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91|回复: 1

[原创散文] 马叙: 草原上,牧歌如风诉说

[复制链接]

1428

积分

2

听众

570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1428
沈艺雁 发表于 2017-7-9 20: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草原上,牧歌如风诉说
作者:马叙
在辽阔的巴尔虎草原上
他这样听风吹过:吹过牧场,吹过人心与湖泊
——题记


1973年前后,是我的少年时代,那时的物件——课本。书包。连环画。口琴。黑色软面抄。
在这么些少年物件中,我最重视与喜欢的是口琴与软面抄。在我看来,这两种物件简单,却有意味。它已经足以满足我少年时代的那一段寂寞时光。我时常用它来快乐地消磨我的时间。

我有许多本黑色软面抄,所抄的内容主要有诗与歌谱。
其中有三本是抄歌的。电影歌曲。外国民歌。中国民歌。其中最常翻着哼唱的有电影歌曲与草原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草原之夜》、《牧歌》、《草原晨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有时,放学之后的午后,我会带上软面抄,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坐在石头上吹奏口琴。我先吹苏联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莓花开》、《咔秋莎》,然后再吹《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草原晨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嘎达梅林》、《牧歌》。

其中最喜欢用口琴吹奏的有两首:《嘎达梅林》、《牧歌》。前者是歌唱内蒙古草原英雄嘎达梅林,曲调高昂,明亮,略带忧伤,却阔大,充满着歌唱英雄的音乐元素。辽阔蒙古草原上嘎达梅林的英雄主义,就那样扎根在一个南方少年的心里。而后一首《牧歌》,则风格迥异,起句就拉得很开,悠扬,缓慢,辽阔。如此抒情,在那个年代我第一次听到并歌唱这样的歌曲。它一开始就让少年时代的我为之迷恋。

清楚地记得,我是从一本油印的歌谱集上抄了这两首歌。那时,父亲的林场来了位林业大学毕业的技术员(他后来做了我的姐夫),他在大学期间吹黑管。有次深夜,他用曲笛吹起了一首忧伤抒缓优美的曲子,以及另一首旋律稍快的曲子。旋律在深夜的场部上空回旋。第二天我问,昨晚曲笛吹的是什么曲子?《牧歌》与《嘎达梅林》,内蒙古草原上的两首民歌,他说。从那以后,我记住了这两首曲子《牧歌》、《嘎达梅林》。他工作分配到林场时带了很多曲谱,其中有一本油印曲谱。后来我翻到了这两首曲子,集子上印刷着蓝色的油印钢板手刻字体,字体上的油迹稍稍地洇开,一切使我新奇,我赶紧用软面抄把《嘎达梅林》与《牧歌》抄了下来。《牧歌》歌词很好记:

蓝蓝的天空上飘着那白云
白云的下面是那洁白的羊群
羊群好像是斑斑的白银
撒在草原上多么爱煞人
……

在那些个日子里,我一有空就哼唱《牧歌》。越是缓慢悠长,越是难唱,却越是好听。
有了口琴之后,我常常在学校的午后,或是林场的傍晚与深夜,用口琴吹奏这支曲子。

口琴的声音清凉、波动,当它吹奏《牧歌》时,因为《牧歌》的旋律比其它的歌曲都要缓慢、悠长,那时,少年的我还不真正懂得它的风格,只是吹奏口琴时的一些感觉,这点小感觉却已经比其它歌曲更多了一层感受,那是少年的我对最初抒情的懵懂体验。同时我也喜欢吹奏《嘎达梅林》。吹奏这两支曲子时,心里会铺开对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的想象——蓝天——白云——牛羊——远远的牧羊人从天际走过,风从远方吹来,带来诗一般的消息。这是一个南方少年对遥远大草原的憧憬。


1978年,青年时代,在部队服兵役。部队有内蒙兵。他们来自集宁。我们这个连队分来了两个内蒙兵,他俩是汉族,来自城市,他俩虽是内蒙兵,却没能够带来我对大草原的想象,更没能够证实我对大草原的想象。我的草原想象一直源于《牧歌》与《嘎达梅林》。那是一个枯燥的时代,枯燥的生活。这两个内蒙兵也是这巨大的枯燥群体里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在连队从事重体力的工程劳动,想象力几乎消耗殆尽。后来在团部卫生队遇见一个内蒙女兵,她的名字叫金乌云,带有浓郁的草原意象,她的单眼皮红脸庞,她的身上终于有了遥远的草原的气息。在有限的几次去团部卫生队中,有时会碰上金乌云,我会想,她从草原来。

在我所在的连队,有一个从重庆来的兵,能拉小提琴。常常在晚饭后站在操场边上,倾斜着身姿,拉着小提琴。拉《小步舞曲》、《塞上舞曲》、《新疆之春》、《沉思》,有一次,待他拉完了这些曲子之后,我说,你拉一曲《牧歌》吧。他听到,沉默了一会,拉起了《牧歌》。这时恰好有一列火车从头顶旁高高的路基上开过,轰隆隆的蒸气火车声与轨撞击声,完全盖过了小提琴声。这使我无比懊恼,我因此没能好好听他拉的整支完整的《牧歌》。列车过后,他已经拉到了曲子的最后一节了。许多天之后,又一天的傍晚,我来到操场边上叫他再拉一次《牧歌》,但他拒绝了我的要求。

因他拉了《牧歌》,却因火车开过没能听到完全的《牧歌》,而使我在那段时间里耿耿于怀。那个时代,是歌曲赋予了我们在枯燥的现实之外的想象。那时,除是关于爱情的想象,就是关于草原的想象。这两者都是深具诗意的想象。在这之前,我还有过许多关于城市的想象,关于上海、北京、杭州、广州、西安等城市的想象。关于城市是一种基于乡村的对乡村之外的丰富繁复空间的一种向往,它是生活的,更接近于机器式(汽车、机器、工厂)的一种想象,不属于情感式的。而对草原的想象是与爱情的想象是并列的,对她是一种情感,而且比对爱情的憧憬更加壮美、辽阔、丰腴、遥远、深情。它就是一首极致之诗。而这一切的想象,都源自于关于草原的一系列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敖包相会》、《我们歌唱爱情》、《在那遥远的地方》、《嘎达梅林》、《牧歌》。
其中我对《牧歌》的喜欢与热爱,是所有草原歌曲中情感最深的。


那个时代,我从没看过一部关于草原的电影。最初我是从那个年代编的《大毒草电影》目录中读到有关草原电影片名。但是那时我手头有一本更早出版的《电影歌曲集》,这本集子到我手中时封面封底都已经不在了,只剩一半目录与后面的歌谱(最后几首也已不见)。我只从所获取的有关草原电影插曲的歌曲中去反推与想象草原电影的内容。我一直把这些从没看过的有关草原的电影想象得非常完美,诗意,用想象来使得这些电影与美丽的大草原相匹配。后来,许多年之后,待我真正看到其中的几部电影时,它们并没有对应我有关草原的想象。我不喜欢把草原的电影这样拍成阶级斗争的形式,它不仅仅与我的想象不匹配,甚至与它本身的电影插曲也是不匹配的。那时,我想,为什么同时代能拍出《阿诗玛》这样的电影,就不能拍出一样好的草原电影呢?

越是这样,越是喜欢这些草原歌曲。这些歌曲歌唱爱情,歌唱草原,歌唱美。而且辽阔、悠扬。就是歌唱英雄嘎达梅林,也是那么的美妙、忧伤、辽阔、深情。
越是这样,我越不喜欢那些电影,我越是喜欢听《牧歌》:
蓝蓝的天空上飘着那白云
白云的下面是那着洁白的羊群
羊群好像是斑斑的白银
撒在草原上多么爱煞人
……
在同时代的歌曲中,《牧歌》的曲与词,是如此纯粹,如此深情,辽阔,优美,同时又具一种深远的忧伤。我常常会反复哼唱这首曲子。哼唱它不为别的,只为它能让我把现实清空,把想象放逐,回溯忧伤,把心安放在一个乌托邦般的遥远的地方。
80年代,我仍没到过草原,但是,我终于写下一首关于草原的诗《为青草而歌》:

……
一遍又一遍,我望着远去的飞鸟
我折回的目光跌落在蓬勃的青草上
洁白的羊群引走了牧羊人,草原剩下一片空旷
一条漫长的道路饱浸春天的悲痛
面对青草,我泪水滔滔
……
平静的天空下,太阳、月亮滚过草原
青草收回我,竖琴收回了它的歌手
……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8

积分

2

听众

570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1428
 楼主| 沈艺雁 发表于 2017-7-9 20: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连云都不知道
我不知道
乌兰巴托的夜
那么静那么静
唱歌的人不时掉眼泪

在这个草原之夜,我是这里的一棵草,一只羊,一块土。在辽阔的巴尔虎草原上,我就这样听风吹过:吹过牧场,吹过人心与湖泊。
一支长调的叙说,把原本的虚构唱成了现实。




马叙,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散文创委会主任,温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小说、诗歌、散文见于《人民文学》《十月》《当代》《天涯》等国内刊物。已出版有小说集《别人的生活》、中篇小说集《伪生活书》、诗集《倾斜》等多部。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11-16 01:29 , Processed in 5.183874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