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969|回复: 1

[歌词创作] 作家残雪:中国人是物质的民族

[复制链接]

1万

积分

12

听众

8351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中级

积分
16716

版权达人

254969084 发表于 2016-3-10 07: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5年,对于作家残雪来说,是收获颇丰的一年,她同时获得了两个国际文学奖的提名:美国纽斯塔特文学奖和英国伦敦的独立外国小说奖,另外还与她的翻译安娜莉丝共同获得了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4 k6 m  b- }' l' y8 h2 b! V9 ]
1 h1 p5 E/ P: c; ~' |0 [' z& z

  I& B" V" {$ U5 p: ^/ i( _0 A9 ?* J% t$ }
面对获奖的喜讯,残雪很高兴她的努力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在她看来,自己能够得奖,是因为学会了西方的思维工具,又将中国文化的特质很好地融入进去,让西方人觉得很新奇。! W, ]/ z6 V7 a% q7 i

) _7 ~+ p$ s1 S
% d! Y* N0 H8 a/ v0 }. h1 h# y2 w9 P, ?# j! G
但在国内文坛,残雪却似乎没有得到如此的理解和认同,而她自己也不愿意和中国文坛的人有更多的交流,甚至不愿意再作出评价。“我早就说了,不抱什么希望了,也懒得评价了。因为我搞这一套,他们不欣赏我,我也不欣赏他们那一套。”
$ j5 q+ m9 T0 S9 g' O
, ~! d  b2 R0 U' w
9 d( l5 _* Y' L: m3 l7 ~' t
- @0 |* j0 ?* S在残雪看来,中国的大部分作家固步自封,只知道守住和回归传统。但她认为仅仅这样做是不能够恢复传统的,因为过去的已经是过去的了。“相对于西方的文化,中国文化有自己的优势,但需要比较、学习和融合,只有再创造才能守住传统。”( `2 s1 Z2 `2 i' y4 }
# s+ n" {( p- o0 v

: D+ g, y# X% t- @/ O2 ~. G6 {( Z
0 K& E2 p8 e7 h$ v但其实1980年代的西学热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再次促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残雪也是那批受影响的作家之一。不过在她看来,其他人已经放弃谦虚地向西方文化学习的劲头,还是觉得自己的传统文化好。
0 J, R, I4 |+ B% x4 r# [/ u' L6 G! V9 b

5 }9 p6 I9 ?9 _% j, ]; v3 ~" w) D. \
残雪最近五年在研读西方哲学家的经典作品,并且她还在写一部批判萨特《存在与虚无》的作品,叫做《物质的崛起》。“文学与哲学探讨的是相同的问题。只不过最近几十年,文学的发展已经超过了哲学。”
6 C; I$ E. q5 V% }/ w
3 z# e$ z  d/ s* j* w! ~
; U+ a! D0 H5 O
( J6 f1 X: }/ ^7 W7 L她看到了西方现代社会最终指向的虚无,“现代人已经解决了吃饭穿衣的这些问题了,但他们面临的是相互之间的交流、人际关系和感情等问题。”$ u5 c5 j3 U* y0 E2 A. D
5 \# u! M, K" x
4 Y& f1 [8 e5 D* S
- z  B0 V6 b+ A5 a
“不过中国现在还没有解决吃饭穿衣这些问题,所以后面这些问题在中国暂时好像还不是那么大的问题,但也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Z; |: q  G) m2 d* Y1 v

+ a- V! g2 K! y( g& v! [  Q* Q# C- p2 M3 {+ N2 P" b* p( q
) B( R6 z  z+ i1 O
残雪试图在自己新出版的小说《黑暗地母的礼物》里描述一个乌托邦式的解决方案。她说,这是一本欲望之书,也是在写爱情。“就像瑞典的评论家夏谷所讲的,我的几本写欲望的书描写的都是人类社会的乌托邦,在探讨什么样的关系是最理想的关系,什么样的社会是最理想的社会。我的探讨是超前一点,但也不是超前得那么不得了,因为已经出现了这种问题。”在残雪看来,《黑暗地母的礼物》的读者是具有现代精神的中国人,“可惜目前这种人很少。”1 ^; p+ T  v! S! ]$ n8 I
; H$ N# ?3 m9 T2 u! z* a- E- ]
% ^7 D7 ?7 Z2 K1 _  D8 V4 G% Z
+ e6 e& j; @& `
以下是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对残雪的专访内容。
' p% T6 Y% \$ }. _& b' P: }+ ^( U5 b0 J& s. z9 M( m$ H- S
; ~( ~: L! c* I) @( M8 V

6 g+ ^0 y6 e# O" [" X: }) q+ v* y% a( [9 E+ C

% A+ T. R- M* E' o# O4 E3 [0 V7 Y+ d2 q/ v5 x' w
' X; n. X+ o0 N6 a5 @
澎湃新闻:您自己觉得您的作品在英语世界受欢迎的原因是什么?
6 [9 v5 @8 J+ {% C, ?. l$ J8 ]9 e

2 ~9 ]- Q8 y0 r5 H' }# b- t# O! Y  V4 H# z1 N$ T4 G# f
残雪:主要因为我的作品和西方文化的融合。在这个方面,我应该是在中国作家里面做得最好的。所以国外的读者能够把我的作品作为文学来接受,我觉得这是很少有的,这一点我感到很高兴。因为我的方法和其他作家都不同,我很谦虚、很努力地想去理解、认识西方文化,并且将其很好地同中国文化结合起来,老老实实做了几十年的工作。然后把我作为中国人的优势在西方发挥出来了,所以他们觉得我的作品很新奇。要不然那么多外国人都没有得奖,而为什么我的作品能被选中呢?如果我的作品类似他们曾经诞生的那些文学风格,比如卡夫卡、但丁、塞万提斯等,那他们就没什么新奇感了。) I: x$ k6 o2 Y/ X0 q7 p7 Q

9 p# c. T% x3 ~& C' l
+ K) J  w4 f1 P3 N( S. x) A( r: \# L0 Q) t, x- {( Y
澎湃新闻:在之前的访谈里面,您提到了一些西方哲学的术语,比如说“自我意识”,那您是不是除了对西方的文学比较感兴趣之外,还对西方的哲学比较感兴趣?
, `& p/ S( x" C0 I6 s3 c
9 _( X, D' Z; c3 T
" g) _3 Y8 |5 Q/ @残雪:是,我最近五年里一直在攻读西方哲学。我搞了30多年的文学创作,而我这么多年一直看西方哲学那些前辈的作品,现在越来越感觉到了我们这种实验文学和哲学探讨的是同一个问题,就是探讨的途径完全不同。而且在思想界,文学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面取得的成就比哲学取得的成就要大得多。所以我就想把哲学最根本的问题重新探讨一下,也是我的野心。因此我一直每天坚持用四个小时读西方哲学,已经坚持了有四五年了,黑格尔、康德和尼采这些哲学家的作品我都读过。' V) C7 I4 d, @* |0 R# i- w
4 J2 i3 M! [7 o5 g
我最近在写一本批判萨特《存在与虚无》的书,现在已经在扫尾了,主体部分和导言都写好了,需要继续再检查几遍,可能有60多万字吧。但我不是“文革”那种大批判。萨特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是西方哲学处在一个转折阶段的大哲学家。对照他的观点,我把我的不同观点表达出来。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有我的这个体验。因为搞了30多年的文学创作,我和萨特等人面对的都是同一个问题,但作为中国人,我有我不同的体验和想法。萨特不是自己也写过文学嘛,当然他写得不是太好,也算不错了。所以我和萨特在这个方面特别有共同点。
3 {7 @% G$ h+ u
. O% e2 o9 L- t* x! q7 U1 j' Z2 t1 `+ E4 S% }1 m) ~

3 D/ v! r; U8 N/ O/ k' E但是我作为中国人,同萨特在很多方面的看法是完全相反的。而且我形成了我自己的一套图型。我的那套生命的图型跟他的存在图型是两码事。我这本书既是讲萨特的《存在与虚无》这本书,也涉及了西方的其他经典,主要是黑格尔、康德、马克思早期手稿等。一方面我通过学习了解他们的这些观点,因为我是中国人,我们民族以前并没有这种系统的哲学,这些逻辑系统都是从他们那里来的;另外一方面我掌握了这些东西之后,就觉得我有优势,可以用我这本书和他们抗衡一下。所以我在大概四年以前就开始写这本书,现在还没有完成,最后还差一点,不过也快了。0 S. o1 V. N5 Z
+ W8 v* H% A2 l) S

& ~; E; P0 G0 T1 H# A! B+ M  g/ W  U2 u+ \; h$ O
我自己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也觉得激动人心。因为我的观点都是从我的文学创作中来的。“文学在这个方面是走在哲学前面的探险队。”我一直这样说,我在国际上跟那些外国人也是这样说的。也就是说文学比起西方的经典哲学,已经走到它们的前面去了,文学现在更厉害了。; a3 Q* h4 T/ |
, O' _& L2 L4 ^% @

9 p7 [/ Y9 @- f6 a$ Q! b1 C: z4 S6 r9 d. t1 k4 i
我是怎样做的呢?通过学习西方,然后进行反思,再回过头来看我们自己的文化,就产生了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实际上就改造和再造了我们自己的文化。我觉得继承传统只能通过再造或者重新创造的方法。创造出来的才是传统,因为那么多年已经过去了,你说你是传统,他说他是传统,谁是传统啊?怎么能够肯定呢?这很难说的,过去了的就是过去了的,现在已经不是当时的那种环境了,很多东西都已经变了,你还说就只能是那样搞,不创造,就是被动地去继承一下,那是不行的。要恢复传统必须要创造,而文学在创造性方面是最好的途径。因为我们搞文学就叫做创造,通过创造把我们古老的文化再重新化腐朽为神奇,重新把它发扬。这是我的思路,跟我们国内的这些作家一般讲的那一套继承的思路不同。
+ M2 n( ]( ?% C% s9 l6 B% X/ ]& `) X" U- P! I$ _
1 s6 s. R* ?( o+ ~" A

: q- ]. p* Y! h# Y8 F澎湃新闻:对西方文化的兴趣是受父母的影响吗?+ _4 Q+ n, W# z. ^% I; U

8 y, j/ g. f  _$ U' Q  r3 V3 q( s* W, C/ q2 V$ y7 f9 |3 t( M

. `' ?% ]! a0 H2 U: m8 }# p8 B: F$ M残雪:有吧。因为我父亲以前攻读马克思主义,家里都有《资本论》那些哲学书,所以小的时候就看过,就激起兴趣了。我记得我十四岁还是十几岁的时候,把《资本论》都通读过一遍,那个时候也给了我好的影响,打下了基础。所以我后来搞的那种文学就是跟谁都不一样了,人家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还以为我是那种本色演员,搞几下子就没有了。所以还是从小有这种氛围的,有积累,到一定时候它就以文学的形式爆发出来了。
: [0 G: ]6 p1 b+ D9 q/ t/ R
: m- p& O( c5 ]  x
! D$ i# L7 N/ `1 L: ]9 l( a3 X: q( H, [
澎湃新闻:您和您的兄长邓晓芒为什么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一个人选择做文学,而另一个人选择哲学?; x! w, }5 \' X$ U! X- ]
2 q- [. t5 b8 b. i7 ]$ T3 B# `

5 h) m0 ~) R% G: T3 O- ]) f- x4 f, R9 X' b3 t5 c
残雪:我跟他还是不同,他是那种比较冷静的气质,我可能更加现代一些,就是那种容易冲动的气质。因为家里到处、包括朋友和邻居有那些书,包括俄罗斯和西方的文学,所以很快我就融入了文学的氛围里面,就被文学吸引过去了。十几岁的时候是有几年看过哲学书,后来很快就被文学吸引过去了,觉得文学更能够吸引我。因为我看过的这些文学就是哲学嘛,它只不过是以另外一种方式,就是我现在说的这种方式——以物质的方式来表达精神的东西,一种情感的精神,其实和哲学就是一回事。; I' q. ^4 R  _) v( S4 ~
  x2 K2 n1 L" b' B, L  w5 ]
1 v* v! B: {, G) |

+ K% {; p* [$ e只不过因为气质的差别,我很快就被文学吸引过去了。搞了30多年以后,再回过头来看,发现我搞的这个东西确实有点优势,就是在这些大师的指引之下,从但丁、莎士比亚开始,还有《圣经》,一直到后来的这些现代派,都给了我非常大的影响。而且让我作为一个中国人,建立了自己的优势,因为中国人是物质的民族,有这个深厚的基础的。; A2 {* X+ W( ?% a
2 J/ h1 |0 Q, k1 f2 v+ q

) B  ^8 K' j! ~; I! E4 d, `) Y. T0 A! ^9 {$ P/ g
澎湃新闻:您所讲的“中国人是物质的民族”是指什么?
) @1 [( _% i; x7 G$ k
" d* L, ]  c& t: F5 j# g  j3 f  b! ~

4 D4 v4 d9 N: U# ~, Q( y) l% w残雪:我是一个二元论者,我所指的物质就是精神,精神和物质二者是分不开的。西方把精神的那一维已经搞到了顶点,但是物质这一维还没有起步,所以我们处在这个历史的关头了,就是我们古老的文化在这个历史关头面临了机遇。这是我自己认为的,可以把物质这一维开发出来,就是物质和精神的一种抗衡。
$ |% n+ X8 |5 l# p# e/ k& `6 T9 m- s, }: u" ]# X, X. b5 t3 y
8 {- J: H' h2 b# J2 A
" r' ~$ ^8 @7 `6 ^8 A$ {* L1 _6 ]
我认为世界最高的终极设定就是精神和物质的抗衡,就是“有”和“无”的抗衡。我是一个二元论者。西方是一元论,认为精神至上。它的唯物主义的那种物质至上也不是真正的物质至上,因为它的物质没有精神化。而我所讲的这种“物质”是有形的精神,有质量的精神,所以这和黑格尔、康德都不同了。我的“图型”也是有质量的,不是那种空灵的图型了,而且更有力量,是从大地那里面生发出来的。
2 \; L0 {4 G: I% z
* H: a, a. U  ~2 P7 B+ ~
6 {4 y" I) ~9 w* d
. s- x+ o+ ~7 L. G" R澎湃新闻:那您和您的兄长会讨论哲学问题吗?
  M4 E4 j* ?3 b' e, ^) K3 Q5 j7 ?) `& [' g& _& Y- t- }

  l; s; Q, I# T$ c, s) w" _& v: ]' `2 S4 ]9 A
残雪:讨论啊。之前还出了一本书,叫做《于天上看见深渊》,就是鲁迅的那句话了。在网络上卖得还可以,我看到印了一万多册吧,上海文艺出版社的。今年一定要推出第二本,叫做《旋转与升腾》,可能有70万字吧,之前拖得太久了,现在得到了资助,所以一定要推出。内容还是我跟他的谈话,第一本也是谈话录,谈的是哲学和文学的关系,既谈哲学又谈文学。第二本哲学谈得更多,基本上就谈哲学问题和抽象问题了。! n" G5 z- }' Y
# k0 D1 T- E: F- H, E3 G
) H0 i' _* e+ W0 W( t
( m, ]9 o* p" m' B
好多人都在盼望这本书,尤其是那些学哲学的,想从这里面找到一些新东西。我跟他也不完全一样,但是有共通的地方,另外他的哲学根基非常深厚,在这个方面可以指导我往前奔了,像探险队一样。7 P" p/ C  v( \; S6 [6 a) M

4 O9 M/ Y& u8 N5 E5 Z9 g( `  g: w( D- w! [
' r* x  `. Z. k( @: H) I# Q. S

9 j2 L$ B& B8 w# u$ R
! }* w" c& s7 L; d' Z4 g) @, K& ~# `4 L+ n; s$ x
, @1 G2 y6 O$ J+ {, s) z( i

5 H* S% B) r6 g0 ?: X5 K" H% V/ P" u6 b1 V/ H3 p6 {
67019_500x500.jpg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积分

12

听众

8351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中级

积分
16716

版权达人

 楼主| 254969084 发表于 2016-3-10 07: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澎湃新闻:在您看来,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兴起的西学热对于文学的创作有没有产生积极的影响?% V3 z0 S5 r1 ^3 o6 \

' _) E9 ^8 m4 G1 X& n
5 a* n$ {; z" o2 F! V$ `* p$ s) [7 h/ x
残雪:当然有积极的影响了,我就是这一批里面出来的。当时出过不少好东西,包括最突出的像余华早期的创作,还有一个叫张小波的,我给他写过几篇评论,他写了三篇中篇小说。梁小斌是后来居上,这些都算是一流的作品吧,那个时候他们的小说散文,就是拿到世界上去,也是拿得出手的一流作品。但是可惜后来就不再学习了,说还是中国的好,还是我们自己的更有东西可学,“自己的东西都没学完,还去学人家”,都是这样一种腔调了。4 j/ W* G% o8 e8 v& H

9 H* c/ b* H4 P5 f5 S$ f. d8 }3 G2 A$ k' U) W* L
2 ^+ {" u; a1 J7 f3 a, l
澎湃新闻:您之前在采访中也谈到,中国人对日常生活的态度缺乏一种自我意识,您能具体谈谈吗?
0 {3 d2 f3 D# U& B
2 c) U& ]+ n- x4 h+ a9 Q% i4 ]$ i1 \! C/ A7 q

8 I* y6 E0 o% b残雪:就是不善于分析自己,只是大家这样做我就跟着做了,一窝蜂。到世界各地的留学生都要成堆,“个性”这些东西对于中国人来说还是遥远的事情,包括我的作品读者量也还可以,但是比起他们那种主流的传统文学,销量就少得多了。可能还是少数不满意现实的年轻人来买我的书。当然能够卖一万多册也不错了,跟别的国家比较起来也算很不错的,但是我觉得还是不够,还是太少了。中国人最喜欢的就是一窝蜂,一窝蜂就是我们这个文化最大的特点,没有自我意识。要看别人怎么做的,买房买车和赚钱,不都是看别人吗?就像那个学者说的一样,“要看自己,就难于上青天。”
4 q/ o# J" Z; f8 c2 A4 X; H8 N' n+ a) T

" f* j5 Z( W2 z1 a# i; Y
6 X4 C/ Q6 D# t9 p+ g7 u澎湃新闻:这也是造成中国文学缺乏内省和自我批判的原因吗?4 k4 d0 n! c0 F# L1 `' d$ o3 i
5 Z: |! E/ H1 ~) m" c  t: E) a

0 `1 E, |( v% F( X3 d# J& i
/ [$ o+ h' j, k9 o% F残雪:对,缺乏精神性的东西。精神性的东西的确是西方搞到顶峰去了,但是现在我自己回过头来看,我们要把物质的这一维搞到顶峰去。我们现在处在一个转折点,也面临最大的机会和挑战。6 U/ B3 l* ]0 Q) @# ]8 e
- R  f) Z+ f( k  @7 h% f

% l: ?  f; n9 o2 Z: r" s8 i0 V4 O. m, _8 l5 |
澎湃新闻:您曾经说过《红楼梦》也有缺憾,比如缺少性心理的描写。% G+ P' k- b& [; [( K6 b: G

) B! Q: `  p0 t3 @
8 J" b1 G; }) |
! ~  E) l) U9 B# ^残雪:《红楼梦》是一个奇葩,它独独作为文学,就已经超越了中国的文化,这也是文学的特点。因为曹雪芹其实是一个纯粹的艺术家。艺术就有这个功能,有的时候它就超出自己的文化了,走到自己的文化前面去了。虽然曹雪芹口口声声说,自己好像比较提倡佛教,实际上你看他的那些人物,那些描写,一点都不佛教,都是非常入世的,都是非常认真地追求一种理想的生活,一直追求到死。一个个都是那样的人,哪里有佛教?, K4 O6 q9 v! _' j* a7 i  ]+ N
: H5 Q+ r2 R$ j$ x' v
, D$ S- k0 L# u) c( x

4 c7 k7 i6 }) Y- C% F- U& Z这就是纯粹艺术家的特点。《红楼梦》远远地走在其他那些所谓的经典的前面,而且高出一个很大的档次,达到了精神描写的层次。因为他是艺术家,艺术就有这个功能,所以我说艺术是探险队。哪怕你的文化还没有达到这个层次。没有描写精神的文学作品,除了《红楼梦》以外就很少了,有的有一点点,像《金瓶梅》什么的,哪里像《红楼梦》这么全面。因为曹雪芹是纯粹的艺术家,他穷困潦倒,专门去追求精神的发展,所以才产生了这样伟大的作品。
7 w. [& k7 G- p
" {( L% y3 ]3 [5 R7 Z# a* e9 \# C5 [
% F" K8 a- {. N5 t+ j7 y
澎湃新闻:如果中国文学再有伟大的作品的话,是不是也不能再重复曹雪芹的这种方式?) z/ S5 K& ], e; F0 x1 t- S' i

" z4 o4 R9 N# z! Z) v8 y
8 T( G6 p1 s* _0 l$ ]5 K! N1 H% `4 \% \- P4 E
残雪:那不可能了,现在已经是新世纪了,需要在曹雪芹的基础上重新创造。不能创造的话就别搞文学,守成当然也可以搞点通俗的东西,但不创造的话就无法传承传统。文学就是一个硬东西,是试金石。别的东西还可以说不创造,比如手工业等等,但是文学如果不创造,就不能够守成,就会把以前所有的好东西都丢失掉。1 ~6 v/ [0 c2 }" G1 n
( j- n" ?3 x& ?6 i1 O" F5 ]

" U! l# T( j7 l. G; D  Z
" s6 u1 i% t$ z! D澎湃新闻:有评论说,曹雪芹最在乎的是《红楼梦》里的诗词,希望能够流传下来。, g+ G- P1 z6 k  N# W- W

+ n/ o1 N% D7 B* [: _: c* a2 \4 [
8 {; f% {* p* W; k2 V; p2 A" T
7 X: d) J- E7 k2 p6 o" A) F残雪:那肯定流传了,现在不是很多人在看吗?连我以前对《红楼梦》都迷的不得了。
3 z7 R+ A2 l& s% P3 O) b+ P9 u) x: s$ [6 Z9 z- r; ?

. }" y$ g2 l0 h3 p2 b. S
8 V7 F& l. d% t( r! O! p3 b澎湃新闻:但我们现在已经完全丢掉了旧体诗。- e; r: l" s/ Y1 g
& j3 |6 Y1 E; j2 p. o# B

; O& Q7 Y- F1 ?; N4 K8 Y6 p8 n1 l
残雪:用新的形式把它复活嘛,我现在写的小说别人就有说像诗歌的。那种东西在我们的血液里面,怎么会丢呢?不可能丢的,但要继续创造它才能够发扬。9 s1 @4 Z* h1 Q: R; A) s0 f
5 v, v2 C- ?5 G

- e; L! L! D% J/ t, {/ m# \1 i0 U5 M) [* L) ~( ]
澎湃新闻:那您如何评价现在中国文坛的现状?7 h( u$ }1 D  D, m8 s. x

) L2 u" |+ Z8 C: `
( W; Q& d. m9 {- y0 w' v; u8 r2 u8 S3 P
残雪:我早就说了,不抱什么希望了,也懒得评价了。8 d8 p, z2 j6 H, H

, c7 t3 Z  O4 x) o) g2 I, c
1 T9 S# D% g! {3 K& U4 D
' I/ ]; J7 h1 s$ v: v: W9 A, U澎湃新闻:那您平时和其他的作家交流多吗?
$ ], s8 O! h: h0 \
- w8 b7 l- r- f! N9 j& G9 E! a$ {# L
9 y7 ^/ \$ z. ^7 W& ^: e/ ]
残雪:没有交流。$ S* V5 G$ H& Q. X& p4 f7 T2 A+ k

" L+ {: i; k/ G) q) Q, d* ^" Z; n  K" I* p1 b& P! x( i% c8 ~
$ y4 l8 R9 N' \/ ]1 A0 G

3 q# K- N# o/ g' i3 y4 c% x) W- V1 ~3 g! [0 d

+ b; `1 K+ w8 H, F4 P, ]5 E( {/ D  Y
1993年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首次出版,2004年余华因这部小说荣获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 w; z' y4 L. U2 w% t- ~% K

  K8 x  I0 e) m9 \. W6 w" ]5 v
+ a8 x) @4 \& a4 C( m6 Y) |# x% O8 K
澎湃新闻:为什么会这样?
$ Q4 C  y% n  w7 z2 T  G: [- Q) o! Z& f

! ?+ S1 w( Y$ R. f
- I) M. m' I( \, }# n! ?残雪:因为我搞的这一套,他们也不欣赏我,我也不欣赏他们那一套。我就写过对几个作家的评论:余华、张小波、梁小斌,就他们几个是我欣赏的,当然他们有的也不再重视文学写作,也出不来更好的作品了。8 d6 L9 ~, \% b, f9 w( R0 C

4 l& X. L: f5 v/ P' v; h; N
4 S; l, p7 X9 a! O7 p% x- c0 h. n8 q  ^+ C4 l5 w0 D. M8 r
余华是早期的作家,但他后来转向了。他们后来也写不下去了,就没写。那他们自己也要负责任的,但是和大的氛围也有关系嘛,对创新没有任何支持,有时还要打压。- m, I( X0 p2 x, }" y2 W6 Z3 V0 r

$ M. F9 N  G5 v0 ?# G7 K" w, T# Q& E$ V' |

& T/ |* L* Y3 M而且那个梁小斌那么苦,大家都为他募捐。你看这个社会都没人管这些人了,所以他没有条件进行创作,社会没有保护他,他就感觉自己的境遇非常惨。连纯文学都不要的民族是非常危险的。
+ ]3 V! K2 O5 Z2 |/ b: F
! v5 R; V2 A8 M* s, A/ ^+ B. f- z( N; M/ Q2 l
" d, Y- b: A; }
澎湃新闻:您之前说过中国文坛的氛围不好,讲究“混圈子”,大家都在彼此唱赞歌,是这个原因造成中国没有这种好的文学批评吗?
, T0 l+ K2 c! @, g7 p; c
: |" ]) g0 z& j( x3 |
1 e: w  Y7 l8 h. u6 i8 V& m6 j% `% G. x! P5 [, u
残雪:大家都要守旧,不和他们一起被动地回归传统,你就不是他们一伙的。异己就要受到排挤和冷落,然后就没人管,像梁小斌这样的情况就根本没人管。+ l! f5 a1 M, C% c. ]
, u2 k* d- `% W% A
& B5 d; N# n& g0 \" g" u
# l: ~/ K/ O: ~' O; j8 {
澎湃新闻:您为什么说自己的作品是为二三十年后的未来写作的?
7 E$ w- E+ b, Q; }# `0 M5 U& p2 I# s# E4 J0 w

. s' \; Q0 r/ q# t. k
* Q. }8 H; h( M5 ^- ?残雪:就是为现在的年轻人而写的,过二三十年他们不就老成了吗?就是为这些人写的,还包括有现代精神的中国人,但因为有现代精神的这些人还不太多,我就没有提。
3 n) W+ a3 K6 B1 e; _+ k( T9 Q4 X2 f" [# K; j
0 n/ I9 d; d& }3 v& d/ f, e6 O! {
/ ]0 N& G0 A3 |4 o; }5 m
澎湃新闻:为什么寄希望于年轻人?
' ]+ i" n7 a6 M. {0 }5 ?4 f. q
; W) d; @0 }9 e- F. [5 r- |2 B7 s! a% y/ N6 U$ h
) ?# ^1 A! m) X9 K% j# M
残雪:现在具有现代精神的中国人数量比较少,所以我寄希望于年轻人,也就是现在20多岁的,再过20年可能就碰到精神上的问题了,物质不能够再满足他们了之后,就会有可能看我的书的,因为我的写作是给人力量,使人独立,塑造人的素质。我这本新书《黑暗地母的礼物》最重视的描写就是人的素质。人要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在大地上站立起来,他应该具有一种什么样的素质?我做了一些预测,他们说我讲的是乌托邦,但其实也是相当现实的。, r& w. Q- j6 j7 |, K( b
- _) N. A/ X2 H1 Z) q' u% u- ^

& f6 _2 Y; `& O7 B! ^6 z
; X) O! U0 n# h3 N3 h, f' @7 k4 f澎湃新闻:您最近在读什么书?4 B: k# ]3 U% p
0 S+ y/ V  l" a- a3 I& }
, Y# q: s0 c6 P4 m

: G$ U, k4 {! g6 H1 B1 H, \; L残雪:我现在还没写完手头上的书,所以还在读《存在与虚无》和法国的梅洛·庞蒂,一直在读大哲学家的东西。文学方面在读现在在欧洲比较走红的那个奥地利大作家,叫做罗伯特·穆齐尔。现在我们刚刚翻译了他的作品,在网上有卖。他们翻译成《没有个性的人》,当然我不太同意这个翻译。这是一本很长很长的书,他一直写到死还没写完的书,可能有一千万字吧。我还比较欣赏这本书的上部,它跟我能够合得上,他是西方人,所以我觉得还不够满足,对人性的描述还可以更进一步。
  S" m2 G" i9 |7 q
: I& {$ e6 }! C3 _! N" B
, ?. r( G% f( X1 {$ Z' I- ^+ \
+ y9 l* H) W% b/ m: m4 n- V1 q8 z* i  e
/ f7 Z& ~  _- E3 h7 c
《没有个性的人》登上了豆瓣“2015年度再版高分图书”榜。4 g. F) _9 ^9 j% v) W$ k. X  k
- {9 m% k. \) Y
! R4 F0 X- G! V! C( h' c+ Z
* f& a% x4 p" m: W& P& G8 D3 d
澎湃新闻:那能不能请您给年轻的读者推荐一些西方文学的作品?3 W1 [4 [2 T( [8 D$ D

- ^& l- Y3 E+ j1 F4 c* b; o7 a" y" y2 X$ G3 D; a2 E$ n- \: N6 @0 U
. a" w9 I' ~5 o( {! m9 w
残雪:就是刚才说的那本《没有个性的人》,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我看的是英文的,年轻大学生最好是看英文原文,因为那个翻译我看了几章,我不喜欢,最好是看英文,因为他们都学了英文的嘛,为什么不能看呢?" P1 u8 p- E4 [* T
0 h: L% S& V8 d# }- M- p. A

, u$ Q3 Q5 n. z, |* e; R. S! |% K' ^2 t5 K
这本书里面有一点乌托邦的性质,对未来也做了一些预测,他是1940年代才死的。不过还没有像我搞的这样的,就是完全跟现实结合起来。那个年代比我早嘛,现在现实的问题越来越紧迫了:怎么处理你同家里人的关系?你跟你老婆的问题怎么处理?或者你跟女朋友的关系怎么处理?这些东西以后都会是很紧迫的问题了。解决的方法就是交流。交流是一个核心词,新时代的核心词,交流其实就意味着爱,当然也意味着斗争。我这本小说就是专门写这些问题的:什么样的关系能够达到真正的交流。我一方面提出问题,另一方面我也尝试做了一些预测,就是解决问题的预测,所以我这本是实验小说,那里面提出的东西都是实验性的,而且很幽默,跟现实结合得很紧。
! H( T  Y4 D7 [8 y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1-10 23:19 , Processed in 0.132352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