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797|回复: 0

[其他] 古琴打谱是什么?

[复制链接]

2517

积分

0

听众

59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2517
2739094 发表于 2018-9-10 02:2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琴打谱是什么?6 U$ M& F6 `" ]& p

5 p$ O9 n1 U6 z2 e3 f$ w打谱是什么,
* n+ z4 x0 r  Q6 K以下将平时与女儿有关打谱的谈话内容集中整理成文,进一步与琴友讨论。女儿成红雨,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古琴专业学生,从我学习古琴演奏及琴学知识。
6 |( g! p5 [6 N) v8 C+ Q- ](以下成公亮——C,成红雨——H)
0 D2 r# g; d1 D( P9 R' @: k+ LH:爸爸,有关打谱,你近来常常谈起,涉及的内容却不仅仅是打谱,古琴的各种问题相互关联,提出一个就带出一大串。 ) Q  q* j! n: ~* {2 `
C:这几年我花许多时间打谱,在打谱中常常想这个问题:打谱是什么,在古琴界音乐理论界,“打谱”的概念有各种理解,其中误解不少,问题好象很简单,其实不然,就像“古琴是什么”这个似乎不必回答的简单问题一样。去年四月初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古琴名琴名曲国际鉴赏会”上,“古琴是什么”大家讨论数天后竟无法定论。其实“打谱是什么”也是如此,这涉及到对中国主体文化的认识,具体即对古琴这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性质的认
6 P: m0 u: H7 ~! `2 N$ X* A0 X# e识。本世纪的前半个世纪,特别是“五四”以来,古琴音乐传统受到负面性的评价和无情的批判,与此同时,琴界本身又将其作为国粹而保护、发展,完全无视外界的冷漠;后半个世纪,古琴虽然经过“十年浩劫”,作为一种精深博大的音乐文化品种,古琴较其它乐器是被重视、推崇的,不仅仅古琴队伍较前半个世纪扩大了很多,其中不少在琴坛有影响的琴家是从音乐院校培养出来,他们同时接受了系统的西方音乐教育,关注古琴的音乐理论家也越来越多,他们客观地对古琴的美学、乐学等作出各种角度的研究,给古琴带来诸多令琴人兴奋、自豪的气氛,同时也夹带来另一种眼光的“偏差”,这种“偏差”也不无影响到琴人对琴的认识包括对打谱的认识。 ! b' s3 \* Q2 T9 H5 O
H:打谱的概念《中国音乐词典》六十二页上说得很明了:打谱,弹琴术语,指按照琴谱弹出琴曲的过程。由于琴谱并不直接记录乐音,只是记明弦位和指法,其节奏又有较大的伸缩余地。因此,打谱者必须熟悉琴曲的一般规律和演奏技法,揣摩曲情,进行再创造,力求再现原曲的本来面貌。现存的古谱大部分已经绝响,必须经过打谱恢复音乐。”这种对打谱的概念不是大家都认同的吗,   ]- d/ @4 H; e0 ^. h) E
C:大的概念自然都没有分歧,问题是打谱的许多具体情况,如何“按照琴谱弹出琴曲的过程”有不同的认识和做法,五十年代起,打谱的目的和被打的琴谱的时代都有所变化。 6 l' J" N! h! K
H:减字谱的形态特征,是中国传统音乐审美要求所必然产生的。
9 W6 E5 E3 f/ B% G( b) bC:打谱是历代琴人从未间断的琴学活动。琴人在学琴、弹琴的生活中,有的琴曲有师承,他们从老师那里学来了,有的没有师承,或是琴人身边找不到会弹此曲的人可请教,但有乐谱,想要弹这首琴曲,就必须“依谱鼓曲”,即琴人据谱反复弹奏、琢磨直至句逗清晰,音乐流畅,结构完整,此时一曲打谱才算完成。反复弹奏中最需琢磨和费时费力的便是琴曲的节奏安排,当然琴谱本身已暗示许多“大致”的节奏和约定成俗的节奏型。 7 G7 I6 A; u6 U+ c- _" G
H:这些“大致”的节奏和一些约定俗成的节奏型是指哪些,
$ A$ v6 s# v' p) b1 [" a( ]" x; KC:传统的减字谱是指法谱,表面上不记形象的节奏符号,但实际上许多节奏是通过指法弹奏动作来体现的,如何动作,就有如何节奏。例如:右手“历”两或三根弦的" w2 `$ d. z7 v" M
节奏必然稍快,有“吟猱” 指法的音必然稍长,“掐起”的音大都在后半拍,“滚沸”的节奏必然急促;有些指法符号有弹奏动作和约定节奏型的双重涵义:“打圆”“ ”、“掐撮三声”“ ”、“轮”“ ”、“琐”“ ”;明确作为节奏谱字的有“少息”“ ”、“急作”“ ”、“缓作”“ ”、“入慢”“ ”、“如一声”“ ”、“同声”“ ”,还有区分句逗的符号“。”。这些节奏信息,包括还有不少未举出的,对于一个传统的琴人来说已经够了。他们依据这些,再加上自己的创造,已经可以安排出一首琴曲完整的节奏。其中除这些粗疏的节奏表示外,作为构成一首琴曲完整节奏所缺少的那一部分,正是传统琴乐给予琴人的“权利”和“自由”,即在这些乐谱的提示和制约下发挥琴人的理解、创作能力,充分表达出琴人的审美情趣,艺术风格,并以琴人的自我出发,力图恢复乐谱的本来面貌,揭示其内在的精神意蕴、展现谱曲者所要传达的美。 . P" S+ c8 N, K& t9 r
H:琴人在打谱中面对古琴谱节奏记录的粗疏、简约,必然要付出许多劳动,这与西方音乐作品节奏记录十分精细比较,麻烦多了。减字谱在自唐以来一千多年的历史只
$ s* S5 G8 s; ^2 J是逐渐在这种方式中完善,而没有根本性的改革,为什么不改呢,
; ]+ n( G' t2 g2 `C:不是想不出办法不改,而是认为没有必要。中国琴人视琴谱为琴曲表达的依据,但这个依据仅是个“骨架”,“骨架”中间有许多空隙,这些空隙需要琴人自己的“血肉”填充依附。琴谱所暗示的节奏并不那么具体、精确,就这些节奏暗示之间还有许许多多的空白、断点,它需要创造性的“物质”来填充,高明的琴家在填充这些空白时,充分体现出他的性情、气质、学养,他对古音乐的理解能力,自身的演奏风格和创造力,减字谱正是这种思维的反映。一旦古琴记谱方式改成具有五线谱那样节奏具体而明确的记法,那么古琴音乐就不会是以现在的那种流动的方式传承下来,流派也消失了。一首琴曲只是一个面貌,而不是如今的千姿百态,最重要的是古琴作为传统文化中琴人作为修身养性,寄情、抒怀,以此交友这种功能也会随着琴乐形态性质的改变而改变、而消失。 4 C, y0 T) a, U
减字谱所体现出的种种形态特征,正是中国主体文化于传统音乐上的特征,其形态是它的审美要求所决定的,是历史的必然产物。它与西方五线谱相比,只是有所不
6 r- x! `2 n8 o$ e) E4 S0 N0 x同,而不是有些人所认为的“落后”、“不科学”,正如9 ?) Y4 M& U' m. h) o
五线谱并没有能力代替减字谱,我们也不能说它“落
  f( W7 E& Z& Y. `  j后”、“不科学”一样道理。 2 X9 z2 g0 o& o: ~# T; H1 F
" t. h8 N& H% j9 {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11-27 13:14 , Processed in 0.094757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