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句倍受后人推崇的古人曰,从我走进校门,聆听老师教诲,到走向社会跻身立命,也没有弄懂其中缘故。聪明得人不要为我的愚钝好笑,我从来没有为此羞愧难当。连孔圣人都被两个小孩的“太阳问”,弄的晕头转向,懵懵懂懂。何况我等无名鼠辈了。 不管如何自我解嘲,必定一句诗都弄不懂。也许我学而不精,也许此语博大精深,这么多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好在现在不盲目相信圣贤书、名人言了。每当遇到难题,知道问个为什么?我曾经细细品味这句诗,反复设想答案,仍不得其解。既然身在此山中,怎么会不识其真面目呢?除非那位诗人是个盲者。如果否定,那一定是诗人酒后的无稽之谈。不懂没关系,只要不装懂。千万不要学那些装斯文的名人,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硬是著书立说。本来是只蓬间雀,非的硬充大尾巴鹰。有疑问不怕,虚心请教就是了。古人有不耻下问之说,何况今人脸皮比古人厚的多。因此,我鼓起勇气请教名家,经过指点,茅塞顿开。虽然老脸红了一阵子,必定对这句诗粗知一二了。表面上看,此诗浅显易懂,可其中的寓意深不可测。颇似佛家谒语,富有哲理,耐人寻味。我终于走到窗前,捅破这薄薄一层纸。恍然大悟。啊!原来如此。无外乎习以为常,熟视无睹而已。 古人说的精辟,后人研究的深邃。 著者之意,或深或浅,评者之词,或褒或贬,文章意境得到升华。而著者之名、评者之声,更为显赫了。由此我斗胆想起《石头记》。一梦红楼,让红学家们研究的神乎其神。使九泉之下的曹雪芹都为之汗颜。不管怎么说,书以学究而火暴,学究因书而成名,各得其所。 不过,这句诗显然没有人评的玄机无限。但却阐尽浅显而又深刻道理。说其浅显,因为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就不难感悟诗的寓意。记得小时侯,常听妈妈讲:你们这些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顺耳听了也不深究喻理。现在重新琢磨起来,于诗人的“不识句”有着异工同曲之妙。都是身在其中的缘故。一位伟人说过,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关键在于此啊!不是吗?坐在飞机上,总感到跟牛车的速度差不多。也是身在其中的道理。如果一个人只泡在蜜罐里,怎么知道世上还有黄连。所以,对一个事物的认识,必须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身在庐山,只看到云海隐隐,虚无缥缈,那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如果从庐山走出来,像雄鹰一样俯瞰庐山,才会看到庐山的峰峦叠嶂、连绵纵横的气势,决非是坠入五里云雾的感觉了。凡是经历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时代的人,如果回首往事,不都有一种身在其中的感叹吗!狂热得人们置身于运动之中,不知世界什么摸样。中国已远远落后世界发达国家,可我们饿着肚子打肿脸充胖子。多少年为自己地大物博沾沾自喜,空喊着首立于世界之林。殊不知中国已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而我们就是不信邪,照样唱着自己的高调,照样夜郎自大,故步自封。这难道不是身在其中的缘故吗?当国人走出国门,放眼世界,惊诧大千,不在自我陶醉。而是沉痛反思。像一头刚刚惊醒的睡狮,像世界怒吼:我们需要改革开放,发展经济,赶超世界发达国家。国人终于从迷茫中觉醒,迎接中国经济崛起新的曙光。 从五里云雾中走出,才识庐山真面目。道理很简单,可是,多少人走不出其中的圈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