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诗意浓 俗话说:寒冬腊月!寒冬既然已到,腊月也该在人们的“盼年”欲望中粉墨登场了。 接理说,寒冬腊月,腊月应该是一个肃杀箫条的时节。但数千年来,人们却偏偏在腊月里“忙年”,也因此腊月分外受古诗词的青睐。正所谓:腊月俗多诗意浓! 腊月民俗趣味多 “腊”,《说文解字》称:“腊,合也,合祭诸神者”。古代,腊是人们祭祀先祖和百神的一种活动。用腊祭神,所以便把祭日称为腊日。这腊日又在农历十二月,故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腊”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百神的“祭”名,有“冬至后三戌祭百神”之说,即每逢冬至后的第三个纪日干支中含有地支“戌”的日子,南北朝时期固定在十二月初八日,汉族民间都要猎杀禽兽举行大祭活动,拜神敬祖,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这种祭奠仪式称为“猎祭”。因“腊”与“猎”通假,“猎祭”遂写成了“腊祭”,因而年终的十二月被叫做腊月。此风俗起源于秦汉时期,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下令制定历法,将冬末初春新旧交替的十二月称为“腊月”,十二月初八日叫“腊日”。 “腊月”有很多特殊的民风民俗,这从多种古籍记载中可以证实。如《玉烛宝典》称:“腊,一岁之大祭。”《独断》则曰:“腊者,岁终大祭。”《荆楚岁时记》则说:“孔子所以预于腊宾,一岁之中盛于此节。”早在周代时,不论官宦之家还是平民百姓家,年底都要举行一次“岁终之祭”,规模之盛大隆重为一年中之最,这种祭祀活动的名称就称作“腊”。腊月里,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开始“忙年”,从喝喷香的腊八粥开始,人们要扫尘、请香、祭灶、封印、做豆腐、杀年猪、打年糕、炸丸子、灌香肠、唱大戏、闹花灯、写春联、剪窗花、贴门神、挂灯笼、办年货,直到除夕夜,一切有条不紊,井井有条,呈现出一幅欢乐祥和的民俗风情画。 进入腊月,离年就不远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又称“小年”,主要有祭灶和扫年两项活动。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腊月日更新,谓之小岁(小年),进酒尊长,修贺君师。”每到这一天,人们要添买糖瓜,以祭灶神,祈神保佑来年家家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正如《敬灶全书》里所写道:“受一家烟火,保一家康泰;查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扫年就是年终大扫除,俗称“扫尘”。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旧迎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春节将至,人们便要购置年货,打扫卫生,布置居室,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来。 旧时,差不多家家户户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到了腊月二十三这日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禀报人间各家善恶功过。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 腊月忙年诗意浓 古代文人对腊月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描绘腊月的诗词有很多。“日躔星记,大吕司晨。玄象改次,庶众更新。岁事告成,八腊报勤。告成伊何,年丰物阜。”这是晋代诗人裴秀的《大腊》,描绘了人们在闲冬腊月,摆上酒肉祭祀、感谢百神福佑万事成功的场景,把腊月祭祀和会饮的盛况刻画得淋漓尽致。 唐诗中描写腊月的诗词有很多,如杜甫在《腊日》一诗中写道:“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诗人有幸参加腊日的一次朝会,虽是隆冬腊月,但已露出风和日丽的春意,似乎看到草已萌,柳已绿,高兴之余准备辞朝还家,表达了诗人十分欢欣的心情和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唐代诗人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 其二》:“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虽重点写的不是腊月,但却表现了腊月的一些特点。骏马在寒冬腊月无草可食,饥肠辘辘,只能到白雪覆盖的土里寻找草根,这时连草根都变成了甜的,就算是碰到了带刺的蒺藜,也要把它吃掉。 宋代诗人赵崇嶓《腊月》写到:腊月二十五,人家拔旧年。山人无可祷,睡着不知天。陆游有多首诗写到腊月,如《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诗云:“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诗中写的虽是隆冬腊月,但已露出风和日丽的春意,柴门里草烟漠漠,野河边有许多牛经过的痕迹。腊日里人们互赠、食用着佛粥,更感觉到清新的气息。 又如陆游的一首《腊月》诗:“今冬少霜雪,腊月厌重裘。渐动园林兴,顿宽薪炭忧。山陂泉脉活,村市柳枝柔。春饼吾何患,嘉蔬日可求。”腊月里厚毛皮衣已经穿不住了,越来越喜欢到园林中去走走,不用担心木炭之类不够用。此诗每句都是白话、实话。句句应景,随读随知。随知随忘,如雪落水,即落即消。全诗平淡到几乎无痕,但那水知道,有雪来过,生命的温度与湿度俱在。 在有关腊月的民风民俗中,南宋诗人范成大曾写过一首《祭灶词》广为流传:“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争斗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求利市归来兮。”全诗形象地描写了古人祭灶祈求合家平安的景象,展现了一幅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民间风俗画卷。 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除夕了,除夕讲究合家团圆。关于除夕团圆的古诗不少:最著名的是北宋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唐·高适《除夜作》也是名篇: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还有唐·张说《钦州守岁》: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日来。悉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 还有北宋文学家梅尧臣的《除夕》诗云:“莫嫌寒漏尽,春色应来早。风开玉砌梅,熏歇金炉草。稚齿喜成人,白头嗟更老。年华日夜催,清镜宁长好。”唐代诗人史青的《除夕》诗云:“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着后园梅。”皆写得俊逸平淡,但真情朴质,读来非常感人。明代才子文征明的《除夕》诗云:“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莫笑书生太迂腐,一年功事是文词。”足见其惜时奋进之意。 令人最感兴味的,是清代诗人赵翼在85岁时,还写出自己那老当益壮心情的《除夕》诗,诗云:“烛影摇红焰尚明,寒深知己积琼英。老夫冒冷披衣起,要听雄鸡第一声。”赵老守岁达旦,心里萌动一股活力,明年要与时俱进,创造人生的新辉煌。 此外,苏东坡的“儿童强不睡,相守夜讙哗”,将欢聚守岁的情景刻画得淋漓尽致。很多很多年过去了,如今在除夕之夜,家家户户依然沿袭着古老的习俗,男女老少欢聚一起守岁。 而作为唐太宗的李世民在《守岁》诗中写道:“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其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写了皇宫之内除夕守岁的豪华欢乐情景。唐代诗人杜审言也写有一首《守岁》诗:“季冬除夜接新年,帝子王孙捧御筵。宫阀星河低拂时,殿廷灯烛上熏天。弹弦奏节梅风入,对局探钩柏酒传。欲向正元歌万寿,暂留观赏寄春前。”唐代诗人张说有《钦州守岁》诗:“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日来。悉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诗人杜甫以“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诗句来描写守岁的情景。诗人白居易的“守岁樽无酒,思乡泪满巾”,流露了深沉的思乡之情。 综上所述,古今文人皆认为,虚掷光阴就是浪费生命,应把握现在而勿幻想将来。北宋苏东坡在《守岁》诗中写道:“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诗人强烈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今日品读,仍有醒世警人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王先琳教授,男、公安部《警察实战训练研究》杂志主编、高级记者、高级研究员、高级国学文化培训师、全球品牌网专栏作家、中国营销咨询网专栏作家、清华大学领导力培训导师、中国讲师网资深管理专家、中国培训网培训专家、中华企业文化网专栏作家、企业文化大学堂领衔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龙华区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民警瞬间击毙战术的运用与案例剖析》、《管理的学问》、《人生如歌》等七部专著;在海内外报刊、电台、电视台及知名门户网站发表文学、新闻和经济、法学和企业管理等作品五千多篇,六千多万字,数十篇作品获国家级奖励;其中:《加速与国际标准接轨》发表于《中国纺织报》,被评为三等奖;《惊人的浪费,可怕的后果--砖瓦行业浪费土地现象调查》先后发表于新华社内参和《中国土地报》并获奖励;《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地区封锁》发表于《法制日报》获"反不正当竞争法"全国征文二等奖;《思想政治工作呼唤法制化》发表于《江汉工人报》获全国征文二等奖;《按国际标准实施全方位管理--纺织行业'复关'对策之我见》获《人民日报》好新闻提名奖,并于1994年应邀出席全国新闻工作者座谈会;《驾驭圣马的人》被收录《敲响新世纪鼓点》一书,获《经济参考报》全国征文二等奖:《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完善公有制实现形式》获《人民日报》"搞好十五大宣传"征文二等奖和《中国西部科技》杂志全国征文一等奖;《"三个代表"应成为新闻宣传工作导向的核心》被"全面建设中国小康社会"优秀论文学术研讨会评为特等奖,并由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小说《风雨斗笠湾》分别获《中国作家》和文化部“共和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五十年”征文二等奖;《遭遇情人》获第二届“梧桐杯”三等奖;《知青小谢》载《梧桐文选》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为你写诗(组诗)》获2020全国最具人气诗人网络大奖赛”二等奖;《太阳与月亮(外一首)》获2021年“首届华夏杯当代诗坛文化艺术大奖赛”第三名;《老爹开店》被收录《全国优秀文学作品选》一书;诗词《荷塘吟》、《朝中措.咏竹》等被中国诗协收录《从胜利走向胜利》一书。名录《中华写作英才》、《中国专家人才库》、《世界名人》和《二十一世纪人才库》、《盛世中华 “中华精英篇”》等多部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