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036|回复: 0

[杂文|随笔] 奋力夺取土城景福寺袁氏宗祠建成攻坚的全面胜利

[复制链接]

947

积分

8

听众

308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947
袁玉刚 发表于 2019-5-14 21:3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奋力夺取土城景福寺袁氏宗祠建成攻坚的全面胜利
袁玉刚 字庆得
      近日来,习水县土城景福寺袁氏宗祠恢复重建装修布展进入最为关键的大殿柱子外观上漆、山门建设收尾、先祖神位恭迎阶段。这是自2016年9月16日举行开工庆典、2017年1月25日凌晨完成主体工程封顶、2018年1月1日锭门纳吉以来,袁氏全族上下不忘初心,感恩奋进,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推进宗祠建设攻坚,大力锤炼较真碰硬的工作作风,坚决夺取宗祠全面建成任务取的新成就。在这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对宗祠恢复重建的目的和意义再认识、再深化,强化责任担当,着力“四个必须”,狠抓工作落实,为全面完成宗祠恢复重建凝聚推动发展的正能量。
      一是必须深刻认识宗祠恢复重建的目的和意义
     宗祠即是祠堂,也称家庙,是汉民族供奉祖先和祭祀的场所,是宗族的象征。它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作为汉民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据《增修仁怀厅志》、《续修遵义府志》以及景福寺碑记等记载,景福寺原为建于唐朝乾符(874-879)年间的寺庙,自南宋端平二年(1235)年,袁氏始祖袁世明取得该地崇建塑妆功果以来,经袁氏子孙不断重(扩)建,在明朝初期成为习水土城袁氏供奉入蜀(黔)五世祖袁公讳绍祖、祖妣陈氏之庙宇,同时也是供奉入蜀(黔)一世祖袁世明、二世祖贵贤威猛、三世祖忠、四世祖隆垠的殿堂。
     恢复重建土城景福寺袁氏宗祠,见证袁氏数百年的辉煌,是习水土城袁氏全体族人的希望,也是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丰富千年土城重要人文内涵的载体。地处于赤水河谷旅游胜地的景福寺,自古以来就是仁怀厅八大景点上的重要景观之一,千百年来香火旺盛,每年在这里举办的祭祖、祭孔,以及药王会、观音会等民间民俗活动长盛不衰。1957年寺庙、宗祠、戏院等被毁。
     土城原属赤水,1965年12月划习水县辖,地处川黔两省区域经济结合部,位于重庆、贵州、四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最集中连片的旅游“金三角”地区的中心,与赤水市、四川省古蔺县接壤。千年古镇土城早在7000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此始置平夷县,北宋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在此建滋州,领仁怀、承流二县(即今仁怀市、赤水市、习水县地域)。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废滋州,更名为武都城。元末明初,街民在改造房屋时发现了大量土城墙,故名“土城”。
    “滨播枕永,襟合带泸”的土城,水陆交通方便,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朝万历十八年(1590年),时任永宁(今四川叙永)宣抚司儒溪里唐朝坝长官司长官袁世明第十四世孙袁宝台(袁切),率长男袁起龙,邀弟仙台(袁初),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历时九年在土城的四周建成了金子屯(建于1590)、九龙屯(建于1594年)、天赐屯(建于1597年至1599年)、七宝屯(建于1598年)四大军事屯堡就是历史的证明。此外,明代养马司、“五宫九庙”、“两寺一阁”、滋州官衙、武都城官衙、古滋千户所官衙、儒溪关(关隘)、永宁镇边都元帅府、永宁宣抚司官衙、唐朝坝长官司官衙、袁近台府衙、通商碑等重要历史遗迹及历史建筑,都是袁氏世袭土城的历代先祖用勤劳与智慧留传的重要遗存。与景福寺袁氏宗祠一样,这些重要的历史遗存,不仅是千年土城悠久文明的重要印记之一,也是袁氏文化自南宋端平二年(1235)进入蜀南、黔北以来推动边疆地区文化繁荣,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的重要见证。
      因此,恢复重建土城景福寺袁氏宗祠,全面夺取宗祠建成攻坚的胜利,推进地方政府以九龙屯等四大军事屯堡、养马司及千户所官衙、永宁镇边都元帅府、儒溪关等为主体,打造赤水河中游中世纪军事屯堡旅游文化区及儒溪关文化旅游区,不断加大袁氏历史文化遗存的发掘研究和保护力度,为当地历史文化研究工作提供佐证,加强土城乃至赤水河流域人民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乡村振兴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是必须聚焦宗祠建设目标任务,强化工作措施落实
     全体袁氏族人要主动加压,切实增强全力攻坚建成景福寺袁氏宗祠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要在恢复重建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工作部署,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力攻坚宗祠全面建成的要求上来,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承压奋进。一要将宗祠建设的后期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做到各项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落实,有保障。特别是在资金筹集方面,要争取得到更多宗亲的理解和支持,用好用活各方面的资源,强化有财力的宗亲帮扶力量,坚定不移、坚持不懈推进各地、各房各支加大资金筹集力度,力争工作成效取得新的突破。二要抓好“做”这个关键。“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宗祠恢复重建,重在行动,贵在参与。全体族人,特别是重建领导小组成员、各地各支联络组负责人以及热爱宗族文化的广大宗亲要深化思想认识,增强机遇意识,突出宗祠全面建成任务,保持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三要以全力攻坚宗祠全面建成统揽全局,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要在全族打响攻坚战鼓擂动,号角催征的工作氛围。让广大袁氏宗亲立下“愚公志”、打好“组合拳”、形成“合围势”,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一刻不停歇地推进宗祠全面建设,力争在预期目标内向当地党委、政府以及全体族人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三是必须坚定信心,正视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宗祠开工建设以来,我们着力安全施工,优化建设方案,强化安全保障,狠抓各方面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也积累了较多宝贵的经验,但由于资金紧张宗祠建设任务仍然较为艰巨。我们既要正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要看到自身的优势和潜力,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积极应对,主动作为,切实按照恢复重建领导小组的要求,迅速行动起来,排好时间表、进度图,定好责任人,强执行、促落实、见实效,全力以赴打好宗祠建成攻坚战。我们要强化问题导向,对照宗祠恢复重建以来存在的困难,逐一进行梳理,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比如,由于土城袁氏分支众多,子孙遍布云、贵、川、渝乃至全国各地,在宣传发动上是否存在不足,是不是有遗漏;领导小组成员分工是否合理,是否各尽其责;工程建设方面是否还有需要完善地方,措施落实上是否有保障等,要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转变思路,抛下包袱,主动适应工作重心的变化,在实和细上铆足干劲,保持舍我其谁的姿态,坚决扛起全力攻坚宗祠全面建成的责任,抓紧制定出针对性措施,统筹调度,科学合理安排,精准发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我们要对打赢全面建成宗祠任务攻坚战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让袁氏全族坚定抓好宗祠全面建成的信心和决心,切实强化担当作为。要通过深入分析,剖析困难和问题存在的根源,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增强加快推进宗祠建设的紧迫感,帮助广大袁氏宗亲树立坚定的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坚决把责任扛在肩上,为夺取宗祠恢复重建全面完成提供强大思想武器。
     四是必须做好打硬仗的思想准备,全面完成宗祠建成任务。
    全力决胜宗祠全面建成,不辜负当地党委、政府的期望,不辜负全体族人的嘱托,就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宗祠恢复重建领导小组的部署上来,就一定要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坚定不移地完成好宗祠恢复重建各项工作任务,做好“打硬仗”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当前,决胜宗祠建成全面攻坚到了最后啃硬骨头时期,二年多来,我们面对困难锐意进取,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到了再加一把火,再争一口气冲出重围的决胜阶段,全体袁氏宗亲决不能“行百步半九十”。越是在紧要关头,我们越要勇于担当、奋发作为。特别是重建领导小组成员、各地联络组负责人要树立敢于担当的良好导向,发扬传承袁氏先烈们“赤心报国扬民族大义,忠孝传家显袁氏世范”的坚定信念,拿出攻坚克难的气魄和韧劲,锲而不舍把宗祠建成全面攻坚任务抓实办好。
     我们要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工作作风,继承和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的顽强拼搏精神,不怕困难、不惧艰险,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使命,深入各地各支、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各家各户,千方百计破解难题,不断提高破解难题打开局面的能力。
     我们要保持不胜不休的状态,咬定宗祠建成总攻目标,切实改进作风,着力解决事关宗祠建设和发展的问题,着力加快建设速度和效率,着力激发全体族人的活力和创造力,着力以“勇于担当,敢于碰硬,善于成事”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气和壮士断腕的决心,全链条压实责任,进一步细化后期装修布展工作方案,全要素强化支撑,加强各类要素保障,亮出“不怕吃苦、不怕吃亏”的宽广胸襟,确保精准发力,形成决胜宗祠建成攻坚强大合力,推动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精做强。
     二年多的打拼奠定今天的基业,今天的奋斗成就明天的梦想。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上下团结一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思想同心,步调的一致打好决胜宗祠全面建成攻坚战,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力量,我们就一定能够圆满完成宗祠重建任务,就一定能在新的时代大有作为的切实担负起家族振兴的希望,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积极贡献力量。

(作者为习水县袁世明世家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12-23 07:35 , Processed in 0.120154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