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十年过去,国内音乐行业有进步吗?
1 i6 X' ~ O0 }! a" I
6 R7 h0 R, A. K; k- b7 h让人深思的是,虽然已经过去近十年,当下的内地音乐行业似乎并没有好转多少,甚至台湾的音乐产业也陷入了萎靡。由此看来,大哥说的不全然对,光有人才是远远不够的,更要靠带动产业运转的商业体系。当然,随着近年国内版权环境的好转,业内普遍认为,音乐行业已经开始复苏。
0 v4 A2 C: J+ h5 |( N. R, f3 _# w+ X5 O, N- z# n& y! N8 D: L5 {
那么,在这近十年间,国内音乐行业都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 s7 W& ] ~' B, h9 P J% Z# K4 Z5 G2 X; p& V) ~( T& L% B( k
没落的把关人和紧俏的独立音乐
- P3 I3 k8 U+ K6 z+ s( q" ^0 w0 g! Q4 h) _
在传统唱片业时代,音乐产品的生产、传播、消费,都有着一套完整的流程,以及各个环节上对应的从业者,共同构成了一条专业的“流水线”。而这一整套流程,起的其实就是“把关人”的作用,它既保证了音乐产业的源头活水,更引导了市场的发展走向。
- h- q& z; B$ d$ n
8 z7 I3 i) Q# B' N; t) Q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方面,把关人的专业度决定了整个行业的工业水准,即什么样的艺人和作品会被生产出来;另一方面,把关人的专业素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受众的音乐品味,即什么样的作品可能会受欢迎。
& p* |" G, W! I8 a& s& M" ]
3 U7 g4 V' F' d3 d" b# G$ V
d6 P+ Q( {% f% L' H) Y2 e9 ~: H0 G9 V. m" \) R/ s
然而,数字音乐的出现打破了这个传统。可以看到,从2005年至今,内地音乐圈的当红艺人大多都不是出自唱片公司了,比如李宇春、张靓颖、薛之谦和好妹妹,都是出身或走红于音乐选秀和网络。难道唱片公司真不愿意继续推新人新作了吗?恐怖不是。依附于唱片业生存的商业体系链条崩坏了,原来固有的渠道效率和行业话语权也随之丧失,这是早期互联网对音乐行业的最大冲击,副产品还有广大受众心中根深蒂固的“免费思维”。 , a" L* \, }; r! @* B2 {" b
' P3 }7 _2 Z2 c' |* j据资料显示,2012年,包括传统唱片、音乐彩铃、在线音乐、影视配乐等在内的音乐产业规模已达1000亿元,但是词曲作者和唱片公司等音乐权利人所分到的份额不过2%至3%。换句话说,唱片公司都没快没饭吃了,靠创作为生的音乐人就更惨了,人才流失问题成为这近十年来华语音乐的最大危机。
6 K. q+ G1 W% C2 U/ `0 F% c
& E: w/ n+ l+ C( [, n' _1 U5 C
" C& E: b5 E5 q: ?. ]+ R5 k) Z; \# j, d7 b3 {/ B4 C- j! B, \' c( p# ?
另一方面,早期国内的唱片公司基本处于“小、散、弱”的状态,还没发展成熟就被互联网“扼杀“得差不多了,别说跟“三大”去争市场。行业体系和标准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唱片工业时代摸索出来的人才对接机制、推广机制的断层。可以说,无论是流行乐坛还是唱片公司,青黄不接的景象已经持续多年,国内音乐走得异常艰难。
; c0 a3 E6 q a. T0 U- F
" V3 h, w4 m4 X9 ]- K" e当然,喜欢音乐的人是不会减少的。随着录音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传播渠道的去中心化,越来越多的人走上了独立音乐人的道路,即没有和任何唱片公司签约的音乐人,自己录歌,自己宣传。只有够有才华,够努力,敢表现自己,你就有可能得到网友的关注和喜爱。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的独立音乐人或已超过10万。 ' H3 p& A7 D8 N' R- x8 S2 ?
$ p9 w8 n) Q8 I" r
此外,在版权为王的风口下,独立音乐也成了各大音乐平台争抢的新战场。刚拿到7.5亿元A轮融资的网易云音乐宣布在“石头计划” 策划推出扶植独立音乐人、推广原创音乐作品的网络及电视综艺节目;QQ音乐也推出了针对独立音乐人的开放平台计划;有“独立音乐孵化器”之称的虾米音乐也于近日重启了“寻光计划”第二季;其他如太合音乐旗下的合音量、豆瓣音乐的豆瓣金羊毛计划、碎乐等各种针对音乐人的扶持计划也纷纷启动。
( l" ]( I! l$ t# y
/ y; E% [) y% ` @1 K$ Q! i. L# A
, |+ }) }: A! {! D4 V( x这些音乐人计划,都致力于为独立音乐人提供专业的音乐制作和线上线下的宣发推广服务,帮助独立音乐人完成从0到1的起飞。 # c/ s8 \8 M/ _4 J
& R1 z" c1 v$ U/ M( ^+ v
尽管现在做音乐的门槛看似在下降,但要保证高质量的音乐作品持续产出,独立音乐人也终将不可避免地需要走上专业化。而各大平台推出的独立音乐人扶持计划,恰好给了广大音乐人提供了真正进入行业的可能。
2 K @ i! j s3 {- w! g2 W
9 u5 ?- {, h) B4 {老生常谈的版权保护和音乐付费
1 E: M5 s; b8 X6 _6 ]
; A: F9 u4 j) w8 d说起音乐产业,版权和付费是永远绕不过去的两大话题。由于国内糟糕的市场环境,二者相伴相生,也是同病相怜。
# T m0 q/ b9 w, E
" o/ `: f, c6 F- p: M: S P早在2013年3月,音乐行业就出现过全面正版化和音乐付费的消息。知名“音乐门客“高晓松在采访中说到:“通过去年《著作权法》的修改和众多音乐人的抗争,今年7月1日后将会看到翻天覆地的改变,这个改变会超过当年视频网站正版化带来的冲击,大时代终于将来临。”言语中透露出几分豪迈,然并卵。 & ] Y; i; v* a' M8 g3 ]
) F6 \+ V k2 \6 Y5 {+ O, g6 V
0 o1 B( f. j! B# A& `4 k7 ^8 e* l0 c6 W% Z) o D9 |+ [
而事实证明,国内音乐行业的正版化直到2015年年7月国家版权局下发《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后才得以真正落实。甚至可以说,政策因素是近年推动音乐产业发展的最大动因。
% V3 J' p6 i7 O) I+ C$ c6 M
# t" j i* _- C( y7 h4 \5 d; c: o复盘版权正版化和音乐收费的过程,尽管总是“雷声大雨点小”,但也不能完全怪音乐平台。据了解,2010年以前,国际四大唱片(现在的“三大”,加上EMI)跟中国互联网公司收取的版费是每年100万人民币。从2011年年底开始,价格突然暴涨到100万美元(约700万人民币)—— 这还只是试听的版权,不包括下载。推算一下,当年的一家网络音乐平台公司,每年仅仅是支付给四大唱片的版费,就高达2800万人民币,对于当年主要靠广告模式为主的音乐平台来说简直是不堪承受之重。本质上,互联网音乐平台是愿意推动付费制度的,但之所以迟迟下不了决心,还是怕得罪已经习惯免费使用音乐的用户。可见,时机很重要。
2 p0 L8 l, T; o$ w& {* a7 _* H! C1 o8 i) h1 \( n
! O& _& H4 Z+ f2 i8 |7 y& ~+ g; V- y m6 P- q3 X5 ?
还好,在音频领域的版权问题基本廓清后,数字音乐消费的模式也逐渐被受众所接受。自从QQ音乐首创数字专辑模式以来,周杰伦、鹿晗、李宇春、李志、赵雷等歌手都在数字专辑中玩得风生水起。 & t0 g6 H1 {! G9 Z0 a% {
! ^) F7 Z' n$ [2 e( }
数据显示,早在2016年上半年,数字专辑已经为音乐行业带来数亿元的创收,以数字专辑为代表的数字音乐付费模式已然成为国内音乐行业最重要的传播与营收手段。这也在侧面反映了受众在付费意识上的积极改变,随着90后、95后、00后等新一代消费群体的崛起,以及越来越便捷的移动支付,音乐付费将越来越普遍,成为音乐行业的新常态。
- k1 n$ F/ L; V" g7 ?/ g/ z: S/ g3 P, ^
宋柯曾经说过,“在唱片业的黄金时代,唱片公司是不屑于签艺人和经纪人的。因为唱片公司单靠录音制品的版权,就可以活得非常好、非常有尊严。为什么活得这么好?第一,版权有价值,第二,有合理的商业规则。”在经历漫长的正版化后,这两点也在慢慢地重建,音乐产业的新秩序也在酝酿中。! E x6 V" J; n2 i; K& T% `8 j
/ {0 [6 y% Y. n1 \" T0 ^' u" K. W
0 X8 c# Z6 n! f" P9 U5 X
' B2 Q* [+ J+ h2 z+ g }未来音乐产业的新秩序,谁主沉浮?7 l6 b' _" ^+ V! e/ B: h, d. I
+ [0 P) g+ Y) H在版权环境逐步好转、资本纷纷进入的当下,产业链上的各方都看准了音乐会是下一个即将爆发的风口。
2 Z$ O+ T0 R; K9 V
% w: W/ m+ b9 `+ [: A" W; C据国际唱片业协会(IFPI)2017年4月26日发布的《2017全球音乐报告》中显示,2016年,中国音乐市场的全球排名从2015年的14名上升到2016年的12名,其中内地市场录制音乐的收入增长20.3%,流媒体收入上升了30.6%。据此,IFPI(国际唱片协会)还得出了一个结论: “中国是下一个伟大的全球机遇,有可能与世界上最大的音乐市场比肩。” 3 W6 Y- D! @: {, M0 A
/ j: N- G$ [7 i( `" f
近十年过去,渐渐摆脱盗版的困扰后,音乐产业的美丽新世界似乎正迎面而来。2 C" N$ Y d1 W, X+ u' @4 o
+ I( R& n+ p: m6 n2 o
( z) _$ k0 W6 l
3 G3 a7 w! N3 I, i$ X传统音乐产业已经崩溃,新的数字音乐产业新秩序还在酝酿中。那么,谁会是未来新秩序的主导者呢?音乐先声(ID:nakedmusic)在此做一个简单的猜测和展望。
; C. ]9 J* I9 c1 X
: h f- @& U; o' T9 j o1 W首先,我们来看看音乐产业链的上下游都有哪些强有力的潜在竞争者。上游是内容方,以世界三大唱片公司,他们控制了绝大部分的优质音乐版权,并且在全世界范围都具有话语权;中游是渠道方,以腾讯音乐娱乐集团、阿里音乐、网易云音乐、太合音乐为代表,他们收割了国内了最大量的音乐用户,大多背靠互联网集团;下游是消费方,主要指用户,不在讨论范围内。
8 t: L9 }0 `0 P; W5 }: N* h2 o6 _0 {2 l9 y
作为一场资本的较量,未来新秩序的制定者必须具有雄厚的资本支撑和强大的产业整合能力。当然,这里的“制定者”不一定是某个特定主体,也可能是某个资本联盟。 9 l0 D7 [& ~: _+ J" W% e2 `
. C; } n B0 C1 H# ?. N& J6 v3 T目前来说,“版权大战”后的各大互联网音乐平台,各家都具备了一定差异化的优势:TME整合了QQ音乐、酷我音乐和酷狗音乐的用户和版权资源,同时还拥有腾讯的社交优势,国际化初见成效;阿里音乐以大文娱战略建立了虾米音乐、阿里星球、优酷、微博、大麦网等文娱矩阵,结合电商优势,协同潜力亦不可小觑;太合音乐站位高远,建立起囊括唱片公司、音乐平台、演出平台、票务平台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音乐生态完整;网易云音乐则另辟蹊径,以音乐社交为特色,靠出色的用户体验硬是“杀出来一条血路”成功后来居上。
" m0 E$ Q5 U8 y7 S/ s; Z+ j1 M: Q* H9 E9 `$ \: g5 j
8 s5 j' K* b$ I
7 o2 q3 t: h% h# |$ h
这几位大玩家到底哪家能脱颖而出尚且不能定论,但唱片公司会允许其中某一家独大吗?恐怕答案会是否定的。作为靠版权费就能年入数十亿美元的内容方,以华纳、环球、索尼为代表的三大唱片公司绝不会允许音乐行业出现垄断的情况。当然,有一种情况除外,那就是唱片公司本身就是垄断者的一部分,即前面提到的某种资本联盟形式,但作为利益不同的各方,达成的可能性极低。 + @. Y1 |0 O2 |* `, }, c: R9 R- s+ x
: g$ j) c0 M# k7 M: m3 |$ w所以呢,这近十年的时间并没有浪费,整个行业包括其中的从业者,还是一种顽强的姿态,在摸索中前进。李宗盛说过,“我们这一行业是一个很伟大的行业,只有杰出的人,优秀的人,肯努力的人才能够出头。让我们互相勉励,让我们音乐界变得更好。”
1 Q: q: y* p/ y/ }
6 ]% Z, j, h! z! j4 \" L/ S) z9 b这也是音乐先声想说的:让我们一起,见证音乐产业的黄金年代。它快来了。
, g& a5 p+ F' v+ m) D$ D5 Y1 f( h6 C4 {5 g$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