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52|回复: 0

年老听衰

[复制链接]

1万

积分

11

听众

6005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中级

积分
12191
mpsh5134 发表于 2016-2-12 21: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美国Spotify网络调查机构发布了一项新的调查报告,报告指出:人类到了33岁时,接受和探索新音乐的能力就开始衰减或者停止。这不由得让人联想起“人老色衰”的那句话。难道说,听觉也会“年老听衰”?

  “我们那时的音乐最好”

    此番言论并非危言耸听。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那些年长我们很多的长者,并不关心或者不了解儿孙辈们喜爱的那些时下最流行的歌,而是对他们那个特定年代的一些“老掉牙”的老歌爱不释手,一旦唱起来就眉飞色舞。同样,到了30或者40来岁的人,似乎也更加钟爱他们青涩时代的那些歌曲。这些现象似乎在印证Spotify的那些调查数据。

  那么,这个网络调查机构是如何了解人们“听觉”的嗜好,又是如何得出上述结论的呢?

  6年前,这家机构就在网络上做了一个调查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可以跟踪网友在聆听某些或者某类音乐作品时的频率和他们对这些音乐的评分。这个跟踪时段为期一年,主要通过网友浏览或者下载的数量和频率,来找出他们听赏喜好的规律。

  调查结果发现,年龄在20岁左右的青年人对于主流流行音乐的兴趣最大,他们花费在网络下载、聆听的时间段最长,频率也最高。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主流流行音乐的兴趣和频率开始逐渐减少。有意思的是,青年男性随着年龄的增加,对于当红流行音乐的兴趣下降得比同龄女性更快。也就是说,在聆听音乐方面,30岁左右的男性较同龄女性更加倾向“保守”,追星的比率也较同龄女性“消极”。等男性到了44岁左右,他们欣赏新流行音乐的欲望就更小了,成为了固守老旧音乐的老派粉丝。

  The Echo Nest用户数据研究也显示出类似的结果:通常,人的音乐趣味到了25岁开始逐渐成熟,33岁后基本保持平稳,这个年龄段的人对于新风格不再抱有好奇的态度,等到再长一些的年龄,他们的听觉嗜好就都回到年轻时所听的一些音乐上,即使这些音乐已经不再流行。这或许能解释,为何总有人说“我们那时的音乐最好”。

  为什么停止接受新事物?

    这个调查结果也很让人沮丧:或许这不仅仅是音乐喜好的倾向问题,而是生理问题。也就是说,与其说是我们的听赏品味固定了,不如说是我们的听力开始退化了。但凡家里养有宠物的人都会有一个共识,家中饲养的小猫或者小狗,在1岁之前都特别活泼好动,到了1岁之后,就开始行动迟缓,贪吃懒睡了。难道说,人到了一个时期也停止接受新资讯了﹖

  神经学家罗伯特-萨博斯基曾经做过类似的调研:即人类接受味觉挑战的年龄,即接受新食物的期限也在30岁左右。萨博斯基调查了美国中部亚非裔到日本料理吃寿司的行为数据,结果发现来该餐厅吃饭的主要顾客大都是28岁以下的年轻人﹐很少有39岁的顾客。

  同样,为了更加广泛地调查人类的趣味倾向,萨博斯基还对一些刺青穿环店的顾客年龄段做了一个调查,结果发现,喜爱刺青和另类时尚的人大都是在30岁以前,18岁至23岁的人为最多。萨博斯基自己身边的年轻研究助理,在吸收新音乐能力方面,也让他颇为崩溃:无论是电音还是黑色摇滚﹐无论是古典、爵士、民族音乐,他全部照单全收。

  随后,他和年轻助理开始做种种不同领域的研究。首先是音乐。他们打电话到美国各州的主要电台去﹐询问他们的平均听众年龄。结果发现﹐人们的音乐品味几乎都是在20岁前构成的﹐也就是说﹐20岁前听的音乐﹐你可以听一辈子。35岁以后接受到的新音乐﹐则有95%会被你归为排斥类。

  作为脑神经权威的萨博斯基认为,可以从脑神经角度来分析人类接受新音乐衰减或者停止的现象:

  通常而言,人类的脑细胞从20岁以后就逐渐死亡﹐不再活跃﹐随之,求知探新欲也随之消减。同时他也指出,人类生理年龄的变老,可能会影响人们对新生事物“关联性”的敏感度,但并不会影响人类探索新知的渴望和可能性。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在年过40或者50之后,仍然能够大器晚成的原因。

    其实,人类停止接受新知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孩童时期的饮食可能会终身影响一个人对于事物的选择。父母对于音乐种类的喜爱,也会影响孩子成长过程中对于音乐的选择。有些人无论年龄多大,都会对各种食物拥有探索品尝的欲望,也有很多大作曲家即使在60岁的高龄仍然在尝试新的作曲技术。

    如何突破“年龄”障碍?

  凯特新普顿研究中心的研究结果发现,创意和接受新事物的意愿,其实跟人的年龄没有太多关联,但是却与“学科年龄”(disciplinary age)相关。所谓“学科年龄”就是指:人在同一个领域工作得越久,他的创意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就越差。因此,脑神经学家戴孟德认为,刺激脑细胞建立关联的最好办法就是把人放到动荡的处境下,这样就会刺激人脑各种神经和连接,从而进行新知的跨领域学习和探索。

  不过,由于Spotify网络调查这份研究报告并不是发表在科学期刊上的,所以其调查数据的准确性还有待考察。除了年龄因素之外,外部环境因素、受教育程度以及遗传因素或许都应该考虑进去。或许还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不少年纪大的人不是不听流行音乐,而是因为目前要听的音乐种类越来越多,因此他们可能倾向于更多地去听自己已经熟悉的音乐。

    同样,也有不少青少年也很喜欢老派乐队的音乐。在这份网络调查报告中还有另外一个新的发现:60岁以上年纪的人和一些青少年在选取他们最喜爱的组合时,居然有35%的重合度。或许,人到60会有趣味上的“返老还童”?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6-17 04:19 , Processed in 0.137274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