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927|回复: 3

[原创散文] 因为醒悟 所以孤独

[复制链接]

28

积分

0

听众

8

金贝

中国原创音乐基地发布

积分
28
亲子一游哦 发表于 2018-7-8 11:4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因为醒悟 所以孤独


姚凤霄(右)与冰心女儿吴青教授。
8f39dfea5c5c4578a329b01605ebef2d.jpg
眼前的昌邑作协主席姚凤霄,一袭红色长裙尽显风姿绰约,透着文人的气韵。如果不是刻意强调,竟看不出她已年过五旬。“作为一名作家,把四时的风景、世间的声音、思想的波涛顺利接通是一个意外”,散文《乘一叶慈悲越界来》斩获冰心散文奖(单篇奖)于她却是实至名归。从2003年出版处女作、长篇小说《泅渡》至今,她发表作品数百篇,出版三部散文集。作为潍坊市首个获得冰心散文奖的作家,她坦言,获得文学界散文类最高奖项“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一 幸福启航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尚未到达顶峰,只是恰巧在半山坡时收获一个奖项或奖杯,证明我曾到达过。——姚凤霄

为同学聚会创作长篇记录青春

姚凤霄是昌邑本土作家,从长篇小说《泅渡》出版至今已过了15年,这对于一名写作者来说,是一段漫长的岁月,而她,也算是大器晚成了。

姚凤霄总在强调着开始,的确,她开始就出手不凡。别人开始都是小打小闹小篇幅,而她一写就整出部长篇。2003年,出版长篇小说《泅渡》出版,小说讲述了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一群落榜生拼搏奋斗的故事。创作起因则是毕业聚会,同学们觉得应该用文字记取20年前复习应考的不平凡日子,可是谁来写呢?姚凤霄文笔好,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这副重担自然落到了她肩上。那时,她在一家企业上班,为了完成创作,繁忙的工作之余,就跟疯子一样地写作,像当初在复习班一样拼命,三个多月写下了20余万字,小说写完后竟大病一场。

那段日子,许多熟悉的人和事涌上心头,青春岁月历历在目,她常常边写边哭,又会跟着人物大笑,写作让她再一次泅渡了复习班这段黯淡、迷惘的岁月。《泅渡》记录了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的梦想,当年出版后在昌邑引起了极大反响,直到如今,还有人问她是否考虑

再版,因为小说写的就是自己的故事。

回望来路,姚凤霄说,那时纯粹是自然写作,语言缺乏凝练,但倾注的情感是真实的,“现在看《泅渡》觉得很羞涩,留下的脚印亦是歪歪斜斜,但当时就是那样的水平。”

导师布置的作业成就一个大奖

2015年,姚凤霄参加山东省作协组织的纪念抗战胜利采风活动,导师李掖平(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山东文学》主编、山东师范大学教授)点名给她布置了一份作业,写一篇贴近生活,歌颂美好,歌颂人性的作品,“凤霄,你必须得写。”

导师发话了,必须得写而且要写好,可是写什么呢?阳光下的美好和温暖如何呈现?完成采风作品后,她开始思考导师布置的作业。要写必须得写家乡昌邑,写昌邑最有代表性的东西,那就是丝绸。她开始翻县志,读各种与丝绸有关的书,“祖居丝绸之乡昌邑,与桑园丝绸有关的事,很小的时候就知道……采桑叶,喂蚕眉儿,络籆子,织绸,染绸,于我就是最温暖的记忆,是阳光的关爱和月光的照耀,是陪伴我长大的苦辣酸甜。”

写长篇出身的姚凤霄有着较深厚的功底,初稿洋洋洒洒几万字,后几易其稿,成稿万余字,用丝绸一条线串起几个故事,通过讲故事传承历史文化。题目也是反复揣摩,她说“桑树葳蕤的叶片,喂了蚕,蚕吐出丝,人们把丝绸穿在身上。桑树——蚕——丝绸,丝绸以蚕为灵媒,乘一叶慈悲越界来,它点亮着大地的光焰,长出来,飞起来,闪着暖。”最终,这篇温暖人心,呈现美好的作品定名为《乘一叶慈悲越界来》,获“阳光下的风”大赛二等奖,“评委都是知名作家,能获得这个奖我特别兴奋。”

后来,这篇散文刊发于2017年5月《山东文学》,具备了冲击冰心散文奖的资格。今年1月份,她向评委会递交相关材料。早在一个月前,她接到评委会电话,知道获奖,但具体哪个奖项,不得而知,她恪守保密承诺,按捺住内心的小激动,期待最终结果。

6月23日颁奖仪式现场公布名单时,她才知道,《乘一叶慈悲越界来》获得了冰心散文奖(单篇奖),这是我国文学界散文类最高奖项。她很激动,可很快又冷静下来,“这只代表过去,并不能说明未来,这只是一个开始。”

二 潍河长歌

潍河两岸,最让我心醉的就是清静,这里少有人来。我享受其中的美景花色和蓬勃的生命力,潍河的内在及外设,古时和今朝,都令我陶醉,我不停地向朋友鼓吹潍河的美。——姚凤霄

傻傻坐在潍河边 感受夜的黑

对于潍河,姚凤霄是有着特殊感情的,不仅因为家住潍河边,同时她还参与潍河风景的打造。2007年至2009年,她和同事们一起,几个昼夜连轴转,做潍河堤顶路、西岸园林施工工程二标段、三标段的工程投标书。潍河边的道路、树木、建筑她最熟悉,每当外地师友前来,她都会带着大家畅游潍河国家湿地公园。

初春的堤顶路上、中秋夜的潍河边,都留下了她的身影,刻下了她写的文字。潍河滋养了她绵绵不绝的坚韧品性和有容乃大的气魄胸怀,在她笔下呈现出多种样态。

昌邑北部海边空气清洁透亮,灯光相对稀少,光污染少,比较适合观星。2014年1月,几个朋友邀她一起去观象仪星座流星雨,她因天寒地冻未同行,“纯粹的夜的黑”几个字却留在她的脑海里。

2015年秋天的一个美好日子,下午5时许,下了班,她独自来到潍河岸边,极目瞭望四野,“太阳一个趔趄跌到西山后面了”,风声、虫鸣、香气等同时袭来,沉浸在黑夜的神秘氛围里,“我感觉自己就像个傻子一样,坐在那里,有了感受,想到了很多。”姚凤霄说,但当河边的灯亮起时,夜如白昼,“睁开眼破衣烂衫一无所有的感觉”。

“我是这蓄谋已久要去的,所以好多话从心里流出来。”,她说,当晚便有了《请还我们夜的黑》,关注社会、人、环境,“一个完整的世界,夜不可或缺。夜的黑是阻止人们飞奔的减速器,是引领众生走出精神萎靡和认知困境的张弛之道。”

“创作是件苦差事”(张笑天语),近几年,姚凤霄潜心创作,写得很苦很闷时,会到潍河边上走走,望着宽阔的水面,心里就亮堂了许多,有时坐在河边沉思,让多种思想在内心里碰撞,心情舒畅。有段日子,她工作很忙,只有到了河边,才能打破这种沉闷、枯燥。

三 凯风自南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这种充满着温暖和爱的景象,一直长在我的心里……行进的途中,无数与我相识和不相识的人和物,如同风儿拂过,给了我温暖和力量,鞭策和锤炼,也给我勇气和胆识……我感恩的心与凯风一样同在!——姚凤霄

十年诗词历练写作遇到瓶颈

《泅渡》之后,姚凤霄接下来的路充满了艰辛。她一脚踏进诗词的世界,此后十年间,她创作了大量诗词,“一首诗没有一上午是抠不出来的,整天抠字眼,研究平仄、韵律。”她说,完成长篇后,没有人引导,没有人带,不知道创作该朝向哪个方面。

2010年,姚凤霄已是作协主席,她知道,必须在全国期刊上发表作品,才有资格扛起这一重任,便开始自我加压,拼命读书,“练笔很多,自觉拿不出手。”

当时她在昌邑市政公司技术科工作,以自己的生活为素材写了短篇小说《绿箩》,试着投向了《山东文学》,竟然发表了,她很兴奋。紧接着短篇《红刀子白刀子》在《山东文学》发表,被《小说选刊》列入年度小说概览,她开始向小说回归突破,大量往外投稿。“那几年,我做了大量练笔,要想稿件被选中,就要优于别人十倍,几十倍。”姚凤霄说,那时她仅是一名文学爱好者,写了但讲不出是怎么写的。

去参加山东省作家班,姚凤霄发现了差距,老师讲到的好些书没读过,文学理论底子薄。

同学建议导师鼓励转向散文创作

2012年是姚凤霄创作生涯的转折点,“过去的几年就是玩,脑子是空白的,荒废了不少时光,当然写诗词历练了文字。”她开始接受大量专业写作的训练,参加解放军艺术学院作家班,聆听王蒙、张继钢等大师的课,2013年2月成为山东省首届(作家)文学创作研究生班学员,国内知名作家张炜、乔叶、刘醒龙、郭文斌,以及学者李掖平、杨守森、张丽军,作家冯秋子等实地授课,让她脑洞大开,步入作家行列。

姚凤霄本来是想学写小说的,同学吴海涛、蓝强特别诚恳地说:“姚凤霄,你文笔那么好,出手又快,写小说可惜了,快改写散文吧。”

她当时写小说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很困惑,她试着写的散文《奶奶的战争》,从上万篇稿件中脱颖而出,成为入围首届中国网络文学大奖赛的66件作品之一。导师房伟点评并向媒体推荐,提振了她的信心,于是她转向散文创作。

创作初期,可能5000字就是极限,如今不一样了,她起笔就能“一泄千里”,“再拿起《潍河长歌》,都不敢看了,这是我写的吗?”

老师引路将终生陪伴散文

导师李掖平特别关心这位爱徒,有一次问:“凤霄,你最近在写什么?”姚凤霄说在写长篇。李掖平说:“停下,马上停下来,你的散文已经写得不错了,不要这也写那也写,盯着一样往前走,写到一定程度再去写小说。”

阿成(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也一直在鼓励她,还为即将出版的散文集《一叶慈悲》作序,赵德发(当代著名作家、山东省作协原副主席)也多次鼓励、指点她。冯秋子提醒她说:“你写作品时要关爱读者,不要只关爱自己想说啥,要关爱读者的感受,不能只顾自己表达顺畅。”姚凤霄意识到,自己的作品是写给读者看的,要有所教益,要有情趣。

姚凤霄的写作从此有了质的飞跃。

四 一叶慈悲

我愿给后来者修造通衢大道,给小草捧上洁净温暖的阳光。——姚凤霄

筹建作协拓荒昌邑本土文学

2010年10月,在昌邑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姚凤霄开始筹建昌邑作协,壮着胆子联系了有过一面之缘的著名作家张笑天,邀请其担任名誉主席、参加成立大会并讲话,张笑天(1939.11-2016.2)欣然应允。两人的交往在《冬天的光和暖》一文中对此有较详细的叙述。

昌邑作协成立之初,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没有钱,就四处“化缘”,没有稿子,就四处收集。她和诸位初创者凭着一腔热血培养作者、挖掘历史文化,咬牙坚持。

二月兰笔会遍请名家授业解惑

潍河边有仙境般的一大片二月兰,梦幻的紫色成为昌邑春天的色彩。自2013年至今,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姚凤霄组织策划了五届二月兰笔会,邀请文学艺术界的名家到昌邑赏景、采风。迄今为止已有阿成、徐贵祥、邢军纪、赵德发、李掖平、冯秋子、衣向东等60多位名作家走进昌邑,二月兰笔会也成为当地的一个文化品牌。

姚凤霄说,她们还会组织名家讲座,今年就邀请了阿成作报告,“我是想自己蹚出一条路来,竖起梯子,让昌邑的作家、文友们少走弯路,上升得更快。”

在她的引领带动下,作协刊物《潍河文艺》从最初无稿可用,到现在择优录用,会员的好多作品登上了省级以上文学期刊,今年还在昌邑开设了文学大讲堂。

用写作镂刻成长印记传承历史文化

2016年,姚凤霄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成为昌邑历史上第一位加入中国作协的本土作家。李掖平说:“写作是姚凤霄丈量生命高度、言说个人情感、刻镂成长印记的一种方式,她一边行走、一边回望、一边思悟,在嘈杂现世中长出了自己的枝丫,发出自己的新绿,也让生命的感思念记在笔端的虚实行进间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绽放和升华。”

姚凤霄目前正在创作一部纪实长篇小说。数据收集,调查走访,反复核实,小到某日天气,她都要几份资料相互比对。已经出版四部著作,在全国期刊发表数百篇,问她对哪件作品最满意,她给出一个很“老套”的答复——最满意的还在路上。“回头望去,远山近水都是普通的山水,庙堂和民间都是红尘人间。灵魂的质地相互比较后,清浊分明,很多的雾气散去,我明白自己的所在,也清楚自己的位置和状态。明白了无知者无畏,混沌者可笑,醒悟者孤独的状态。有人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我说,因为醒悟,所以孤独。”(《听得见的孤独》)写作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是完成对自我的塑造,让文本具有纯粹的文学品质,进而发出一些有益于人们生存和生活的声音。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5

积分

24

听众

132

金贝

中国原创音乐基地发布

积分
185
史有子 发表于 2018-7-13 06:43: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哇!受用、学习了!太感谢楼主了… 支持啦!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3

积分

24

听众

496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1433
郎简霖 发表于 2018-7-13 12:2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孤独的人是可耻的------共性---------共产党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3

积分

24

听众

496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1433
郎简霖 发表于 2018-7-13 12:31: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明目张胆的反对共产党啊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11-15 18:01 , Processed in 0.210876 second(s), 1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