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29|回复: 0

[音乐发布] 周杰伦的《青花瓷》,歌词唯美却存在常识错误,方文山如何回应?

[复制链接]

1241

积分

1

听众

128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1241
8758760 发表于 2022-12-3 06:2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 |$ `3 r: d8 U5 g. @3 u+ }2008年,由著名歌星周杰伦演唱、词坛大咖方文山填词创作的《青花瓷》,因歌曲填词古雅、中国风浓郁而广受好评。收藏家马未都却指出:该歌词犯有常识性错误,传统青花瓷瓶的底部,从来不会书写汉隶。2 O" f. {8 z" m: [4 n+ G' H
' g" E% {( x! v7 k5 F# D) U
2 b7 H' z' F3 \+ d6 ]9 ]( Z
2 _* _8 Y/ ]1 W3 |% k, v

$ n2 @! C0 m: S: L9 B- p% _; E舆论一时之间炸开锅,有说马未都吹毛求疵的,也有说方文山浪得虚名的。面对批评,方文山在一档节目中笑着说:错的岂止是文化常识,歌词第一句就有逻辑问题,但是我觉得好美,听众不一定知道我错了。所以就……你懂的。  q0 K1 C. D& _

( E. b, b( @7 s一、《青花瓷》的“朦胧”美( B0 J: ~2 m9 b2 Y

  `# U$ @, q1 v# j7 b! m“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方文山写完了这一句歌词,觉得既对仗又押韵,自己非常满意。但是,随后他就意识到,天青色不是青花瓷的颜色,并且天青色是不可能等“烟雨”的。
. F9 H! Z0 a3 G& ]: O$ f! t7 J' E+ M( |7 G! a9 v
国画中的“天青色”就是指“天蓝色”,代表晴空万里。歌词想要表达的是一种气候变化的过程,只有从“晴空”到“骤雨”,才能对上后半句的“我”和“你”。2 x7 l5 _& [9 y# B

5 N0 c0 z+ k0 t4 o& N& z但是“骤雨”总是给人一种狂风吹林雨坠瓦的粗糙感,配不上青花瓷的美。只有淡淡的“烟雨”才能搭配。于是,方文山最后决定用“烟雨”。他也知道不合逻辑,可是他觉得“我不讲人家也不知道”。
" Z, K  h- S* W, g9 y, U% f6 q$ ]
4 c6 H7 c" e/ y8 [' f% D9 t& p3 ^: b7 Z
4 L: X3 I. N8 K( ]  u% Z2 o
& c# E3 y  T5 y' m1 m. c9 W% O  |
方文山写完了开头的几句之后,一边查找资料一边展开联想,最终才决定以“青花瓷”主题来进行创作。至于后来《青花瓷》发行,被马未都挑出错误,涉及到了他的知识盲区,已经算不上是大问题了。# F% i8 c9 i4 U% \' c2 R: v$ p

6 `& M1 \" j) r  {: e. j) x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盲区。优秀如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也曾经在菊花落瓣的问题上面,犯过“常识性”的错误。民间传说中,苏东坡和王安石亦友亦敌。他们二人政见不合,却经常有书信往来,在诗词上进行较量。
+ W3 W- o, S% c2 K  k; Y6 d; T9 A4 O. O1 o: ]" O8 X  E
有一次,苏东坡前去拜见王安石,而王安石刚好外出,在书桌上留了两行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看了看,心想:菊花是最耐寒的植物。秋风吹菊花,菊花能落瓣吗?
: j9 F; D0 N4 H* t  _' j1 s0 l7 K  G; d# v& Z: A$ L
于是,他拿出一支毛笔在舌尖儿上舔舔,补了两句诗,告诉王安石菊花生在秋天,是不落瓣的,你知道吗?结果,王安石回来看到了,就把苏东坡贬到黄州当团练使。苏东坡去了黄州后才发现,当地的菊花果然到了秋天会落瓣。+ o' j* P) u) W) q# I/ \6 m+ @

9 N4 a& n; U7 z$ E; z$ C0 k( x, m' X4 d8 _; h

1 H; Q: ~/ n& z: ^1 p1 y! k
& ?% X5 e' w% ]* n- s9 c: c这人世间的知识太多,属于“常识”的知识,体量非常庞大,几乎没有人能保证自己不会踩中“雷区”。
* ~/ Z% H/ E- Y- R
) s- x4 i+ A  H% ?1 v再说回马未都批评方文山的事。听歌,不是考古。关于青花瓷瓶子底部那些事儿,对于普通人来说也太专业了。你不说,方文山也不知道。即使你说了,一般人也未必有兴趣。毕竟,歌词是“以情取胜”的。0 V! {* Q: |, ]% ?! z1 {
' I! {, M7 D& S  ?, Q$ F1 G4 V
当然,马未都能够及时指出错误,给大众普及一下文物常识,也是有一定意义的。
. u7 R. r. n  h/ r1 k: j" _( ^$ E% E0 |) }3 a  ]* I  t5 |5 r
二、歌词的常识与逻辑+ M8 y, w% O% |
& y; \; O& U. D" }) z1 l
歌词其实和诗词一样,它不太讲究逻辑,有时候甚至是根本不知所云的。今天的歌词,就是过去的唐诗、宋词和元曲。诗词允许夸张、变形,利用各种复杂、前卫的修辞手法,营造一种朦胧的美。+ k7 ?! n" y2 r

9 X: u, r2 t- }- O2 Q; a7 g比如李商隐写《锦瑟》,说“沧海月明珠有泪”,这里的“珠有泪”可理解成鲛人的眼泪。但是“蓝田日暖玉生烟”里面的“玉”,为什么能生烟呢?这个根本无法解释。只是因为它唯美,仍然得以流传下来。# J- D4 {; f% H4 _
) q4 _9 q7 V! j; L, q- M. N

8 \3 S4 H7 \# ^1 N% T- |
- h. p' H. N" q& d$ `( M/ z- X6 D4 s0 b) \) w8 l4 w
至于当代的歌词当中,让人看不懂的东西就更多了。早年有一部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那歌词唱的就是“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说了半天和没说一样。但是,毕竟没有逻辑问题,仍然有人觉得好。
, J1 J) x: R5 y$ }, @) X" B3 s' |( F5 U( b0 C
而且这些年流行音乐的歌词,也是越来越奇怪了。怎么个奇怪法呢?著名歌星林俊杰,在一首《曹操》中唱道:“独自走下长坂坡……曹操不啰嗦,一心要拿荆州。”而胡彦斌在《秦时明月》的歌词中唱道,“有多痛,无字想”。这个“无字想”是怎么个想法?完全无法理解。
- R" r/ {, a) t8 p% o
0 k* Z; L- `0 x" G9 S, z! [但是它们伴奏的旋律好听,也很受欢迎。至于曹操是不是一心想要拿下荆州,这个对于非三国迷来说,问题比较复杂,一般我们笑过就算了。而“有多痛,无字想”,在《秦时明月》全曲中占的时长也极短,所以可以忽略不计。这两首歌和后来的比,都不算太过分。
3 [; I- N; a: m6 w7 Q& y7 U
! X+ T2 I3 Z0 t+ H* v7 ]- r0 Z5 P& P; O) N: q+ M5 D( q% n

4 [& g! G1 P' P6 G7 d  H
/ Q" Z! J) m& e) i" c. g( c% p因为后来,又出了一首“网络古风歌曲”,名叫《盗将行》。歌词前言不搭后语,狗屁不通。其中最经典的一句莫过于,“你的笑像一条恶犬,撞乱了我心弦”,以及“枕风宿雪多年,我与虎谋早餐”。' e2 s# Q: ?" N; r0 [! R2 I* ?. l

8 D* O, X% q. @4 J' N& m% K7 A7 J' \歌词可以不要逻辑,情绪和美感才是重点。但是《盗将行》这样前言不搭后语,情绪表达混乱,毫无美感的东西,最后竟然也能够引发网络舆论大爆炸。还有不少人表示写得好,真是令人欲辩已忘言!
# K( ^- V( O2 P3 ?1 _* q9 b! [, T8 G5 J3 H  [  z( u4 c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看方文山所犯的“错误”,简直小菜一碟儿。“青花瓷瓶底部不写汉隶”,属于文物收藏圈子的“小众知识”。用“天青色”配“烟雨”跟“我和你”来对仗,只能算不太工整罢了。1 u) I4 T1 z& {- f. L' p
$ E5 {0 N$ a2 r8 z$ W7 M* H
1 A6 i" ?9 p0 Z- T; e2 s

. s2 n% j* E% h. j. Z$ H$ Z6 Q3 A5 L$ i  i0 r8 d' b5 l0 ~
而方文山在回应自己的错误时,却说了一句最准确的话,那就是——“歌词嘛,通俗文化嘛,我不讲人家也不知道啊!”9 j3 B3 r1 T+ \& m( l( t
6 M/ j  ?. M  U* a  g/ v" _0 S
结语4 }9 Y" U( [- |# v
2 w- E% B- Z2 s1 R8 f( X
方文山在回应中讲的话,可能会让有些歌迷觉得被冒犯到了,但是他讲的也是实情。收藏圈儿的知识,对普通人来说确实算是小众的。而“骤雨”、“烟雨”都是书面词,涉及到对仗的问题,普通人也不会吹毛求疵。( g7 N( G9 T! `

6 ~" w9 H+ s# J( D* w% b. P7 n另外,不管你承不承认,当代的中国年轻人,普遍汉语水平下降,缺乏基本的审美能力。许多新生代“叶公”爱听“古风歌曲”。事实上那些歌的填词,多半如“恶犬”拨乱的“早餐”一样,令人闻之掩鼻。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9-18 06:50 , Processed in 0.564229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