思,“轩”就是窗,当我临窗遥望长安,真是禁不住涕泪交零。这是何等的感情!

  但是,诗词的成就是不同的,每个人的风格、特色也是不同的。我个人更欣赏像杜甫这样的诗句,但是我们不能用欣赏杜甫的眼光、标准和要求来欣赏、要求温庭筠的这几首词。所以,欣赏不同的作品,采取的途径、角度非常重要。如果要用欣赏杜甫的途径和角度来评量温庭筠,这永远不能相提并论。杜甫的特色是感情激动,可是温庭筠的特色正是非常冷静。至少表面上是非常冷静、非常客观,他只是标举一些非常精美的名物,甚至不肯直接叙写他在这首作品里所表现的感情究竟是忧愁还是快乐,他从来不直接表明。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11-22 10:23 , Processed in 0.185818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