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 八月中秋,是农村的黄金季节。常年忙于工作的我,难得休假一天,回娘家省亲。我激动的心就像长上了翅膀,早已飞向那依山傍水的小山村。 翻过迭迭山冈,饶过道道河弯,四面屏山簇拥我可爱的故乡,宛如浓墨泼出的山水画,展现在我的面前:群山蜿蜒,恰似巨人挥舞的彩练,飘向远方;一岭岭白桦林,如同穿上婚纱的新娘,美丽、端庄、圣洁;一洼洼柞林红叶,羞落了多少争奇斗艳的鲜花,色彩十分夺目;一丛丛挂着紫玛瑙的野刺玫,一坡坡缀着黄珊瑚的山杏树,一片片平川白草,一簇簇幽谷黄花,随风飘香,无不向路人告之秋天的美景,让人一点也感觉不到深秋的悲凉,而是别有一番情趣。如果你细心聆听活动在大自然舞台上的“交响乐团”的迎宾曲,更是妙不可言。听!清音悦耳的蛐蛐;响动金铃的蝈蝈;憨声憨气的叫蛙;还有天上的百灵鸟儿的歌唱,和着牛羊哞哞的叫唤;组成多么动听的田园交响乐章。陶醉如痴的我,在这迷人的奏鸣中,情不自禁的唱起《在希望的田野上》。 造物主恩赐人类美丽的大自然,风光无限。大自然奉献给人类象征博爱的自由旋律,美妙动听。然而,父老乡亲用双手绘制的田园锦绣,用智慧谱写的壮丽诗章,才是人间的奇迹。故乡的田野那如诗入画的景色,不正是伟大创造者的杰作吗?看!天高云淡,秋风瑟瑟,万倾麦田泛起滚滚金波,载着收获者的欢笑,奔向遥远的天际。那摇金吐香的麦穗,比平川白草更热情,比幽谷黄花更芬芳,它不仅奉上昂贵的黄金礼献,而且交融丰收的歌声,这歌声从麦浪里传出,又淹没在麦浪里。我真纳闷,如今农村已经分田到户,家家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什么这块稻田,却汇集着这么多的收获者?我瞅的出神,想的深远。就在我发愣的空儿,从麦浪里钻出一个模样滑稽的小青年,刚想问什么,却认出了我。 “喂—同志—哎哟!是小青哥回来了。我还心思哪方道长,又来和硕取经的呢。原来是唐僧东归故土了。” “二虎子,你这贵人坯子也下田劳动呀?”我太清楚二虎子了,他可是全村有名的懒虫,谁要是指使他干点农活,非得气个半死。他逢人便说,自己是块埋在土里的金子,如太公钓鱼,朱买臣落魄,只待赏识,哪能劳其筋骨呢。因此我不留情的揭了他的老底。 “小青哥,刚一见面,你咋哪壶不热提哪壶呢?都什么年代了,咱这浪子也得回头,留个金不换的美名。这就叫做识时务者为俊杰嘛。” “不错。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怎么,想家了,回来看看?” “……”说什么呢?这里必定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正当我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乡亲们陆续冲到地头。我万没想到,年愈花甲的老支书,也和年轻人一样赤膊上阵,真是好汉不减当年勇呀! 乡亲们把我团团围住,问长问短。老支书拉着我得手,亲切的叫着我的乳名说:“小青,可该回娘家看看了。现在的和硕村,不再是没有图画的白纸——一穷二白。村里人也不再是吃的窝头,穿的露屁股,老婆孩子愁炕头。还记得不?你上学走的时候,想和村里人借点钱,大家七凑八凑,只凑个路费,真寒酸啊!不是我们不正干,谁不是起五更爬半夜,可辛辛苦苦干一年,秋后一笔帐,大眼瞪小眼。”提起那苦不堪言的日子,我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老支书看见我凄楚的样子,话锋一转,无比自豪地说:“自从十三中全会以后,咱农民都放开了脚步,甩开了膀子发家致富,和硕穷气一消,到处淌金冒银,家家户户肥得流油。大爷不是王婆买瓜——自卖自夸,你们城里人有的,咱庄户人家有,你们城里人没有的,咱庄户人家也有。”老支书满面春风,就像数家珍似的越说越高兴。 的确,不是农民不正干,而是得有好的政策。才几年光景,我记忆中的和硕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小青哥,和硕村今非昔比,鸟枪换炮喽。” “可不是嘛,过去的和硕村,二十里地就看见冒穷气。小伙子耍光棍,大姑娘嫁不出去。现在小伙子说媳妇,堵上大门从阳沟里钻。大姑娘更是香饽饽了,挑鼻子挑眼的咱说了算。”王大婶抢过话头。 ……你说东海福,他讲南山情,乡亲们七嘴八舌头,笑语盈盈,我听的如痴如醉。 “小青啊,咱们村的变化,不仅仅是生活水平提高了,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远的不说,就说这块麦田,全村最好的地,老少爷们就让给了困难户,春帮耕种,夏帮耘锄,秋帮收割,这是什么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啊。” 原来如此,我刚才还不明白为什么这块地里集聚这么多的收获者。 “小青。你好不容易回来一趟,乡亲们有很多知心话要说,你先回去看看老母亲,晚上到大爷家咱们接着唠。”老支书转对大家说:“干活喽,今天早收工。” 老支书像一艘航船,在金色的海洋开辟一条新的航线,后面千帆竟发,力争上游。我的目光特意落在二虎子身上,只见他飞舞银镰,眨眼的工夫就冲到老支书的前面。我的心随着麦浪,随着人欢马叫的热潮,汹涌澎湃。 在这收获季节里,我何止获得了辛勤劳动者的丰收喜悦,更重要的是获得他们的精神力量。正是这些闪光的东西,在我心中埋下了一颗收获的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