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重庆草长莺飞,春光明媚。具有悠久历史的西南大学即将迎来“组建10周年暨办学110周年”校庆。在音乐学院,师生们正在认真上课、努力排演节目,为校庆活动以及本学期的系列艺术实践做准备。 作曲:支持创作实践 鼓励教师创作 “近年来我院对于艺术创作实践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要求理论专业教师每学期必须开设讲座、表演专业教师必须举办音乐会并亲自上台演出。”西南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汪高原举例说明,作曲专业改变了过去以教授作曲技术为主的方式,更重视学生的创作实践。现在,作曲专业学生期末除了参加理论考试之外还要提交自己的作品(以钢琴作品为主);每学期要举办小型的原创作品汇报音乐会。学院支持学生定期进行田野考察与采风,本学期,学院将组织教师巡讲团到各实践基地对实习的学生进行指导。 汪高原副院长介绍,为了更好地进行创作方面的整体布局与管理,音乐学院成立了创作与管理教研室,支持教师们积极进行创作。迄今,由教师创作的交响乐作品已近十部,优秀的大提琴作品、小提琴作品、钢琴作品、声乐作品不断涌现,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2015年举办的教师原创作品专场音乐会受到了各界好评。最近,部分专业教师正在撰写《爱国主义经典音乐作品》系列书籍,不久将出版面世。 钢琴:增加曲目量 扩大阅读范围 “上学期,我们帮助学生逐步解决了演奏巴赫复调作品的技术难题——不少学生在练习时声部层次不清晰或者无法在多声部对位织体中找到连续的声部线条,指法错乱导致手指不够用或句子不连贯。”西南大学音乐学院钢琴老师陈若旭说,在这种情况下,她先训练学生的复调思维和听觉,然后再训练手指的独立性和控制能力,即先要求学生分声部而不是分手练习,之后将不同声部由不同方式组合起来,比如,高声部+中声部、中声部+低声部、高声部+低声部。 “巴赫复调作品很难,声部之间有对位、节奏、音量上的相互关系,对双手的协调性和自身对于对位的学习程度都是巨大的考验。赋予每一个声部的表现和意义、断句、重音、装饰音等都值得细细考究。”钢琴专业本科四年级学生张洺睿表示,陈若旭老师在指导复调作品时如抽丝剥茧般地讲解以及多种巧妙的指法令他受益匪浅。 本学期,为了在提升学生演奏技艺的同时加强其音乐艺术文化修养,陈若旭老师特地在专业课教学之外给学生布置了文献资料阅读的作业,例如,《巴赫十二平均律》、《肖邦传:音乐地平线上最闪亮的流星》、《发现之旅-贝多芬:完成生命的意志》等等,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层次、更好地积淀音乐文化底蕴。曲目方面,除了一些传统的作曲家和必弹曲目,如肖邦的练习曲、贝多芬的《奏鸣曲》等,她特别增加了一些学生们以前较少接触的西方近现代(1900年后)钢琴作品,如普朗克的《间奏曲》、德沃夏克的《幽默曲》、巴伯的《钢琴奏鸣曲》。 音乐心理学:注重课堂讨论 激发学习潜能 西南大学音乐学院教师黄君这学期更加注重学生自主的研究性学习与讨论,以激活其学习潜能。“我会给每一位同学提前布置相应的学习内容,每堂音乐心理学课上请一位同学作为主报告人和大家一起讨论所学内容,最后我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这样可以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语言表达能力、思辨能力也得到提高。”他举例,讲《音乐心理学手册》中音乐对人类心理影响的观点,在学生报告了音乐智力、音乐人格、音乐治疗等主要内容后,他开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对音乐教育的启示,音乐治疗的方法及具体运用,包括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如音乐治疗在自闭症儿童、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中的具体应用实例等,加深了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