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爵士乐
$ ?8 `% ~! ~% S% W5 _ a* v0 Y) O' B+ O3 l& w, g
爵士乐(jazz)是美国音乐对世界的一份厚礼,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这是一种具有奇特节奏和非洲和声色彩的音乐形式,由早期的拉格泰姆(ragtime)、蓝调(blues)吸取了营养,发展到后来的比波普、自由爵士、现代爵士。它走过了一段令人惊喜而富有朝气的旅程。它的自由的即兴风格,结合黑人音乐家那天生的丰富节奏感,由此产生了这种微妙而无法准确记谱的美妙音乐。 尽管现在它不象当年那样辉煌了,但你会经常能不经意地在许多别的音乐形式中发现它的踪迹,因为它早已经融入其中了。
( |, d& |+ y& f 而正统的严肃音乐同样没有忽略它,一代又一代的作曲家都从流行音乐中吸取形式和素材,为他们的音乐增添活力,二十世纪美国爵士乐,成为艺术音乐创造的灵感重要源泉之一,它令人兴奋的节奏,鲜明的切分音和复节奏以及室内乐性质的音响(由独奏管乐木管或铜管,在钢琴、低音提琴、班卓琴和鼓的架构上组成),二十世纪的严肃音乐作家的许多作品,如德彪西的《黑面木偶的步态舞》、萨蒂的《游行》、斯特拉文斯基的《拉格泰姆》、《钢琴拉格泰姆乐曲》、米约的《屋顶上的公牛》、克莱尼克的歌剧《奏乐的乔尼》等,都明显受到爵士乐的影响。所以,马克里斯说:“新古典主义有一段时间是在巴赫和爵士乐——令人生畏的结合——的双面旗帜下前进的。”。
' G7 ?. B1 E! B" P/ q+ Y; p3 G! O3 ~
爵士乐的鼻祖之一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曾经说过:“如果你一定要问什么是爵士乐,那你就永远也不会知道。” 村上春树说:“爵士乐是在清洁安静的酒吧,装有坚果的罐子,低沉的声音播放着M.J.Q的VENDOME。然后双份的威士忌加冰。”
9 |( g& j A t
7 U- [8 j: P9 v* `+ |. W但要下定义的话,爵士乐包含下面10个要素(在专业的层面上,已经很简洁了): 0 x* N& F, x. z& [ J! A3 ^5 E
+ ]9 O5 L3 d/ E& r$ \% f(1) 采用连续的切分法以构成完整的旋律。 2 V$ L4 F2 I& Z
$ R( K- c" P0 W, b% ?2 r% b(2) 大部分为即兴演奏(早期爵士音乐家的即兴演奏是从给流行的旋律加装饰音开始的。逐渐地,这种偏好装饰音的演奏手法在表演中的重要性不仅等同而且超过了对乐曲主旋律的演奏。在一些演出场合,音乐家在演奏时几乎是只保留了原曲的和声行进和主题旋律,其余全留给即兴了。我们今天所说的即兴,早期爵士音乐家习惯把它称为“Messin’ Around”、“Embellishing”“Jassing”、“Jazzing Up”。即兴演奏是演奏和创作同步的表演,因而催生出大量属于演奏者个人的创作保留曲目)。 8 e/ l; l2 E; Z% P8 x) W* d
( b7 b0 {( @3 |* P$ n: j
(3) 加强表现节拍的乐器不单用鼓,五弦琴( Banjo)、吉他、低音大提琴、低音喇叭等都可以用来表现节拍。
' Y9 \- G7 r7 Z' w
# A8 m; {) ~. f2 U8 D8 C(4) 节奏( Rhythm )之变换。 . E; a: b" F- L9 N' y
" H. a1 M! K& U% d0 S
(5) 多用乏力的蓝调音符( Blue note )。 - E; i. F! J% N
8 s9 u7 O- h; f3 E4 j(6) 音色( Tone color )鲜明而强列,在抑郁时也要表现一种明显的晦涩。 8 w$ \+ e7 G' G8 Q; I$ \! [
) y* }7 Z, x* g
(7) 和声( Harmony )丰富而柔和。
( R+ G6 U% r/ w6 J6 i5 A6 r J& G/ q! n2 f, A
(8) 小过门( Break )精简有力。
: r% P" ?6 _1 h* `0 c7 m
; Q- a4 |! \ C/ t(9) 衬句( Riff )——简单的乐句来陪衬主句。像背景音乐似的反覆叠奏,加强气氛。 0 y$ m- G- ~3 z/ B) \; W) P H, d- r
; z e" q) H9 H+ y# E
(10) 演奏的喜悦气氛。爵士音乐中的格言便是:“Just for fun ”。 $ O, ^& \" e. T% F$ J) r4 X
7 Z6 @) C* m2 F6 E4 y
) c/ q, }6 Y& X& y* `& Z9 f' \, m更多介绍请查阅《爵士音乐》: * f, k7 M) m3 s) l
http://www.yalasol.com/jazz/jazz1a.htm - l0 v: a5 j$ R% u7 n
$ n( A8 o) N' h
- O7 e- {& i1 l0 y. N; x
+ S- X! J8 j& ^% ~: |) P" I
- _3 n/ c& M, a2 m0 K2 i8 d9 j" d
摇滚乐
! t5 e3 ^% w- u( ]8 t, }4 h* l6 a K/ r/ v( K% w: A% z
一 、摇滚乐的产生 + q8 [# r( [5 t. ?
1、背景 . Q& q" n% F: ]0 M+ b% a0 T
回顾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历史,从20年代末到30年代中期,欧美发生经济危机,出现了经济大萧条;30年代末,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1年日本袭击珍珠港,美国投入反法西斯战争,直到1945年战争才结束。再看50年代以后,50年代,美国是一个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时期,也经常被视为美国人的繁荣时代。6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最动荡的年代之一。由于出兵参加越南战争,遭到人民的反对,使全国处于社会、政治极不安宁的状态。
1 B* H) o2 S8 f2 [5 f恰好在50年代,特别是1952年艾森豪威尔就任总统后,美国经济开始稳定,整个社会也处于安居乐业的状态。于是,中产阶级逐渐增多,他们养儿育女,出现了一个生育高峰期。青少年的数量空前增长,一下子这个世界成了青年人的天下。当时,孩子们在课余生活里,一般都与家人呆在一起。电视节目也比较健康,在音乐趣味上也没有太大的鸿沟。青老年人欣赏的音乐也基本相同,都是40年代和50年代的"大乐队"演奏的音乐,还有就是延续了几十年的叮砰巷歌曲,歌词经常表达单纯的爱情,音乐也不带威协性,尽量给人一种舒适、安宁的感觉。 " P/ f" }( k$ f* N, ~/ t D
到了50年代中期,这批青少年由于生活条件优越,没有像父辈那样经历过战争和苦难,同时又倍受家庭的宠爱,因此,他们开始不理解父母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不愿意走父母为自己安排好的道路。他们有了自己的追求和爱好,而且由于人多势众,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他们不再跟随父母欣赏那些多愁善感的流行歌曲。这时,他们正好在摇滚乐中找到了自己的声音。摇滚乐简单、有力、直白,特别是它那强烈的节奏,与青少年精力充沛、好动的特性相吻合;摇滚乐无拘无束的表演形势,与他们的逆反心理相适应;摇滚乐歌唱的题材,与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密切相关。 7 r/ C. ?+ W$ \0 V" } m
$ z( B7 B, d: m* H1 W
2、摇滚乐的出现 0 d7 F+ C5 l- ]& A! ~% t0 T0 q; b
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的流行音乐市场出现了一个三足鼎立的现象。黑人欣赏的音乐基本上以节奏布鲁斯为主,中产阶级以上的白人听的都是叮砰巷歌曲,而中西部的农村听众所喜欢的都是与农村生活有关的乡村音乐。然而,到了50年代中期(约1954~1956年期间),唱片市场出现了两个明显的现象,即"市场交叉"和"翻唱版"的出现。"市场交叉"是指原来在一个市场发行的唱片,同时在另一个市场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如有些歌曲在节奏布鲁斯销售榜上名列前茅,同时在波普(指当时的流行歌曲,叮砰巷歌曲的延续)榜上也倍受欢迎。看到这种有利可图的市场交叉情况,有些大唱片公司很快根据正流行的节奏布鲁斯歌曲制作出自己的版本,由此导致了大量"翻唱版"的出现。这个时候,原来隔开的三个市场突然间感觉中间的围墙倒了,在这片废墟中一种新的风格--摇滚乐正式诞生了。
; C _+ x3 t$ i7 T1 Z4 m4 {4 A摇滚乐的正式产生是在50年代中期,但是这个名词却在50年代初期就已出现。1951年,克利夫兰电台唱片节目主持人艾伦·弗里德(Alan Freed)从一首节奏布鲁斯歌曲《我们要去摇,我们要去滚》(We're Gonna Rock ,We're Gonna Roll)中创造出了"摇滚乐"(Rock n' Roll)这个名词。1955年,电影《黑板丛林》(Blackboard Jungle)的上映对摇滚乐的产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它讲述的是一群学生造反的故事。一位中学教师面对这群学生唱起了一首歌,这首歌就是影片的插曲《昼夜摇滚》(Rock Around The Clock,例16)。这首歌曲在青少年中引起了极大的轰动。1955年7月,《昼夜摇滚》在波普排行榜上获得第一名,标志着摇滚时代的到来。它的演唱者比尔·哈利,也因此成了青少年崇拜的第一个摇滚乐偶像。从此,摇滚乐开始风靡全国。 2 I6 k0 Z+ Y0 B) g7 U* [& q1 n
7 O7 A# }, @9 c6 O8 m- w
1、 摇滚乐的来源 , F' c! n2 |# s- k
2 G8 b9 M3 ^: h% A. G$ M' [9 @, E节奏布鲁斯(Rhythm&Blues) , Q U1 d% f/ w* f% j, }& F
美国的种族隔离一直很严重,在住宅区、学校、教堂和各种社会设施中,白人和黑人都是分开的。在种族隔离的政策下,黑人保留着自己的宗教、语言、服饰、舞蹈和音乐。节奏布鲁斯像其他黑人音乐一样,拥有自己的群体。它被称作"种族唱片",与白人音乐市场是分开的。 , D+ B9 Z3 e. S" F
节奏布鲁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布鲁斯音乐继续发展的结果。它在城市布鲁斯的基础上结合了摇摆乐和钢琴音乐布吉-乌吉的特点,声音变得更加有力,更加突出持续不断、向前推进的节奏。它还保留了黑人音乐即兴演奏的传统,合奏时仍然采用可以不断反复的12小节布鲁斯曲式与和声框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布鲁斯唱片一直由小唱片公司经营,战后,由于黑人社会地位的改变,几家大唱片公司对黑人音乐产生了兴趣,此时,排行榜也开始用"节奏布鲁斯"来代替原来"种族唱片"的称呼。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路易斯·乔丹(Louis Jordan,1908~1975)、乔·理京斯(Joe Liggins)等。节奏布鲁斯的特点在很多摇滚乐中得到了直接的体现,特别是早期的摇滚乐,好多都是节奏布鲁斯的"翻唱版"。70年代,节奏布鲁斯与福音歌(Gospel)相结合之后,使它的发展步伐逐步加快。以致70年代所有的黑人音乐都带有一股浓烈的节奏布鲁斯气息,特别是索尔音乐(详见索尔音乐部分)有时和节奏布鲁斯几乎难以区分(如马文·盖伊、杰克逊五兄弟等人的作品)。80年代以后,节奏布鲁斯融进了更多的流行音乐成分,使其变得更加商业化。比如当今的节奏布鲁斯,好多都已经失去了原有布鲁斯的特征,而强调反拍的律动成了它的主体,有时偶尔在演唱中还能找到几个由滑音而带出的布鲁斯音符。像近几年出现的所谓的节奏布鲁斯歌手白兰蒂和莫尼卡(Brandy&Monica)、布莱恩·麦克奈特(Brian Mcknight)等人的音乐,其实已经不是真正的节奏布鲁斯了,如果硬要从理论上分析的话,只能把它看作是一种被商业化了的,被流行音乐市场漂白过的节奏布鲁斯。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节奏布鲁斯都是如此,比如1997年的两首格莱美获奖作品:埃里克·克莱普顿(Eric Clapton)的《改变世界》(Change The World)和翠西·查普曼(Tracy Chapman)的《给我一个理由》(Give Me One Reason,例17)就是既融进流行音乐成分又保持布鲁斯特征的现代节奏布鲁斯佳作。节奏布鲁斯作为摇滚乐的重要来源之一,已成了历史的见证,它在影响了摇滚乐之后,自身的不断发展,又使其变成了当今流行乐坛最受宠爱的乐种之一…… , U8 B5 e# D' ^
# k/ N( X/ v1 D" }5 }5 R; h$ M7 H7 q$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