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A0 Q; ?. x( B% ?, [1 T4 n% u 香港真正意义上的流行歌发展至今(笔者注:至2000 年)已将近三十年,其中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巨星,推出过大量哙炙人口的名曲,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成长中青少年。: I9 d. u- C+ V# y7 l( O
1 s1 X/ z: V" E8 {8 {( n0 B
70年代之前,香港的乐坛主要以英文歌和国语歌为主导,民族小调和英美式流行曲大行其道,粤语歌只是次角,真正意义上的粤语歌(时代曲)很少,出现的用本地话粤语演唱的歌曲多由粤剧腔改编而成。这时香港的乐坛还没有成气候,只是跟着欧美和台湾的乐坛走,是一个“外来语言”统治的年代。 ]' D! m$ y" B
+ k% T1 V) a3 l3 g/ i8 N
一、香港当代流行歌的创始/ r, e) r: C; f# j7 W6 l
; k0 R m1 \/ ^5 m
% V9 G- W b/ n; ~0 l: G 70年代初开始,以许冠杰(早期他也是唱英文歌为主)为代表的歌手,逐渐开始唱一些粤语歌(时代曲)。除了许冠杰外,徐小凤及像温拿乐队等也开始崛起。在他们的努力下,香港的乐坛开始真正成熟起来,为以后的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 g: Z& O5 P. ?# f8 a2 o
" q' p; ^4 _4 o7 @$ N许冠杰) B/ m. X& @, @
许冠杰被誉为香港当代流行歌的鼻祖,他创造的以香港口语演绎法开创了香港本地歌曲的新纪元,对粤语歌的推行所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许冠杰早年组过乐队,唱过英文歌,并随其兄许冠文一起主持过电视节目。许氏兄弟的电影在七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初红极一时,《最佳拍档》至今仍保持香港电影观看人数的纪录。许冠杰1974年推出的首张粤语专辑《鬼马双星》揭开了香港当代流行乐坛的序幕,在1978年,“买到要抢”的经典大碟《半斤八两》标志香港粤语流行歌的市场正式形成。许冠杰是一位音乐奇才,他的作品能收能放,挥洒自如。他创作并演唱的歌曲可清楚地分为俚、雅两类,尤以前者意义重大。这些以粤语白话创作的歌曲嘻笑怒骂,站在普通人民的立场褒贬时事,用语风趣幽默,受到前所未有的欢迎。如《半斤八两》借打工仔之口道出社会低层人民的艰苦,《十个女仔》则尖锐地对片面追求时髦、唯利是顾的女孩进行讽刺,《加价热潮》更是直接对物价飞涨宣泄不满,《学生哥》正面对学生进行劝喻,要求他们用心向学,《揾野做》以一则寓言式故事从正反两方面劝说世人应自食其力、努力奋斗。而他以文艺腔创作的歌曲则承袭我国古典诗词风格,因而诗味十足,每个歌词都是一阙小诗。《梨涡浅笑》、《夜半轻私语》深得宋代婉约词风韵,《铁塔凌云》(其兄许冠文作词)是一阙爱港名作,《浪子心声》和《天才白痴往日情》的中老庄思想用典雅文字和温婉曲调演绎,真令人惊叹流行歌的发展的空间之大。据说东南亚某公司曾向许冠杰购买《天才白痴梦》几句歌词的版权作广告之用,每一字付元一千。许冠杰是缔造当代香港流行歌的最大功臣,也是这个流行乐坛的第一位天皇巨星。在许冠杰的影响下,大批歌手转而唱起粤语流行歌,同时另有一批新秀崛起,香港乐坛的春天正在到来……2 d- _* `2 q/ d
) M) Q6 ]/ H Q4 b* l) i+ [
温拿五虎# r$ @6 I1 c* d3 d* o/ U9 V
温拿乐队(Wynners)的前身Losers乐队在失败的尝试后解体,几名Losers的成员认为乐队名称不祥(失败者),改名“胜利者”并邀阿 B(钟镇涛)加盟,成立温拿乐队。温拿乐队一开始也是以演唱英语歌为主,代表作为《L-O-V-E love》、《Sha LaLa》。后来以英美流行曲的风格为基础填上粤语歌词,唱起粤语歌。《钟意就钟意》、《玩下啦》等红遍香江。他们以青春、前卫(比如喇叭裤,齐肩发)的造型赢得了年轻人的纷纷仿效,一时间“夹BAND”(组建乐队)成为流行的新鲜事物。许冠杰有一首歌《潮流兴夹BAND》便是描述了这盛况。温拿的崛起标志着香港乐坛有了属于自己的流行歌,属于自己的偶像,他们深刻地影响着七十年代中后期的一代香港年轻人。1978年温拿乐队宣布解散,其成员各自发展,并相约每五年再聚一次发行一张大碟。他们实现了诺言,其中1988年即解散十周年之时推出的专辑最有影响,《千载不变》打入当年的十大金曲。单飞后的温拿成员在香港演艺界获得了不可思议的成功:谭咏麟成为香港乐坛第一人;而温拿的主音歌手钟镇涛也走红歌影两栖;彭建新虽成就不如上两位,但以其独特的乡村风格也在乐坛获得一定的地位;陈友则在电影界成名,从演员到执导都颇有成就;只有叶志强较少继续在演艺界露面。
, g4 B* ^4 {/ b, e2 S7 ^9 T2 }, `( E$ m" B+ a% j+ l6 F
二、电视剧歌曲风行的时代! ^! h' T; O, ?3 v8 O B' f# M
# s3 ?1 i+ U: f- X% Z
郑少秋 大帅哥, ?* q7 d( K4 U" [
3 k& ?/ F+ p3 W# V1 V) L% D; |) Z
七十年代中后期到八十年代中期,是香港电视剧的黄金时代,香港最经典的电视剧绝大多数是在这期间拍摄的。电视剧的风行捧红了一大批演员,象周润发、郑少秋、汪明荃、无线五虎将等,成为了香港演艺界举足轻重的人物。而随着电视剧的的红火,它们的主题曲和插曲迅速传遍了大街小巷,成为最流行的曲种,一批著名的歌星就是在唱电视歌曲中走红的。
% l5 |3 s1 W0 s( N5 q; H2 j
! h$ b" j% g, w7 J& s$ G三、争霸将香港乐坛带至全盛时期. q- l8 K; q; X* D- d g4 @
4 `9 E$ ]% f* h* K% G& ]3 d+ G
4 i7 r, k$ i- i0 {! q% G
5 N: J' B; }$ B9 U9 _( V0 \ 所谓谭(咏麟)、张(国荣)争霸,其实是一个张国荣追赶谭咏麟的游戏,谭咏麟在强劲对手面前一直保持领先的位置。两人的歌迷势成水火,互骂甚至互殴的冲突不时出现。最过份的事件是谭的歌迷划花了张国荣的爱车并留下“张国荣死于爱滋病”的恶毒辱骂。如此过份的做法使两人不堪重负,谭咏麟88年初在1987年度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颁奖典礼宣布不再领奖,他的歌迷为自己实在太过火的行为付出了代价,即使他们一再哭求着“唔好……”亦无济于事。在谭咏麟退出之后,张国荣在没有对手的情况下轻取88、89两届最受欢迎男歌手后,身心疲惫而又索然无味地宣布告别演艺圈(但后来他复出拍戏,之后更是复出歌坛)。偶像的魅力在这段时期显现无遗,香港乐坛进入了一个火热的年代。谭张至高无上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其他歌手冒头的机会,但有实力的歌手仍然不断地加入战团,形成一个竞争残酷而激烈的精彩的场面,香港乐坛由而进入了全盛时期。
" g. u) r1 l. M
& t4 d+ o1 u" M0 F) @3 ?: U$ O3 w四、从谭张时代走进九十年代* |) s( t3 ~. |( c, K
1 J$ A/ P5 A9 C2 C
6 S# u6 F% Z+ }% W- Z
$ O$ v* p0 ]! }! ]
% B2 h; r7 p# t4 ~
/ v9 d0 C9 z& m1 Q1 b" {+ d* f5 K五、四大天王统治九十年代乐坛
) {1 g. p' w4 c0 a, a. S! L, ?+ R+ F" v' W
: O% q( H0 D! H. Z' ?0 V, s& [" c7 R
0 T; f& y6 K# F5 X2 r 在张国荣、林子祥、梅艳芳退出乐坛之后,香港乐坛突然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无巨星的时代。1990年刘德华、张学友、李克勤在角逐中占得先机,1991年黎明的火箭式走红使他与张学友、刘德华一起在年终的颁奖典礼上风光无限,三人被称为“三剑客”。但这个称号产生不到半年便告夭折,1992年郭富城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抢到歌坛最前列的位置,一家媒体戏诌式地将这四人比作神话传说中的四大天王,没想就此广泛传开,“四大天王”正式确立。这意味着这四个人已被公认为香港歌坛新的领班人,在一定程度上
( X; u/ |9 y' g+ k9 q剥夺了其它歌手再度加入战团的机会。" Z& t1 Z9 \7 A0 Z. Z
! \! ?# A! b7 ]' D& j3 Y3 O
四大天王在整个九十年代在香港歌坛的地位牢不可破,他们推出专辑总能轻松地卖个满堂红,他们推出的歌曲总能轻易打上排行榜榜首,他们瓜分了九十年代香港各大乐坛颁奖典礼绝大部分的大奖,而他们也总是轻易地击败一批批的挑战者从而更进一步地奠定自己的位置。可以说,九十年代是四大天王的年代,但在九十年代后期由于大势影响,他们的歌曲质量都不同程度地有所下降,显示出一些疲态。1999年底黎明在成绩斐然之时突然宣布退出一切乐坛颁奖,随后张学友也表示附和。这可以看作是四大天王时代的结束,后四大天王时代正式开始。
5 W0 z/ Z$ k( b0 T. r3 q$ U$ a; N
1 f' }! H5 X- h8 m张学友' v4 B* f6 F! \1 L h" A" h
在四大天王中,张学友是第一个在歌坛站稳脚跟的。早于1985年谭、张争夺最为火热之时,张学友甫出道便凭首张大碟《SMILE》 青云直上,成为万众瞩目的新星,主打歌《情已逝》打入当年十大。早年多首深情款款的情歌如《遥远的她》、《SMILE AGAIN玛利亚》、《轻抚你的脸》、《AMOUR》、《月半弯》、《蓝雨》、《LINDA》、《夕阳醉了》等使他成为名扬一时的“情歌王子”,其中87年的《太阳星辰》更是一举夺得年度十大中文金曲第一名。1991年他的《每天爱你多一些》盘踞十来周排行榜冠军,1992年的大碟《真情流露》狂卖八白金,牢牢地确立了他在香港歌坛的地位。张学友唱歌非常投入,这使他的作品总能感人,他的唱功在四大天王中也是首屈一指的。与三位著名的“靓仔”齐名,外表略逊一筹的张学友用实力说话。与其他三位天王拥有的数以万计的忠心歌迷相比,张学友虽然专一地痴迷于他的歌迷不多,但他拥有更为广泛的听众。九十年代学友的歌路没有太大的变化,代表作如《分手总要在雨天》、《还是觉得你最好》、《只想一生跟你走》、《我等到花儿也谢了》、《离开以后》、《不老的传说》等都是悱恻缠绵的情歌。在刘德华成功之后,张学友重新进军国语歌,结果也大获成功,《吻别》、《祝福》等是其代表作。张学友在电影方面也成绩不俗,获取过两次最佳男配角和影帝提名。1999年学友继成龙之后也获得世界杰出青年荣誉,这是对他十多年在歌坛、影坛的惊人成绩最好的褒奖。同年,张学友经过两年的淡出“缓冲期”之后,作出了与黎明一样的决定:退出乐坛颁奖典礼!显然这时去享受小两口的甜蜜生活是令人羡慕,学友也该休息休息了。; a5 q8 c8 `5 b5 H* F( E7 N5 e
# H. Y; _5 r+ E( }
4 g- K; _/ D4 `; E. Z1 x; \7 R
六、九十年代的女歌手之争
+ V6 W1 V) M/ z2 w2 x0 u
7 l; I4 r0 C3 [# x# B1 l& F
0 V5 Q: o% t4 f1 i
8 S4 X6 ?4 C! S) n
2 q- K3 a6 Z+ k/ p- v
' T, O1 K/ y1 w! r0 X七、造星运动的肆蔓引致香港乐坛式微) E7 U$ f+ Q1 A( H, |# U9 k9 G
; ~+ m4 P/ P: w- c) T2 {7 `
5 l0 M1 S% S9 @8 @) p8 h# L
# D2 f- {" c' w9 S3 q在四大天王咤吒风云之时,即使是女歌手在他们的阴影下也发展艰难,能冒头的屈指可数。一些颇具潜质的新星如黎瑞恩、汤宝如最终都未成大器,而排在歌坛最前列的女歌星不外就这几个面孔……
\: J7 {6 M' s9 C; {% ]( o1 E" j1 r+ P; w
叶倩文- R' i( U# \* P W/ U4 S" {) H4 [
不会说粤语、不懂中文的叶倩文于八十年代中期投身香港乐坛,被认为是一个“鬼妹”。在“鬼佬”林子祥的帮助下,叶倩文神奇地获得成功。她早期唱歌是全凭注音符号背下歌词,包括其红极一时的代表作《祝福》就是这样唱出来的。早期的《零时十分》、《甜言蜜语》等歌打出了一片天地,1988年的名曲《祝福》被各大颁奖礼一致推举为全年最佳金曲、1990年另一首名曲《焚心以火》也获得同样的荣誉,叶倩文在梅艳芳隐退之后众望所归地连取五届最受欢迎女歌手奖。她的代表作还有《秋去秋来》、《珍重》、《黎明不要来》、《愿死也为情》、《情人知己》等。1992年她的国语名曲《潇洒走一回》唱到街知巷闻,是叶倩文歌坛生涯的高峰期,而她与林子祥合唱的多首情歌如《选择》、《爱到分离仍是爱》也烩炙人口。1994年她与林子祥经过长时间的桃色传闻后宣布正式结婚,随后叶倩文淡然退出娱乐圈。
( ]# }7 K# d' f
) I( U5 s0 _' N9 t) ]: F* b5 ]林忆莲$ W% U, v. O% Z2 ^$ E. p
对叶倩文地位构成最大威胁的是林忆莲。虽然行内人对忆莲的评价并不低于SALLY,但也许是林忆莲长得不及叶倩文漂亮, 她的人气值一直稍落下风。电台DJ出身的林忆莲于84年推出首张专辑《爱情I don’t know》,崭露头角,1987年的名曲《灰色》使她挤身一流女歌手的行列。林忆莲能静能动,不过她早期的主要歌曲还是以洋溢着青春活力的舞曲为主,如《一分钟都市一分钟恋爱》、《倾斜》、《烧》、《疯了》、《醒醒》等。而另一些深情慢歌也体现出她的独特都市女性魅力,包括《前尘》、《依然》、《激情》、《滴汗》等。1993年她与李宗盛结婚并因怀孕停唱达一年半之久,当她重新回到香港乐坛时却发觉歌迷已将她忘了。于是林忆莲将注意转向国语歌,《夜太黑》、《伤痕》、《铿锵玫瑰》等象她早期的作品《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一样大受好评。
2 D3 |) b* V2 L2 C7 B1 |
% l& d7 R3 ^- P, y3 k王菲
( \6 q# G5 G0 \ 早期以艺名“王靖雯”出现的王菲在名成利就之后用回原名。她的成名作是1992年的《容易受伤的女人》,这首歌在四大天王交火白热化之时悄然杀上各大排行榜榜首并入选年终十大,王靖雯在歌坛几年的奋斗终获成果。这个时期她还是以比较正统的形象出现,代表作还有《执迷不悔》、《季候风》、《爱与痛的边缘》等。1994年王菲歌风大变,不仅舞台造型非常前卫,歌曲也表现出很强烈的随意性,甚至象《浮躁》这样几乎没有歌词的光哼哼的歌也能获得认可。由此王菲人气更上一层楼,取代叶倩文成为香港乃至东南亚最受欢迎的女歌星。王菲的声线非常突出,富有磁性,极易吸引人。她在经历与窦唯的失败婚姻后重闯歌坛,仍然宝刀不老。代表作还有《梦中人》、《守时》、《暖昧》等。北京出生的王菲国语歌也非常突出,代表作有《天空》、《棋子》、《我愿意》等等。. B1 U/ }+ }- \. c: k* Y0 E7 `: y
% S% j! e" C* l* r* s彭羚# h9 C5 K. p" @, P
在歌坛沉浮多年的彭羚以1994年的《让我跟你走》走红,以高音的女歌手形象出现。她在王菲生产而暂别歌坛时短暂占据了香港歌坛第一女歌手的位置,1996年初彭羚结婚并淡出歌坛。代表作还有《仍然是最爱你》、《如梦初醒》、《夜风铃》、《小玩意》等。
) x& C4 q P9 e; B- ?$ Z( C0 d5 A! w& g2 z6 W; @4 `4 _& ~' `1 x6 }2 T. S
郑秀文
6 @7 C- U. e. j! [" R 在九十年代中后期,能对王菲地位构成威胁的是郑秀文。郑秀文早期以乖乖女形象出现,主要作品有《苦恋》、《Say U’ll be mine》,但一直未能走红。1993年开始她改走前卫路子,如《CHOTTO等等》、《叮当》等劲歌热舞使她迅速窜红。1995年的《舍不得你》使她成为最炙手可热的红星之一,随后的几年郑秀文稳步前进,地位一直很稳固。代表作还有《放不低》、《小心女人》、《我们的主题曲》、《插曲》等。8 l( R, Z1 K1 n# R0 h" V
: R4 b) u: T, S. ?: s, E周慧敏
' ?7 @5 ]5 e5 d9 {. ^+ { 唱歌出身的周慧敏是主持节目和拍电视剧起家的,她在歌坛的发展一直也比较稳定,虽不是红得发紫的人物但也并不沉寂。周慧敏美少女的形象使她被誉为“玉女派”的掌门人,甜美的外貌是最大的本钱。代表作有《天荒爱未老》、《如果你知我苦衷》、《自作多情》、《感情的分礼》、《痴心换情深》、《自动自觉》等。97年周慧敏突然宣布退出艺坛,据传是结婚去啦。“玉女派”的结局总是以结婚告终,如杨采妮、黎姿等都是。. Z2 Q) h) c5 C2 T, Y
+ L( U& q$ x: T+ |1 t6 T B
在九十年代后期,香港歌坛涌现出的女歌星并不多。陈慧琳以模仿王菲起家,但到现在她自己的风格还没形成;“玉女”梁咏琪给绯闻稍闹一闹便身价大跌,现在的艺人形象还可真脆弱。
/ W$ x8 j6 [8 T9 R: Y 在四大天王横行之时,仍有一些新秀不断地发出挑战,陆续有近十人曾被封为“第五天王”,但这些第五天王们没一个能持久,都红了一阵就沉寂下去,其中不少是很具实力或潜质的。* N# P" V: j h- y
" a1 b+ M6 f7 ^+ I
/ e5 c9 k, H2 h. Y*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