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16|回复: 2

[短篇小说] 小说的别一种风貌

[复制链接]
mpsh5134 发表于 2016-2-29 22:3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夏鲁平简介:夏鲁平,男,满族作家,主要从事中短篇小说创作,作品曾在《人民文学》《民族文学》《中国作家》《作家》《光明日报》等处发表,并被《中华文学选刊》《小说选刊》等重要选刊选载,夏鲁平近年来创作势头良好,短篇小说《单位》《去王家村》《北京邻居》连续三年在《光明日报》上发表,在社会和文学界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2015年11月推出短篇小说集《风在吹》。

  吉林省的满族文学创作作为中国文学版图上不可或缺的一种文学风貌,其鲜明的民族性受到中国文学界的关注。2016年1月30日,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光明日报》文艺部与吉林省作家协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联合举办了满族作家夏鲁平短篇小说集《风在吹》研讨会。

  彭程(《光明日报》文艺部主任):

  作品有特色,作者潜质好

  首先,作者对基层,特别是基层公务员的生活非常熟悉,《风在吹》小说集中对他们的生活环境、工作氛围、言谈举止和内在的情感世界、生命追求、价值取向都有准确的反映。如办公室的生存状态,公务员之间为了升迁,为了利益相互算计,关系十分微妙,也不乏戏剧性的特点。其次,作品结构富有特点,多个人物在不同篇章中复现,有时作为主角出现,有时作为配角表现。第三,作品细节非常生动细腻,作者对于生活的认识,对人物心理情感的微妙状态把握得很准确,所以写出来的作品才能够让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受,例如《世事难料》,讲述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故事,十分耐人琢磨,细节刻画很生动。

  吉狄马加(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长):

  以少数民族作家的身份观照现实生活

  夏鲁平作为满族作家,小说中提到的机关生活,这块是少数民族文学缺乏的,夏鲁平以独立作家的身份,创作的是身处中国当下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大环境的小人物,所呈现的是一个中国作家对当代现实生活的关照,包括小人物的生活状态,小部门的工作状态,这说明,我们少数民族作家的写作领域其实是很广泛的。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psh5134 发表于 2016-2-29 22:3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包明德(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

  社会变革时期价值与文化的思考

  作者是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下沉到生活的深处,捕捉生活的细节,从乡村与城市,成人与少儿,内心与现实互相照应,彼此对话,体现着在我们的社会生活转型或变革时期价值与文化的思考。

  在主流价值、主流文化缺失的领域,亚文化盛行弥漫,它和大国主流文化的精神建构实际是有距离的。作家勾勒的几位处级干部,虽是共产党员,但存在信仰缺失,这体现出现代人心理结构性的变化,这既是当下生活的写照,又是一种警醒。

  叶梅(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常务副会长):

  接地气,诉民情,彰显人性美

  夏鲁平的作品接地气、诉民情,有比较突出的表现。这个地气包括了我们东北各民族,特别是底层群众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氛围,包括由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所弥漫的、所笼罩的一种存在。

  民情包括小公务员,这些农民,这些老人、孩子,他们的心理诉求,他们的命运状态和人性的开掘。夏鲁平的写作是来自生活的写作,带有很浓郁的地气,这是民情的体现。另外,他擅于发现那些普通人,尤其是百姓中最弱势,最卑微者的人性美,不带任何功利色彩,像王宝贵和吴老太太。

  李霄明(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

  用文学的形式反映了萨满文化

  小说质朴好读,可贵之处是反映平凡的小人物,包括社会底层大众的喜怒哀乐、价值追求,现在一部分作家对现实题材的关注度不够,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萨满文化对满族来讲是重要的文化,《找魂儿》中作者对萨满文化用文学的形式加以表现,这种文化作为东北文化的符号,已经融入到本民族的血液,其中,情节过渡处理非常巧妙,尤其是萨满文化中跳大神的歌词,也是作者有心的收集。

  胡平(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副主任):

  作品塑造的人物鲜活生动

  我们几十年来把人物品质下降的相当厉害,这是事实,他写的小人物不是一般的小人物,而是卑劣、猥琐的小人物,甚至是缺乏信仰、自私愚昧的人物,例如《监控盲区》中,侯葛兰接电话,冒领小陈送给侯处长的海参;马大壮为逃脱责任,把罚单贴回到女同事的车上。作者塑造卑劣、猥琐的人物是比较突出的。

  李一鸣(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

  见人性,存温情,不做作

  读了夏鲁平的短篇小说集《风在吹》,我总结了四个特点:一是在人间,他的作品具有宝贵的世俗性,接地气,视野是小人物,恰恰是世俗的一切为小说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让读者阅读时产生共鸣;二是见人性,他的小说内涵丰富,从小说入手完成形而上的大普归心,包括忧虑、挣扎、悔恨、善良,以及与人心、与命运、与自己心灵的怀疑;三是存温情,对小人物的描写充分酸楚、批判,更有柔软与温情;四是不做作,如果进一步增强作品质地、厚重感和时代感,把背景通过某种方式描透、写深,这样会更加独特。

  贺绍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秘书长):

  朴实无华,表现了涟漪之美

  夏鲁平的小说不写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他写的是生活中泛起的小波浪,表现了涟漪之美,比如《去王家村》,以我回家讲述了两个救人的故事,通过人物对待救人的不同态度,表现作者的道德观,可见夏鲁平对普通人物的赞美是朴实无华的。

  这样会带来不同的效果,一种是去戏剧性的方式,但有戏剧性效果,作者不去把戏剧性推到极端,而是淡化情节,体现生活的常态。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psh5134 发表于 2016-2-29 22:3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尹汉胤(中国少数民族学会副会长):

  以平民化的视角审视生活

  作为一名业余作家,他对文学的追求和思考,在小说里体现了一个非常平民化的视角,与文革时的主题先行比较,作者并不追求宏大的主题,或者任意拔高,而是把故事本色地讲出来,让读者自己体会,这是更高级的形式。其中《三颗心》,日本人用三颗中国人的心治疗妻子的病,与之前爱孩子、爱家庭等符合人性的做法形成对比,揭示了日本民族表面与内心的差别,写的非常随性,信手拈来,体现了夏鲁平良好的写作功底。

  彭学明(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

  艺术技巧、饱满度、丰富度非常成熟

  我觉得这是非常成熟的作品,总体有三点感受:

  一是对人性的善意书写,因为作者本着理解和善意的原则,把机关人物人性的自私、欲望从正常、合理的角度去抒写,所以人与人的利益争斗不是水火不容,而是小矛盾、小摩擦,也就是涟漪之美,显示了对人性揭示的深度。

  二是对生活的真诚表达,描摹的都是普通人的生活,更多是机关生活,他能够在人的共性中找到独特处,例如《去王家村》,本来让记者报道聋哑人,结果报道我怎么救人,把生活的独特处、鲜亮处表达了出来。

  第三个对艺术的奇妙构想,特别注重结局的戏剧性和独立性,平淡中感知细节,结局出人意料,例如《风在吹》,公司要提拔后勤主任,李老蔫儿频繁给领导送礼,领导的小灶越来越好,员工的伙食越来越差,这个时候情节逆转,他的老婆病了,总经理要换人,他提职的事便遥遥无期。

  梁鸿鹰(《文艺报》主编):

  保持对生活的好奇和探究

  夏鲁平的头上没有光环,是一个普通的作家,但他是一个内心丰富的人,在一些我们看来平淡无奇的机关工作,作者却保持着对生活的好奇、探究,提供给读者一些从未被认知的事情,如机关固定的机构、程序化的生活,导致了人们的固定格式和行走轨迹,作者围绕侯处长、马大壮从不同角度讲述机关事业单位的状态,把普通人灰色、平淡的生活,不温不火地娓娓道来,避免平铺直叙,读者在和他取得共识的同时,也产生了阅读快感。

  黄宾堂(作家出版社总编):

  揭示了人物的纠结情绪

  夏鲁平的作品没有序,体现出作者的自信,他不需要更多外在的介绍,而是任由大家来评判、阅读他的小说。《风在吹》最吸引我的是对人物纠结的展现,即内心对现实、对世界紧张的关系呈现的特别好。所有的人物,所有的事情都是跟内心的纠结,跟这种紧张有关系,包括内心的纠结和外部的纠结,例如,侯处长对于新人的紧张态度属于内心的纠结。而李老蔫儿开始时很敞亮,每天正常买菜,拒绝送礼,但是后来对手不断挑他毛病,引起他的本能反抗,这是外部压力引起的纠结。作者对人性的揭示已经到了一定深度,是个非常有潜力的作家。

  谢欣(《中华文学选刊》主编):

  小说充满了人文情怀

  短篇小说集《风在吹》的名字体现了夏鲁平小说创作的内容,它不是疾风暴雨式的,而是暗流涌动式的,包括生活中的暗流及人物内心的暗流。

  作品有三个特点:一是这个作家的视野非常开阔,兴趣点很多,描写了普通市民和机关单位等小人物的悲欢、东北的风土人情,包括东北的乡村生活、东北的抗战历史生活。二是扎根于东北本民族文化。作品构思的巧妙、细节的深度、人物的关系,都来源于作家对本民族,对机关生活,对历史的深刻掌握。三是在他的作品中充满着人文情怀,他描摹人物的悲哀,讲的是中国故事,写的是中国人情,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

  李朝全(中国作协创研部理论处处长):

  主题特色鲜明,人物性格复杂多样

  短篇小说有几个鲜明的特点:首先,写小人物,既有带有人性温情的正面人物,例如《去王家村》,写聋哑人王宝贵救人的故事;其次,小说具有内在张力和戏剧性的冲突,《风在吹》写了两个精神病人,彼此是竞争对手,都不择手段,挖空心思往上爬,二人形成映衬,相互激活了对方的性格特征,也深化了矛盾冲突;第三,作品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富有人文气息,同时带有批判现实主义的色彩,如官场的陋习、送礼的陋习、李老蔫儿的投机取巧等人物的劣根性;第四,作家在寻找一种灵魂,像《找魂儿》,侯处长丢魂儿、找魂儿的描写很生动,寻找灵魂的主题是长篇小说值得探寻的主题,也是时代的主题。

  刘大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具有生活逻辑的经验写作

  作者把生活经验转化为文字,由生活逻辑向文学逻辑转换,把技法、思想内涵转化成体验,具有超越现实的意义。小说写出了我们的时代共性,即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沦丧和情感隔膜。例如,许文达落魄回乡又升官,跟邻里产生冲突,回到官位后冲突依然存在。短篇小说是一个碎片,如果只停留在局部,实际是无法走出来的,应该达到内爆,有向外扩张的力量。

  肖惊鸿(中国作协创研部研究员):

  人物贴着地皮,接着地气

  夏鲁平的小说是在东北风的裹挟之下,像冬日飘飞的雪花,映照着土地上形形色色的生灵。他的小说读完之后感觉有一股奇特的力量,把人往下拉,拉回到大地之上,小说中的人物都贴着地皮,接着地气,满满的生活气息,例如李老蔫儿人老实、话少,但是蔫有主,作品字里行间都是作者的智慧,其他篇目也都反映出作者的良好素养和写作功力,整体上夏鲁平的短篇小说已经达到一定境界,这个境界是被世俗烟火笼罩着的,能映衬出地面上的生活。

  石一宁(《民族文学》主编):

  作品具有道德意蕴,贯穿德行法则

  小说人物和故事本身所蕴含的道德意义,包括人物的遭遇、命运是在德行法则的指引下逐步塑造的,并驱动了小说的情节发展,包括正向塑造人物的道德形象,例如《去王家村》中的聋哑人王宝贵。有时也采取一种先扬后抑,明冷暗热的反向写法彰显人物性格,实际写出了大慈大悲的人,在人物冷漠的外表之下,包裹了一颗赤热的心,是一个具有崇高的道德的人,无论是王宝贵,还是叙述者还是我,都不同程度具有正直的道德情操。

  张未民(吉林省作协主席):

  一部特别值得推荐的文学作品

  夏鲁平是满族作家,从事小说创作20余年,是近年来吉林省很有代表性的小说作家。吉林是多民族聚集区,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吉林文学是以少数民族创作为特点的文学,包括众所周知的朝鲜族文学和草原文学,我们通过向下学习和向上学习,做好供给侧改革,用供给创造阅读需求。

  读到小说集《风在吹》后,很受鼓舞,我们跟《光明日报》文艺部和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进行了联络,大家一致认为值得推荐,通过文学研讨会的平台与各位领导、专家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希望大家对吉林省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给予关注和支持。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5-21 05:03 , Processed in 0.050259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