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60|回复: 1

[杂文|随笔] 盐亭文艺界前辈廖仲宣先生与奋斗一生的曲艺事业(作者:龙蜀)

[复制链接]

2万

积分

49

听众

1万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高级

积分
28753
赵良田 发表于 2023-11-29 12: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廖仲宣先生是“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四川分会理事”、“绵阳市曲艺家协会第一届主席”。在长达40余载群众文化工作中,他十分注重发挥曲艺的社会效益;为丰富广大劳动群众文化生活;激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热情服务。先生数十年如一日辛情耕耘在曲苑,为党的曲艺事业,奉献出了自己一生精力与心血。
一、用曲艺鼓动民众 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曲艺包涵所有富有地方特色的各种说唱艺术。曲艺演唱在盐亭县域内流传较早。据(潼川府志)载《盐亭乡土志》记:“清代时期,盐亭就有且唱且舞的“连箫”“车灯”之类曲种流行”。曲艺不仅流传早而曲种更多。据1989年曲艺资料普查,在我县辖区内曲艺曲种多达25种。
  人民喜爱曲艺,生活需要曲艺,社会主义新盐亭曲艺创作和曲艺演唱需要领头人,历史就把这个重任落到了盐亭县文化馆和仲宣先生肩上。
  1950年初,盐亭反动大刀队头子李英才,发动爆乱,妄图颠覆新生人民政权而被镇压。时任小学教师的仲宣先生编写花鼓词《镇压恶霸李英才》,组织学生到县城街头演唱,有力地配合清匪反霸运动开展,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拉开了我县新时代曲艺演唱帷幕。
   1951年5月,全县掀起抗美援朝运动。为了鼓舞适龄青年拥跃参军,时任毛公乡小学校长的先生,组织了100多名红领巾莲箫队,采用花鼓、莲箫、车灯表演形式,将他自编花鼓词《打败美帝野心狼》、《唇亡齿寒》和金钱板《斩断美帝侵朝魔爪》表演得家喻户晓。由于抓宣传配合抗美援朝事迹突出,光荣地出席“川北区抗美援朝表彰大会”,受到时任川北区主任胡耀邦同志接见。
1951年1月,“盐亭县人民文化馆”成立。
  1952年初,先生调任“盐亭县人民文化馆”担首任馆长职务。并从事群众文艺创作和群众文艺演出辅导工作。
   1952年盐亭县人民文化馆(1957年后称盐亭县文化馆)制做两架西洋镜,由城关镇民间艺人张青云、玉龙农民吴仕金、富驿艺人秦汉文在县城街头宣传。西洋片上下各装8张图片。内容有《抗美援朝》、《白毛女》等,片框上装有锣鼓。放片时艺人一手拉洋片、一手拉绳敲打锣鼓,伴以嘹亮、清脆的花鼓词,观众一边观看图片一边听演唱。
    1954年至1956年,曲艺活动有了新发展。一是幻灯片放映取代了拉洋片。明亮的灯光将幻灯片内容放映到幕布上,视觉大、清晰度高、故事情节完整成为当时观众新宠。幻灯片有《开国大典》、《武松醉打蒋门神》、《花和尚倒拔垂阳柳》等上百部。幻灯放映由两人操作,一人放片,一人拿着话筒解说剧情。二是随着农村高级合作社俱乐部建立,开展了对各地俱乐部人员曲艺演唱培训,使之既会打金钱板、又会唱荷叶、还能说评书。
   1956年3月和10月,廖仲宣先生创作出歌词《今年春耕好景象》和《尖尖山》。歌词见报后,被著名作曲家郑隐飞谱曲,四川人民广播电台通过无线电波组织教唱,有力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展。其中歌曲《尖尖山》,被四川音乐家协会用‘四川民歌’谱曲在全川传唱。该歌曲并于1999年在中央电视三套文艺节目的《同一首歌》栏目演唱。歌曲入选《同一首歌》歌曲集出版全国发行。
   1957年5月,先生在《四川日报》上,发表他创作清音《四十条规划到农村》、荷叶《舞出春耕跃进图》、《穿山眼》、金钱板《钢钎谣》等作品。
    1958年至1960年8月,大跃进运动形势发展需要,县委宣传部、文教科成立了曲艺宣传队。主要演员有孙启蓉,黄泽清等15人。演出节目有清音《羞月亮》、金钱板《战斗英雄黄继光》、《武松打虎》等。宣传队深入到农村、学校、工矿为群众演出很受欢迎。
  上世纪60年代初期受“三年大自然灾害”影响,中后期又遭受文革运动冲击,曲艺处于停顿状态。
    1966年8月前,他创作的曲艺佳作较多。清音《热爱领袖热爱党》、快板书《夺印》、唱词《断头山》、金钱板《双枪老太婆》、车灯《牛圈新事》、评书《红松大伯》等等。
    大讲“革命故事”是文革中涌现出的新生事物。讲“革命故事”与曲艺中“打评书”大同小异。这项活动得到中央文革领导小组高度重视并全国推广。
   1974年3月,文化馆举办了“革命故事”创作培训班。12月又举办了 “曲艺创作培训班。”两次培训了来自工厂、机关、农村的业余作者90余人,先生就如何创作革命故事、曲艺作品进行了辅导培训,对繁荣曲艺创作起到良好的作用。
    1975年初,仲宣先生蹲点高灯公社,他把农民革命故事演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故事员不仅将故事演讲到田坎、地边、院坝,这批种地犁田的庄稼汉,还将革命故事演讲到了县委机关、地委大院。先生于7月22日,把《革命故事育新人---记盐亭高灯公社开展革命故事活动》事迹刊登上《四川日报》。随后,省文化厅派员专程到高灯举办全省故事员培训班;四川人民出版社编辑部还在高灯召开了“革命故事创作座谈会;”同时,高灯公社还被四川省文化厅授于“先进文化之乡”。接着,先生担纲编纂《盐亭县高灯公社农民革命故事创作集》主要篇目有《高产坪》、《徐刚》、《育新苗》、《智擒笑面虎》、《风雨红心》、《烈火金刚》、《小英雄万红》等5万余字出版。
    1977年,文化馆对全县的民间艺人进行业务考核。考核后,精选并成立了“盐亭县曲艺队。”由何光远、李安全负责,“盐亭县曲艺队”不负重望把文艺节目送到城镇和农村。
  1978年,绵阳地区举办了革命故事调演会。盐亭组队参赛。同年,文化馆又出革命故事专辑4期。并组成7人演讲队到机关、学校、农村演讲百余场,听众达万人次,受到社会好评。
  1979年4月,省文化厅在温江地区文化馆举办全川文化馆创作干部培训班。先生莅会并作了“曲艺创作与表演”的辅导讲座。
   1979年6月先生创作的《边关情》被中国曲协主办《曲艺》杂志刊用。
1979年9月何光远、李安全由于表演出色,长期坚持曲艺演出,被接纳为曲协四川分会会员。曲艺队演员由8人发展到22人,固定资产达4万余元。除曲艺节目演出外他们还增加了谐剧、口技,行艺8省10市,所到之处受到欢迎。
1980年5月先生创作的唱词《分房记》,获绵阳地区优秀作品一等奖。
1980年5月23日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8周年纪念日”,文化馆出《盐亭工农兵曲艺、革命故事创作作品集》。
1980年6月先生创作金钱板《两亲家》获成都市优秀文艺作品二等奖。
1980年8月,应绵阳地区电影发行放映公司邀请,先生赴绵为地区19个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及所辖事业、工厂、矿区和农村电影放映员300余人,分两期花时间22天,办电影放映映前宣传培训班。讲授金钱板、莲花闹、书帽等曲艺创作知识、演唱技能。
1981年1月4日、8月10日先生创作金钱板《货郎情》和书帽《特殊试卷》,发表在文化部期刊《中国群众文化》1期、8期。
1981年4月因工作需要,先生调至盐亭县政协从事党的统一战线工作。
1981年8月25日,先生创作的金钱板《比比看》,获 “四川省第一届优秀文艺作品授奖大会”二等奖。
1982年4月,先生发表的唱词《情满小楼》,获绵阳地区曲艺作品类一等奖。
1984年1月29日先生创作的评书《碰壁记》,发表在文化部主办的《中国文化报》上。
1987年9月26日先生被吸收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
1988年3月,《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盐亭县资料集》出版。共载故事166个、民歌214首。先生做了大量工作。
1991年2月,曲协四川分会为先生出版了《廖仲宣曲艺作品选》。
1992年5月,先生发表清音《茶馆风情》,获“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四川省首届巴蜀文艺奖》三等奖。
1992年金秋,先生光荣退休。
二、用心创作曲艺 毕生精力奉献在曲艺创作事业上
   曲艺演出效果好坏关键就是要有好的作品。先生明白其间利害关系。工作中他注重抓曲艺演出队伍建设,更注重下大力气抓曲艺创作。
  长期以来,先生坚持深入生活。利用在基层进行文艺辅导的便利,常常徒步深入到工人农民中间。与他们同吃、同住、同生活、同劳动,深入田间地头学会了抛粮下种、背担犁耙、栽秧打谷等农活。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生活观察,积累了大量丰富、生动的文艺创作第一手材料,从而为创作出质良品优的曲艺作品奠定基石。上世纪60年代,先生创作的曲艺代表作有:书帽《买茶喝》、车灯《牛圈新事》、唱词《诸葛亮拜师》;70年代曲艺代表作有:金钱板《特殊试卷》、唱词《扳不弯改名》、唱词《公私分明》;80年代曲艺代表作有:唱词《分房记》、金钱板《比比看》、《两亲家》;90年代曲艺代表作有:清音《茶馆风情》、唱词《雪域情深》、金钱板《红辣椒》等。这些曲艺作品,有的被省、市曲艺演唱团体编排演出,有的录音后在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农村俱乐部”栏目播放;还有的在《四川日报》、《锦江演唱》、《重庆群众文艺资料》等刊物上刊载。这批曲艺作品,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创作活动中,先生十分注重再学习再提高。他学习改革中涌现出的新事物、搜集新鲜活泼、丰富多彩的词汇;对唐诗、宋词、元曲等精典古代文化更是爱不释手,一生养成晚上默读早上朗读习惯,甚至生命垂危躺在病榻上时还在背诵古诗词。他善于动手勤于记录,笔和笔记本不离身,把看见的听到的有用东西一一记录,为作品着铺垫。先生十分重视作品质量,作品达不到百分之百的满意不发表。创作之余,带上金钱板等道具,到基层文化单位,将自己创作的曲艺作品演唱给广大观众,征求意见、集思广益、再充实再修改再完善,使作品具有曲折动听的故事、性格鲜明的人物、感人至深的形象和生动活泼的语言、让作品散发出一股股浓郁的泥土芳香。因而,他的曲艺作品投稿命中率达到了 95%。
    1992年金秋先生光荣退休。他充分利用退休后充裕休闲时光,把精力集中放在多创作出几篇含金量更高的曲艺佳作上。先后创作出金钱板《巴山红杜鹃》,荣获中国曲艺家协会“优秀文艺作品金奖”;清音《红辣椒》在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刊《曲艺》上发表,荣获《曲艺》杂志社、曲协四川分会举办的曲艺新作比赛一等奖;唱词《巴山妹》,荣获四川省第三届曲艺比赛一等奖;《曲艺作品选》荣获全国文联“中国优秀人才杰出贡献金奖”。在众多曲艺作品中清音《茶馆风情》,由四川歌舞剧院曲技精湛、亮丽的女演员集体表演、央视三套文艺频道于2001年春节期间展播。把先生的曲艺作品表演层次提升到新的高度。
   曲艺创作是先生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60余年创作历程中,先后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过100余篇作品,有10余篇获得国家、省、市级奖励。1991年2月,曲协四川分会曾为先生出版《廖仲宣曲艺作品选》。四川省文化厅长、中国书法家钱来忠为《廖仲宣曲艺作品选》封面题字;著名词作家严肃为书提辞;曲协四川分会主席夏本玉、副主席罗竞先为书作序题跋。
三、曲艺佳作如云 质优品高是曲艺作品特色
   仲宣先生创作出的曲艺作品除了具有短小精悍、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反映现实迅速、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深受群众喜爱特点外,他的作品还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特点:
一是曲艺作品具备政治与艺术有机结合。
  文艺作品如何处理好政治与艺术的关系?这是进行文艺创作时,作者必须处理好的首要问题。先生十分注意,把曲艺作品与政治有机结合。创作中特别注意克服那种“为了政治使作品变得估燥说教,为了突出艺术又背离政治”的怪圈。他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创作曲艺作品以来,每篇曲艺作品既配合好当时党的中心工作,又采用艺术手腕,把自己要歌颂、鞭策的人物和事件,紧紧围绕政治主题,安排矛盾,制造冲突、巧妙化解、园满结局。尽管时光过去了60余年,时至今日再将当年他创作出的唱词《丢烟头》、书帽《买茶喝》、金钱板《普通一社员》等作品进行演唱,作品生命力依然强大,依然具有宣传真、善、美、好的巨大正能量。
二是曲艺作品具有曲折动听的故事。
   故事是曲艺作品的灵魂。先生生前谈创作时常常说:“一篇没有强烈感人故事情节的文学作品,不论词汇多么精妙,不论布局结构如何完美,是不会吸引眼球、引不起共鸣的,这种作品没有灵魂,只能算是一杯白开水”。他还说:“曲艺作品是说唱文学,表演时间短的不过3、4分钟,长的也不过6、7分钟,在曲艺创作构思时,注重在有限时间内,必须把作品中故事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先生创作中特别注重作品的故事性。他创作的金钱板《比比看》就是曲艺作品注重故事性非常成功的一例。作品情节曲折,一环紧扣一环,环环打动人心,通篇故事在“误会”上做文章,层层深入、回旋起伏、最后出奇制胜、深深扣住了观众心弦。
三是曲艺作品具有鲜明的人物。
   鲜明人物是人物进行社会实践而产生的具体行为,按照“文艺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创作原则”,先生在作品中,不论是彰扬先进,还是鞭策后进,都特别注意把人物性格进行描绘、刻划,矛盾冲突等情节放在故事的中心位置,并通过事件的发展,运用各种各样的对比手法、准确、有力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行动、状貌和性格,使其给观众留下极为深刻影响。他在1983年1月19日《工人日报》上发表的唱词《相亲记》中,把一个“不讲文明和礼貌”的青年,在去相亲的公交车上抢座位;吸烟将车厢内搞得“浓烟滚滚雾迷迷”;嗑瓜子、啃雪梨;还朝“车厢外吐痰又涮鼻嚏。”将这个集种种陋习于一身者,刻划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这样的人怎能求得女方爱慕呢?从而,也向每位观众揭示和提出了一个如何遵守社会公德、如何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问题。四是曲艺作品具有感人的形象语言。曲艺表演之所以逼真、生动、活泼,主要是靠着它丰富语言来实现的。如果没有口语化的特点和符合唱腔要求的音乐节奏,是无法依靠说、唱来完成感动观众任务的。由于曲艺对语言要求的特殊性,曲艺创作时,先生在这方面是颇下功夫,对曲艺台词做到通俗、活泼、形象、明快、语言有力使人一听就懂。他特别注意对“四川曲艺14个音韵”的熟炼运用,讲究音韵平仄。有的作品确实具有诗一般的语言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他还尝试运用四川方言、土语入曲艺作品中。于质朴中见语言生动。如在《月下新曲》中:“陈三爸咳咳耸耸喊手软”、“这才是捏倒一坨红炭园”、“张幺娃一梭就下了田”、“只怪他铁连架嘴巴歪上了天”、“她常在人前把嘴谝(上声)”、“热爱劳动不耍奸”等,由于作品中增加了不少地方元素,增强了表演时地域区位优势,拉近了演员与观众的距离,增近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力。
五是曲艺作品题材具有广泛性。
    先生在创作中,十分注重曲艺作品题材的广泛性。由于长期生活在基层,经常与工人农民打交道,为搜集到劳动人民生产、工作中感人肺腑的崭新事迹、新事物、抓捕日常生活、工作中闪光点快的便利。因而,他创作的题材十分广泛,涉及工、农、商、学、兵各个领域。作品中有盼望祖国统一、表达海峡两岸人民之间血浓于水情谊的;有宣传工人、农民为社会主义建设奋发工作、多作奉献的,先生还有借助寓言、典故、童话、历史题材来宣扬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鞭策假、恶、丑的,从而塑造出一个又一个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先生一生追求曲艺、酷爱曲艺、钟情曲艺,在曲坛上耕耘了一生、在曲苑上拼博了一世,夺取功成名就显赫硕果,圆满地实现了他青年时代,对文学梦寐以求成名成家心愿而圆满收官。先生辛苦了、先生劳累了、先生虽已驾鹤西去,但他遗留下的光辉著作,尤如晴空中的彩虹,是那样鲜艳夺目、是那样光焰无比、是那样五彩缤纷,她将激励有志于此道的同行,创作出更多、更新、更好的曲艺作品,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增荣添辉,增光添彩。
本文载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全国政协文史研究委员会、教科卫体委员会主办,2017年《爱我中华优秀作品选》。获通讯类银奖。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11-16 05:48 , Processed in 0.190179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