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64|回复: 1

[原创散文] 散文二题(1)

[复制链接]
li_jx 发表于 2017-8-31 06:32:03 来自中国原创歌词网基地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凌春杰 湖北长阳人,土家族。作品散见传统报刊及自媒体,出版著作7部,数次获得文学奖。中国作协会员,广东文学院签约作家。
茶润大地
陶是老祖宗的神器,千百年来逗人喜爱。陶源自大地上的泥土,蕴含着万物骨殖,历经炉火锻造,饱含着先民对大自然的崇拜,陶纹中散发出对岁月的理解。后来,先民们有了更高的温度,烧制中经高温加釉而更有质感,于是得到了宏大视野的命名:CHINA,我们称作陶瓷。我喜欢陶瓷,用陶壶沏茶,用瓷杯品饮,陶瓷之间,上下几千年,山水又相逢,清香袅袅,自然舒畅,一时天地宁静,时空沉湎,世界空灵,感慨而向时间致敬。
我是爱茶之人。说不上对茶的研究,时间久了,却饮得出些茶的韵味。沏一壶茶,两三个瓷杯,正好独处时自娱自乐,小聚时相视分享。有朋友送我一包茶叶,产自武陵山脉,茶树野生于千余米雪峰之上,稀稀疏疏的,全然不成产业的气候。朋友的表姐住在大山之上,每年上山采得嫩芽三五七八斤,土法杀青揉捻,用偌大的柴火铁锅炒制。这茶本是绿茶的基叶,却被制成了红茶的汤色。自然,茶叶的视觉并无奇绝,颜色也普普通通,一片片茶叶随意弯曲勾连,粗细都有自己的个性,没有毛尖的纤毫毕现,没有龙井的柔嫩厚实,没有碧螺春的慵懒缱绻,也没有铁观音的散乱蓬松,全然没有那些有名头茶叶的章法,单就是一个羞涩质朴的山间女子。这茶却独妙,胜过一些数千元甚至上万元带着字号的名珍贡品。拉开自封袋,一股草叶般的清香漫溢而出,轻轻吸吸鼻子,始觉茶香的底蕴,其实是嫩叶的香,是春天的香,是嫩叶在春天里,雨过天晴后复合泥土的馨香,淡而柔韧不绝,深而意蕴绵长。那种香,也是麦香稻香米香草香叶香的复合,才有这么醇厚绵长,才有这么清丽诱人,让人舍不得去沏泡它的汁液,却又很想一饮而后畅,形神俱为它所迷。
朋友将茶送我,交代了一句话:这茶要留着自己喝。只饮得一杯,便知道这茶的珍妙之处。这茶的汤色,是阳光的金,中和了青草的翠绿,又加了嫩芽的鹅黄,是色谱上难以找到的黄红,这种汤色,或可以叫做高山黄,或可以叫做大地红,红黄之间,汤水极清明澄亮,盛在杯里静若处子,端在手中晃若明月。凝神静气间,看着这茶色,满耳的静噪顿然沉寂,不知道是要将这茶饮入口腹,还是这茶要将人消融到无形。对着这茶汤,我发呆了很久。茶香经热水释放,在水汽升腾中,这香先是一点点洇开,仿佛挣破了什么方才弥漫开来,冥冥之中又似有一簇茶花在眼前悄然绽放,茶香和水汽凝合在一起,任由香气逐渐浓郁。它慢慢地穿透我微闭的眼,曲径通幽地潜入肺腑,让我满身通透地香盈起来。缓过神来,轻抿一口,似一团温热的凝脂,先是在舌苔上稍一停留,任它刺溜入喉,又缓缓经咽抵胃,极是顺滑,极是圆润,极是舒坦。这团温润中,我还察觉到柴火的余味,那是一片片嫩叶在铁锅烈火中逐渐温软,在铁与火炙烤中永生的决然。我知道,这茶定然是长在一片向阳的丛林之中,茶树的枝干必是历经了多少年的风霜雨雪,这才将天地日月的菁华集于一身,无苦涩,无腥膻,不浓一分,也不淡一厘。茶一入腹,便觉沉实,仿佛自己顿成了一棵茶树,屹立在高山之上,迎风迎雨,迎日迎月,任凭岁月变迁,只扎根于土石罅隙。有好一阵,一旦有朋友来,我就喜欢将这茶拿出来,洗净小小的白瓷杯,听一曲牡丹亭或西厢记,看着茶叶在一汪洁净中微微荡漾,你一杯我一杯随意品饮,你一言我一语天南海北,不知何时兴尽而散。而今,这茶竟悄然成为绝唱,怕是再也难得遇上了。
年少的时候,我饮鄂西山地的绿茶。那时的茶,都是散装,不讲究茶的制作工艺,也没人关注茶的生态环保,人们讲究的,是茶的沏泡。茶大多是老春茶,叶片粗大,都是各家手工揉制。冬天农闲,一家人围在火垄前,抓一把暗绿的茶叶,丢入小小的边耳土罐,放在柴火边炙烤,边烤边上下摇动土罐,让茶叶在罐中受热均匀。两三分钟,一袭浓烈的干香便从柴火味中透出。撸起火苗上吊着的铁水壶,直将沸水高高细细地酌入罐中,那股纤细的清泉跳入罐中的刹那,轰然一声,罐中翻腾起偌大水泡,一股水汽携带茶香腾空而起,顿时满屋茶香压倒了柴火的烟呛味。这时的茶还不饮用,得放在火边熬上一会儿,这才每人分得半杯。这种茶汤浓酽,常常让人醉得微微发晕,往往心生一丝莫名的饥慌之意。不胜茶力的人说,茶都熬成膏子了,喝一口就留一个缺口,得是非常厉害的人才受用得住。这种沸煮过的茶我也喝过很多年,熟悉得竟无甚心得,却自此与茶有着很亲的缘分,不觉与茶风风雨雨几十年,无端地迷恋着茶溶于水的香氛。遗憾的是,我家不种植茶叶,我们喝的茶,大都来自附近高山上的姑妈家。有一年,我从山上扯了一根小小的茶苗栽在屋旁,那茶苗渐渐长大,开花,结果,几十年过去,那棵茶树如今依然长在那里,也算是一种遗世独立。记不得是哪一年了,我曾在这棵茶树上采摘过几十片嫩芽,自己动手在锅里翻炒,一芽一芽地捻成条状,在太阳下晒到半干,终于忍不住好奇,就冲泡成一杯绿汤,乐颠颠地下了口腹,却无甚特别的滋味。后来有一年,我在长沙农家小住,帮助茶农制过茶叶。我至今记得的是,鲜茶叶先在锅中加热杀青,然后放进一个深木桶中,赤着双脚在桶中一会儿踩踏,一会儿在桶底搓来搓去,直踩得双脚被茶叶的色素染得发褐,一片片绿叶变成了暗黑长条,才将茶叶置于竹器之中,搁在灶头上慢慢炕干。那茶,喝起来满是柴火味,仿佛端在手中的就是一杯人间烟火,有着火辣辣的香,也有着若有若无的苦,饮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这些年来,我渐渐收藏了不少各地不同的茶。细想起来,茶在不同的地方,还真因不同的水土,不同的制作工艺,有着不同的茶味。当然,不同的茶,品饮的意趣却可以大体相同。三五个朋友,围炉而坐,沏一壶茶,看似闲适,底蕴却是合作与分享。酒可以逢知己而饮,饮来饮去可能只是酒肉朋友。茶却不,茶先是礼,进门奉茶,是心底的尊重,是要与你分享大自然的馈赠。杯茶之小间,品的是时间之汤,谈的是天地之大,相视的是心神默契。人们爱茶,大约不仅仅茶能提神益思、生津止渴,其实是在茶香茶趣之中,坦露亲近自然的本心本性,是心无旁骛和纯粹洁净。这茶,就着陶瓷,借着山水,有人的地方,就一个村落一个村落、一座城市一座城市地洇着,慢慢干了,化为一群人陶冶心灵崇尚自然的经幡。有人说,茶能提神,茶多酚和茶黄素对人体有这样那样的益处。我想,茶的提神其实也可以理解为茶的凝神,一片树叶,就能将一个村庄,一个地域,一个民族,在山水之间凝聚起来,凝聚出共同的意趣、共同的品位、共同的爱好,里面暗含着关于生活的共同理解,这就是茶的力量,这就是茶饮之道,是茶与人互融共通的玄虚奇妙。茶之于人,早已越过了物理的、生物的、化学的效应,向着精神的维度丰润,继而又反过来滋养着茶的内涵和文化,变革着茶的技术工艺,成为令人流连忘返的精神居所。
和很多非物质文化一样,茶文化也是从功能开始的。明代朱橚编撰的《救荒本草》,从食用充饥救荒出发,把所采集的野生植物先在园中种植观察,对采集的植物进行绘图描述,记载了茶的加工处理烹调方法等。同是明朝学者李濂记茶曰:“救饥,将嫩叶或冬生叶可煮作羹食”。更早的《神农百草经》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有人推测,最早利用茶的初衷,可能是作为口嚼的食物,也可能是作为烤煮的食物,而后才发现了茶的药用价值,逐渐成为抗病强身的药料饮用。清朝吴其濬在其《植物名实图考校注》记述:“山茶:《本草纲目》始著录。”据考,唐代以前无“茶”字,“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陆羽的《茶经》传世以后,茶开始在社会各阶层广泛普及品饮。自唐开始,茶不仅获得了命名,不再是一条小小溪流,经宋元明清,渐渐汇聚成一条食用、治病、养生、益神、悦性、静心的文化之河,这是一条流淌高雅自然的大河,吸引着一代代文人士大夫流连吟咏,从功能性的饮食个案,渐渐成了经,成了道,成为诗,成为礼,成为国粹和文化,成为不分南北的无意识集体行为。这条茶汤之河,于是流经六朝而始生胎,流经三国渐成启蒙,流经魏晋代南北朝而渐成风气,流经大唐而达兴盛,茶也从菜食、药用跃升为暗含了民族精神文化的国饮之汤。一杯茶汤,不仅融入了天地日月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mpsh5134 发表于 2017-9-1 19:5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谢谢楼主发布,我收藏了啊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5-28 17:16 , Processed in 0.045402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