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9 I& E ]8 ?# G# _6 D, [国庆假期听老歌!听听1978年李兆芳版的《沂蒙山小调》
2 p6 D" E: n; `5 g, y- e- A
4 _. a- L' O0 [: N5 X国庆假期的闲暇时间,不妨听听曾经流行并流传至今的经典歌曲。! Z' X& C2 q( d1 Y9 @' s* O
5 p: F, V) p4 C3 s今天,我们听一听著名歌唱家李兆芳演唱的《沂蒙山小调》。这是她于1978年为电影《平鹰坟》配唱的。陈传熙指挥,上海电影乐团伴奏。% J/ U/ @4 t2 I2 j& s8 F
6 l3 N! ?& l1 F# n% z- c* {
今年6月份,在山东歌舞剧院支持下,推出了《山东民歌歌唱家李兆芳民歌演唱历史资料精选CD》,其中就包括这首“1978年版”歌曲。
6 n9 }" {3 e5 Q! w3 |/ m3 d) |; e. y1 s, `4 f& M9 @! n' I1 ^* l
李兆芳是长清人,今年已经86岁高龄。她是山东歌舞剧院老一辈独唱演员,被誉为新中国“第一代山东民歌演唱群体的杰出代表”。在文化艺术出版社刚刚出版的《李兆芳民歌演唱艺术人生》一书中,李兆芳详细回忆了为电影配唱的这段经历。该书由李兆芳口述,刘萍、王培源、吕季明编著。9 A" r% ^7 h, o3 X
: n, [4 y {- x1 x% t
李兆芳说,1978年,自己参加了“学大寨”工作组,到农村接受锻炼。突然接到团(山东歌舞团)里电话,有一项任务让她回来参加。当时,只是知道要到上海电影制片厂给一个电影配歌,配什么歌不知道,谱子什么都没有,就是人要马上到位。接到任务第二天,李兆芳就一个人坐火车去了上海。+ x* z. u& A9 Y2 K
6 v& D; }5 Y0 c2 b/ o# w8 _
到了上海见到作曲家刘雁西,才知道是为电影《平鹰坟》配唱,演唱的就是《沂蒙山小调》这首歌。刘雁西简单解释了几句为什么选择她来唱,就让她赶紧做准备,并给她大致描述了一下任务要求:“就是一个农村的小姑娘,站在一个山坡上唱。”
, z( u0 u- b6 x- J5 U) v* |
+ I# ^! W% w& N李兆芳回忆,这种大场合录音,还是第一次见。录音棚不象现在,乐队很分散,二胡在这儿,琵琶在那儿,都离得很远,“把我一个人弄到一个平台上,那个话筒还不是现在这样对着人的,是以前的那种话筒,开始我确实挺紧张。”指挥陈传熙也看出来了,特别叮嘱她不要紧张,“一遍不行咱再来一遍。”$ r$ `( m4 I, \4 v6 W
) {- s- w' a1 Z/ }5 Z6 v% i& q3 N! U
李兆芳说,开始唱的时候,有一个音演奏的是B,“风吹那个草低呀见牛羊”,自己唱的是C,正好差半个音。虽然指挥要求改过来,但是因为紧张,再加上听不清乐队,下面唱还是C,“一共录了三遍。”
* r3 p: u+ m! P6 |' }7 U2 _/ w. V8 ]) R0 s5 L! V3 Z& r0 D5 p7 C
李兆芳回忆,录完三遍,指挥就说行了,完成了,别的什么也没说。“后面他也没告诉我是B还是C,也没有说这个地方唱得对不对。”; B/ o& L$ E' i# }9 b" G
5 v1 ~; R6 e" o3 R: s
2020年,李兆芳曾应邀前往临沂大学音乐学院,为师生做了一场关于民歌演唱体会的学术讲座。在那次讲座中,她满怀深情地说:“《沂蒙山小调》到处传唱,是经典,是世界优秀民歌。这次来临沂,有幸参观了《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沂蒙的山美,沂蒙的水美,沂蒙山的人民了不起。我们要唱好民歌,弘扬和传承沂蒙精神。”( w8 D" r) n3 ?; ]* j
" M" S; X; x7 f. _
山东歌舞剧院歌唱家尹世瑛,也是一位著名的声乐教育家,评价李兆芳的演唱时说:“李兆芳的自然唱法很好,不存在换声区的问题。换声区的问题处理不好,就会有点儿艮。但是李兆芳不存在这个问题,她属于先天自然方法好,再加上舞台上的千锤百炼、摸爬滚打,形成了一系列的演唱方法,她从最低声区到最高声区没有艮。”“李兆芳是典型的民族唱法。”+ y0 E- w# m7 O; V: z6 d Z8 T5 M
' j- W. L9 N- H李兆芳的老家在济南长清区,小时候家境贫苦。新中国成立后,她光荣参军,成为原济南军区政治部前卫文工团的独唱演员,后来转业到山东歌舞团即现在的山东歌舞剧院,直到退休。时至今日,她还经常应邀走进高校,向音乐专业的学生传授民歌演唱技艺。4 S6 Y7 o1 F1 O, {' h: t( O
, b( Q9 `* `/ a' d
《李兆芳民歌演唱艺术人生》一书的编者之一、山东省社科联社会科学进修学院名誉院长吕季明介绍,李兆芳演过6部歌剧。1961年,主演第一部歌剧《白毛女》,然后主演《农奴戟》《夺印》《红梅岭》《沈秀琴》,再后来演出《洪湖赤卫队》、舞剧《白毛女》。学了几百首民歌,舞台上演唱过的山东民歌近百首,再加上外国民歌,总计百余首;其中,代表曲目包括《对花》《赶集》《四季花开》等。为电影《平鹰坟》、舞蹈《做军鞋》等配唱。曾参加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领导人和外国友人演出300余场。, m* ~( x- j8 K) D* I( p+ j
% }. ~5 ?4 A% g' t(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于国鹏 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