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091|回复: 1

[原创散文] 读潇月散文集《青青的印记》

[复制链接]

7

积分

0

听众

2

金贝

中国原创音乐基地发布

积分
7
回鹘 发表于 2017-3-27 15: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我满怀喜悦的心情展读潇月的散文集新著《青青的印记》掩卷深思之际,不由得联想起家乡近几年的巨变。20世纪90年代初,如皋撤县建市,继后不久在旧城改造优化投资环境的时代大潮中,以“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高速度,实现了千年古城的旧貌换新颜。欣逢其盛的潇月并未坐享其成,而是奋起直追,在古城新姿中有所作为。作为一名介入作家行列中的“新生代”,她从事文学的标志,同样是以“三年起步,五年大变”的时代风采,为旧城新貌中的“精神广厦”添砖加瓦,这就是她业余创作生涯中用美文铭刻下的又一道深深的《青青的印记》!她把同步于家乡日新月异变革中的人和事、情与景,浓缩在她矫健前行、勤奋笔耕的一处处风景线之中。

对潇月作如此类比是否是溢美之辞?历史更能表述今天的硕果成之不易。我想首先有必要像读一读千年古城珍藏的一帧帧老照片一样,不妨让我们调阅一下潇月“习作史”中的一程程“文学档案”。倘若以我个人的记忆为主线,我与潇月以文会友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初。那时由南通市作家协会常务工作班子与上海联办一次“现代风江海文学笔会”,一市六县文学界横向交流,选定在如皋闭幕。笔会对一位虔诚的文学青年无疑具有磁场般的吸引力。文静而未免自感“文弱”的潇月,就在这时由已在文学界崭露头角的表兄介绍与笔会保持着热线联系,“慕名”见到了几位作家和我。

那时她和她青嫩期的习作,与我“擦肩而过”。大约两年后,在如皋为一部长篇小说召开的首发式上,与她再次相见。遗憾的是我已记不起她的名字。但这一回她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的是一本署名“潇月”的小书,它没有“户口”,没有封面,没有装帧,也没有前言后记,就像作者一样纯情、真诚而质朴无华,多么难能可贵啊!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却开始让我掂出了它的“含金量”;这仅仅够得上及格的文字,不正包含着一位女作者对文学的苦恋和执着的追求吗?!我应该为她做些什么?毫无疑问,薄而沉的册子也唤起一个文学编辑责无旁贷的使命感。潇月为了把文学作为她精神上永恒的恋人,曾受过太多的冷嘲热讽,甚至是心灵的累累创伤!致使她常常夹击于所谓“不务正业”和家人的善意劝告中,一行行“爬格子”。每当夜幕降临,她还必须安顿好婆婆和女儿,度过一个个孤灯伴笔的不眠之夜,以苦为乐。这使我看到了“有志者事竟成”正从一双爱幻想的眸子中折射出一颗“永不变更的爱心”!一抹曙光正在显现。于是尽我所能,将她诗文中较好的作品,陆续在我主持的《南通日报》副刊中刊出,同时向其他报刊推荐。这本来也很平常,但春风中的几阵“毛毛雨”却使岩石下的小花小草拱出一派顽强拼搏的生机,几行短文从她脚 下伸展出一条脐带般曲折的诗意之路;几幅素描从她心田中催发出的竟是一方青嫩的绿洲。她果然不负众望。多日不见后的忽一日,诗意之路已伸向远方,绿洲竟演绎出大片郁郁葱葱的景观。不到一年,就在她被吸收为南通市作家协会,随后她又“旋风般”地跨入中国散文诗学会的行列。从此,她的作品沐浴着柯蓝等老一辈大家的阳光雨露,像春苗随风成长。这时期,她对笔下的作品严格得近乎苛刻,终于把最初试笔《放飞的白鸽》变成了升空中的“苍鹰”。回首昨天,她一步一个印记地向文坛走来,业绩多么喜人!如果说,那本“练习簿”式的小册子曾使人感到意外,那么《青青的印记》带给我们的则是惊喜中的震撼!文学促使人进步是难以丈量的。

全书写人物的开篇力作《提灯夜行》,是为文学界老一辈中“大师级”的名家柯蓝先生画像。驾驭大作家的题材难度必然很大。著名评论家徐应佩兄设想写柯蓝既可写其延安时代的革命史,又可写其数十年著作等身的文学史,但素材庞大,头绪综杂,不易归纳,出新更难。柯老在得知潇月拟写他时也招呼在先,他不希望看到的是一篇别人作品的“翻版”。面对如此沉重的思想压力,需要有与艺术胆识相应的创作功底,这在几年前潇月尚不具备。现在她自信而不浮躁地把笔拿起又搁下。经过长达几年耐心细致的创作准备,她终于、静下心来,从三个方面的素材入手,表达一个小作者对大作家的“独家感受”。“灯光”由远渐近,作品先从几年内竟有幸与柯蓝老师的三次见面中,感受到柯老那种长者的儒雅风范,“开朗、真诚、气度非凡”,竟那样平易近人地走下“神坛”。作品记述了一个很有生活情趣的细节:晚宴上先生点名邀“五音不全”的潇月唱一曲助兴,她为了表达对柯老的尊重,唱了一首《北国之春》,可高音部分唱不上去,柯老立即上前帮她“撑场子”。不用千言万语,一下就把大作家与小作者两代人之间的“代沟”拉近、填平了,笔随情至。紧接着亲切地转入第二层面,以简约粗放突出渲染重点的基调概括柯老革命史与文学史交相辉映的闪光历程,融入浓烈的崇敬之情和对人生和创作诸多方面的感悟。作品推进到第三层面,则是作者深入洋洋洒洒千万言的《柯蓝文集》,犹如面对生命悟性与睿智结晶的一座大山,此时此刻,一颗在书海中激荡的心,不禁“就会走入所崇敬的柯蓝先生的心灵”,展开心灵与心灵的对话!她深情地写道:“一天、两天、三天……脑海中先生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我知道那是一种人格和艺术的魅力!”于是这使她感受到“一种自觉状态下流淌出心灵被震撼的文字”。至此,《提灯夜行》由浅表至深邃照彻了三个层面的感悟之后点题,作者诗意地写道:“六十多年过去了,倘若先生是提着文学的明灯在人生旅途中拼搏的话,那么,他的心灵就是这黑夜中的光明!”作品的认识价值,在于热情讴歌大作家的门槛并非讳莫如深的官阶,更非数典忘祖的一代新贵。相反,作家的成就越大越是能虚怀若谷,那是品德高尚的完美体现。因为他们深知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主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作家血肉不可分割的生命和创作源流。作品给人的思考:作家只有走下“圣殿”走进生活,贴紧大众,其思想风范和作品内涵,方能像种子播进沃土,扎根、开花、结果;同时一个富有远见卓识的大家,必定会把积极造就文学新人视为“份内”的崇高职责。这也许正是柯蓝老师寄望于潇月能“写出一点新颖内容”之所在。柯老在圈阅了《提灯夜行》后,专函给予首肯。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527

积分

16

听众

4641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8527
164247123 发表于 2017-3-28 08:3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青青的印记》在着力于自传体系散文的创作中,并不排斥题材多样化的开拓。值得关注的这方面的主要作品,如《忧郁的小宛》和《雪蕾儿》,可归纳为第二类型的重点试加探讨。令人深思的话题也许是:前一篇系取材于历史人物,后一篇则取材于现实生活,而历史与现实之间何以给人以“我看云近,我看你远”的辩证的反差效应。首先,这与作家对题材的“钟情”程度及感情投入的度量似觉不无关联。“忧郁”截取明崇祯年间金陵八艳秦淮名妓之一的才女董小宛与明代四大才子之一的冒辟疆的一段悲欢离合、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这段流传至今的风流佳话,历来早被多人多次撰写成传奇文学,或加工成中、长篇小说。面对如此众多的大部头“压倒优势”,如何以浓缩的篇幅突破,势非“一言九鼎”而难以奏效。但坚持自己想做的“难题”正是一个作家必备的艺术个性。对此,潇月在调阅了大量史料的坚实基础上,从中精选出小宛以短暂的生命忠贞于冒郎最闪光的心灵的最典型事件,赋予作品以“忧郁”的感情基调,加以具象化的精雕细刻。基调的准确把握是情节依附的关键。作品突出二人爱河中的两大“潮起潮落”。一方面,小宛与冒郎结为伴侣,前有陈圆圆与冒郎割不断的爱,家有苏氏长妻断不了的情,小宛在这种“难以为人姬妾的地位上”,如何为爱情“谨守坤道”,冒家上下老小“咸称其意”;另一方面,更以其出众的才华,废寝忘食,成为冒郎汇编《全唐诗集》等皇皇巨著中的一名好帮手。着重表达真正的爱情是事业上的推动力,事业与家庭又使爱情化为永恒。作品的另一章节将小宛推向幸福与苦难双重浸淫之中经受考验,为此展开崇祯皇帝吊死煤山的血腥一幕。国难当头,小宛为顾全郎君全家而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然后冒家衰落,冒郎一病不起,小宛又付出她年轻俊秀的生命挽此大劫,直至把自己折磨成“将凋的瘦菊”,即使这样,她仍从心底唤出:“只要冒郎活着,我就是死去也跟活着一样!”小宛一次次用挚情“把冒郎从死亡的深渊里拽回来”之后,却抱憾离开了生死相依的冒郎,才大命薄。忧郁的小宛以年仅27岁的人生演绎了一幕“纵然我扑倒在地,一颗心仍高举起你”的崇高乐章。小宛虽然活得太累太累,爱得太深太苦,但唯其如此,更足以使她如昙花一现的短暂的爱成为永恒。这不正是“黛玉葬花”“梁祝化蝶”悲剧性爱情故事的延伸和继续吗?看历史人物虽远犹近,近在小宛那一片300年远去的圣洁白云,却贴紧作家那颗向民族传统开发真善美的爱心,从而调动起将其一节节载入作品的创作激情。“看芸芸众生近亦远”,远在如今爱情皈依于金钱的叮当声中,小宛“那双下弦月般忧郁的慧眼”,又能从如梭如织的少男少女中,“寻找到几许真正的知音”?《忧郁的小宛》虽还存在诸如议论偏多有碍于放手“让形象说话”等不足,有待于完善,但作品题旨高远,意蕴厚重,尤其对古为今用的时代贴近性和撞击力等要义的表达,足以令人长思之。另一篇《雪蕾儿》同样写爱情生活,而且是写当今花季少女不幸的爱情际遇,也许那人那事就在眼前身边,何以既近又远,这不能不缘于作者仅满足于一则听来的故事。故事中一个少女与三个男人(均先后死去)之间发生了一场又一场真真假假的爱情纠葛。于是将故事构成作品框架,浅尝辄止。作品虽不乏对事件的具体刻画,有些情节和场景写得也很“好看”,但由于对女主人公的命运缺乏更深入的熟悉和把握,对其屡遭重创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演变过程缺乏血肉相连的深刻提示,浮光掠影,使人总感觉到作者与《雪蕾儿》之间特有一段“我看你远”的距离。正如应佩估价这篇作品指出的那样:这还仅仅是一块“小说的料子”。

量体裁衣。多年来,随着作品选题和创作视野的不断拓宽,潇月始终不辍于对多种文学体裁的探求和尝试,寻求哪一种文体更适于发展自己的艺术个性,务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形式上,她不断驾驭和跨越于诗歌、随笔、散文诗、散文和大散文之间,现又介于小说和散文的边缘文学中游弋;内容上,从“文以载道”走向“以文载人”,并融二者于一体。如今,结集在她“人物画廊”中一个个各不相同的人物,或肖像或缩影,似觉正力图突破“散文框架”的模式脱颖而出,而“以文载人”的最佳媒介无疑是小说。难怪上海文艺出版总社副编审在通读了《青青的印记》文稿后同样向她提问:为什么不写小说?一语中的,此其时矣。这既符合本书已集蓄成的发展态势,也指明了突破真人真事的“原生态‘大胆放手地向着小说的创作跨越,理应是潇月今后的主攻方向。把自传体散文系列组合成一部以”家“为主要内容的”非虚构性“小说,把”小说的料子“赶制成”皮尔卡丹“时装,一显女作家独具的胆识、智慧,拿出新潮力作与热点主题接轨。2000年,作家注重表现社会转型期中国家庭所面临的种 种问题,以弘扬亲情和善良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从而推动家庭生活的稳定和强化人们内心的“家园感”,因而“回归家庭”仍将是当代文艺创作的主导潮流。

最后,有必要提及收集在本书中的诗评《意象的魅力》,是潇月阅读了近年我所做诗歌,择其二首有感而发。评论选题准确到位,落笔神形兼备,通篇牢牢扣紧诗品与人品的有机磨合,见诗见人体味深入肌理。全文层次清晰、逻辑严谨、起伏跌宕、循序推进,评述中既显现出好山好水美如画的意蕴,又极富形象勾勒出历史的厚重感。潇月将本篇归纳为全书第一部分中的《精神之旅》,表明她珍爱生命感悟中的哲理性思辨,相信这一组力作必将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和高品位的精神享受。令人惊喜感佩的是,文学评价和议论式随笔,是潇月在这一领域中的尝试之作,何以一出手就显示出游刃有余的深厚功底?应该看到,潇月历来勤于在读书思索中生活,又善于在思索生活中“活学活用”,厚积薄发。尤其当她对自己的作品或者说作品对她要求越来越高的时候,更使她深感:要想做一位卓有成就的作家,必须努力从多方面自我完善充电,而多方面的创作理论准备是营造好文学圣殿的先决条件。我深信潇月将乐于接受著名文学鉴赏评论家应佩兄为她开出的书目“大千世界”,学习、创作、再学习,跃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综述《青青的印记》中所凝聚的潇月的第三批创作成果,我们完全有理由厚望于潇月能充分认识、努力开发青春期的创作潜能和才华,塑造出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风云人物,为跨世纪当代中国女性文学争奇斗艳的大好春光,亮出一面属于自己的昂奋向上的旗帜。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11-15 23:54 , Processed in 0.294843 second(s), 1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