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95|回复: 0

[转帖] 无人是孤岛 且待引路灯

[复制链接]
anxin 发表于 2016-3-27 10: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与音乐治疗结缘,可谓“偶然中的必然”。

  1997年,师范院校钢琴专业毕业的我进入青岛大学成为一名辅导员。在从事学生工作的过程中,那些苦苦挣扎在心理泥沼中的学生时常刺痛着我的内心,如何立足本职,发挥自身所学,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影实现健康成长,成为一直困扰我的问题。2002年一次去深圳出差的路上,我偶然看到了一篇题为《音乐治疗师——白领中的金领》——采访时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研究中心主任高天老师的报道。我眼前一亮,困扰我多年的问题终于找到了答案。

  2009年的夏天,我在学校的支持下来到北京,报名参加了高天老师主办的音乐治疗初、中级培训班。音乐治疗学是集音乐学、心理学、医学为一体的边缘交叉学科。当时的我,心理学知识依旧停留在大学选修课上学到的那点“皮毛”水平,医学知识几乎空白。课堂上,高老师讲授的心理学和医学术语在我看来是那么的“高大上”,积极资源取向音乐治疗技术的传授和现场实操,让我眼界大开、兴奋不已,似乎看到了我无限光明的未来。完成了近10天的面授课程后,踌躇满志的我回到了学校,紧锣密鼓地开始了音乐治疗室的筹建——申经费、找场所、购设备,忙得不亦乐乎。1个月后,环境温馨、设备齐全的音乐治疗室终于“开门纳客”。没过几天,第一个“来访者”在我一展身手的“热切期盼”中来到了我的治疗室。然而,正是这第一个来访者的“当头一棒”,让我从“音乐治疗大师”的云端瞬间跌落,清醒地认识到音乐治疗不简单。

    失败的“处女秀”

    小涛(化名),一名刚入校不久的大一男生,因环境适应问题导致同学关系紧张,引发情绪低落、焦虑、失眠等症状前来咨询。跃跃欲试的我,在没有关注来访者的情绪状况和心理需求,甚至连产生问题的原因都未摸清的情况下,草草完成了初始访谈, “二话不说”就信心满满地给他做音乐减压放松训练。由于治疗关系尚未建立到位,治疗方法和目的也没有作出详细解释,小涛心存疑惑甚至有些不满的“被迫”躺在治疗床上,开始了“压力山大”的减压放松训练。

  我按照高老师的“操作说明书”引导他闭上眼睛,深呼吸……音乐刚起不久,小涛便睁开眼睛,摘下耳机,忿忿地说:“我一闭上眼睛,脑子里全是那些烦心事,根本放松不下来,老师,您这样做对我有用吗?!”我蒙了,一时有些不知所措,甚至对他的“不知好歹”心存不快。我的音乐治疗“处女秀”就此草草收场,以败告终,小涛也再没来找我。

  这次失败的“处女秀”,让我对音乐治疗产生了怀疑,究竟是我做的不好,还是音乐治疗就是“花架子”——中看不中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冷静思考,我认为不是音乐治疗的错,一定是我的咨询理念和技术操作出了问题。于是我恶补心理学知识,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资质,利用各种机会参加心理培训和工作坊。

  我没有因为第一次临床实践受挫而退缩,相反,我敢于正视失败,不断开展音乐治疗实践。在学习实践中,逐步认识了音乐治疗的内在规律和方法,熟练掌握了所学技能,让自己的专业自信得以重建。

  如今回想此事,我很感谢小涛给我的“当头一棒”,这一“棒”让我深刻认识到:音乐心理治疗是一个科学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要遵循心理治疗规律,秉承人文关爱、科学细致、严肃严谨的职业精神,运用各种形式的音乐体验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具有治疗动力的治疗关系,帮助来访者达到健康的目的。

    治疗关系的“万能胶”

    记得高天老师曾经说过:“心理治疗,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治疗关系,没有好的治疗关系,再好的治疗技术都白搭……”音乐,正是消弭隔阂、融化猜忌的“粘合剂”。

  刘女士,40岁,在刚刚生完二胎后遭遇产后抑郁症,2013年9月经朋友介绍来到我的治疗室。那天,刘女士一进门就给我来了个“下马威”,问道:“张老师,你多大了?有孩子吗?”我愣了一下,平静地说:“38了,还没有孩子。”她听后,嘴角掠过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和轻视,说:“你比我还小,还没有孩子,我刚生了第二个孩子,你能理解一个生了两个孩子的母亲面对的艰难和痛苦吗?!”我立刻意识到,我的治疗还没开始就不得不面对一个严峻挑战——如何跟一个比你年长、阅历比你丰富,对你产生怀疑和猜忌的来访者建立稳定、信任的治疗关系。   

    我定了定神,没有正面回答她的问题,而是指指旁边的钢琴,微笑着说:“这里有架钢琴,您愿意弹弹吗?”刘女士也愣了一下,惶惑的看着我说:“见过,从没弹过,也不会弹。”我紧跟着鼓励她说:“没关系,到我这来咨询的人没有一个会弹钢琴的,你愿意试试吗,或许试过后会让你的感受有所不同……”她怔怔地点了点头,在对钢琴键盘进行了初步熟悉后,便开始了她的“无主题”演奏。

  刘女士的“音乐”始于中高音区,虚弱而又谨小慎微,音色暗淡缺乏动力,节奏凌乱且无规律,让我感受到她无助无力的内心和痛苦压抑的情绪表达。我仔细聆听着她演奏的音乐,感知着她的音乐体验。很快,我便在中低音区加入了演奏,采用镜像、匹配、保持和陪伴的共情技术让她体会到我的理解、支持和包容。在我提供的和声和节奏根基框架下,刘女士的音乐开始有了律动和美感,这让她更加投入地演奏。然而“好景不长”,刘女士的音乐开始逐渐变得有些焦躁不安,音色中透着些许愤怒和不满,我立刻意识到转机来了。我的音乐不再是“好好先生”,而是采用镜像、模仿技术与之再度共情后逐渐引发“对话”。我们在键盘上激烈地对抗和争吵着,“对话”从自说自话的“自由流动”式发展到针锋相对的交替式。此刻的刘女士,低着头愤怒的敲击着键盘,反复演奏动力感十足的由4个八分音符组成的摸进下行音型,从高音区“步步紧逼”地把我向低音区“压迫”,我“且战且退”直至无路可退——最终被逼出键盘。刘女士开始了她几近“疯狂”的独奏,此刻的音乐除了愤怒就是愤怒,积压内心已久的怒火似乎终于找到了突破口,肆意宣泄、无所顾忌。她的固定音型在大字一组的AGFE上反复“砸击”了3分钟后终于停了下来。她疲惫地低头沉默着,突然长舒一口气,说:“张老师,我能跟您说说我的情况吗?”

    在随后2个月的治疗中,我们进展得很顺利,音乐同步再加工(MER)技术成功地消除了她的心理创伤,让她的生活重新沐浴在阳光下。

    乐海拾贝

    MER是由高天老师创立的科学有效的音乐心理创伤治疗技术。2010年以来,我共治疗MER个案86例,成功完成63例,脱落23例,处理事件108个。在这5年多的临床实践中,我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创伤经历和体验,经常会因为音乐素材的短缺而感到无助又无奈。

  MER音乐库原有音乐38首,后增加到52首,包括稳定化、同步脱敏再加工和超个人体验等不同阶段使用的音乐,涵盖了暴力争斗、愤怒、痛苦、平静、轻松、欢快等多种音乐情绪,覆盖面较广。但人的情绪体验是复杂多样和个性化的,现有的音乐要实现“同步原则”下的基本匹配,尚有较大差距。于是我萌发了自己找寻MER音乐的想法。

  2013年,我偶然获得了5000余首原版高清古典音乐唱片的数据库资料——一个巨大的音乐宝藏向我敞开了大门。我开始了自选音乐的“浩繁工程”——一个充满未知与好奇,心灵与音乐对接碰撞的“乐海拾贝”之旅由此展开。

  筛选心理治疗音乐是一项严肃严谨,容不得半点马虎的工作,它既是感性与理性、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更是心灵与音乐的对接碰撞,要做到相互匹配,彼此兼顾才行。这就需要我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要保持注意力集中,仔细体会音乐的性格特点,传递出来的情绪情感内容和矛盾冲突特性,然后与临床实践经验和需求标准相结合,反复对比后最终确定是否“可用”。可谓耗时费力,事倍功半。

  付出总有回报。经过一年多“乐海拾贝”,我在3000余首音乐作品中节选出50首可用于MER的音乐并付诸临床检验,以证明它们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015年,我将这些音乐发给高天老师斧正,得到了他的认可和肯定——绝大多数音乐可以入选MER音乐库。这让我受到莫大的鼓舞和激励,于是再接再厉,继续搜寻剩余的2000余首音乐。经过艰难的搜寻,截至目前新增“可用”音乐20余首,从而使自选音乐的数量增加到70余首,随着甄选工作的不断推进,预计数量还会增加。

  回想我7年的音乐治疗成长之路,内心充满了感恩、感激和感怀,感恩于高天老师引领我走上“音乐治疗”这条充满希望与激情的专业道路,让我的职业生涯目标定位明确,道路宽阔而光明;感激于业内同仁给予的支持帮助和分享,让我在成长中得以滋养和帮扶;感怀于我的所有“来访者”,在陪伴他(她)们“凤凰涅槃”的重生中,我收获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愈加坚定了一个音乐治疗师肩负的责任与担当。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5-19 12:53 , Processed in 0.045592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