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391|回复: 2

[剧本台词] 张家口老戏骨难舍老剧本

[复制链接]

1428

积分

2

听众

570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1428
沈艺雁 发表于 2017-6-29 20: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夏日里的阳光暖暖地洒进屋内,李进德老人手里握着发黄卷边的铅印剧本,一边默念着里面的台词,一只手轻轻地敲打着节奏,有滋有味地回味着老剧本中的经典桥段。剧本曲目是《断桥》,他18岁考入原察哈尔省少年晋剧团时,第一次演出的剧目也是《断桥》,两个剧本中台词略有差异,李进德正有滋有味地品评一番。而在李进德老人家中,不只这一本剧本,他收藏着从民国时期至今的各类老剧本,数量达百余本。

因工作爱上老剧本

81岁高龄的李进德老人,曾是我市知名的晋剧司鼓。司鼓又称为鼓师,是戏曲乐队的指挥。司鼓在演出的过程中,要通过对剧情的理解,准确无误地处理好各种类型曲目的节奏,对剧目的启、承、转、合进行阶段性的扩展和烘托,从而达到渲染剧情,衬托戏剧人物的目的,是剧团的核心。

1952年,18岁的他考入原察哈尔省少年晋剧团。刚到剧团,就被安排排练晋剧剧目《断桥》。“那个时候,物资匮乏,所有的剧本都是剧组里人写好,再油印出来的,整个剧本是由一张张单页油印纸装订组成。”李进德老人回忆说,“即使是这样的剧本,在当时也是特别珍贵的。每人一份,没有多余的,你必须保留好,不知道什么时候出演哪个剧目,会用到哪本剧本。”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晋剧团停止演出,剧本也都上缴或销毁了。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晋剧团恢复演出,李进德才又再次见到了剧本。

“拿到剧本的那一刻,我心里特别激动,因为这意味着自己又能重回晋剧舞台了。”李进德还记得拿到剧本的那一刻,他兴奋地把剧本看了一遍又一遍。和老朋友们重聚一堂排练时,对艺术的追求和激情又重燃起来。那时的剧本还是简单的油印品,有的时候用的次数多了,字迹就模糊了,李进德就把不清楚的地方补一补,空白处还有他演出的心得和标记。

相濡以沫的见证

除了演出时剧团发的油印剧本,李进德老人还喜欢收集各种曲种的老剧本。他收集了上百出老剧本,很多都是他和爱人张桂英一起淘回来的,是他们浪漫爱情相濡以沫的见证。

李进德的爱人张桂英,也是我市一位知名的晋剧演员。二人于1962年结婚,婚后不久,李进德就被调到了其他晋剧团担任司鼓,而张桂英仍留在原来的剧团。因为都是演员,经常要跟着剧团到外地演出,又不在同一个剧团,俩人聚少离多。结婚54年,有30年都在各自忙事业,直至俩人退休后,才真正的团聚。虽然分开的时间长,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俩人的感情。“我们从事戏曲工作,喜爱戏曲。没事的时候,就四处淘剧本,回来唱上一段,重温舞台上的激情。”李进德说。

说着,李进德拿起一套《周信芳演出剧本选集》,一共三本要80元,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李进德一个月的工资才70.5元,买上这三本就相当于花掉一个月的工资。李进德拿着三本书爱不释手,拿起来放下,放下又拿起来,难以取舍。当他站起身正准备离开时,一旁的张桂英说“买吧,喜欢就买吧”。简简单单一句话,让李进德倍感温暖。老两口一辈子没说过什么浪漫的话,可是小小的剧本却是俩人几十年情比金坚的见证。“没有她默默的支持我,我很难收集到这些剧本。”李进德不无感慨地说。

2a91000b945d74f9ad83.jpg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8

积分

2

听众

570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1428
 楼主| 沈艺雁 发表于 2017-6-29 20: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时代变迁的印记

李进德收集的老剧本,包括晋剧、京剧、样板戏等多个曲种的剧本,其中又以晋剧剧本为主,里面有好多都是当时在全国红极一时的晋剧大师出演的剧目,还有不少张家口籍的演员,有的封面上就是他们的照片,有的夹页里配着他们的演出照,十分珍贵。

在他收藏的剧本中,出版日期最早的是1948年出版的剧目《绿判官》。该剧目由原察哈尔省文联筹委会编写,李浴琦编剧并导演。原察哈尔实验晋剧团率先排出了这部戏,当时著名的晋剧演员刘玉婵、南定银、金金奎、刘胜忠等人主演,连演数月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剧本发行全国。后来天津豫剧团还改编成豫剧进行演出,这个剧本就是当时天津豫剧团演出时的剧本。那个时候的剧本和现在的剧本不一样,印刷的样式、台词的内容都有不同。主要特点是标点符号特别少,采用竖版排版,由左向右翻篇阅读。

李进德最喜欢的剧本是1957年在全国发行的《断桥》。这个剧本是一个薄薄的小册子,封面印的是两位张家口籍的知名晋剧演员在舞台上的扮相。“这个剧本一直演了很多年,我们演出的时候,台词已经简化了。”这主要是因为大家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剧本也随着时代潮流增减了内容。以前人们的娱乐项目少,经常听戏打发时间,听戏时坐在座位上细细品味,台词都唱下来就是一出完整的故事。当时没有辅助设备,全靠演员的唱功,唱的清楚嗓音亮传得远,坐在后面的人也听得清,非常考验演员的功底。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听戏的时间也减少,把最具代表性的内容留下来,供听众赏评。

凝聚一生晋剧情

在李进德老人的眼里,这些老剧本,尤其是晋剧的老剧本,是他和爱人最珍贵的宝贝,不仅仅是因为这些剧本是他们相濡以沫的见证,更因为李进德老人和张桂英老人一辈子对晋剧不舍的浓浓深情。

李进德说,这些晋剧剧本足有上百出戏,好多都是为了响应国家政策而创作的,从侧面反映出当时晋剧在张家口的繁荣。李进德老人说,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是张家口晋剧发展特别繁荣的时期,晋剧在张家口的流行不亚于山西本省。不少山西的演员都来张家口登台演出,甚至是在张家口走红。当时张家口的晋剧,有自己的子弟班,有自己的名编剧、名导演、名演员和名剧目,有自己的演出风格,形成了自己的流派。

说到这里时,李进德老人不禁陷入深深地回忆,仿佛他又重回舞台,为晋剧艺术鸣鼓助威。“新中国成立后,原察哈尔省出版并演出了很多新编的晋剧,很多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新政策,为了配合宣传编排的,像《蝶双飞》就是为了宣传当时新出台的《婚姻法》。那时,剧团还演出了《唇亡齿寒》《虎头牌》《煮海》《包公铡起王》《拳打镇关西》《青风亭》等知名剧目,轰动了全国。

这些晋剧老剧本,就像晋剧艺术在张家口开花结果的果实,被李进德老人珍藏起来。老人翻看这些剧本时,不由得怀念曾经晋剧在张家口的辉煌。李进德感叹道,虽然现在听戏的人少了,很多剧本也都简化了,但是他依旧期盼着晋剧艺术有一天能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希望曾被很多知名晋剧演员称为“晋剧第二故乡”的张家口能重新振兴晋剧艺术,把张家口流派的晋剧艺术传承下去。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9-24 06:17 , Processed in 0.119583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