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从音乐作品的角度来讲,更像是一个小年。没有横空出世的新星,也没有众人传唱的神曲,更缺少一览众山小的绝对巨星,就在一首接一首的歌曲中,度过了作品平凡的一年。8 C: K! x; X2 \1 E+ `5 |$ i! k& s
* _0 S8 @$ M. `* G 但2015年,至少对于华语流行音乐来讲,是极为重要的一年。随着互联网、影视产业对于音乐行业的渗透甚至蚕食,在夹缝中求生存的音乐行业,度过了转型过程中重要的一年。; C3 i+ c* p6 b% z Z
% C# f' \6 W' _
免费时代终结 双App时代来临
. y3 ] }. r$ D) w: S x" H# |! x) R: p |' c6 @6 E
这几年,关于音乐下载收费的新闻不绝于耳,无论是倡议、疾呼还是哀叹,似乎都只是音乐产业内部人员的事,和歌迷没有关系。甚至当音乐人高晓松每次提出数字音乐要正版化,通过收费来保障音乐人权利时,都会受到一些人的抨击。毕竟,当音乐免费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时,很多人早已经忘记了音乐的价值和版权的意义所在,所以很难接受从免费到收费的转变。
* I' J3 C( y# J8 b7 t& g2 O
$ g- D1 [% U* v0 A @5 W- [9 W. N 但2015年则不同了。随着音乐版权保护政策的出台,各大音乐门户开始从我做起,将曲库中没有版权的歌曲下架。而由于此前以阿里、海洋和腾讯为首的平台,已经通过版权抢购战,各自得到了相应唱片公司的独家授权,再加上海洋系的酷狗、酷我,以及网易云音乐与腾讯的合作,也让国内的数字音乐平台形成阿里系和腾讯系两强对垒的初步格局。3 F1 G! l6 S; U1 A) k4 n
5 L1 K+ w9 [1 ^9 |" c; M
虽然阿里系音乐版权资源相对较少,但看起来影响并不小。其拥有“滚石唱片”“相信音乐”“寰亚唱片”等公司的独家资源,再加上阿里旗下的虾米音乐,在独立音乐人方面的版权积累,使得腾讯系虽然垄断大部分版权,但歌迷如果想要得到一个更全面的音乐世界,就必须在腾讯和阿里的音乐App中,至少各选一个。由此形成的格局,也被称为双App时代。
" }0 x& U6 C+ F S, S# H- V+ s
" k1 R N* W2 f0 H5 z. D 双App时代博弈的最大赢家,当然是传统唱片公司。这个十几年来饱受盗版和免费下载困扰的行业,终于因为互联网企业哄抢版权,开始“扬眉吐气”起来。而腾讯、阿里等互联网企业则又在花重金收购版权之后,开始进入赔本赚吆喝的阶段,至于收益,那是未来的事情。双App时代受到影响最大的,这次换成了歌迷。除了想听比较全的歌,就必须装两个音乐App之外,很多歌迷还发现,有些歌手因为不同时代签约不同公司,导致曲目的版权极其分散。甚至有歌迷为了听一位歌手的3首作品,要同时下3个App,习惯了免费甚至方便的歌迷,这次却因为音乐的正版化,成了“受害者”。
1 b# h( ] F' i) n
# a2 i9 E0 X2 C4 p& i 但对于一个很多年没理顺版权关系的产业来讲,这种阵痛在所难免。况且玩独家本来就是资本时代的必备游戏。. r$ U# ^2 ]1 r; @) n2 }
# _ ] ?3 ?% e) N: k
单曲取代专辑 音乐配套影视" s2 X, B. h1 r5 x) o
9 T0 ]) @) |; W' }7 Q
音乐媒介从实体唱片到数字音乐的变化,也体现在音乐内容上。在以往,专辑是一个歌手的年度成绩单,没有专辑就不会受到高度关注,甚至还因为不够报名资格,被挡在许多音乐颁奖礼的门外。但在2015年,随着单曲渐渐成为一种主流介质,使得单曲和专辑已经没有了太大分别。( n4 v( Q$ B# n
+ q& E6 L% V# K8 y+ G 的确,从传统的主流层面来讲,2015年的华语专辑确实屈指可数,可能也就只有邓紫棋、李荣浩、汪峰、李健、张惠妹等几人的专辑拥有一定影响力。反倒是在单曲方面,有着许多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比如,朴树的《在木星》、那英的《默》、金志文的《夏洛特烦恼》、陈奕迅的《陪你度过漫长岁月》等流传一时的单曲,在2015年都没有以专辑的方式呈现,但这并不妨碍这些作品的传播度。6 J7 u6 e& Q4 X" m
$ b' R# y5 `7 B" t4 u+ l, P; `/ c) R 而除了电视选秀节目涌现出来的一些单曲,如苏运莹的《野子》、刘雨潼的《等风来》,以及李荣浩的《喜剧之王》、汪峰的《你走你的路》等,最终被收进个人专辑,其他在2015年发行的单曲,绝大部分是影视剧的主题曲、片尾曲。像《不可说》、《默》就分别是《花千骨》和《何以笙箫默》的主题曲,到了后来,也分不清是歌因影视剧流传,还是歌曲拉升了收视率。越是有名的电影和电视剧,它的相关歌曲就越是能够得到好的推广。所以,这也就形成了2015年华语乐坛的独特格局:音乐人和歌手的身体都给了选秀节目,又把原创作品给了影视剧。尤其是后者,甚至给人一种错觉,华语流行音乐产业已经成了电影工业配套加工体系的一部分。5 C! d! m7 U6 Z
4 `: k# B [% \4 R; g4 t3 F( R 全年都有选秀 综艺渗透乐坛% f, X# V7 y# v! s# W- {
* F! M) _5 L$ U, M7 f; n
2015年国内的音乐真人秀领域出现了群雄逐鹿的现象,从年初开始,《中国好歌曲》和《我是歌手》就开始角逐新年档。进入2015年5月,北京卫视的《最美和声》也开启了自己的第三季。而到了2015年7月,第四季《中国好声音》更把这一年的选秀节目关注度推到一个高点。! w5 b8 R7 W3 y j7 ]7 l/ I
2 N3 ?+ m' c3 `+ `8 G: F 2015年也是综艺节目对乐坛涉及越来越深的一年。比如,年初的《中国好歌曲》,除了邀请独立音乐人马条之外,更请到了西北鼓王赵牧阳出山,而即使是在独立音乐圈,赵牧阳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小众人物。年底的《中国之星》,巨星推荐人崔健更是搬出了“子曰”“痛仰”等多年活跃在小众领域的摇滚乐队,而这些乐队,原本一直被认为是综艺节目不会涉及的“净土”。但随着音乐真人秀在音乐人资源上的匮乏,很多节目组更愿意把宝押在相对比较小众和神秘的音乐人身上。
Z. j. |1 i# Y
# Z2 |1 i. k. R# H 另外一方面,国内优秀的录音师金少刚、何飙,华语顶级编曲人梁翘柏、谭伊哲,以及许多优秀的乐手,由于整年都将重心放到音乐真人秀节目上,也导致了乐坛制作力量的真空。甚至有音乐人感叹,现在想找一个好的乐手和制作人录专辑,往往发现他们正在录制节目的现场。或许这也是导致2015年音乐精品缺少的原因,毕竟好的专辑是歌手、创作人、制作人、乐手等整个团队一起打磨出来的。) q) U2 W9 R. |, j: U' w
3 m" e; z/ g8 G7 u2 j) V5 [
主流音乐创造力缺失 独立音乐反攻
! ^* b F; i, J9 ^ E( ?$ x
3 J: U w+ D1 o8 T. J& D6 a/ ^1 V9 f5 s; H 2015年也是以前被认为是小众音乐的独立音乐反攻主流的一年。
7 }; p1 _2 ]$ R/ i( E( F- ]
/ b0 d1 {" u1 D9 t6 J 这一年的6月27日,独立歌手李志踏上北京工人体育馆的舞台,换作10年前,这是很难让人相信的事。连续几年举办跨年演唱会,以及团队在营销方面的出色经营,李志已经成了很多一线城市独立歌迷的偶像,随着歌迷基数的日益扩大,最终成就他踏上北京工人体育馆的舞台。也可以说这是独立音乐这么多年发展以来水到渠成的一个结果。
' e+ W9 y* q; a4 u2 O0 b. w9 t
4 d+ D4 |% F, r5 |( B 2015年9月12日,另一个在年轻歌迷群体里极受欢迎的“好妹妹”组合,更是将演唱会开到了北京工人体育场。这种户外场地原本一直是陈奕迅、周杰伦、张学友等一线艺人的专场,但因为“好妹妹”在短短几年间,通过互联网的传播俘获了很多歌迷的心,也使得他们在年轻歌迷群体中越来越有影响力。这种主动出击的模式,恰恰是以前主流唱片公司包装明星时很难顾及的。那种通告式的宣传、生硬的打榜,比起“好妹妹”在社交媒体与歌迷的互动,以及作品忽而搞怪,忽而纯情的创作,显然已经有些脱离互联网时代。
2 ]1 t# D; s" i6 q% O& X
8 R9 I/ I( D$ |- Z; m 事实上,除了汪峰、李健等少数几个歌手在2015年发行专辑时有过一定影响力之外,这一年传播较广的作品,除了影视剧歌曲之外,就是独立音乐人的作品,如马頔的《南山南》、程壁的《我想和你虚度时光》、李志的《1701》、“五条人”的《广东姑娘》、“声音玩具”的《爱是昂贵的》等独立音乐专辑,在2015年不仅有好口碑,其销售比起一些二、三线主流艺人的专辑来也好许多。再加上“HAYA”乐团的《疯马》、“小老虎”的《色弱》专辑,独立音乐已经成了很多综合音乐颁奖礼的必备选项,相比主流乐坛创造力的缺失,独立音乐的多元、丰富,确实也是维持目前华语流行乐原创力量的最后动力。+ P# c Z* Y6 p1 e
+ }& S' l3 z: i4 x
|
|