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D% `9 A" {& T
“水立方杯”青少年组选手:爱中国的历史悠久,也爱中国的崭新发展* m/ V5 w3 i3 G X n4 j: S$ \
2021“水立方杯”中文歌赛在北京落下帷幕。赛后,中新社记者连线采访了几位青少年组选手,了解了他们与“水立方杯”的结缘,以及在海外传承发展中华文化的故事。
( v& w p5 i5 N( b# V
- m) o: I* E: a9 ]6 q “我从2018年开始学习声乐,参加了CCTV的星光大道节目。那年去北京参加复赛时我就知道有水立方杯了。”来自美国西雅图的李诗恬与水立方杯结缘很早,但受年龄限制一直没能参加。“今年我13岁了,我的声乐老师王佩老师(音)就建议我试一试。”
4 _+ u; Q- q% {2 t0 ~+ X. x u# M
决赛中,评委对李诗恬的评价很高,认为她的演唱“收放自如,有张有弛”。从选歌、练习到表演,李诗恬一直在尝试着更好地呈现歌曲。“中文歌词的咬字发音要准确,正确理解歌词和表演歌曲的内涵更是特别重要。”
) X2 q1 d w0 S9 V# B5 k# Y
' b$ Q2 c) Z6 W0 j' U* u5 @3 ] “准备比赛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来自俄罗斯的艾斯特·沃罗巴耶娃是第二次参加“水立方杯”,相比去年更自信了,线上表演经验也更丰富。
' @) d. ?. `) x- z+ w, o1 F$ V' J0 m+ Z& h
艾斯特的爸爸是一名俄罗斯汉学家、语言学家。据艾斯特介绍,爸爸读大学时喜欢唱中文歌曲,比赛时也在选曲上给了不少建议。$ b: R$ a: e0 j1 @
0 v- E: Q" H W “爸爸去年建议我唱《快乐老家》,那时我还不太能理解歌曲的内涵,但今年我已经彻底喜欢上了这首歌,并用在了复赛中。”艾斯特说,半决赛的《黄土高坡》则是小时候妈妈给她唱过的歌,“比赛中妈妈也一直在帮我纠正发音。”
+ ~- ^- T3 l, I8 G' c7 L" U. O8 B: B8 i
来自德国的曹媛以一首《灯火里的中国》收获了评委们的称赞。“第一次参加网络上的比赛,和平时在舞台上完全不一样。”曹媛说,“很多人帮了我,但最大的帮助来自我的邻居——我每天早晚练歌那么吵,他也没觉得烦。”
; a# p% K" U; ]& L' \0 {9 T0 G
& e! D5 I7 Y: y. {9 Q+ \* d- `0 M/ P 褪去镜头前的光环,曹媛也是一个热爱中国美食与流行文化的女孩。“我最喜欢油条、馒头,平时吃的也都是中餐。我还喜欢中国的综艺节目,有很多节目每一季都看。”( C4 _! ?) _5 x* H4 S" N4 q8 h' |: J: Q
, N! r* {8 C! r8 H1 D7 i5 m
曹媛家有收藏瓷器的习惯,疫情之前,一家人几乎每年都会回到中国探亲。她曾经爬过江西的庐山、云南的鸡足山,还对两年前在长沙喝过的奶茶念念不忘。“如果说从瓷器上看到的是历史,那如今在中国看到的就是很多新东西。”1 X/ ^0 j0 R$ G! j: ~
! ~6 N" c+ g I" X* s- a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中国人善良好客,中国汉字也很神奇。”李诗恬在美国参加过中文写作比赛、文化节演出、中文才艺比赛等,还参加过CCTV星光大道的青少年组比赛。“那时我看到了京剧表演、诗朗诵,觉得很感动。我不知道的太多了,以后也会继续努力学习中文。”: T9 ]& N8 T3 Z# y( t, v+ ~- ^
: O/ Z% y: m: r; x) v7 @
李诗恬的很多朋友都喜欢中国的文化艺术,她也会向朋友们介绍。“我的姥爷2008年时是中新社的记者,他告诉我要客观地看待西方的报道。我向美国朋友讲中美文化的区别,他们也会更客观地看待对中国不公平的评价。”
( T3 i4 u6 G3 i5 c' W4 V
' U( S7 V% I9 ]" T/ _6 L 艾斯特的爸爸很重视对孩子的语言教育,曾在艾斯特4岁多时让她和妈妈去中国的姥姥家住了一年半,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以便为她日后学习中文打下扎实基础。“也是因为语言,我一直对中国文化感兴趣。”艾斯特说。9 \% R! Z9 V* y: c- `8 i
& T! r, C( t8 Y! Z. A
随着年龄的增长,艾斯特参加了许多有关中华文化的比赛、活动,更对中文歌曲格外青睐。她将会唱的中文歌曲上传到网络平台,把中文歌词翻译成俄语并加载到字幕上,吸引了众多中华文化爱好者的关注。“有的人因为听到我分享的歌曲,变得更喜欢中文和中国了。”+ `- ]: g# w, g
0 c- r$ i, n5 q) V9 {2 W: e8 V5 U8 F 艾斯特说,未来希望去中国学习或旅游,拍更有趣的视频分享给粉丝们,继续宣传中国的文化。(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