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46|回复: 1

[原创散文] 《雉水毓秀》自序

[复制链接]
q854788506 发表于 2016-11-13 19:4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们说起如皋历史都是从东晋义熙七年算起,这当然是对的,但我总喜欢浪漫一些,愿意追随贾大夫“射雉于东皋”,在2600年前的一片蓝天、白云、莽莽苍苍的芦苇荡边留连忘返。

如皋2600年来的历史天幕上绝对称得上星光闪耀。瞧,在一阵阵钟鼓缭绕、旗幡招展的祭孔仪式中,仅“乡贤祠”里就一个一个鱼贯走出这些伟岸的身影:胡瑗、陈应雷、冒政、冒襄等等。

2014年《南通日报》新开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栏目:“寻访历史文化名人故居”,约我写稿。我起先只当一般文字由着性子来写,后来我越写就越感到肩上沉甸甸的,有一种严肃的责任和担当了。我先后把如皋文化名人王觌、沙元炳、胡瑗、李渔、曾巩、董小宛、顾仲起、俞铭璜、王俊乂恭恭敬敬从“故居”里请到21世纪来,后来还有何坤、冒辟疆、王观、石小舫、沈卓吾等几位前贤先达,我也一一请到《新民晚报·新如皋》上接受全市人民晋谒,字里行间倾注了我的深挚敬意。我当时就边写边想,虽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选择,不同的作者也会有不同的标准,但金子放在哪里总会发光,以上这些名字在如皋千年历史星空中闪烁辉耀这么多年,今天现实的视角再新,今天悦读的理念再酷,今天的青少年们做他们的粉丝决不会错到哪里去,在这些乡贤身上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仍不失为今天的青少年的人生励志教科书,我坚信跟随这些乡贤的脚步,我们会热血沸腾地走进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中。

历史从来不曾停滞。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进步,新时期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新理念、新成果不断涌现,如皋成为享誉全球的“世界长寿乡”谁想得到?李渔丰富的养生美学、董小宛创造的灿烂的饮食文化,曾为如皋近代经济发展、慈善事业留下感人足迹的沈卓吾、石小舫诸先生也一个一个被人们从历史深处邀请出来进行新的解读,而如皋作为“老区”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地位日益凸显出来,1928年轰动大江南北的“五一”农民暴动的呐喊刚刚离去,紧接着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又在这里横空出世,特别是何坤军长的英武俊朗形象一直矗立在如皋这块红色土地上,成为一面鲜艳的旗帜永远飘扬……

我清醒地知道,我这支笔不具备“乡贤祠”的资格,我只是一个普通的退休教师,频频点赞乡贤说实话全是信马由缰。那天,我在如城历史保护街区东大街踽踽独行,呼吸古邑千年气息。墙上系列壁画理所当然吸引了我的眼球。我佩服这一创意给城市文明建设添一道文化景观,对今天的如皋人特别是青少年进行本土历史文化知识的普及,能有效地增强如皋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但是壁画似乎概括并不全面,而我这些文字,特别是书中的摄影给我们带来真实生动的直观感受,绝对是一个不错的补充,我们用散文的笔调和众多的照片再现某些历史场景,我们高屋建瓴叙写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前世今生,我们还运用新理念、新视角公允地评点乡贤们的历史贡献与价值……我们的意图说出来其实很简单,我们认为乡贤就是在家乡把生命价值发挥到极致的那些杰出之士,乡贤就是献身国家人民创造辉煌的那些家乡人,乡贤恰恰因一个“乡”字而和我们格外亲近,乡贤也正因一个“乡”字而成为最温暖的本土教材,历史选择乡贤正是为了让子孙后代铭记他们,“名人效应”别以为只是后面跟上来一群肤浅的追星族,实践证明乡贤作为榜样的示范引领力量是深远的、无穷的。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nxin 发表于 2016-11-14 07:32:5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我收藏了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6-2 02:20 , Processed in 0.104495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