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39|回复: 0

[原创散文] 天下胜景小蓬莱

[复制链接]

105

积分

1

听众

30

金贝

中国原创音乐基地发布

积分
105
普罗旺斯的美好 发表于 2017-4-10 15:5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因为写电视文学剧本《慈圣太后传》,还因为剧中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王国光,早就想去山西省阳城县上庄古村落的天官府游览。来到上庄,果然是青山绿水,一派迷人景象。村外可乐山宛若一条腾飞的巨龙,环绕四周;村里最低处是古河街,一条源于樊山的小溪经街流过,穿越气势巍峨的永宁阁而入庄河。高大的古圈门下一汪清泉,山水相映,如诗如画,恰似一幅美丽的画卷,令人陶醉其中。
导游小杨带着我沿着庄河街边走边说。庄河街用石条铺成,古朴庄重,自古以来就是一条四通八达的商道。因村中有一眼泉水,雨天便形成一条河街,古时候还能行船呢。
别看村子不大,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历史名村。当时有一首流传很广的民谣"郭峪三庄上下伏,举人秀才两千五",充分体现了人文的鼎盛。尤其到了明代中后期,这里走出了明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官至正一品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吏、户、刑两京四部尚书王国光及其家族的五位进士。
天官王府现有保存完好的官宅民居四十余处,涵盖了民住、宗教、祭祀、文化、商业等建筑群,从我国存世最古老的元代民居,明清两代留存的官宦巨宅,到民国时期中西合璧风格的"樊家庄园"在这里无不具备,被古建专家称为古村落保护的杰出典范,有"中国民居第一村"之美称。
数百年来,上庄古村在其形成、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保留了完整而传统的地域乡土文化特征和众多具有历史见证意义的优秀文化遗产,它的设计完全继承了封建的礼制和习俗,在建筑伊始就大量引进了江南水乡建筑风格。
古建筑群布局以庄河为中轴线,在河的南岸有天官府、进士第、炉峰院;在河的北岸有沿街院、司农第、司徒第、亚元府、王氏祠堂、大参第、望月楼、参政府、武举第、樊家庄园等。
说话间,我们来到了天官王府的核心地--冢宰第。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及少师、少傅、少保,合为"九卿"。上庄的冢宰第就是天官王国光的府邸。
来到天官府门前,只见一方"尚书"匾额镶嵌于门额,这是万历二年王国光升任户部尚书后,万历皇帝命当时巡抚朱笈为王国光题写,由阳城知县李栋所立。府内现存达尊堂、听泉居、藏兵洞等"棋盘四院式"住所建筑。内部阳台式楼阁建筑形制是王国光任吴县知县时引进的南方建筑风格,也是晋东南地区早期楼道建筑的雏形。
迎门是当地俗称"闪屏"的木质照壁,上刻"达尊堂"三字。内部院落为阳城典型的四大八小型四合院,大门开在东北角,院内正北为主体建筑"达尊堂",门面采用木质隔扇装饰,看上去古朴典雅。达尊堂,"达尊"二字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是说天下有三种人能达到受人尊崇的地位,一是地位高的人,二是高龄的人,三是德高望重的人。王国光时任户部尚书,官至一品高位,当时年已62岁,所以族人修建"达尊堂"以示荣耀。
天官府的主人王国光,是明朝历史上"万历中兴"的积极参与者,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明隆庆六年,穆宗驾崩,年仅9岁的神宗登基。一个月后,首辅张居正重新启用60岁的王国光出任户部尚书,立即对全国粮食进行宏观控制。他推行"天下抚按官"的办法,对各个粮食渠道统筹安排,把粮食大权牢牢掌握在国家手中,对缓解粮食紧张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同时设立"坐粮厅",专门负责军粮的督办,大大方便了军队,又把散隶诸司的全国钱谷归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王国光还对一系列不合时宜的旧制度、旧秩序进行改革。他大刀阔斧地进行簿牒等公文裁撤合并,令所有官员入署办公,各司其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万历四年,王国光把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各条辑成《万历会计录》。这部被神宗赞许为"留心国计"的专集,后来成为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改革赋税制度的理论根据,乃至成为明清两代田赋的标准。
万历五年,张居正力邀已告老还乡的王国光复出,担任了吏部尚书,提出"采实政"、"别繁简"、"责守令"等八条有关国家大计的建议,均被采纳,为张居正改革推荐和选拔了不少将帅之才。
如今在上庄及周围的村里,关于王国光的故事有口皆碑。王国光从嘉靖二十三年考取进士,入官场后,虽仕途坎坷,但一生为国效劳,对皇帝忠心耿耿;为庶民操持,对百姓充满爱心。他出任吴县知县后,在衙门前竖起块石碑,上书"山西王国光,初任到吴江,若受一文钱,客死不还乡"。以此表明惟勤惟廉,治好吴县之志。任上不到两年,他裁减漕运损耗五万石,百姓安居乐业。离任时,吴江众乡宦、名士100多人联名刻石。立《王侯去思碑》,以表对其挽留之情。如今这块石碑仍存于吴江。
后来,王国光由太仆卿升任管辖京、津及河北一带的顺天府伊。在这个最难治之所,王国光扶困安民,"力裁无艺之征万二千金","不行五年,所省以亿万计"。
万历十年,70岁高龄的王国光致仕归家。他用神宗赐的建府之金兴学助教、建设乡里,把阳城土城改建为砖城,为百姓治河聚水,以灌溉农田。他酷爱文学,赞美家乡,至今仍有众多的碑记和300多首诗为后人传诵。他还以文会友,传播文化信息,播撒文化种子,对营造沁河湾浓厚的文化氛围起到推动作用。
即使在王国光这位集政治家、改革家和文化大家去世后,文化书社、诗社、文社层出不穷,使沁河湾文化繁荣昌盛长达两个世纪,不仅在他之后阳城又出现了张慎言、陈廷敬等明清重臣,而且从明朝中叶至清朝初的百余年,这个穷乡僻壤的小村,令人惊讶地出了5位进士、6位举人、8名贡士,加上贡生、监生、县丞等多达百余人。
一个小山村竟然充满如此丰厚的人文底蕴,一定与王国光的血缘文脉传承和潜移默化有很大关系。
参观了天官府,导游小杨带着我浏览了进士第、炉峰院、沿街院、司农第、王氏祠堂、望月楼、参政府、武举第和樊家庄园等古迹。每一座院落都流传着一个优美的故事,每一幅雕刻都深藏着瑰丽的文化,每一处古迹都传承着一段久远的历史。我深深为这里建筑的古朴大方、简约明快以及门楣的题额意味隽永、耐人回味而陶醉其中。尤其为清末民国时期华丽、精巧的建筑乃至木雕、砖雕和石雕的精美细腻而震撼!
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上庄,然而王国光晚年的那首诗作《仙间》却久久萦回在心里:"仙居遥在水云西,一入青冥万壑低。拔地石精盘虎豹,撑天华表挂虹霓。横开锦翠光疑溜,乱踏琅玕步欲迷。隐隐虫书环四壁,前朝犹自显标题"。

" 天下胜景小蓬莱"诗句,出自王国光于嘉靖四年清明节,与同乡少年、嘉靖二十五年丙午科进士柳遇春同登沁水县冯村的鹿台山留下的绝句。我用它来做本文的主标题,再合适不过了!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11-15 23:50 , Processed in 0.128594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