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个诗人哦 于 2016-5-13 07:05 编辑 + n# g9 Z5 [. H( n7 c
7 }5 l4 @( `$ g! U+ ?) F振奋性的美是一种需要 曾几何时,新年期间,在音乐领域也出现了几位热心的“打假人士”,他们要打的是顶着各种“莫须有”的名字在我国音乐舞台上演出新年音乐会的“散装乐团”,其中以来自音乐之都维也纳的居多。但今年,深谙文艺舞台变迁的资深记者撰文,《京城新年音乐会,维也纳“水团”不再满天飞》。“十年后李逵现身,真正的维也纳交响乐团、维也纳广播交响乐团来了”,“‘水团’也许还会来,但肯定已风光难再”。 人民大会堂以听一场新年音乐会为荣并非坏事 我眼前出现了昔日将“水团”运作到我国的演出商的愁苦面孔,他们的心声,可以最恰当地借用《茶馆》第一幕里庞老爷的台词来表达——“年头真是改啦!”回顾过去十几年间新年音乐会的日渐深入人心,至今已蔚为壮观。这既说明古典音乐在我国的普及,也显示着人们欣赏品位的变化和提高。随着新年临近,在新年音乐会的听众大军中肯定有众多新面孔,他们甚至连听音乐会时不能大声说话、不能吃东西、什么时候应该鼓掌都不清楚,但他们仍以能在新年听一场“高雅”的新年音乐会为荣。 尤其是在人民大会堂的新年音乐会。新年前夜,在这座平时并不以演出音乐会为主要功能的宏伟殿堂里,居然同时举办两场新年音乐会:万人大礼堂里演出的是“北京新年音乐会”,而在宴会厅里则是“北京维也纳之声——2016施特劳斯爱乐乐团新年音乐会”。当捷克爱乐乐团在热情洋溢的捷克指挥家彼得-阿尔特列克特指挥棒下奏出德沃夏克的《C大调第15斯拉夫舞曲》时,捷克爱乐乐团那富有独特魅力的、清新的音色,通过扩音设备,仍能完整地扑面而来!沁入中国听众心灵的,不仅是异域风情对好奇感的满足,更多、更可贵的是在风土民情中蕴含的为不同民族所共同感悟和珍视的节日情怀。德沃夏克的《斯拉夫舞曲》、《第八交响曲》,斯美塔那的交响诗《我的祖国》脍炙人口的第二曲《沃尔塔瓦河》、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中三首妙不可言的舞曲——波尔卡、弗里安特、马戏团演员之舞,返场的伏契克《角斗士入场进行曲》,在辞旧迎新之际,透着别样的亲切。
$ n5 J1 `/ H( s5 @+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