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34|回复: 1

[转帖] 你确定孩子真的是在弹琴吗?

[复制链接]

1万

积分

27

听众

7415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中级

积分
15296
sina 发表于 2016-8-28 06:0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钢琴演奏在英文里称作Piano Playing,动词Play有演奏的意思。当然,我们也知道它还有另一层意思,那是“玩(耍)”和“扮演……的角色”。笔者一直觉得,“演奏”一词能拥有其他含义,也充分表达了外国人眼中对待这一动作的多层解读。只有当一位演奏者拥有娴熟的技巧时,他方能在键盘上舞动双手“玩耍”驰骋。当他真正投入到专注的演奏时,他不正是在设身处地去“扮演(诠释)”这场“戏”(作品)中的角色(对作品的把握)吗?

  如果说一场戏,观众最关注的核心是人物演出的剧情,那么我们同样可以比拟一首作品,听众最希望听到的是你把作曲家想表达的内容或深刻含义传达出来。作为观众,我们不可能时时刻刻关注一部电影的导演为何在这里运用了杂耍蒙太奇,也不可能一一反问这里的反打镜头代表什么含义。同样的,我们听众关注一首作品应倾听演奏者在音色、运音等内在方面是如何下功夫,而不应“热衷”于演奏者用什么技巧来炫耀。换句话说,手段是导演或作曲家所使用的方式,中心思想是两者共同的目的。然而,当手段和目的本末倒置,问题就接踵而至了。

  闲暇时翻阅微信的朋友圈,笔者经常能看到一些老师在里边晒自己学生弹奏的小视频。本身这样的方式宣传孩子没什么特别之处,或者说也起到了鼓励孩子或告知家长孩子弹琴的状况(家长不在场时)的作用。但是当笔者几次想尝试去听听小视频里的声音时,有一次却被震住了。那些弹奏与其说在敲击,还不如说根本谈不上“弹奏”。孩子在初学,在笔者看来,最重要的恰恰不是弹了多少首曲子,而是听了多少乐曲。然而,纵观当今国内的钢琴启蒙教学,绝大多数都对声音没有要求——哪怕最基本的要求。一定会有朋友反驳,孩子的手还没长好站好,弹都弹不熟练,还去要求声音?这恰恰是笔者关心的。孩子最需要首先培养的应是热爱音乐、倾听音乐。即使弹奏时,我们也不能因为孩子弹不出“好音色”就一而再再而三地放低要求,甚至没有要求了。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很多老师都会教孩子在弹奏左手的伴奏音型时轻一些,透出右手旋律,但实际上,大部分孩子很难做到,或者不能理解。作为教师,我们大多要求孩子左手要轻,要么右手变得更响,弹得像是在敲击;要么左手很虚,像是在呻吟。然而我们教师如果能告诉他为何左手很难弹轻,孩子们或许才会逐渐注意自己双手的平衡度(右手旋律一般在高音区,琴弦短而细,振动后声音很快会消失。而低音区音常常居多,琴弦振动频繁,混响浓而多)。

  我们恰恰需要告诉孩子,如果一个片段是f的力度,左手往往要用p甚至pp的力度去表现,才有可能更好地透出右手的旋律。左手实际要用多少的力度,不仅取决于钢琴本身,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孩子对于声音的敏感度。当慢慢培养了倾听的习惯后,久而久之孩子会潜移默化形成自然。因此,作为教师,无论孩子初学时是否能做到,我们都不仅要让学生弹曲子时达到最基本的无错音、节奏正确、指法合理、乐曲弹熟等,也应该或多或少地让孩子接触上述方式,甚至一直需要对他们提出弹出健康声音的要求,这才是学习钢琴最本质的初衷,而绝不是为了“弹出声音”就终止要求。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积分

27

听众

7415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中级

积分
15296
 楼主| sina 发表于 2016-8-28 06: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什么才是健康的声音?窃以为,任何一个句字都具有明确的方向性,或形成一个抛物线,音与音之间有连贯性,或向上攀登,或向下收束,而绝不应是一个平面。即使音之间要断开,也绝不是纯粹的割断。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听一些机器人说话是否会觉得好笑?原因是他的发音一直是平面的。更重要的是语言具有自身逻辑性,其本身也会让听者具备期待感。比如当我们说出“需要帮助吗?”这样的问句,最后一个字的疑问恰恰是轻声消失,并期待对方回答“是的”。当我们谴责一个人说“你个大笨蛋!”你带有情绪地说每个字,其间隔不仅很短,就连最后一个字都应是高亢很快地结束。当你把这样的句子想象在乐曲里并一一对应,会惊奇地发现,原来音乐就是一种恰如其分的语言。假设我们把“需要帮助吗?”设想成下图:

  一方面,它的确存在于一些公共场所,作为语音播报前温馨的提示音;另一方面,我们如果尝试把这几个音,用非常友好问候的口吻表达出来,下键过快便不合适,因为“咄咄咄咄”太颗粒不像是友好询问。因此,我们要用柔和的方式把第一个音扬至最后一个音,然后慢慢收束。再者,我们把“你个大笨蛋!”设想成下图:

  这样的动机,一方面,我们需要用速度较快地方式弹奏这几个音来表现出气愤时的口吻;另一方面,我们更需要强调最后一个收尾音来表达对“笨蛋”二字的着重。

  或许这样的例子未必是非常典型的,但是从某些层面来说,音乐是用音符串联出的“语气”,并相互具有逻辑性以此表达作曲者的深刻含义。尽管音乐如此抽象之意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理解,但假设我们把每个句子与语言环境联系起来,我们不难得出,音乐就是在“说话”、表达,它必须是具有生命力的。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5-11 05:57 , Processed in 0.329363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