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20|回复: 0

[转帖] 中国梦 唢呐情

[复制链接]

1万

积分

27

听众

7415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中级

积分
15296
sina 发表于 2016-8-20 06: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前,在山西大剧院音乐厅举行的“中国梦、唢呐情”王高林师生唢呐音乐会,是继2006年王高林从艺四十周年唢呐作品音乐会后,时隔十年后又一次唢呐界的盛会,也是王高林携众多优秀弟子的一次成果展示。

  音乐会开场一曲《大得胜》由王高林与四十几位弟子共同演奏,为精彩的唢呐之夜拉开了序幕。音乐会上参演人员均为王高林几十年间培养的得意门生,郭雅志、石海彬、孙云岗等弟子献上了精彩绝伦的演奏。整场音乐会持续近三个小时,打破了以往民族音乐会的时间长度。音乐会在王高林亲自登台演奏的《圆梦》和《喜酒歌》中推向最高潮……音乐会后王高林激动地说:“中国梦在各个领域都有,中国梦、唢呐情是我们今天音乐会的主题,有梦也有情,‘情’是我们山西音乐人以及关注我们山西民族音乐发展的众多朋友们的情谊。那么我们的‘梦’呢,就是我们的民族音乐事业的繁荣、昌盛和发展。”

  戴红领巾的演奏家

  今年65岁的王高林出生在忻州的一个民乐世家。他的爷爷见证了旧中国的苦难,亲历了那个时代民间艺人街头卖艺的辛酸。因此,决不让儿孙再当“吹鼓手”。爱乐心切的王高林开始“偷”艺。爷爷犟不过孙子,就给他一把小唢呐,那年他9岁。1962年,解放军总政文工团在忻州采风时,发现了一把小唢呐吹得十里八乡都很有名气的小高林,便想将他带到总政,爷爷觉得王高林年纪还小,就拒绝了,那年他11岁。1965年,著名唢呐演奏家胡金泉下乡演出,王高林不凡的技艺引起专家的重视,从此,他进入山西省歌舞剧院学员班,师从胡金泉。那年他14岁,还戴着红领巾。自此,王高林走上了唢呐专业演奏的道路……

  良好的基础、扎实的基本功和勤奋刻苦的学习使王高林的唢呐技艺突飞猛进,刚进入山西省歌舞剧院不久,就和自己的老师同台演出。一老一少,一把大唢呐,一把小唢呐,《老两口学“毛选”》轰动一时,成为当时的保留节目。

  “吹不够”的唢呐情

  王高林有个绰号叫“吹不够”,进入省级专业院团后,唢呐更是不离手,50年艺术人生,夏暑冬寒,曲不离口。办公室、排练厅,数十年如一日,整个歌舞剧院的人都能听到那高亢悠扬、熟得不能再熟的唢呐声。如果赶上演出,休息的间歇他也要练上一阵。1989年,赴法国演出,别人都游览卢浮宫,观赏埃菲尔铁塔,感受塞纳河风情,只有王高林还躲在住处吹唢呐。在赴上海的演出途中,火车软卧包厢里王高林拿出唢呐把《黄土情歌》留在了秦淮河畔。

  常常会有人跟王高林说:“高林啊,吹得够好啦,该歇一歇了。”他们也许很难理解他的勤奋——如果说因为技艺不精,这么刻苦倒也罢了。可谁又能说王高林技艺不精呢?

  看过山西省歌舞剧院民乐团演出的人都知道,唢呐独奏曲晋北梆子《三对面》是团里的保留节目,是已故唢呐名家胡金泉的传世之作,也是王高林的成名曲。就是这一曲吹了五十年的《三对面》,王高林在长年的演出实践中,不断琢磨,不断完善。他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创造性地运用各种表演技能,使作品的形象更加鲜明而突出。他将唢呐、口哨、管子三种乐器交替使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戏曲中花脸、须生、青衣的不同风格。王高林的表演声情并貌,不仅吹足了晋北梆子的韵味,更感染了成千上万的观众。恰恰也正是因为每次演出都被王高林赋予新的理解,注入新的活力。这首乐曲才成为久演不衰的经典作品。

  王高林是个在艺术上不断追求的人。为了工作的需要他先后自学了双簧管、萨克斯、笛子、巴乌、葫芦丝、哨子等乐器,并自学作曲。在工作之余,他创作了一批优秀的民族管乐作品,《黄土情歌》、《你追我赶春耕忙》、《山乡春》、《送子参军》、《黄河水情深》、《喜庆丰收年》、《训战马》、《梨园情思》、《美丽的新疆》、《草原恋歌》、《思亲》、《喜酒歌》、《欢乐的山寨》等等。特别是《草原恋歌》开创了用低音唢呐演奏蒙古族乐曲的先河。在退休之后,他静下心来,潜心钻研山西大管的研发。2011年11月,他与中国吴氏管乐社总经理吴景馨女士共同研发制做的“研发实用新型山西大管”终于成功问世,填补了山西没有大管的空白。并专为山西大管首创了独奏曲《猫戏老鼠》等一系列作品和实用教材。

  有情有义的民乐人

  王高林深爱着这块给予他艺术生命的黄土地,更深爱着培养了他的山西省歌舞剧院。成名后,有好多部队文艺团体向他招手,并且待遇优厚,他都一一拒绝了。1992年,应新加坡邀请,王高林在新加坡举办了“珠江恋,黄河情”的个人音乐会。同年,新加坡华乐团正式提出希望他留新发展,并安排爱人工作和孩子就学,王高林也拒绝了。山西省歌舞剧院培养了王高林,王高林也要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这里。他以一支精彩绝伦的唢呐引领着民乐团的创作和演出,以个人的魅力将民乐团紧紧团结在一起,以不懈的努力为民乐团的发展开创了一片崭新的天地。2011年,在王高林的策划下,大型民族管弦乐《关公》成功推出,为山西省第一个民族乐团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跟王高林有过接触的人都知道,他是个有情有意的人,也是个重情重意的人。他从乡间走来,乡村的朴实、谦和他从未丢弃,也从来不敢丢弃。即使他现在早已是民族音乐界赫赫有名的“大腕”,依旧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那些骄气、傲气、架子在他身上连影子都没有。他是个知恩图报的人。14岁时,他跟随老师胡金泉走进山西省歌舞剧院的大门。老师的教诲和恩德,他没齿不忘。在师母去世后,他挑起照顾老师的担子。上下班都要绕道去看看老师,外出演出归来,再累也要探望老师。一旦老师有生活上的需要,立即为老师购置。在老师失去自理能力后,他又像儿子一样,守在病床前,无微不至地照顾老师的饮食起居,直到为老师送终。

  学吹唢呐的孩子大多家境贫寒,好多家庭都在农村,父母务农,省吃俭用给孩子买乐器学习。每每遇到这样的家庭、这样的学生,王高林不仅不收学费,每回上完课后还留学生在自己家吃饭。如今他已经是桃李满天下,而他的学生也大多活跃在全国各大音乐院校及民族音乐团体。正如他的一个学生所言:“王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不厌其烦的教导,让我这个平凡的农村孩子变得自信并对未来有了期待。在跟随王老师学习的那几年时光里,我收获到的不仅是专业方面的进步,更像找到了启迪心灵的一盏灯,这盏明灯让我这艘在茫茫大海上的小船看到了灯塔的方向,让我这颗在风吹雨打中摇晃的小树得到了园丁的灌溉……”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5-10 21:35 , Processed in 0.107851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