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美声唱法
( Y' w2 m2 l9 {' n0 @% a1 W3 Q% m* _% Q- p; R
美声,按字义讲,“Bel canto”即优美的歌唱,并兼有美丽的歌曲的含义。它不仅是一种发声方法,还代表着一种演唱风格,一种声乐学派,因之通常又可译作美声唱法、美声学派。 美声歌唱不同于其他歌唱方法的特点之一,是它采用了比其他唱法的喉头位置较低的发声方法,因而产生了一种明亮、丰满、松弛、圆润,而又具有一种金属色彩的、富于共鸣的音质;其次是它注重句法连贯,声音灵活,刚柔兼备,以柔为主的演唱风格。
1 b+ V2 a* `9 \5 n
! m" I$ [" O8 w+ B# C9 ~, b中文名称( q1 q2 _2 X' [3 @' K8 m0 f3 u4 u5 ^
. j" O# I! s- g1 F
美声* ]5 t1 O2 ~9 d. K, w
& y+ i: V9 ^. p- t6 m1 w. I' D2 ]: q$ q$ T
$ U3 [! r2 L: ] q$ ]6 `外文名称
1 ?2 X$ D. ?2 C0 e% G
3 M4 K& Q; P# j7 t1 hBel canto
# N2 c6 J, ~% W# h w X7 H/ }0 [1 I
音乐风格! ^! u7 j' q* a( Y7 q
" c+ M6 Y- B) ~. b" F明亮、丰满,松弛、圆润,金属,共鸣
) E; [' ^ @& ?9 L+ b1 o4 h+ z% k$ f' Z5 i/ L0 N
起源时期/ e" y3 B) P* ? m! s) i, Y# e) ?5 B
' \- t. h8 F. G5 U
17-18世纪
8 T! H, r& ^2 t- l' c" {5 x5 l/ [# B7 }2 u+ c# ^2 o
起源国家
( N( m" F3 ~/ {/ L
! U8 x5 z/ d4 p) W意大利
5 c: p, }; d7 d2 Z9 q: T. ]
0 Q* Y& t6 m. W2 O3 V( S" m别 名6 z: s, Q e' b- |) B* t
; X% c' g6 v. x( y* _! N8 e
美声唱法,美声学派
2 h5 J3 S/ E( v5 \: q# S+ u P3 M1 w; W9 w
特 征
% F! {% x8 Q2 E3 C* ^% Q$ ]2 O0 N& D) f4 i% N! o9 |6 n
声音灵活,刚柔兼备,以柔为主
8 M6 q% [0 v# X: a
+ h% f) i8 i0 D- Y% W8 i/ v起源时间1 Y- D+ ^' T; H
$ ]6 e5 {' Y8 e, w' c17和18世纪7 `( T. Z- R% E5 M' c) V
4 L. C( i/ e" j% E
目录9 m& p. A- n, M
1 定义+ t. f$ s. H6 Q/ g0 q
2 b* X5 U4 i- [
2 唱法
7 D% z0 n' o( H- f) d/ P* W E! L0 ~; z4 o
3 演唱风格
. I" P7 z! h$ \6 b8 M( x. c0 Q# l+ N! a1 u, h
4 历史发展3 U9 N* E, B; \+ Y& T( C
! j2 z6 y9 N. \2 t/ }' U+ ?5 美声歌唱家& l6 M" d p5 k& Y6 |8 ]
" i( S5 B! q: \ a3 [7 r6 学习方法
% K0 l- y( _5 ? i: W7 p" N- i, `* e
; a6 a7 l1 u$ N定义
( K3 S8 V) C4 b/ o) o" A# M6 ~+ G+ ^; X4 K) g2 L
起源于17和18世纪意大利的强调自如、纯净、平稳的发声与灵活和准确的声乐技巧的歌剧唱法。) e- R- m) I9 a
7 Y- i2 P, l6 ~; H唱法6 Z7 Y* {( ]3 d& I6 w( I
( t) A( N: X+ O7 h' O# t. B
美声歌唱的创始人G.卡奇尼在他的《新音乐》的序言中介绍了这种演唱方法。继而18世纪的P.F.托西、G.曼奇尼,19世纪的F.兰佩蒂、M.加西亚等又著书作了详细阐述。美声唱法在演唱技术上的特点如下:. H$ {9 R' \6 }+ J2 d& H$ j, M! h' ]
2 f8 A7 P+ X: X7 I* ^呼吸
$ z4 g0 i5 S- m. }
5 ?+ e( `5 w( Q6 H要求有饱满的气息支持和灵活自如的呼吸控制能力,因此,排斥啜泣时的锁骨部位的呼吸法和胸式呼吸法,主张胸腹混合式的横膈膜呼吸法。美声歌唱的格言是“谁懂得呼吸和吐字,谁就懂得歌唱”。正确的呼吸方法是良好发声的基础。 l9 u% q* D! d* M1 l
2 c$ g% h0 O) Z8 {5 v( G6 y. a" G- h
起音
0 j" y7 O$ v+ C
( p" O; B5 P9 {美声学派把轻松、明亮、准确、圆润的起音,看作是正确发声的关键,是调整气息及喉头状态以及集中共鸣的最基本的手段。起音分软起音和硬起音两种,初学者宜以练软起音为主,跳音练习也是一种很有益的练习,它实际上是一系列的起音,有利于锻炼呼吸支持、喉头的积极配合和集中声音的共鸣。良好的起音应以最少的消耗取得最大的效果。在良好起音基础上的演唱,可以使声音有弹性,有持久力,节约声带和体力消耗,延长演唱寿命。: D9 B, Q6 `* N" h8 s# Q7 u% L+ I Q
: |( P& A. j- T( W3 o9 `
声区
; L3 Y: l4 i$ e" p! E9 }( a: R$ V7 M* o) I5 h" c( y
声区的统一是美声歌唱训练中的试金石,美声唱法取得声区统一的主要方法是:强调唱好各声区间的“过渡音”,就是唱上行音阶时,要把前一个声区的最后3个半音,唱得稍带下一个声区的特征(即虚些、假些、暗些);唱下行音阶时,较高声区的最后下行的3个半音,要唱得稍具有较低声区的特征(即实些、真些、亮些)。这样逐渐的量变的过渡就可避免由于从这一声区到另一声区的突变而产生的破裂音。
; m3 F1 Y$ g$ e$ O, z0 l3 D
. a$ G* h9 {1 J8 n/ c; g声音的连贯
* W3 c- v& I) F" w: `$ M
, k$ ~) l) X1 t2 k2 U1 H: e+ |/ l0 H是气息流畅和喉头稳定、共鸣良好的反映,又是美声歌唱的旋律线条优美动人的主要特点。破坏声音连贯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起音不准确,滥用滑音;声区不统一,音量忽大忽小,音色忽明忽暗,或出现破裂音;呼吸控制不佳,气息逼紧;母音的共鸣部位的不统一[特别是“窄”母音(i,e)和“宽”母音(a,o,u)之间的不统一]等,都影响声音的连贯。声音的连贯首先是母音间的连贯。用发子音的部位来唱母音(特别是在高声区)是造成声音不连贯、不统一或“白声”的原因之一。
2 E/ n5 a' i E% e; l. `( H* K5 J, F7 ^
音量% m5 C! G2 ?4 i2 ?: {
3 w* X# W: ~' f& `9 c; F' a: e9 A; d. B4 X
美声学派注重追求圆润、明亮、优美而抒情的音质,它的格言是“追求音质,音量自然会来”。它十分重视在一个单音上渐强渐弱的控制能力的训练,这不仅是训练呼吸控制和音量变化的能力,而且还可使声音松弛富有弹性,音色有多样变化,以丰富艺术表现力和促使声区的统一。声音的渐强渐弱主要是依靠气息来控制,也就是要用呼吸而不是用喉部肌肉来调整音量变化。用有气息支持的轻声来唱高音也是获得“头声”的良好途径之一。$ x, B- _: j4 h( s
5 d0 S2 m7 T8 z+ u& _* b* C
灵活性9 E) ?; N% {. h# K0 T
" C0 P$ H4 I E) h# Z
用快速的音阶、琶音、跳音或装饰音练习,或用花腔的华采段来训练歌唱者声音的弹性和灵活性,是美声学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可以促进声音松弛而富青春活力,有利于延长演唱寿命。; z Z! J( E. U. {& S! W
8 `, ?8 L }# ]音质
; j$ P* q( [( V+ d/ z" B, O, v) c8 Z ]% R! @; E n) v3 `
明亮、丰富、圆润而又具有金属色彩、富于共鸣的特殊音质,是美声歌唱的特征之一。人们往往从音质上来检验学派的正统性。良好的音质是良好的声带闭合、适度的气息冲击、适度的喉的低位置、适度的软腭提起,喉部及咽部肌肉积极但又不僵硬、不紧张的配合,正确的舌位,松弛的下巴和口型,自然而美好的歌唱心理状态等因素的综合的协调一致的产物。理想的音质是既明亮又圆润,既结实又松弛,即所谓“又明又暗”。
& u% u% N2 a0 @/ H
7 y0 X& S' g) V l- a2 Y! w7 V微颤, b7 y4 P. g2 O& }4 [
- W7 D( |* h& R3 p) i1 \1 E歌唱中正常的微颤应是每秒钟6~7次,过快或过慢都会破坏声音的连贯或造成不悦耳的音质。过慢的微颤又称声音“摇晃”,是喉头压得过低,过分追求声音的“深度”或洪大音量所致;过快的微颤又称声音“碎抖”(亦称“羊声”),是下颌肌肉紧张和过于追求明亮或甚至“白声”所致。歌唱中微颤的快慢又与歌曲内容及情绪有关,激动时快些,宁静时慢些、平稳些,它又是一种强有力的艺术表现手段。4个世纪以来,美声歌唱的演唱风格、演唱技巧随着时代、作品的发展而发展,至今仍盛行不衰。5 O9 v, N, _+ R% v( V1 {
% E% r& E" a/ c; \0 Y/ {5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